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范佳来 秦盛
人工智能(AI) 产业迎来顶层路线图。
8 月 26 日,国务院印发 《关于深入实施 「人工智能+」 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提出加快实施六大重点行动以及八项基础支撑能力。涵盖 「人工智能+」 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与全球合作。同时,文件还明确了八项基础支撑能力,包括提升模型基础能力、加强数据供给创新、强化智能算力统筹、优化应用发展环境、促进开源生态繁荣、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政策法规保障、提升安全能力水平等。
《意见》 指出,到 2027 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 6 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 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人工智能开放合作体系不断完善。到 2030 年,中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 90%,智能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到 2035 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周伯文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意见》 发布可谓 「正当时」,具有多维度的重要意义,包括三方面——第一,助力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格局中抢占战略主动地位;其二,以政策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持续进步;其三,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促进技术与产业的国际化协同发展。
「《意见》 的出台,将加速人工智能+蓬勃发展,推动人工智能的产业体系完备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海量数据资源优势、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向国家智能优势转化。」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告诉记者。
既能 「捅破天」,也能 「扎深根」
周伯文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意见》 选择六大重点行动,背后蕴含着诸多战略考量:前两项 「人工智能+」 科学技术与 「人工智能+」 产业发展,二者相互融合,基本确立以 「人工智能+」 推动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形成的重大战略举措——「人工智能+」 科学技术帮助 「捅破天」,「人工智能+」 产业发展帮助 「扎深根」,二者共同构成中国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最不可替代的硬核优势。
人工智能行业对此次 《意见》 出台反响热烈,「作为人工智能行业的从业者,我倍感振奋,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充满信心。」360 创始人周鸿祎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
周鸿祎认为,《意见》 为智能体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提出支持智能体广泛应用、发展 「智能体即服务」 等,并明确设定了 2027 年、2030 年的智能体应用普及率目标。为了让智能体在企业开花结果,360 打造智能体工厂,让每个企业都能打造自己的智能体,并让智能体真正赋能企业业务。
「我们相信,AI 对未来社会各领域都具有赋能作用,将深度改变信息的获取、决策与行动方式。」 快手高级副总裁、可灵 AI 事业部负责人兼社区科学线负责人盖坤告诉记者,作为人工智能行业的从业人员,深入实施 「人工智能+」 行动的意见,他倍感振奋,也对整个行业的高速发展充满期待。同时,AI 也将有效提升多行业的生产力水平,并带动生产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意见》 为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展建设提供战略蓝图和制度保障。」 智谱 CEO 张鹏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一方面,强化在模型基础能力、算力基础设施和高质量数据集建设等关键环节投入,夯实持续发展的底座;另一方面,通过建设应用中试基地、推动智能体普及、完善标准体系,促进开源繁荣,推动人工智能从 「技术突破」 走向 「应用普及」。
阶跃星辰创始人姜大昕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意见》 为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产业锚定了清晰的路径,也与阶跃星辰的技术路线和产业布局高度同频。基础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行业的底层技术,上游牵引芯片算力层,下游推动着应用落地。同时,《意见》 强调了 「跨模态融合」「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支持多路径技术探索和模型基础架构创新」,这印证了阶跃星辰对 AGI 发展路径的判断——必须突破单一语言维度,多模态是必然方向。
