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券商中国
7 月 14 日,A 股银行板块再度普遍上涨,42 家上市银行中,仅有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3 只个股微跌收盘,3 只平盘,其余 36 只个股录得不同幅度上涨,其中浦发银行、贵阳银行、渝农商行当日涨幅均超 2%。
近年来银行股持续上涨,2025 年板块至今仍延续强势。在此背景下,已有上市银行大股东再度出手减持银行股以兑现收益。据齐鲁银行日前公告称,该行股东重庆华宇集团有限公司 (下称 「重庆华宇」) 计划在未来 2 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进行减持,减持比例不超过该行总股本的 1.1%。公开信息显示,2024 年以来,重庆华宇已多次减持齐鲁银行股份。
或可兑现超 3.8 亿元
据齐鲁银行 7 月 13 日晚间公告,重庆华宇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拟在公告披露之日起 3 个交易日后的 2 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 6043.81 万股,即减持比例不超过该行总股本的 1.10%。
7 月 14 日收盘,齐鲁银行当日涨幅 0.31%,报收 6.44 元/股。就在不久前的 6 月 24 日,齐鲁银行盘中触及 6.76 元/股,创下自上市以来的股价新高。若以 7 月 14 日收盘价计算,重庆华宇以减持 6043.81 万股计算,有望套现约 3.89 亿元。
公告显示,截至 7 月 11 日,重庆华宇持有该行股份为 1.944 亿股,占该行总股本的比例为 3.55%,其中约 1.91 亿股为齐鲁银行 IPO 前取得,334.14 万股为集中竞价交易取得。齐鲁银行一季报披露,截至 2025 年 3 月末,重庆华宇为齐鲁银行第七大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2025 年以来齐鲁银行累计涨幅已超过 20%;而在 2024 年,齐鲁银行累计涨幅更是多达 49.51%,在各上市银行中涨幅居于中上游位置。
据该行此前公告,此次并不是重庆华宇首次减持。早在 2024 年 7 月,齐鲁银行就曾发布公告称,重庆华宇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 6369.89 万股股份,减持比例不超过其总股本的 1.32%。同年 10 月,齐鲁银行公告称,重庆华宇累计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 6369.89 万股,占齐鲁银行总股本的 1.32%,减持价格区间为 4.59 元/股—5.18 元/股,减持总金额约 3.01 亿元。
齐鲁银行年报介绍,重庆华宇成立于 1995 年 3 月,注册资本约 10.32 亿元,经营范围包括房地产开发壹级 (凭资质证执业),物业管理 (凭资质证执业) 等。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部分上市银行大股东减持并不是个例。今年 6 月下旬,长沙银行公告显示,该行第四大股东湖南三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基于自身资金需求,拟在公告披露之日起 15 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长沙银行股票不超过 3700 万股,拟减持比例不超过总股本的 0.92%。
今年 5 月下旬,浙商银行公告称,截至 5 月 19 日,股东横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已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该行股份 24231 万股,占总股本的 0.88%。就在年初该行称,横店集团基于自身经营发展需要,拟减持不超过该行总股本 1% 的股份。
多家银行大股东仍在大举增持
面对银行股的持续大涨,不同机构的动作已现分歧。一边是个别上市银行大股东的减持套现,另一边是多家上市银行大股东出手增持。
6 月 30 日晚间,浦发银行公告显示,6 月 27 日,信达投资将其持有的近 1.18 亿张 「浦发转债」 转为该行普通股,合计转股股数为 9.12 亿股。转股完成后,浦发银行总股本增至 302.64 亿股,其中信达投资持股比例超过 3%,进入该行前十大股东序列。
就在 6 月 26 日,苏州银行公告称,该行收到大股东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 《增持股份计划实施结果告知函》,其已累计增持该行股份 1.18 亿股,占该行总股本的 2.63%,增持资金合计为 8.56 亿元。苏州银行表示:「本次增持股份的目的是基于对该行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
同样是在 6 月,青岛银行也公告称,该行大股东国信发展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拟通过子公司增持该行股份,增持后合计持股数量将占该行股份总额比例预计不超过 19.99%。
据券商中国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 5 月以来,已先后有南京银行、重庆银行、上海银行等多家银行宣布股东、高管增持计划或者披露增持实施情况的公告。
与此同时,也有上市银行因年内累计涨幅较大,超出股东增持价格上限,大股东因没能及时 「上车」 而意外 「踏空」。
据近日成都银行公告,该行此前披露的股东增持计划期限已过半,因股价长时间持续超过增持价格上限等因素,成都产业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都欣天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尚未增持该行股份。
机构继续保持乐观
除了银行自身大股东,保险公司作为重要投资机构,也频频看好银行股,并出手增持。券商中国记者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 10 家保险机构对 16 家上市公司进行举牌,举牌总次数达 20 次,其中银行股被举牌 10 次,而其中有 9 次为 H 股上市银行。
具体来看,平安人寿年内对农业银行H 股、邮储银行H 股各 2 次举牌,对招商银行 H 股进行 3 次举牌;新华保险举牌杭州银行;瑞众人寿举牌中信银行H 股;弘康人寿举牌郑州银行。
长江证券近日研报分析称,基于银行股季报披露的前十大持有人信息梳理分析来看,国资机构、外资机构和保险机构银行股持仓市值领先。从配置特点来看,国资机构在国有行和股份行的配置比例较高;保险机构股份行配置集中度相对较高,2025 年一季度保险机构持有的银行股市值中,近 80% 集中在股份制银行。
而国盛证券马婷婷团队研报则指出,银行板块来看,结合银行在不同指数中的权重观察,上半年 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流入银行板块的资金合计 122 亿元,主要贡献来源于沪深 300ETF、红利 ETF 和银行 ETF。由于国有大行、股份行及部分城商行在沪深 300 及红利指数中权重相对较高而相对受益。
展望后市,天风证券分析师刘杰在研报中明确表示继续看好银行股,他在研报中认为,当前银行股价表现虽然和行业基本面可能有所 「背离」,而未来银行投资策略更需 「见微知著」,即更需重视行业基本面的边际向好迹象:首先,负债成本预计将持续改善。其次,资产收益预计将趋于平稳。最后,资产质量预计将维持稳健。
「目前银行确实涨很久了,难免会有见顶回落的忧虑。」 国投证券林荣雄等分析师在研报中表示,现在没看到明确的理由,暂不是看空银行的时候。目前,从估值提升的角度,资金对于银行的抱团大致接近 2020 年中的茅指数,离彻底泡沫化还有一段距离;同时,银行股息率整体还在 4% 以上,依然具备对长债的吸引力。
(券商中国)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