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财联社
当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于当地时间 9 月 9 日宣称 「目前正在设计的 Optimus V3 将有望实现量产」 时,国内主机厂的 「自造」 人形机器人已在加速 「上岗」。
9 月 11 日,财联社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奇瑞旗下墨甲机器人的相关产品将于今年 10 月对外公开发布,并开启招商。「(墨甲机器人) 产品将面向经销商,也会面向其他零售商和个人用户。」 该知情人士透露。
今年 7 月,市场有消息称,墨甲机器人于是月在京举行了主要面向汽车经销商的首届中国市场招商会。
公开资料显示,墨甲机器人公司成立于今年 1 月,注册资金 1 亿元,由奇瑞汽车 100% 持股,经营范围包括智能机器人销售研发、工业机器人制造销售及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销售等。今年 3 月,由奇瑞与 AiMOGA 团队联合研发的墨甲人形机器人「墨茵」,首次亮相于奇瑞汽车智能化战略发布会;4 月,「墨茵」 再次亮相奇瑞 2025 上海车展展台,并作为 「智能讲解顾问」 通过激光雷达实时定位,对奇瑞参展产品进行了现场 「绕车讲解」。
4 月 26 日,奇瑞方面在奇瑞国际公司园区向其海外经销商完成了单批次 220 台墨甲机器人的全球交付。奇瑞国际公司总经理、墨甲机器人董事长张贵兵在交付仪式上表示,墨甲机器人凭借奇瑞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CheryGPT 大语言模型和智能传感器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已具备在 4S 店提供主动问候、销售指导、车型推荐和绕车讲解等实际服务能力,并在马来西亚 4S 店得到应用。
按照墨甲方面披露的 「三步走」 战略,其将从 「扎根 4S 场景」 拓展到 「公共服务领域」,最终落地 「家庭服务」。
据公开信息,墨甲机器人身高 167cm、体重 65kg,拥有 41 个自由度,单手 12 自由度,最大行走速度可达 1m/s,电池容量 0.7kwh,续航时间 2 小时。此外,硬件上配备了 3D 激光雷达、深度相机、全景相机及超声雷达、麦克风阵列等。
9 月 10 日,奇瑞在其采购服务平台上发布 「2025 年奇瑞股份墨甲激光雷达采购项目」,截止日期为 9 月 15 日。招标文件未披露激光雷达采购数量、技术参数等具体信息。
「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有望在汽车制造、销售服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车企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更好的产品质量和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
与奇瑞将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率先落地于服务领域相仿,长安汽车同样将其机器人锁定在服务业。9 月 5 日,在 2025 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上,长安汽车发布 「天枢智能」 品牌,并宣布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联合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工业机器人、门店服务机器人等应用场景,突破机器人 「大脑」「能源」「驱动」 等核心技术,2028 年量产下线人形汽车机器人,2030 年后逐步向家庭服务机器人拓展。
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除特斯拉、奇瑞、长安外,目前已有超 20 家国内外车企对外披露了进军机器人赛道的相关进展,包括小米、上汽、广汽、赛力斯、比亚迪、小鹏、丰田等。其中,小鹏人形机器人 Iron 已在小鹏汽车广州工厂实训落地,计划于 2026 年下半年量产,新一代人形机器人拟于 1024 小鹏科技日亮相。
「一方面,车端降本经验和能力可复用于人形机器人,以快速打开需求端;另一方面,车端和人形机器人的部分零部件具备一定的技术通用性,例如视觉、激光雷达等感知硬件的供应链有较高重合度,在算法、AI 等软件领域同样如此。」 前述行业人士认为,两者叠加,主机厂由车端向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延伸,将有望推动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降本。
「自动驾驶是平台能力,对数据、算法、算力、软件能力、硬件能力、整车能力以及与底盘、座舱之间的跨域协同,都是非常强大的平台能力赋能。」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 靳玉志于 8 月底表示,自动驾驶平台能力未来会应用到其它场景。「比如 (自动驾驶平台能力) 会从乘用车延伸到干线、物流运输车辆以及到 Robotaxi 等场景,也会再进一步走向具身智能。」
(财联社)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