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蒙锦涛
当房地产高增长落幕,家装行业正经历着从增量红利向存量博弈的转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小品牌在生存压力下节节败退,而头部企业却在危机中嗅到新机。
当管道渗漏、水质污染成为旧房翻新的最大痛点,市场正在无情淘汰投机者,却为坚守者打开新大门。根据沙利文(Frost & Sullivan)2025年5月发布的权威调研,日丰获“中国家装管道第一品牌”称号,销额、销量(吨)、服务家庭数、营销网点数四个关键维度均位居2024年行业榜首。
“隐形冠军”的荣誉背后,恰是这场存量博弈的写照。在行业集体焦虑时,他们以高水平的产品与服务赢得市场,以合规经营筑牢根基,以数字化升级提质增效,更以全球化视野开拓新局。存量时代从无坦途,但机会终将眷顾那些在寒冬中依然坚守品质火种、敢于重塑游戏规则的破局者。
只有退潮时,才能看见谁在坚守品质的护城河。在商业世界的永恒周期律中,真正的赢家并非追逐风口者,而是那些在寒冬中依然打磨产品、坚守价值的企业。
家装存量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房地产住宅投资比上年下降10.5%;住宅新开工面积比上一年下降23%。新房开工面积在减少,二手房交易却在增多。贝壳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全国住房交易中二手房占比已达42%,较2024年同期提升4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新房需求的减弱虽重塑了市场格局,却也孕育着新机遇——旧房装修占比将逐步超过新房装修,家装市场存量时代到来。住建部摸排结果显示,全国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近17万个、涉及居民上亿人、超4200万户、总建筑面积约40亿平方米,潜藏着巨大的翻新需求。
202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其中包括加强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推进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更新改造等主要任务。另据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到“十四五”(2021年至2025年)期末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参考《北京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技术经济指标》推算,“十四五”期间老旧小区改造需要塑料管材352万吨至682万吨,年均70.4万吨至136.4万吨。
当旧屋装修、局部改造、老房改造、适老化升级等需求成为家装市场新主流,消费者的关注重点从“装修颜值”转向“隐蔽工程质量”。老旧管道渗漏、水质二次污染等问题,已成为存量房翻新的核心痛点,倒逼市场对水电管线的安全性、耐用性提出更高要求。
家装本就是典型的“陌生大额消费”,如同一个信息不透明的黑匣子,消费者往往难以判断优劣。尤其在旧房翻修中,藏在墙体地面的水电改造堪称最棘手的环节——管线布局混乱、材料耗量大、返工风险高,让无数业主头疼不已。
这种时候,说得再好不如默默做到。日丰管道凭借“管用五十年”的服务承诺与细致入微的陪伴,在低调中走进更多消费者的视野:从解决管道老化、细菌滋生的材料革新,到每根管材专属防伪编码的安心保障,再到专业的售后服务体系,让“藏在暗处”的水电改造变得透明可靠,成为存量房翻新中的安心之选。
品质来自不懈的坚持
而不是简单地大力出奇迹
如同众多“中国制造”的成长轨迹,日丰从佛山起家,到成为国民信赖的管道品牌,走过了一段厚积薄发的征程。
时间回拨到20世纪90年代前,镀锌钢管还是中国家庭家装管道的绝对主流。但这种管材的缺陷逐渐暴露:易锈蚀、寿命短,不少家庭常遭遇水龙头流出棕黄色污水的困扰,用水健康备受威胁。正是洞察到行业痛点与消费需求的断层,日丰在创业之初就毅然走出差异化路线——从德国全套引进生产设备,连聚乙烯、铝带、热熔胶等原料都坚持进口,以近乎苛刻的标准切入铝塑管这片彼时尚未被充分开拓的“蓝海”,为行业品质升级撕开了一道突破口。
在日丰开辟行业新局之前,管材领域长期处于“安装即终点”的粗放模式:管道焊接完毕,管道的售后服务也随之终结。一旦日后出现漏水等问题,消费者往往陷入“质量追责无门”的困境,只能被动承受损失。
日丰率先打破这一行业惯性,提出颠覆性理念:管材安装完成仅是服务的起点,品牌方必须同步提供专业的“试水试压”管路验收服务,确保产品安装后无任何质量隐患方可交付。
日丰对服务标准的重塑,正是深耕终端、击穿行业痛点智慧的生动体现。
“行业在萎缩,头部企业则趁‘洗牌’加速抢占份额。”日丰集团总裁许腾徽坦言,即便身处风浪激荡的市场环境,日丰近年来仍保持着营收的稳健增长。从无到有打造出真正的“国民产品”,在他看来,这份韧性源自对三个核心原则的坚守:坚持合规经营筑牢发展根基,以产品与服务的持续领先构建竞争力,更恪守不过度举债的稳健底线。
常识往往知易行难。日丰始终按自己的节奏前行,走有质量的增长、有定力的发展之路,用最朴素的商业逻辑搏击市场风浪。
这种定力的背后,是深植企业基因的长期主义。它从来不是简单的方法论,而是融入日丰29年发展历程的价值观。29年来,日丰将对“品质”的理解与定义,渗透进企业的每个细胞:从研发实验室里对材料配方的反复打磨,到生产线上对毫米级精度的执着把控,再到终端服务中对每个检测数据的较真……这份对品质的坚守,早已刻进每个生产流通节点,融入每位日丰人的职业DNA,成为穿越周期的隐形锚点。
“就像每天都要健身一样,虽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但需要全员做功、全员重视、全员改善,做质量是一个坚持的事情,而不是简单地大力出奇迹。”许腾徽说。
在进化中寻找市场
企业韧性成经济压舱石
一根管道的进化,不仅是日丰实力的诠释,也是中国制造业的缩影。
历经数年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塑料管道生产与应用国家。中国企业也已从单纯的产品出海进化到“产品—品牌—研发—商业模式”的全链条出海。
如今的日丰集团已在国际市场深深扎根,业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5年,日丰已获得144项国际认证,覆盖13个国家。日丰管更是获得美国NSF、欧盟CE、德国DVGW、西班牙AENOR、荷兰KIWA五大国际权威认证。以品质为基石、以技术作保障,日丰稳健的出海模式,正是中国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实现跨越性突破的鲜活注脚。
“出海是因为全球资源要全球配置,创新是因为让一部分人用上以前没有的产品,下沉是让更多人用上更好的产品。”2024年10月,知名金融学者香帅在以出海为主题的演讲中,特意提到了许腾徽发的这条朋友圈,“我问他,这是引用还是感悟?他说是感悟。我感到挺惊喜的,我们为什么远航?我们为什么要创新?是为了让自己,也让很多其他人,过得更好一点。”
全球化与本地化的双轮驱动是日丰的行动纲领。出海不是噱头,深耕本地亦非墨守成规,而是在进化中寻求市场,甚至引领市场。哪里有需求,企业就去哪里。与其抱怨,不如将目光投向更大的市场,挖掘更深层次的客户需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企业不躺平,经济就有韧性;市场不停步,未来就有奔头。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不管潮水怎么起落,“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编辑|蒙锦涛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