「《意见》 的出台,这也为 MiniMax 带来一张清晰的」 路线图 「和」 任务书 「。」MiniMax 副总裁严奕骏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未来 MiniMax 将沿着 《意见》 中技术突破、产品落地和生态共建的方向,专注在基座模型等领域研究持续投入,在模型和应用等领域攻坚突破,把全球领先的模型能力与终端使用场景做好适配,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在技术领域实现更多突破,与全球伙伴共享技术红利。
百川智能向澎湃新闻表示,在中美科技竞争的宏观背景下,无论从技术还是商业层面看,目前国内与美国大模型的差距仍在扩大。通过开源领先的医疗模型,希望能够为 AI 医疗这一关键领域,乃至中国整体的 AI 创新生态贡献力量,百川今年还将陆续推出产品,助力分级诊疗建设加速落地。
技术 「顶天」,应用 「立地」
周伯文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政策文件针对存量企业,提出 「全要素智能化」「全链路智能化」 等创新性概念。
这一表述的深层含义在于,其与 「互联网+」 时代的发展逻辑存在显著差异。意味着人工智能需贯穿企业从战略规划到生产运营、市场服务等所有环节,通过整合全维度数据,为企业全局决策提供支撑。
这种全面渗透的应用模式,一方面能够充分释放人工智能在长上下文处理、强推理等方面的智能涌现能力;另一方面,相比 「互联网+」 时代的数字化改造,更能从根本上提升存量企业的经营效率,重塑其生产格局,这是此次政策中极具突破性与前瞻性的一点。
此外,文件针对增量企业特别提出加快培育 「智能原生企业」,这也是一个新概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新成立的市场主体已具备条件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重构企业模式:既有 「超级个体」 型创业者依托自身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实现单人驱动的创业模式;也有企业在传统存量行业中,以全新的智能技术逻辑搭建商业模式。政策明确鼓励这类 「智能原生企业」 的探索,体现出对新型市场主体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
在科大讯飞AI 研究院副院长李鑫看来,结合 「人工智能+」 行动,企业将从技术落地到实际订单迎来全新机遇,未来将走向人机共生、技术供给与场景应用方共生、发展与治理共生。在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一定会有突破性的发展。中国需要始终保持源头核心技术的创新、保持全球领先,实现技术 「顶天」;同时人工智能深入千行百业扎根,重塑生活、工作方式,实现应用 「立地」。
不过,李鑫也指出,目前仍有三方面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要加快构建国产算力平台上的自主可控大模型及产业生态,对于高度依赖进口算力进行训练的国产大模型,如果不能加快解决国产自主可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薄弱、适配困难等问题,就相当于 「在别人地基上建高楼」。二是数据治理问题。要保证人工智能发展的 「源头活水」,就必须做好数据要素的供给。三是场景问题,要先把场景摊开,再把问题解开。
高度关注安全性,创新 AI 治理新模式
在 AI 治理的范式上,《意见》 也给出新方向。
首先是 AI 安全——《意见》 中提到,要提升安全能力水平。推动模型算法、数据资源、基础设施、应用系统等安全能力建设,防范模型的黑箱、幻觉、算法歧视等带来的风险,加强前瞻评估和监测处置,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合规、透明、可信赖。
周鸿祎告诉记者,《意见》 高度关注人工智能的安全可控,共 12 处提到 「安全」,明确提出 「打造安全治理多元共治新格局」「提升安全能力水平」 等具体要求。AI 时代,网络安全形势更为严峻。网络安全运营专家稀缺的同时,「智能体黑客」 也已经出现,一名人类黑客可以操控数十个 「智能体黑客」 发起攻击,传统 「人与人」 的网络攻防对抗,也将演变为 「人与机器」 的对抗,进一步加剧网络攻防的不对称性。
《意见》 对 AI 国际化和全球化也给出指导——其中提到,应共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深化与国际组织、专业机构等交流合作,加强治理规则、技术标准等对接协调。共同研判、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应用风险,确保人工智能发展安全、可靠、可控。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人工智能已成为决定国家根本实力与国运兴衰的战略核心要素,更是重塑世界格局的地缘政治杠杆。其发展水平不仅是衡量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标志,也关乎数据主权与全球智能秩序的重构。
然而,这一进程也带来 「数据殖民」「智能不对称」 等新的结构性风险,尤其是全球南方在数据获取、算力资源与治理能力方面处于相对滞后,更加凸显建立全球 AI 治理机制的迫切性。唯有通过制度安排推动数据主权的有效保障、资源的公平配置与技术能力的普惠共享,方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智能正义」。
郑南宁表示,中国积极倡导 「协同推进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 《全球治理行动计划》,在推动全球 AI 发展治理体系建设中展现大国担当,致力于打造开放、安全、包容的国际人工智能秩序,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澎湃新闻)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