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胡含嫣
智能体成为本届 WAIC 的一大热词,业界热议落地方案。
7 月 26 日至 28 日,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WAIC) 在上海召开。本届大会上,智能体 (AI Agent) 成为了一大热词,不少厂商携智能体产品亮相,多个论坛也围绕智能体展开讨论。例如,百度展出了直播领域的超级智能体,京东集团携为企业生产场景量身定制的京东云 JoyAgent 参展,中国科学院联合团队在会上发布了 「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以及基于其研发的科学智能体 「磐石·文献罗盘」 和 「磐石·工具调度台」。
记者在大会上观察到,在这个 「智能体元年」,智能体已经展现出更加垂直化的发展趋势,瞄准细分化的行业痛点。各企业在展出智能体时不再强调缺乏重点的 「万能」 表现,而是将其融入具体的应用场景中,为使用者提供切实帮助。
AI 模型技术 「指数级跃迁」,推动智能体垂直落地
今年 6 月,摩根士丹利发布的深度研究报告 《AI Agents Knocking at the Door》 将智能体定义为能够感知环境、规划任务、调用工具,并灵活迭代的自主软件智能体,正在从简单的自动化工具进化为具备自主理解、行动和学习能力的 「数字劳动力」,成为软件行业的下一个重大演进方向。
从本届 WAIC 可以看出,对于许多投资者和从业者而言,对 AI 的关注点已经从 「谁的模型更强」 转向 「谁能让智能体真正落地」。对此,多家大厂给出了结合自身优势特色的解答方案。
7 月 26 日,阿里国际跨境电商AI 解决方案 Marco 获得本届 WAIC 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 SAIL 奖。据介绍,Marco 由阿里国际 AI Business 团队研发,支持 30 余种语言,从生成式大模型到智能体,为商家解决营销、合规、售后等一系列问题,且成本低于主流大模型。
阿里国际副总裁、AI Business 负责人张凯夫表示,一方面,在模型上,通过场景构造和训练闭环,推理模型的效果越来越好;另一方面,在应用上,阿里国际正在从生成式大模型进入到智能体时代,越来越多的问题可以通过垂直 Agent 得到解决。
此外,开源模型也推动了智能体的发展。在由阿里云主办的 「开源·开放:阿里云 Agent 应用生态论坛」 上,阿里云副总裁、大数据和智能实验室负责人叶杰平表示,当前,AI 模型技术正经历从 「渐进式创新」 到 「指数级跃迁」 的历史性转变:「2019 年,我们还在讨论单点突破的语言模型;到 2025 年的今天,大模型已呈现 『周级迭代』 的爆发态势。以通义千问为代表的开源模型已成为这场变革的重要力量。」
「智能体应该服务于人,而不是替代人」
在 7 月 27 日下午,在 2025 金山办公AI 生产力论坛上,金山办公发布了 WPS AI 3.0 版本 「WPS 灵犀」,用户只需通过自然语言、多轮对话即可完成文档创作、演示文稿生成及语音助手等功能,全程无需复杂操作和外部跳转,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 Office 办公智能体。WPS 灵犀已获评 2025 WAIC「镇馆之宝」 奖项。
在接受澎湃新闻等媒体采访时,金山办公助理总裁田然强调,真正能落地的办公智能体应服务于人,而不是被用于替代人:「未来,从眼镜、耳机、穿戴设备到家里的音箱,这些东西都会是 (智能体的) 入口,我们一定会到一个智能体的时代。」
田然直言,当前市面上许多办公智能体 「高开低走」,续费率和留存率较低,其根本原因在于脱离了用户的真实需求,AI 更适合被用于辅助人类完成任务:「很多人期待 AI 代替员工直接交付结果,但现实中,我们认为智能体是应该服务于每个员工的,它能帮助每位员工提高效率。」 田然表示,每个智能体都不应该直接面对 「老板」,而是和老板一起处理需求,这才是现实中智能体能够达到的上限。
不过,也有多位专家提醒,智能体的发展仍处于早期,不要被理想概念冲晕头脑。
从底层的角度来看,AI 基础设施企业硅基流动联合创始人、增长副总裁杨攀在一场圆桌讨论中指出,随着 AI 编程和智能体的火热到来,「模型在供应方面有点跟不上上层发展的节奏」。如果底层的供应不能 「量大管饱」,其实会制约整个上层应用生态的发展。因此,硅基流动和阿里云携手,希望提供 「多快好省」 的基础设施。
而面对被市场热议的多智能体协作和支持前者的 A2A(agent-to-agent) 协议等概念,田然提醒从业者保持冷静:「A2A 协议的概念很性感,但在实际落地方面,依然跟理想情况差得非常远。」 他强调,AI 办公智能体在运行过程中也要经历交互、修改、再优化的过程,和用户以及文档形成 「三角交互」,才能实现最终的结果。
(澎湃新闻)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