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证券时报网
今天 (6 月 24 日), 退市九有(600462) 进入退市整理期,成为年内又一家进入退市整理期的公司。
近期有不少公司陆续进入退市整理期。据记者统计,包含上述公司在内,年内进入退市整理期 (包括年内曾进入退市整理期) 的公司数量将超过 10 家。
从年内相关案例来看,进入退市整理期的公司股价普遍大跌,这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退市公司广泛存在的风险。
退市九有进入退市整理期 股价一度重挫逾 83%
今天 (6 月 24 日)A 股市场又有一家公司进入退市整理期,为退市九有(600462),股价开盘即大幅下挫,截至收盘,退市九有股价暴跌 80.21%,盘中跌幅一度超过 83%,与此同时成交量急剧放大。
资料显示,退市九有的公司全称为湖北九有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公司 2024 年年报的介绍,公司主要从事综合性营销服务和化妆品销售业务,具有整合营销的服务能力,业务覆盖线下场景营销、线上媒体推广,满足客户跨媒体、多渠道的品牌曝光和产品推广的营销需求。2023 年 3 月,公司全资子公司天天微购收购佩冉化妆品 (江苏) 有限公司 40% 的股权,公司将营销策划执行服务的产业链延伸至下游行业,业务范围从为广告主提供品牌推广和产品营销服务扩展至为自有化妆品进行品牌宣传、直播运营并实现销售。
此前的 2025 年 6 月 16 日,公司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 《关于湖北九有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2025]131 号),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对于被终止上市的原因,上述决定指出,公司 2023 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公司股票自 2024 年 5 月 6 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5 年 4 月 29 日,公司发布 2024 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 2024 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和内部控制报告均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公司披露的公开财务资料显示,近年公司频频处于亏损和濒临亏损的状态,2024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04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086.04 万元。2025 年一季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 566.72 万元。
年内进入退市整理期的公司将超 10 家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 A 股市场进入退市整理期的公司接二连三。
早在今年 2 月 7 日,*ST 卓朗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最后交易日为 2025 年 2 月 27 日,于 2025 年 3 月 6 日公司股票摘牌。
今年 4 月 28 日,*ST 普利也进入退市整理期,最后交易日为 2025 年 5 月 21 日,公司股票已于 2025 年 5 月 22 日被摘牌。
今年 6 月以来,进入退市整理期的公司快速增加。
比如,龙津退(002750) 于 2025 年 6 月 6 日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首日暴跌 36.28%。龙津退的公司全称为昆明龙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 月 10 日,退市鹏博(600804) 和退市龙宇(603003) 也进入退市整理期,股价双双惨烈下跌,当天收盘股价跌幅分别高达 62.90% 和 35.16%。退市鹏博的公司全称为鹏博士电信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曾长期为鹏博士,公司曾是 A 股市场一家较为知名的上市企业。退市龙宇的公司全称为上海龙宇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官网资料显示,上海龙宇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原上海龙宇燃油股份有限公司) 是绿色数字生态服务商和大宗商品贸易服务商,创立于 1997 年,系上海龙宇控股有限公司旗下上市公司。
6 月 13 日,人乐退(002336) 进入退市整理期,收盘暴跌 85.09%。人乐退的公司全称为人人乐连锁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曾经是国内一家较为知名的商超连锁企业,并曾为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作为发端于深圳的商超连锁企业,公司也是昔日深圳地区商超龙头企业之一,人人乐在不少 「老深圳人」 群体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曾连续多年营收超百亿元。
6 月 16 日,退市海越(600387) 也进入退市整理期,当天收盘股价暴跌 27.34%。退市海越的公司全称为海越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营油品贸易、成品油批发及零售、仓储、碳酸锂业务、物业租赁、创投等业务。公司官网资料显示,海越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3 年,是一家以能源产业经营投资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能源企业,于 2004 年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实际控制人为陕西省铜川市国资委。
6 月 20 日,工智退(000584) 也进入退市整理期,当天收盘股价暴跌 84.93%,工智退的公司全称为江苏哈工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为智能制造业务。
记者梳理发现,接下来的 6 月 25 日*ST 恒立将进入退市整理期,6 月 30 日*ST 中程和*ST 锦港两家公司亦均将进入退市整理期。
据记者统计,包含上述公司在内,年内进入退市整理期 (包括曾进入退市整理期) 的公司数量将超过 10 家。
(证券时报网)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