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 「入市」 新规落地一个月,行业正在经历政策调整期。
今年初出台的 《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下称 「管理办法」) 和 《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 「136 号文」) 规定,4 月 30 日前并网的工商业项目可锁定固定电价,5 月 31 日前并网项目仍享受保障性收购,而 6 月 1 日后新项目需通过市场化竞价确定电价。随后,分布式光伏在今年 5 月 31 日前出现 「抢装潮」。前 5 个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近 200GW,触摸到年初机构预测的 2025 年全年装机量的下限。
政策节点过后,新建项目将从 「保量保价」 走向 「不保量不保价」。收益的不确定性,既考验着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开发逻辑,也考验着企业的综合运营能力,相关上市公司积极谋求升级转型。
前 5 月新增装机近 200GW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 1~5 月,国内新增光伏装机 197.85GW,同比增长 150%。其中,单 5 月全国新增光伏装机 92.92GW,同比增长 388%。作为对比,2024 年全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量为 277.57GW,同比增长 28.3%。
今年初,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给出预测,2025 年全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预计为 215GW~255GW。在今年前 5 月数据出炉后,一位光伏行业分析师惊呼,2025 年的光伏市场又将是令从业者 「心惊胆战」 的一年,剩下 7 个月的市场规模也变得更加难以预测。
光伏装机骤然增长与上述两份文件密切相关。受访的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介绍,上述管理办法对新建项目细分为自然人户用、非自然人户用、一般工商业、大型工商业四类,并明确加强对工商业项目自发自用的要求,强调就近消纳,同时,尽可能降低分布式项目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干扰。
数据显示,2024 年国内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首超百吉瓦,累计装机达到 374.78GW,占据光伏市场的 「半壁江山」。但是,由于新能源波动大,调峰消纳能力不足,分布式光伏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出现了接网消纳、备案管理等问题,业内也多次呼吁规范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解决接网消纳难题,保障用户权益,推动分布式光伏行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近期,省级分布式光伏管理新政加速出台。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 20 个省、区、市就分布式新政征求意见或发布正式文件。从自用比例来看,山西、山东、广西等省份一般工商业光伏自用比例要求 50% 以上;内蒙古、吉林要求 80% 以上;福建、浙江、安徽等省份自用比例暂不作要求。至于大型工商业项目,则普遍要求全额自发自用。
「管理办法和 136 号文给出明确的政策导向,即分布式项目要尽可能做到高比例的自发自用,不要给电网持续增加调峰负担,同时,将市场化下不确定的量价,通过配储、虚拟电厂、绿电直连、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模式,变为相对稳定的量价。」 上述受访人士说。
收益不确定性增加
对于分布式光伏而言,政策节点以后的新建项目将从 「保量保价」 转向 「不保量不保价」,抢装潮短时间内引爆的市场需求虽然十分可观,但业内更关注后续市场走向。
「空窗期肯定是有的,6~9 月可能就是空窗期,从业者需要再度审视 136 号文的影响,思考后续业务如何转型、如何变革。」 隆基绿能分布式业务中国区总裁牛燕燕认为,5 月 31 日之后,分布式光伏市场仍然是向好的,但需要在业务开发方式上进行调整。
在牛燕燕看来,上述政策对户用项目的影响较大,但对工商业项目的影响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投资类的工商业项目影响可能会比较大,因为电价变得不稳定,项目收益难以测算。但对于自发自用的工商业业主而言,仍可以正常安装建设。」
另一位受访企业人士也提出,分布式项目收益从过去的确定性变更为不确定性,市场肯定会观望,也必然有空窗期。不过,随着大量省份对机制电价的确定以及交易电价的探索,新的收益测算模型将很快面世,而新测算模型将刺激新的金融创新、解决方案创新,空窗期并不会持续太久。
从 2024 年的分布式项目新增情况看,浙、苏、鲁、粤等省份的新增工商业项目规模排名靠前,户用项目重心则由豫、冀、鲁三省向南方地区转移。在牛燕燕看来,5·31 之后,分布式光伏市场的开发重心将更向广东、江苏、福建、浙江等高负荷、高用电量地区集中,同时,随着产品供应商、EPC(工程总承包企业) 厂商等涌向这些区域,竞争也会变得更激烈。
此外,未来分布式光伏开发还要更侧重与应用场景的结合。牛燕燕认为,对于零碳园区、电解铝、纺织等高耗能场景,既有国内 「双碳」 要求,也面临产品出口时的低碳足迹认证要求,这些行业企业都会积极地将光伏融入到主业中。此外,光伏+交通、光伏+水务等新应用场景也会日益增加。
在上述企业人士看来,随着技术进步,新能源消纳场景将更多元化,如新能源制氢、绿色甲醇等,可一解新能源依赖电网的消纳瓶颈。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的 《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 也受到市场关注。华福证券认为,若土地、指标、接入电网不受阻且电力用户主体可靠,绿电直连、专线供电的大型分布式工商业项目有望实现发展机遇,未来一年或可新增 100GW 级别的光伏场景。
转型综合能源服务
在谈到分布式光伏迎来新变化的情况时,王勃华认为,相关企业应重点关注如何提升项目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 「可观、可测、可调、可控」;同时,要转变定位,关注新技术应用,包括源网荷储、微电网、虚拟电厂等。
据了解,多家分布式光伏开发企业正推动业务转型。正泰安能近期发布的转型策略显示,该公司将着眼于 「综合能源服务」。正泰安能总裁卢凯表示,未来,公司将以满足用户绿色低碳能源需求为目标,以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与微电网为物理基础,以虚拟电厂(VPP) 与能源即服务 (EaaS) 为服务平台,构建新能源投资、开发、建设、运管、售电全生命周期的创新模式。
卢凯提到,除继续深耕农村户用光伏市场外,正泰安能还积极布局城市家庭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为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及非洲地区无电家庭提供高性价比的直流离网系统解决方案;聚焦乡村、社区、交通场景,构建灵活、高效、环保的智能微电网解决方案;建设虚拟电厂平台,实现发电供应和用电需求的精准匹配,将能源产品转化为全链条服务解决方案,满足差异化绿色能源需求。
天合光能在近期调研中提到,公司对国内户用分布式市场发展充满信心,一方面,国内市场存在大量的潜在需求;另一方面,随着电力市场化的推进,客户需求会更加复杂多样,电力交易、绿证交易等蕴含着巨大商机。其中,电站运维是轻资产业务,可以为公司带来稳定的利润和现金流。
天合富家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未来电站投后运营能力将是保障新能源项目收益水平的核心要素,天合富家依托资深交易团队与领先的交易技术,已打通包含售电业务、虚拟电厂业务、分布式聚合商业务、绿电绿证业务全链条交易,助力合作伙伴在电价波动中锁定收益。
上述受访人士判断,未来新能源只有融入综合能源一体化服务,通过配储、虚拟电厂、绿电直连、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模式构建竞争力,才能进一步打开发展空间,实现价值最大化。
值得一提的是,隆基绿能等组件供应商也在考虑如何适应分布式市场的变化。公司从 6 月中旬开始已将 Hi-MO X10 轻质双防组件规模化推向市场。根据该公司的说法,约 20% 的屋顶因受到屋顶载荷的问题导致分布式光伏安装延迟,推出轻质组件着眼于将 15%~20% 的存量屋顶转化为市场增量。
「由于政策切换,今年全年国内市场需求会出现一些不同以往的变化。过度的市场竞争无法带来增量,相关产品供应商和 EPC 厂商都会回到更加理性的竞争状态。」 牛燕燕表示。
(证券时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