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余世鹏
截至 6 月 25 日,首批 26 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已有 15 只成立,募集总规模逾 150 亿元,合计有效认购总户数超 18 万户。随着浮动费率基金募集资金加入,主动权益基金发行的单只规模较此前有所回升,今年以来成立规模在 10 亿元以上的主动权益基金已有 10 只。
公募分析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分析称,主动权益基金发行情况,与市场环境和投资者预期变化有密切关系。从浮动费率基金募集情况来看,管理费与投资业绩挂钩这种方式,初步获得了市场认可。此外,头部公募具备较好的渠道资源优势,加上个别基金由知名基金经理挂帅,依然能获得不少资金认购。随着 A 股资金趋暖和流动性改善,各类资产出现重估。A 股 「科技叙事」 逻辑有望伴随着技术突破和商业化落地得到进一步强化,未来一段时间 AI 领域或仍为核心方向。

5 只浮动费率基金募集超 10 亿元
6 月 25 日南方基金公告显示,南方瑞享混合成立,募集规模为 14.59 亿元,获 2.47 万户有效认购。同日,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告显示,交银施罗德瑞安混合基金成立,募集规模为 15.47 亿元,有效认购户数为 1.08 万户。根据 Wind 统计,包括这两只基金在内,截至 6 月 25 日成立的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已达到了 15 只,累计募集规模超过 150 亿元。但不同基金之间的募集情况有所分化。
具体来看,15 只基金中有 5 只募集规模超过 10 亿元。其中,东方红核心价值以 19.91 亿元的募集规模位居第一,跟随其后的是成立于 6 月 19 日的易方达成长进取,募集规模为 17.04 亿元。最新成立的交银施罗德瑞安混合与南方瑞享的募集规模,分别位于第三和第四。此外,平安基金旗下成立于 6 月 20 日的平安价值优享,募集规模也达到了 13.22 亿元。
其余 10 只基金规模均在 10 亿元以下,银华成长智选、天弘品质价值、嘉实成长共赢三只产品募集规模在 9 亿元以上,宏利睿智领航、汇添富均衡潜力优选募集规模在 8 亿元以上。博时卓睿成长募集规模为 2.59 亿元,是 15 只产品中成立规模最小的一只。此外,华安竞争优势和广发价值稳进的募集规模均在 7 亿元以下,分别为 5.10 亿元和 6.94 亿元。
认购人数方面,15 只基金合计有效认购总户数达 18.53 万户,其中有 7 只基金认购户数过万。易方达成长进取的认购户数高达 4.73 万户,在 15 只基金中位居第一。跟随其后的南方瑞享认购户数为 2.47 万户。此外,平安价值优享、东方红核心价值、华夏瑞享回报、交银瑞安、汇添富均衡潜力优选等基金的有效认购户数均在 1 万户之上。另一方面,其余 8 只基金的有效认购户数均在 1 万以下。成立规模最小的博时卓睿成长,有效认购户数只有 1946 户,是 15 只基金中认购户数最少的一只。
除上述 15 只基金外,其余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结束募集但尚未成立,或处于定档待发状态。比如,招商价值严选混合与兴证全球合熙均于 6 月 4 日开始发售,于 6 月 25 日结束募集。信澳优势行业混合与华商致远回报,均于 7 月 1 日起公开发售。
主动权益基金单只发行规模有所提升
随着浮动费率基金募集资金加入,主动权益基金发行的单只规模较此前有所回升。根据 Wind 统计,截至 6 月 25 日今年以来成立规模在 10 亿元以上的主动权益基金有 10 只,除了上述提及的基金外,在六月内成立的还有富国均衡投资、安信优选价值、申万菱信行业精选等基金,募集规模分别为 19.64 亿元、安信优选价值 13.12 亿元、申万菱信行业精选 12.19 亿元。如果从 2025 年以来情况来看,成立规模超 10 亿元的基金,还有广发同远回报、大成兴远启航、富国景气优选等基金。
「主动权益基金发行情况,与市场环境和投资者预期变化有密切关系。一是从浮动费率基金募集情况来看,管理费与投资业绩挂钩这种方式,初步获得了市场认可。二是头部公募具备较好的渠道资源优势,加上个别基金由知名基金经理挂帅,依然能获得不少资金认购。」 华南一家中型公募品牌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称。
虽然单只新发基金规模有所提升,但从整体主动权益基金来看,募集规模大多处于 10 亿元以下,甚至有不少规模勉强超过 2 亿元成立线。前海开源研究驱动成立于 6 月 10 日,募集规模为 2.5 亿元。成立于 6 月 5 日的中欧大盘价值,募集规模为 2.51 亿元。由周思聪管理的平安港股通医疗创新精选成立于 6 月 11 日,募集规模为 2.49 亿元,但获得了近 8000 户有效认购。
此外,还有不少主动权益基金采取了发起式发行方式。永赢价值发现慧选发起式基金成立于 4 月 23 日,募集规模为 1020.07 万元,有效认购户数为 13 户。成立于 5 月中旬的汇添富弘达回报发起式基金,募集规模为 1021.69 万元,获 41 户有效认购。
AI 板块或仍有显著贝塔
基金成立规模固然是观察基金投资的一个视角,但这仅是基金投资的起始阶段,更为重要的是指向未来的基金投资预判。在最新的基金预判中,基金经理从震荡向上行情中捕捉到了趋势机会。
「只要产业趋势在,我们就对中长期走势有信心。」 嘉实成长共赢的基金经理李涛表示,当前宏观经济稳中向好态势在延续。从 2025 年一季度经济数据看,经济企稳复苏态势延续,未来政策有望继续加码。人工智能、自主可控、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领域有明显的增长动能,A 股 「科技叙事」 逻辑有望伴随着技术突破和商业化落地得到进一步强化,配置结构可以转向更加积极的方向。
华商基金权益投资副总监、基金经理张明昕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在经济出现企稳信号及社会发展信心回升的带动下,近期 A 股的资金层面明显趋暖,市场流动性亦有明显改善,各类资产出现重估。未来一段时间 AI 领域或仍为核心方向,国内外 AI 的产业仍然在坚定的发展与进步,板块未来仍可能会有显著贝塔。
长城基金表示,从周期和估值角度,以及近期港股市场的表现和盘面结构表现来看,市场可能在酝酿调整来释放过热的压力,A 股向下有底,相信政策层稳市信心。短期内可寻找中报业绩预期向好及超跌方向的投资机会。其中,港股与 A 股中的科技、互联网、机器人等板块热度,目前已回落至 2023 年以来的相对低位,创新药和新消费领域的交易热度则相对较高。此外,6—7 月红利板块在集中分红派息后,成交量有望来到低位,当前可能是比较好的介入时点,此外,政策资金对于宽基 ETF 的增持也将利好红利板块。
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尹浩看好的,是近期展现出韧性的创业板。尹浩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这主要源于基本面改善、中美经贸摩擦缓和以及政策红利释放三重因素共同驱动。一季度全 A 盈利筑底回升,创业板增速较高且改善幅度较大。中美经贸关系缓和减轻了关税对相关板块的影响,同时政策红利如证监会关于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措施的宣布,进一步增强了板块吸引力。
(证券时报网)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