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中集集团在深圳举办中期业绩说明会。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760.90亿元,同比下滑3.82%;归母净利润12.78亿元,同比上升47.63%。利润增长主要来自集装箱和海洋工程业务。董事会秘书吴三强介绍,钢材价格下降和智能化改造助力集装箱业务,海洋工程订单已排至2028年,行业需求良好。
每经记者|孔泽思 每经编辑|魏官红
8月28日,中集集团(000039.SZ,股价8.21元,市值442.73亿元)在深圳总部举办了中期业绩说明会。中集集团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760.90亿元,同比下滑3.82%;归母净利润12.78亿元,同比上升47.63%。
中集集团董事会秘书吴三强在会上介绍,公司利润实现增长主要来自两大板块,一是集装箱业务,其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增长3.95个百分点,带动公司整体毛利率增长1.94个百分点;二是海洋工程和能源化工业务带来的盈利贡献。
另一方面,中集集团上半年有息负债较去年同期下降超50亿元,公司融资费用逐步下滑,整体融资成本显著降低。
中集集团董事会秘书吴三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孔泽思 摄
集装箱业务维持景气度
2025年上半年,中集集团干货集装箱销量112.59万TEU(标准集装箱),受上年同期高基数影响同比下降约18.57%;冷箱需求呈现增长,销量9.20万TEU,同比增长约105.82%。
对于今年总体行情,吴三强表示,上半年行业情况较年初预想更乐观,主要是公司能够更加从容应对国际局势变化。“在全球贸易增长态势下,中国去往北美的航线在全球航运中占比逐步下降,这说明其他区域市场增长更快,集装箱贸易量也因此受益。”
据中集集团援引联合国贸发组织数据,预计2025年上半年全球贸易总额同比增长3000亿美元,其中2300亿美元为商品贸易增长贡献。红海绕航长期化、欧亚港口拥堵、航运碳减排监管加强等因素降低了集运运输效率,使出口用标准干箱新箱需求维持在常规水平。同时,国内客户对集装箱标准干箱新箱需求显著增长。
2025年上半年,中集集团集装箱制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17.35亿元,同比下降12.88%;净利润14.44亿元,同比上升13.20%。集装箱业绩如何逆势实现增长?
吴三强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钢材价格整体呈下滑走势,公司每年集中采购量非常大,相较同行更具成本优势,为毛利率增长带来了空间。其次,公司近年来专注于集装箱制造智能化改造,对单箱成本控制十分有帮助。“集装箱物流领域会保持稳健发展。”
海洋工程业务进入回报期
在2024年实现扭亏后,中集集团海洋工程业务今年上半年再次实现盈利,实现营业收入80.14亿元,同比增长2.95%;净利润2.81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0.84亿元。
目前该板块业务包括以FPSO(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FLNG(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为主的油气装备制造,以海上风电安装船、升压站等为主的海上风电装备建造,以及特种船舶制造等。报告期内,中集集团海洋工程业务新增订单1.06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7.9亿美元。
吴三强向记者表示,上半年滚装船和风电安装船为海洋工程业务贡献较多利润,主要是项目结转价格较好以及公司持续优化项目管理和采购成本。
“我们从2010年前后收购海洋工程业务板块,熬了很多年,已经进入盈利提升和回报期。当初收购后进入油价下跌期,我们就从最初以钻井平台为主,转型到现在聚焦三大赛道,汽车滚装船、海上风电安装船和海上油气处理储存设施。”吴三强表示,“上半年海洋工程很多订单处于洽谈期,需要下半年才能逐步消化,这一领域的订单持续时间很长,公司订单已排产到2028年,累计在手订单55.5亿美元,整个行业需求还是很棒。”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