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6 日,香港特区政府发表 《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 2.0》(下称 《政策宣言 2.0》),重申政府致力将香港打造成数字资产领域中的全球创新中心。
据了解,新一份政策宣言提出 「LEAP」 框架,重点包括优化法律与监管 (Legal and regulatory streamlining)、扩展代币化产品种类 (Expanding the suite of tokenised products)、推进应用场景及跨界别合作 (Advancing use cases and cross-sectoral collaboration)、人才与合作伙伴发展 (People and partnership development) 四个方面。
按照香港特区政府最新规划,未来的数字资产交易、托管等服务,将进行牌照化管理,香港证监会则作为主责机构,在此方面进行监管。整体监管框架上,则由香港特区政府总揽,香港财库局、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跨部门监管。而具体的发展方向、具体举措方面,将代币化政府债券发行常规化,并推动包括贵金属(如黄金)、有色金属及可再生能源 (如太阳能板) 等多领域的多元应用。

发展框架明确
在优化法律与监管方面,《政策宣言 2.0》 提出,香港特区政府正构建统一及全面的数字资产服务提供者监管框架,涵盖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稳定币发行人、数字资产交易服务提供者及数字资产托管服务提供者。
其中,在日后的数字资产交易、托管服务提供者发牌机制方面,将由香港证监会担当主要监管机构。与此同时,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 (下称 「香港财库局」) 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将牵头进行全面的法例检讨,以促进现实世界资产及金融工具代币化。该检讨将全面检视代币化债券发行及交易的各个流程,包括但不限于结算、登记及记录要求等。
《政策宣言 2.0》 提到,香港将继续实施与数字资产相关的国际标准,包括国际证券事务监察委员会的 《加密与数字资产市场政策建议》、金融稳定理事会的 《全球加密资产活动监管框架》、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 《加密资产风险承担的审慎处理方法》,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为促进税务透明度的 《加密资产申报框架》。
「香港并未简单复制欧美监管框架,而是在与国际规则接轨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治理逻辑。」 一名港股分析人士对第一财经说,统一及全面的监管安排将提升市场可信度,促进更广泛的数字资产活动及大额交易,并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清晰指引。这一安排亦将支持有效地风险管理及提供流动性,确保建立一个平衡的生态圈以促进市场创新及保护投资者。
目前香港虚拟资产市场已初具规模。据香港证监会披露,已有 11 家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获准运营,40 家金融机构获批升级"1 号牌",以开展虚拟资产交易服务。
监管模式也已初具雏形。今年 2 月,香港证监会发布虚拟资产市场监管 「A-S-P-I-Re」 路线图,将虚拟资产市场的发展分为 A(准入)、S(保障)、P(产品)、I(基础设施) 和 Re(关系) 五大维度,以及 12 项具体措施。
据中信证券研报,香港证监会将虚拟资产经营者牌照体系划分为四个主要类别。
第一类针对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实施 VASP 牌照制度,叠加 1 号牌 (证券交易) 和 7 号牌 (提供自动化交易服务),托管客户资金交易平台则需要 9 号牌,部分可能需要 4 号牌。
第二类则与稳定币发行有关。发行人需要持有稳定币发行牌照,托管行须为受认可的银行机构,此外需遵循一系列风险资本等要求。第三类是针对虚拟资产基金及管理,需要申请 SFC 的许可,并遵守相关的风险披露和合规要求,并遵照要求对 9 号牌进行升级,基金必须仅面向专业投资者。第四类面向虚拟资产交易,只有 1 号牌中介机构才能提供 「证券」 类型的虚拟资产交易服务。持有 1 号牌的中介机构,只能与 SFC 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合作,不允许客户从中介机构持有的账户中提取或存入法定货币。
发展方向和举措明确
在扩展代币化产品种类方面,《政策宣言 2.0》 提出,政府先后两次发行 (总额约 68 亿港元) 代币化绿色债券,前瞻性地展示代币化方案的效益。在此基础上,会将代币化政府债券发行常规化,并探索不同货币及年期安排,以及其他创新选项。
目前,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所有交易所买卖基金 (ETF),转让时均获豁免印花税。为促进代币化市场发展,香港特区政府将会阐明这些豁免印花税的措施,同样适用于代币化 ETF。在此基础上,欢迎市场参与者探讨将 ETF 代币化的优势,例如货币市场 ETF,包括将其引入在持牌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或其他平台上进行二级市场交易。为此,香港特区政府将提交立法建议,将指明的数字资产,纳入私人形式发售的基金、家族投资控权工具,将享有利得税豁免的合格交易。如建议通过,税务豁免将于 2025/2026 课税年度起生效。
此外,香港特区政府还将推动更广泛的资产及金融工具代币化,展示该技术在不同界别,包括贵金属(如黄金)、有色金属及可再生能源 (如太阳能板) 等的多元应用。
在推进应用场景及跨界别合作方面,《政策宣言 2.0》 提出,稳定币发行人发牌机制将于 8 月 1 日实施,助推实质应用场景的发展。同时,政府亦将加强监管机构、执法机构及技术提供者的合作,以发展数字资产基础设施。市场参与者可就政府可如何试验、使用获发牌的稳定币提出建议。另外,数码港亦将推出区块链及数字资产试点资助计划,为具有未来应用潜力、标志性和具市场影响力的申请项目提供资金。
目前,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已发展香港首批数字资产指数,为投资者在亚洲时区内提供透明可靠的比特币及以太币价格基准,以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亚洲领先的数字资产中心。
在人才与合作伙伴发展方面,香港特区政府致力与业界、学界合作推动人才发展,并将香港定位为数字资产知识分享,以及促进国际合作的超卓中心,包括联合研究计划和全球的监管协作。政府会通过培养新一代企业家、研究人员及技术专家建立一个可持续的人才库。
监管体系明确
《政策宣言 2.0》 的发布,被视为继 2022 年首份政策宣言后的又一重要转折,标志着香港虚拟资产监管体系进入深化发展阶段。
香港对虚拟资产的监管,一直走在市场前列。
业内普遍认为,2017 年至 2021 年,是香港虚拟资产监管的 「起步期」。 2017 年 9 月 ,香港证监会作出声明,指出部分首次代币发行 (ICO) 可能构成 《证券及期货条例》 下的证券,需纳入监管,为虚拟资产分类奠定了基础。同年 12 月,香港证监会再次发出通函,要求金融机构若提供加密货币相关产品,须遵守现有金融法规。
2022 年 10 月 31 日,香港财库局发布 《有关香港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宣言》,业界视为观察香港监管态度的转折点。香港对虚拟资产行业的监管框架,也从过去香港证监会单部门负责,转变为香港特区政府总揽,香港财库局、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跨部门监管。
近期,香港对虚拟资产的监管正在加速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提到,数字资产是金融科技重要且极具发展潜力的一环,通过区块链技术,赋能更高效和更低成本的金融交易,让金融服务更普惠包容。他说,《政策宣言 2.0》 展现香港对数字资产发展的愿景,并通过实践展示代币化的实质应用,推进应用场景的多元化。通过结合稳慎的规管和鼓励创新,构建更蓬勃、与实体经济和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数字资产生态圈。
除了香港,新加坡近期也出台了针对虚拟资产中数字支付代币业务的管理政策。自 6 月 30 日起,所有在新加坡境内注册或运营、但仅面向境外客户提供数字支付代币 (DPT) 或资本市场产品代币的服务商,若未取得相关牌照,须停止业务。新加坡没有设置过渡期,仅留下了一个月执行窗口。业内认为,这一"断崖式"收紧政策与香港的渐进式监管形成鲜明对比。
(第一财经)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