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3 日,A 股探底回升,三大指数翻红,超 3500 只个股上涨,成交额缩量。市场呈现 「慢牛」 形态,回调止跌后或回归箱体或创新高。周末热议方向有正反馈,涨停个股增多,前期领涨板块止跌。中银证券称 11 月起市场进入业绩空窗期,短期或存在资金兑现行情,科技成长高位盘整阶段,受益于宏观政策预期及低位补涨的部分周期股或存在阶段性轮动机会。
每经记者|赵云 每经编辑|彭水萍
11 月 3 日,市场探底回升,三大指数全线翻红。截至收盘,沪指涨 0.55%,深成指涨 0.19%,创业板指涨 0.29%。
板块方面,海南、游戏、影视院线等板块涨幅居前,电池、有色金属、稀土永磁等板块跌幅居前。
全市场超 3500 只个股上涨。沪深两市成交额 2.11 万亿元,较上一个交易日缩量 2107 亿。
没有只涨不跌的板块,但永远有板块在涨。
没有只涨不跌的大盘,但大盘这波真的 「不一样」。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近几个月,对 A 股市场的理解,基本只要上面两句话,再加上一点耐心,就 「够用」 了。
明牌的 「慢牛」 就这么摆在面前,不论指数还是板块,每一波回调或许有不同原因,但结果都是在合理的支撑位止跌,要么回归箱体,要么继续新高。
就像今天,11 月首个交易日,如果你早盘因为悲观选择离场,午后大概率会因为被 「甩下车」,而略感无语。
当然,只要还有仓位,只要不是追高买入,体验其实不会太差。
一方面,周末市场热议的那些方向和题材,基本都有正反馈。
比如,有统计发现,小微盘、红利指数在近 20 年的 11 月期间表现优于大盘、科创指数。
恰好,今天宽基指数涨幅榜,就是过去整月行情的缩影。

再如,周末市场看好科技线 「高切低」「硬切软」。
那么巧了,今天,影视、游戏、短剧等AI 应用端题材全天走强。
别小看这个 「正反馈」,其意义在于,短线胜率的提升能有效激活市场热情,从而回到文章开头那句 「车轱辘话」——
没有只涨不跌的板块,但永远有板块在涨,让短线资金有个去处。
Wind 数据显示,今天涨停的个股共有 90 家,为 10 月 21 日以来最佳水平。

另一方面,即便是周末被市场主流观点认为 「还需调整」 的前期领涨板块,比如 CPO、存储芯片、人形机器人等,今天也有较明显的止跌迹象。


双创指数纷纷收出长下影线,也是希望投资者相信科技线「至少不会走 A」。
中银证券策略团队周度报告称,(上周) 影响市场的重要政策与事件均得到落地,11 月起市场进入业绩空窗期。目前来看,内需修复信号依然有所分歧:9 月企业营收及利润均有明显修复,但 10 月 PMI 再度边际走弱,临近年末,增量宏观政策落地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往后看,短期市场或存在一定资金兑现行情,科技成长高位盘整阶段,受益于宏观政策预期及低位补涨的部分周期股或存在阶段性轮动机会。对于小微盘,短期来看,在科技大盘股震荡时,小微盘风格存在短期占优的可能,但需警惕因交易拥挤度和流动性环境可能带来的波动。
基于此,我们再来看看一些重点板块的逻辑。

(1) 海南自贸区、海南、赛马概念等
消息面上,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驻东盟代表兼高级研究员翁忠义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区 3.0 版与海南自贸港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海南具备成为 「先行者」 和 「示范区」 的条件。
以及,在海南离岛免税新政于 1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后,海口海关 11 月 2 日发布统计数据,新政实施首日,海关监管免税销售金额 7854.9 万元,销售件数和购物人数分别为 5.48 万件、1.27 万人次,其中销售额较政策实施前一日 (10 月 31 日) 上涨 6.1%,政策的拉动效应初步显现。
(2) 影视、游戏
分析人士认为,主要有三大利好:
一是,手握优质内容的游戏以及影视个股三季报增长较为亮眼;
二是,10 月 30 日,腾讯广告发布最新漫剧政策,开通 「文娱-微短剧」 类目并符合条件的内容方,最高可享受 95% 分成比例;
三是,AI 应用逐渐成为市场热点,周末不少券商开始关注 AI 产业持续推进以及 IP 商业化对传媒板块行业的推动。
国金证券建议关注四大主线:一是软硬结合的端侧 AI 新兴硬件;二是 C 端尤其是出海方向软件;三是 B 端企业服务和制造业信息化相关领域;四是 G 端/大 B 端的大模型定性化、私有化部署/一体机等。
(3) 旧能源 (煤炭、石油) 与新能源 (光热发电、光伏、可控核聚变等)
对于前者,消息面上,寒潮来袭,多地已提前开始供暖,煤炭季节性消费旺季正式拉开序幕。此外,通过整治 「内卷式」 竞争,国内煤炭供给释放有望趋于合理。
对于后者, 「十五五」 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推进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能源强国。大力发展新型储能,并加快健全适应新型能源体系的市场和价格机制。
太平洋证券称,AI+新能源有望持续加速发展,新能源+人形机器人进入关键期,继续重视新能源龙头的布局窗口期,储能等供需较好环节可优选,弹性选择为 AI+、固态电池等领域。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