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pw id="5"]

2025 年 8 月 18 日 上午 7:04
Home股票归母净利润下降76%!东软载波核心业务失速,豪掷逾1.8亿元押注大湾区是解药还是赌局?
spot_imgspot_img

归母净利润下降76%!东软载波核心业务失速,豪掷逾1.8亿元押注大湾区是解药还是赌局?

-

2025年上半年,东软载波实现营业收入5.04亿元,同比下降9.46%;归母净利润为1352.46万元,骤降76.36%。公司核心业务电力线载波通信系列产品收入同比下滑19.65%,成为拖累业绩主因。面对困境,东软载波斥资1.82亿元在佛山市南海区竞得产业用地,计划建设大湾区智能电力装备创新谷,发力新能源等新兴业务。然而,新基地建设周期长,短期内或加大公司资金压力。

每经记者|彭斐    每经编辑|张海妮    

虽是国内少数具备全产业链能力的企业,但这并未能阻止东软载波(300183.SZ,股价17.89元,市值82.76亿元)在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双降”。

8月17日晚间,东软载波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04亿元,同比下降9.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归母净利润)仅录得1352.46万元,与去年同期的5720.54万元相比,骤降76.36%。

此外,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锐减88.32%,显示出公司在日常经营中面临挑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东软载波业绩下滑背后是其核心业务板块面临的巨大压力。作为公司营收主动脉的电力线载波通信系列产品,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19.65%,成为拖累整体业绩的主要原因。

面对业绩承压、市场竞争加剧的复杂局面,东软载波并未坐以待毙。报告期内,公司积极进行战略布局,斥资1.82亿元在佛山市南海区竞得产业用地,计划建设大湾区智能电力装备创新谷,意图在新能源、储能、数智化等新兴领域打造新的增长极。

这一“南下”战略,既是公司落实双总部发展战略、巩固华南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被外界视为其寻求业务破局、抵御行业周期性风险的关键一步。然而,新基地的建设与投入需要时间,远水能否解近渴?

市场竞争加剧敲响警钟,东软载波核心产品销量下滑

东软载波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清晰地揭示了公司当前面临的经营困境,其核心的电力线载波通信业务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财报数据显示,东软载波三大主营业务板块呈现出“一降两增”的分化态势。其中,曾作为公司业绩压舱石的电力线载波通信系列产品,报告期内实现营收3.26亿元,同比大幅下滑19.65%。

东软载波在报告中坦言,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通信单元和电网终端产品的市场招标量减少,同时竞争厂商日益增多,市场竞争白热化,导致产品销量同比下降。

这一变化不仅直接拉低了东软载波的整体营收,也严重侵蚀了利润空间,该业务的毛利率同比减少8.58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集成电路和智能化两大业务板块则表现出良好的增长韧性。2025年上半年,东软载波集成电路业务实现营收1.42亿元,同比增长12.81%,尤其是在白色家电、锂电池管理、电动工具等领域的收入增长显著,大客户订单保持稳中有升。智能化板块更是实现了48.04%的高速增长,收入达到3387万元,公司重点推广的智能照明方案在多个场景成功应用,有效提升了该板块的收入规模。

然而,尽管两大新兴业务板块表现亮眼,但其营收规模合计仅占公司总营收的约35%。它们的增长尚不足以抵消占总营收超过64%的电力线载波通信业务下滑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最终,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46%,归母净利润更是大跌76.36%。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东软载波业绩下滑趋势在第一季度便已显现。2025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在营收同比增长15.16%的情况下,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降了46.44%。公司在与投资者交流时解释称,一季度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集成电路产品毛利率下降以及现金管理收益下滑。而半年度报告则进一步揭示,集成电路业务的营业成本同比增加了22.94%,导致其毛利率下降了7.59个百分点。

这也表明,即便是在增长的业务板块,东软载波也同样面临着成本上升、盈利能力被削弱的压力。

豪掷1.82亿元“南下”建谷,押注大湾区能否打造新增长引擎?

在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的同时,东软载波的财务健康状况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尤其是现金流和成本控制方面。

2025年半年报显示,东软载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70.35万元,与上年同期的5741.24万元相比,骤降了88.32%。公司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导致。

具体来看,东软载波上半年用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高达2.8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96亿元大幅增加了约44%。这一数据的急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可能面临的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或采购策略调整带来的成本压力,同时也对公司的资金周转构成了挑战。

成本端的压力在利润表中也得到了印证。报告期内,东软载波整体营业成本为3.54亿元,同比增长了5.04%,而同期营业收入却在下滑。成本的上升与收入的下降形成了“剪刀差”,直接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下降了9.7个百分点。其中,即便是营收增长的集成电路板块,其营业成本也同比上升22.94%,显示出成本上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东软载波在风险提示中明确指出,如果晶圆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导致公司产品成本上升,降低毛利率水平,影响公司效益。

面对内部的财务压力和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东软载波选择以更大力度的战略投资来谋求破局。

2025年5月,东软载波公告,宣布在佛山市南海区成功竞得一宗产业用地。根据半年报披露,该地块的投资额为1.82亿元,将用于建设大湾区智能电力装备创新谷。

东软载波表示,此举是为了落实公司的双总部发展战略,进一步巩固与拓展能源互联网与智能化业务,提升公司在华南地区的综合竞争力。通过这一布局,公司计划重点发力新能源、储能、数智化、智能制造等新兴业务,力图打造新的增长极。

这一战略决策背后,是公司对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东软载波认为,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智能化方案是应对复杂能源系统的趋势,也是提升能源效率的关键。公司已在虚拟电厂、智能照明、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应用了人工智能(AI)技术,并形成了从“芯片—软件—模组—终端—系统—信息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佛山新基地的建设,将成为公司承载这些前瞻性业务、实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平台。然而,重大投资项目从建设到达产见效需要较长的周期,短期内或将进一步加大公司的资本开支和资金压力。

在当前业绩承压的背景下,如何平衡短期财务稳健性与长期战略投入,将是东软载波管理层必须审慎应对的重大课题。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1277769701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

最新动态

推荐阅读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