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财联社
在提倡技术创新反对 「内卷」 的当下,头部组件厂频频用破世界纪录的方式大秀研发 「肌肉」。据晶科能源(688223.SH) 消息,经第三方测试认证,其子公司浙江晶科自主研发的 N 型 TOPCon 高效光伏组件最高转换效率达到 25.58%,刷新了另一头部组件厂晶澳科技(002459.SZ) 此前创下的全球同类组件效率世界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距离晶澳科技宣布创下 N 型 TOPCon 组件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刚刚过去两周。6 月 10 日,晶澳科技在 SNEC 展会前夕宣布其 n 型 TOPCon 组件转换效率达到 25.5%,正面功率超过 700W。
对于世界纪录被打破,一位接近晶澳科技的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技术竞赛还是会持续。根据公司规划,其电池组件效率进步遵循一定规律,即每年电池效率至少增长 0.6%,组件效率至少增长 0.5%。
TOPCon 组件转换效率再刷新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转换效率提升,可直接降低电站系统投资成本和度电成本,但世界纪录通常为实验室研发产品,受高效组件可靠性和工业化制造成本等限制,距离实际量产尚有一定阶段。
不过,亦有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称,由于当前光伏产业多条技术路线并行,企业间的技术竞争日趋激烈,在自身 「押宝」 的技术路线上,企业已经在加快从纪录到量产的周期,以此缩小产品迭代周期。
从企业官宣的口径来看,晶科能源此次 TOPCon 组件的转换效率世界纪录提升了 0.08%。据公司介绍,在组件端,通过集成胶膜图形技术、SMBB 超多主栅技术、反光膜技术等多项关键创新技术及前沿设计,实现了 25.58% 的组件转换效率。
在电池转换效率方面,晶科能源宣布其全面积电池转换效率达到 27.02%,创造了大面积 N 型单晶钝化接触 (TOPCon) 电池转换效率的新纪录。
有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称,TOPCon 理论极限效率是 28.7%,量产做到 27% 没有问题,以此推测,其实验室或者中试线应该做到了 28%,但是成本会比较高,极限效率水平应该是 28.5%。以目前水平看,TOPCon 技术仍然有一定提升空间,技改后的产品与前两年相比有明显优势。
TOPCon 是光伏 N 型时代主流技术路线,在组件出货第一梯队的头四家企业中,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和天合光能(688599.SH) 产能均以该技术为主,隆基绿能(601012.SH) 则主推 BC 技术。
下一代叠层技术蓄势待发
从公开信息看,在创 TOPCon 电池组件转换效率世界纪录方面,天合光能与晶科能源有较多表现。去年 11 月,天合光能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高效 N 型双面 i-TOPCon 电池,经认证最高电池效率达到 26.58%,创造了当时 TOPCon 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当年 12 月,公司宣布其 n 型全钝化异质结 (HJT) 电池达到最高电池效率达到 27.08%,创下当时正背面接触结构晶体硅电池效率的最高纪录。
今年以来,天合光能更多通过叠层技术展示其前沿研发实力。本月,公司宣布其钙钛矿/晶体硅 30.6% 叠层组件效率及 829W 叠层组件功率再次双破世界纪录。其中,面积为 1185cm²的实验室叠层组件效率达到 30.6%,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叠层组件效率突破 30% 大关的光伏企业。SNEC 展会上,天合光能还宣布其钙钛矿/晶体硅两端叠层组件功率达到 841.5W,再次创造世界纪录。
天合光能方面称,TOPCon 还有接近 2% 的提升空间,未来叠加钙钛矿,将成为突破晶硅电池极限之后的主流技术。
在叠层电池方面,天合光能副总裁陈奕峰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天合光能大面积钙钛矿/晶体硅叠层太阳电池技术进展非常显著,基于 210 半片叠层电池效率已经达到了 32.2%,高出目前市场最高的晶体硅技术至少 4 个百分点,技术上已经形成颠覆性的改变。
晶科能源 CTO 金浩也认为,叠层会是突破晶硅单结电池转换效率极限的唯一路径。今年 SNEC 展会期间,他在与财联社等媒体交流时提到,目前 TOPCon 电池已经可以做到 27% 左右的水平,未来通过钝化技术提升等,可以做到 28% 甚至以上,但要继续突破,就需要结构叠层。
而对于 TOPCon 头部企业而言,叠层 「追兵」 已至。据协鑫科技(03800.HK) 今日消息,协鑫光电 GW 级钙钛矿产业基地在昆山投产,这是全球首个 GW 级叠层组件生产基地。
据悉,协鑫光电 GW 级钙钛矿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 50 亿元,目标产能 2GW,先期布局 1GW 钙钛矿商业组件生产线。随着 GW 级产线量产和产业链优化,协鑫钙钛矿叠层组件的成本、效率、稳定性优势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财联社)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