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王紫薇 每经编辑|何小桃 文多
超低价咖啡来了。此前,瑞幸和库迪将咖啡价格打到了 9.9 元/杯。之后的 2025 年,外卖大战又将一杯咖啡的外卖价格打到了 5 元/杯左右,部分门店叠加优惠券甚至可以 1.9 元/杯送货到家。进入 10 月,一杯现磨咖啡在线下门店的价格也 「卷」 到了 2.9 元。
10 月,奶茶品牌古茗宣布开启为期两周的 「全场咖啡 2.9 元」 活动,抢到优惠券的消费者即可购买 2.9 元一杯的现磨咖啡。在上海,低价咖啡 「TAIJUAN COFFEE」(太卷咖啡) 也正式营业,一杯现磨美式价格来到了 3.9 元。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咖啡在中国市场正在 「口粮化」。这样的低价引流策略,也让瑞幸和库迪这两大以 15 元价格线为主的咖啡品牌,开始有了危机感。

消解 「高端象征」:咖啡变日常口粮
价格因素成消费者优先选择
「抢到了优惠券,一杯美式只要 2.9 元,比我早上买的煎饼果子还便宜!」10 月中旬,杭州消费者萌萌 (化名) 在社交平台晒出古茗小程序下单截图。

图片来源:手机截图
彼时,古茗正在进行为期两周的 「全场咖啡 2.9 元」 活动。品牌在自家公众号上发布了 200 万张 「2.9 元咖啡券」。活动一经推出,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与此同时,位于上海静安寺商圈的 TAIJUAN COFFEE 门前也人头攒动。其门店属于沿街铺面,装修简洁明亮,一杯美式咖啡定价 3.9 元,意式咖啡为 2.9 元/杯。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在大众点评上看到,不到一个月,TAIJUAN COFFEE 也已经在北京三里屯开了新店。「3.9 元」 成了门店醒目的标志。而在团购套餐里,经典美式咖啡单人餐价格甚至达到了 0.99 元/杯。
低价咖啡在逐渐占领消费者心智。在刚过去的几个月,「外卖大战」 已让不少消费者尝到了甜头。
那时候不少连锁咖啡品牌在叠加外卖平台补贴后,消费者的咖啡到手价可以低至 2 元/杯。外卖大战声势渐息之后,一杯咖啡的价格维持在 10 元/杯左右。在部分地区,原本定位在 30 元/杯左右的咖啡品牌,如星巴克、Manner、M Stand 也通过平台参与 「满减」「第二杯半价」 等活动,并提供优惠的团购套餐。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谁还记得几年前一杯咖啡要 30 多块?到了 9.9 元一杯已经觉得很便宜了,现在呢,2.9 元/杯的现磨咖啡都能买到了。我一天喝咖啡两到三杯,按照 3 块钱一杯算下来,一天不要 10 块。这可是现磨咖啡!」 在北京工作的黎纳 (化名) 感叹道。
「咖啡价格下探至 5 元/杯以下,也意味着其 『高端象征』 正在被消解。」 一位行业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分析说,咖啡已融入大众日常生活,成为打工族的日常必备。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咖啡价格战换主角: 「硬刚」 瑞幸的不是库迪,是 2.9 元咖啡
面对古茗、幸运咖、太卷咖啡等品牌的 「每杯 5 元甚至 2.9 元咖啡」,库迪和瑞幸建立的 「9.9 元价格线优势」 已成过去式。擅长打价格战的品牌,为何没有继续跟进?
「从成本来看,对于形成规模优势的品牌来说,9.9 元/杯的咖啡已经是压低各种成本、仅留微利的价格。」 一位深耕供应链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随着全球咖啡豆供应趋紧、价格上涨,加上奶制品、杯盖、履约成本、人工与房租,一杯 3.9 元、4.9 元的价格几乎无法覆盖成本。该人士认为:「低于成本价销售,连锁品牌跟得越多,亏得越多。」
「目前 9.9 元/杯的主阵地还是有市场的,通过发券等方式仍有优惠空间。」 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餐饮及快消行业分析师林岳表示,对已占领市场的连锁品牌而言,低价虽然会搅局,但暂时还构不成威胁,不跟反而是稳妥策略。
业内人士庄帅认为,「价格换流量」 是绕不开的阶段。库迪、幸运咖等本就定位平价,极致低价反而能强化高性价比心智;但对于意在高端化的品牌而言,盲目降价并非好决策。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孔泽思 摄

超低价不可持续:无平台补贴难撑住 5 元线 得供应链者才得未来
美团、饿了么、淘天集团等共同发布的 《2025 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 显示,2024 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达 3133 亿元,同比增长 18.1%,人均年饮用杯数从 2023 年的 16 杯增至 22.24 杯。
「低价咖啡市场目前确实非常活跃,5 元以下产品不断冒头。但在吸引眼球的价格背后,继续下降的空间已非常有限。」 林岳说,一方面是全球咖啡豆成本上涨,另一方面是行业 「已无利润可压」,若无平台补贴,这个价格体系是不可持续的。
多位行业人士认为,目前市面上咖啡的低价,本质上源自营销投入——补贴来自品牌、平台或地方促消费政策的叠加。
林岳分析说,支持低价咖啡长期存在的因素只有两种:一是供应链极其 「顺滑」,例如企业自建种植园、大规模采购咖啡豆;二是将部分低价咖啡当作引流手段,带动其他高毛利产品销售,比如点心、潮玩、联名手办等。
连锁品牌间的竞争,也正从单纯的价格比拼,转向效率、供应链与场景占位的较量。
从供应链端看,国内咖啡豆的烘焙产能自 2024 年起开始释放。云南的咖啡种植面积持续扩大,更多企业直接参与产区建设,推动上游原豆本土化。以瑞幸为例,其部分中度烘焙豆已采用国产豆替代进口豆。星巴克在云南保山的 「星创园」 项目,也在加速中国咖啡豆获得国际认证。国产化所带来的成本下降,或将成为未来价格稳定的关键。
记者|王紫薇
编辑|何小桃 文多 易启江
校对|陈旭

|每日经济新闻 nbd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