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栗鹏菲
随着2025年基金二季报披露启动,同泰基金、德邦基金、汇安基金、东方红基金、长盛基金旗下部分产品率先亮出投资“成绩单”。震荡市场环境下,基金经理的调仓路径清晰浮现,北交所硬科技、人形机器人、金融科技等新质生产力领域成为布局重点,而网红债券基金规模的逆势大幅增长则映射出资金的避险需求。
同泰基金旗下权益产品表现呈现分化格局。聚焦北交所的同泰远见混合基金凭借重仓生物医药、新能源材料等硬科技企业,上半年净值增长显著;而重仓短剧游戏方向的同泰慧利混合基金则出现净值回调。债券市场上演明显的“虹吸效应”,德邦基金旗下短债产品规模单季度增长超35亿元,资金涌入势头强劲。
北交所、机器人、金融科技成权益布局焦点
北交所主题基金表现尤为突出。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同泰远见混合基金上半年净值增长接近50%,近一年净值增长率达73.43%,两项指标均位居市场前列。
基金经理马毅表示,该基金侧重于构建成长风格组合,并基于风格动量定期筛选强势因子调整持仓。马毅指出,当前面临全球增长动能减弱与贸易壁垒增多的挑战,国内政策延续适度宽松基调,在此环境下北证50指数二季度逆势上涨13.85%。
记者注意到,该基金二季度保持高股票仓位,前十大重仓股全部为北交所上市公司,且集中在生物医药、新能源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三大硬科技领域。同时,对曙光数创和纳科诺尔进行了加仓,但对贝特瑞和艾融软件进行了减仓。
对比鲜明的是王秀管理的同泰产业升级混合基金。该基金在二季度进行了显著调仓,彻底转变了一季度重仓银行板块的防守策略,前十大重仓股中机器人产业链标的占据六席,港股地平线机器人-W以9.01%持仓占比居首,北交所公司易实精密、丰光精密合计持仓超15%。
基金经理王秀对此解释:一季度末因科技板块过热切换至防御性银行股,而二季度机器人板块受特朗普关税政策及财报因素冲击深度回调,部分龙头个股跌幅超30%,创造了布局窗口。她强调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已明晰,2025年是量产元年,马斯克回归与特斯拉机器人业务换帅将加速产业进展,下半年行业将进入量产爬坡期,头部厂商订单放量、大模型技术突破和场景落地将驱动板块整体性机会,基金将持续聚焦港股与北交所机器人高成长细分领域。
王秀的另一只产品同泰金融精选股票基金则坚守大金融主线,前十大重仓股以券商股为主,辅以金融科技标的。王秀指出券商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作为牛市“旗手”的角色已被反复验证,未来A股回暖与成交放量将显著提升券商业务弹性。
同时,她也看好稳定币在重塑跨境支付、补充主权货币职能及推动货币国际化方面的投资机会。从首批披露季报的主动权益基金持仓来看,基金经理重仓持有专精特新、机器人和金融科技等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展现出鲜明成长风格。
同泰慧利混合基金二季度聚焦短剧与游戏领域。基金经理陈宗超认为,该方向是“精神消费与AI技术融合的理想交汇点”:需求端,国内现象级产品印证市场潜力;技术端,娱乐场景用户宽容度高,更适配AI多模态模型快速迭代;商业化端,游戏厂商付费转化经验成熟,短剧通过AI降本增效趋势明确。该基金二季度净值出现小幅回调,夏普比率较低,凸显高波动风险。陈宗超建议投资者采取定投策略,以长期视角熨平短期波动。
债基规模猛增,久期策略趋激进
债券基金方面,德邦基金旗下“网红”产品规模激增引发关注。德邦短债基金规模从28亿元跃升至63.71亿元,增幅达128%;德邦锐乾基金更实现从2.1亿到7.80亿的跨越式增长,重仓债券从一季度末的中短债调整为二季度末的以中长债为主,德邦短债基金在二季度也明显拉长持仓的久期。
汇安基金旗下汇安永福90天中短债规模增长接近9倍,从1.98亿飙升至19.74亿元。其策略与德邦基金形成呼应——6月央行逆回购与MLF超量续作释放流动性后,该基金主动加杠杆并优化择券,捕捉利率下行红利。
德邦锐乾债券基金经理团队表示,展望下半年,关税政策仍有较大扰动,抢出口、转口退潮后,外需压力可能会显著加大,内需层面以旧换新政策补贴使用过半,三季度有望持续,但对部分耐用消费品的拉动效果或逐步放缓,地产周期仍待企稳,基本面对债券市场仍有利,叠加财政增量有待确定、货币宽松预期先行,债市在三季度中上旬整体处于偏顺风环境。
“迷你基”生存图鉴:机构定制模式承压
首批季报亦暴露部分产品的生存困境。王秀管理的同泰金融精选二季度末规模仅为0.5亿元,而其管理规模1.45亿元的同泰产业升级则是个人投资者持有比例为0%,即全部由机构投资者持有。
华南地区一位资管人士称,“帮忙”资金的频繁进出会导致基金规模失真,从而影响基金的投资运作,这类资金成本也通常较高,不过与以往相比,基金公司通过注资维持“迷你基”存续的做法逐渐失效,投资者更需关注规模与业绩的长期匹配性。
相比之下,陈宗超接管同泰慧利混合后,需直面持仓集中带来的波动考验。相关产业分析师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其重仓的短剧游戏板块虽受益AI降本增效,但关税政策与技术迭代可能加剧净值震荡。如何平衡高成长性与风险控制,成为这类赛道型产品的生存关键。
(华夏时报)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