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pw id="5"]

2025 年 7 月 9 日 上午 7:26
Home24小时券商首席热议!“反内卷”如何提振市场内生动力?
spot_imgspot_img

券商首席热议!“反内卷”如何提振市场内生动力?

-

来源:
券商中国

  “反内卷”究竟对于产业发展有何帮助?又会如何深刻影响资本市场?近日,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梳理了多家券商首席分析师对于“反内卷”的核心观点。

  首席分析师们认为,“内卷”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导致行业发展出现一些问题,与高质量发展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有必要约束低效低质的“内卷”行为,鼓励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和优质产品吸引市场,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市场而言,随着“反内卷”后续相关政策和规范陆续出台,供给侧调整思路和方式逐渐明朗,上述受“内卷”困扰的新兴产业等代表性行业将进一步夯实周期性底部,中期看行业竞争格局有望改善,头部企业盈利能力和抗周期能力均有望得到提升。

  推动产业良性发展

  “综合治理‘内卷’行为,对于当前中国经济有重大意义。”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宋雪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争相非理性降价,导致通胀下行压力,更造成“商品价格下跌—企业利润减少—居民收入降低—消费支出减少—价格进一步下跌”的螺旋反馈,对宏观经济和各个部门都有不利影响。因此,综合治理“内卷”、依法依规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是打破通胀下行压力、推动经济循环回归上升螺旋的必要举措。

  同时,宋雪涛表示,在产业发展层面,“内卷”导致企业利润下降,企业参与“内卷”又要寻求压缩成本,导致行业发展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压降研发支出、降低商品和服务质量,甚至带来安全隐患,与高质量发展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有必要约束低效低质的“内卷”行为,鼓励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和优质产品吸引市场,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也指出,从全球视角看,中国企业具备超强的全球化供给能力,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三成。但在“出海”的过程中,部分企业习惯于“竞底竞争”。“竞底竞争”的逻辑是极致性价比,它背后是规模经济;但国内企业可利用的优势不只是规模经济,还包括研发、技术、品牌、供应链效率等。“反内卷”有助于在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和专业化的过程中,形成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这在目前逆全球化升温、供应链分割化的背景下具有战略意义。

  “标本兼治”是长期路径

  “反内卷”将会如何落地?民生证券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陶川在提供给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中表示,当前“反内卷”更多是依靠行业自律机制,但进展可能相对偏缓。早在今年3月发改委主任便提出“将分行业出台化解重点产业结构矛盾的具体方案”,预计在7月政治局会议对政策定调之后,或将由发改委为首,以“部委牵头为主、行业自律为辅”的方式,深度参考“供给侧改革”时期经验,重点行业均推出量化“KPI”。

  “本轮‘反内卷’政策相对上一轮或更加温和、更加循序渐进,针对不同行业可能采用不同的政策发力方式。”中信证券在最新的研报中表示。

  宋雪涛则表示,此次整治内卷聚焦的新能源汽车等下游新兴行业,地方和行业要尽量避免“一刀切”、避免合成谬误,这样既不利于宏观经济和居民就业稳定,也会给消费者体验带来负面影响。

  “更好的方法是‘标本兼治’。”宋雪涛表示,“标”是约束企业无序价格战,通过市场监管部门的及时监测和干预,防止行业陷入低价低质低效竞争,这是短期可采取的措施。“本”是要破除不正当竞争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弊端。

  宋雪涛表示,前者着力于加强产品质量检测、提高产品质量标准,防止企业用不合格的质量换低价格;后者着力于约束地方政府补贴行为、树立正确政绩观,防止地方财税和金融资源被空耗于低质量内卷,完善经营主体退出机制,这是中长期“反内卷”的必经之路。

  多个新兴行业有望受益

  “当下的‘反内卷’需要聚焦哪些重点难点?”陶川认为,重点在于深层治理宏观经济层面存在的供需失衡问题,难点则在于官方提及的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储能系统、电商平台等领域。无论是从重要领导表述及公开发文中见微知著,还是结合产能利用率等指标来看,都可以发现当下制造业领域的“问题”相对更加突出,细分行业中主要包括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和汽车,这和官方重点关注的领域基本相对应。预计接下来“反内卷”也将率先针对这些重点行业进行展开。

  东吴证券表示,在“反内卷”政策指引下,光伏、新能源车、锂电储能等我国优势制造业产业链有望迎来竞争格局改善。其中,对于汽车等央国企占比较高的行业而言,政策性推进并购重组、产业整合的阻力更小,对于光伏、锂电等民营企业主导的行业而言,政策引导行业自律控产挺价、提高微观主体反“内卷”的自觉性或是主要形式,后续若出现标志性并购重组事件,则对于基本面层面具有更明确的积极意义。

  整体而言,在“反内卷”决心之下,随着后续相关政策和规范陆续出台,供给侧调整思路和方式逐渐明朗,上述新兴产业将进一步夯实周期性底部,中期看行业竞争格局有望改善,头部企业盈利能力和抗周期能力均有望得到提升。

(券商中国)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

最新动态

推荐阅读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