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上海证券报
今年以来,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接近 18%。其中,96% 的基金实现正收益,更有 180 只基金收益超过 50%。值得一提的是,科技主题基金、医药主题基金中均出现 「翻倍基」。
随着赚钱效应的持续显现,权益类基金发行显著回暖,多只基金发行规模超 20 亿元,为市场持续带来增量资金。
超九成基金实现正收益
Choice 数据显示,截至 8 月 13 日,纳入统计的 4628 只主动权益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为 17.72%。其中,4463 只产品实现正收益,占比高达 96%。
具体来看,180 只基金今年以来收益超过 50%,54 只基金收益超过 70%,更有多只基金年内净值翻倍。其中,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基金今年以来收益为 128.53%,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基金收益为 119.8%,中银港股通医药混合基金、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基金、华安医药生物股票基金、诺安精选价值混合基金均实现净值翻倍。此外,还有 5 只基金收益超过 96%,距离翻倍一步之遥。
以下是今年以来收益超过 90% 的主动权益基金:
从当前业绩领先的基金看,主要重仓两个方向,一是创新药。以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基金为例,截至二季度末,前十大重仓股包括三生制药、信达生物、热景生物、一品红、石药集团等。

二是 AI 相关板块。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基金等则是重仓光模块、PCB(印制电路板) 等行业龙头股。从具体持仓看,截至二季度末,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包括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胜宏科技、源杰科技等。

兴业证券近期发布的研报显示,跑赢沪深 300 指数的主动权益基金占比升至历史高位。今年主动权益基金中出现 「翻倍基」,为 2022 年以来首次。作为主动投资能力的重要体现, 「翻倍基」 历史上仅在 2006—2007 年、2009 年、2014—2015 年以及 2019—2021 年的行情中出现。
多只基金发行规模超 20 亿元
随着赚钱效应的持续显现,主动权益基金新发市场显著回暖。
统计显示,7 月以来,多只主动权益基金发行规模超过 20 亿元。其中,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基金发行规模为 24.61 亿元,这是今年以来发行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基金。另外,华商致远回报混合基金发行规模为 20.82 亿元。
此外,多只基金提前结束募集,发行也十分火热。具体来看,易方达价值回报混合基金自 8 月 4 日开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为 8 月 20 日,最终募集截止日期提前至 8 月 13 日。类似的还有,同样从 8 月 4 日开始募集的中欧核心智选混合基金原定募集截止日为 8 月 15 日,募集截止日提前至 8 月 12 日。据第三方渠道消息,上述两只基金认购资金均超过 20 亿元。
在新发基金火热的同时,绩优基金批量限购。7 月以来,已有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基金、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混合基金、诺安多策略混合基金、中信保诚多策略混合基金等超 30 只绩优产品宣布限制大额申购。
机构乐看后市
在反弹行情中,机构仓位持续抬升。信达证券数据显示,主动权益类基金仓位连续 3 周上行。其中,截至 8 月 8 日,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仓位约 90.55%,较 8 月 1 日上升 0.21 个百分点;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仓位约 87.03%,上升 0.19 个百分点。
对后市的坚定看好,还体现在机构用真金白银积极入市上,头部公募大手笔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8 月 11 日,南方基金公告称,基于对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于近期陆续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产品,合计投资金额将不少于 2.3 亿元,并承诺至少持有 1 年以上。

多位基金经理认为,后续更多增量资金可期。海富通基金基金经理周雪军认为,短期来看,A 股向下有底,市场整体风险不大;中长期来看,市场情绪乐观,核心逻辑是无风险利率不断走低,股债性价比保持高位。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看,权益资产的吸引力优于债券、房地产等,有望不断吸引长期配置资金流入。此外,政策有望持续发力,甚至可能有针对性地加大力度。总体来看,A 股市场的活跃度、风险偏好有望保持在较高水平。
广发基金发表观点称,市场情绪高涨,资金入市意愿增强,释放出积极信号。「动量效应」 和 「赚钱效应」 正在发挥作用,有望吸引增量资金进场,带动行情向纵深推进。
谈及后续看好的方向,华商润丰混合基金经理胡中原表示,产业发展为 A 股带来众多结构性投资机会:人工智能应用持续深化,算力消耗大幅增长,带动光模块、PCB、服务器等产业链持续发展;创新药研发不断取得突破,为医药行业注入新活力;可控核聚变、固态电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代表着未来能源发展方向,为市场打开想象空间。
(上海证券报)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