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时谦
券商估值的想象空间打开!
今天早上,一则重磅消息传来:6 月 24 日,国泰海通集团下属公司国泰君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正式获香港证监会批准,将现有证券交易牌照升级为可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以及在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的基础上提供意见。此次牌照升级后,客户将可在国泰君安国际平台直接交易加密货币 (如比特币、以太币等)、稳定币 (如泰达币等) 等虚拟资产。
受此影响,港股全线高开,恒生指数开盘涨 0.62%,恒生科技指数涨 0.9%。其中,国泰君安国际开盘大涨超 14%,盘中一度暴涨超 100%,随后涨幅有所收窄,但涨幅仍超 60%。

此前,光大控股因为参股 Circle 的传闻暴涨,并带动光大证券一度涨停。可以说,由于稳定币空间巨大,是提升估值的一个重磅驱动。
有分析认为,稳定币有望推动券商角色根本性转变,即从交易通道商转向资产证券化引擎和跨境清算枢纽,这对于券商的估值提升,可以说是重要加分项。
重磅来了
6 月 24 日,国泰海通集团下属公司国泰君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正式获香港证监会批准,将现有证券交易牌照升级为可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以及在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的基础上提供意见。此次牌照升级后,客户将可在国泰君安国际平台直接交易加密货币 (如比特币、以太币等)、稳定币 (如泰达币等) 等虚拟资产。
至此,国泰君安国际成为首家可提供全方位虚拟资产相关交易服务的香港中资券商,服务覆盖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在虚拟资产交易服务过程中提供意见,以及发行、分销包括场外衍生品在内的虚拟资产相关产品。
此前,中国光大控股因参股稳定币龙头 Circle 的传闻而暴涨超 50%,并带动光大证券亦一度涨停。华光资本控股、联易融科技、众安在线、连连数字等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亦是连续暴涨。可见,稳定币对相应的金融公司带来的估值提升作用明显。
目前,摩根大通也已推出 JPM Coin(日均处理 20 亿美元支付),2025 年升级为公链 JPMD。存款代币化提升支付效率,但当前局限在机构间 (如 JPM Coin),尚未大规模挑战稳定币。
不过分析认为,在这个过程当中,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和行业的不断发展,稳定币有望推动大投行角色根本性转变,即从交易通道商转向资产证券化引擎和跨境清算枢纽。
扩表机遇期到来?
从历次券商股的大行情来看,扩表是其上涨的主要动力。2014—2015 年,券商股大涨就是因为此前的资产负债表大扩张所致。而当下可能到了扩表的机遇期。
华泰证券认为,本轮扩表 (2023—2024 年) 是债牛行情+轻资本业务承压共同驱动下,扩大固收投资规模的主动提振业绩行为。相较 2018—2019 年由债市行情驱动的阶段性调仓,本次反映出更多经营战略与结构的调整,或将带来更强的扩表持续性。
虽然在现行法律框架之下,券商内地业务与稳定币关联不大,但从国际业务来看,稳定币可能成为券商扩表的助力。特别是在国泰君安国际获批相关业务之后,想象空间会打开。而从稳定币的自身潜力来看,其成为短期国债的买家是其商业模式的必然。
华泰证券认为,目前稳定币规模 2200 亿美元,假设 100% 用于购买 3 个月短期国债,一年的交易量接近 9000 亿美元,约相当于 2024 美国短期国债交易量的 2%。5 月初美国财政部借款咨询委员会 (TBAC) 曾做出测算,未来 3 年稳定币总规模将上升 8 倍至 2 万亿美元。稳定币规模的扩大将提升其对短期国债市场的影响。从人民币国债来看,境外人民币国债未到期规模 2638 亿元,或成离岸稳定币储备资产,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头部券商仍是扩表主力,同时有部分中型券商扩张势头强劲。2023—2024 年,上市券商固收投资规模增长 7044 亿元,其中增量靠前的四家券商分别为中信、国泰海通、中金、招商,合计增长 4052 亿元,贡献全部上市券商增量的 58%。同时,部分中型券商如光大、兴业也积极扩表,两年内固收投资规模增量超 400 亿元。
(证券时报网)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