新一期 LPR 下调后,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也开始调降。已有保险机构推出预定利率为 1.5% 的分红险产品,以降低利差损风险。业内认为,长期寿险将从高保底刚性兑付转向低保底+浮动利率风险共担型产品,分红险将成为主流。在低利率环境下,「保底收益+浮动收益」 的分红险产品市场吸引力提升。消费者应理性看待产品切换,根据自身风险状况和需求选择保险产品。
每经记者|袁园 每经编辑|张益铭
日前,新一期 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迎来下调。在此背景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调降也逐步展开。
6 月 17 日,《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从业内获悉,已有多款新产品将预定利率从目前市场普遍的上限 2% 下调至 1.5%。「下调预定利率的目的就是降低寿险公司的利差损风险,因为市场无风险利率和银行存款利率下调。」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当前的利率环境来看,二季度末预定利率研究值大概率会低于 2.25%,进而会触发预定利率下调的机制条件,保险公司要在 2 个月内下调产品预定利率,并在 9 月做好新老产品的切换。
1.5% 预定利率分红险上新
伴随 5 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LPR) 和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与市场挂钩的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也开始进入调降期。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当前已有多家保险机构发布预定利率为 1.5% 的分红险产品,这也意味着新一轮保险 「降息」 已在 6 月拉开帷幕。「5 月份开始,就已经有保险机构开始推出预定利率 1.5% 的产品了。」 某保险中介代理人对记者表示。
以合资险企同方全球人寿上新的产品为例,同方全球人寿本次上新的有 「传世尊享」(G 款) 终身寿险 (分红型)、「传世尊享」(F 款) 终身寿险 (分红型)、「同如意」 年金保险等多款新产品。其中,「同如意」 年金保险是一款类国债的产品,15 年单利为 2.3%~2.5%,预定利率仍是 2.5%,但 「传世尊享」G/F 款预定利率为 1.5%,较市场上限有所下调。
对于下调预定利率,同方全球人寿对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表示,当前低利率环境下,保险行业面临着利差损风险提升、客户需求转变、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增加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公司依托外方股东逾百年的寿险经营及全周期风险管理经验,结合监管 《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的通知》 精神,主动应对,经审慎研究,于近期对产品定价利率进行调整,以平衡风险保障,增强投资的灵活度,提升长期投资回报率,维护客户长期利益。此举也充分展现公司在复杂经济环境下的专业应对能力与战略定力。
「近年来市场利率持续下降,保险公司为了避免利差损带来的压力,需要下调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以应对。此外,为了防范由于市场利率下降给保险行业带来风险,2025 年初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 《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的通知》,建立起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此次保险公司下调预定利率也是适应该制度的需要。」 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通过微信对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表示。
业内:分红险一定会成主流产品
长期趋势来看,预定利率调降是大势所趋。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长期寿险将从高保底刚性兑付逐渐转向低保底+浮动利率风险共担型产品,保险业以 「稳」 为锚才能穿越低利率周期。「因为利率调整是动态的,精算师在设计寿险产品时更保守些,然后通过分红险缓解利差损风险,因此分红险一定是未来主流的寿险产品之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
从当前上新的产品来看,分红型产品确实逐渐在增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披露,今年一季度,人寿保险新推出的超 170 款产品中,分红型、万能型产品占比近四成。而在 120 余款年金保险中,分红型、万能型的年金保险占比超三成,较去年上升 10 个百分点。
「市场状况一旦形成短期内肯定不会逆转,甚至还会进一步加强,因此可以说未来一定时期内市场会以分红险为主。」 李文中表示,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保底收益+浮动收益」 的金融产品市场吸引力相对提升,分红保险产品这种特性使其成为市场新宠;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保险公司为了降低刚性兑付的压力,也希望通过销售 「低保底+高浮动」 保险产品来降低经营压力并保证产品的市场吸引力;「保险新国十条」 明确要求 「重点发展浮动收益型产品」,引导资金转化为 「耐心资本」,这也是推动分红险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可是,当 「1.5% 固定收益+浮动收益」 产品逐渐成为主流时,消费者该如何理性看待产品切换呢?王国军建议,消费者要根据自己的风险状况和风险转嫁的需要来选择保险产品,而不仅仅参考利率是否下调的问题,利率周期是短周期,而人生阶段是大周期,现在利率下行阶段早买看起来是合算的,但一旦利率进入上行周期可能就不合算了。
封面图片来源: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N1451024169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