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一、维持前期关键判断,市场确立 「牛市思维」,趋势一旦形成短期很难逆转,不轻易以震荡市或熊市的经验规律作为信号,坚守产业主线。
二、「量顶」 后上涨趋势往往延续,保持牛市思维。
8 月下旬以来,市场成交额高位缩量,单日成交额一度从 3.2 万亿跌至 2 万亿,同时也伴随赚钱效应回落、市场波动加剧,引发部分投资者担忧。

但 「量顶」 并不意味着趋势结束,而仅仅是趋势的放缓。复盘 2010 年以来全 A「量顶」 之后的表现,可以发现——「量顶」 往往意味着趋势二阶导见顶,加速上涨阶段结束后,上涨趋势大概率仍会延续,只不过斜率有所放缓。站在本轮行情,若后续有新的催化出现,指数成交仍有可能进一步放量。

增量资金层面,指数赚钱效应与增量资金的正螺旋仍在运转。资金面的 【四个蓄水池】 依然蓄势待发,因而本轮流动性牛市的叙事并未打破,9 月以来的扰动也多是交易行为与情绪扰动,而非 【四个蓄水池】 的逻辑遭到挑战。

从市场各资金的高频跟踪来看,近期重要变化:①本周融资流入额超过 500 亿元、连续 12 周净流入;②居民资金或通过主动偏股基金、固收+基金、ETF 入市,一方面,8 月以来主动偏股基金、固收+基金新发有所回暖,另一方面非宽基 ETF(类平准基金占比较少) 连续 4 周单周净流入超 100 亿元,反映居民资金入市意愿仍强。
三、牛市思维下,如何判断主线是调整还是终结?
对于主线行情,重要的是判断趋势强弱,以期不追在过热、不卖在回调、趋势终结时及时止损。定义均线偏离度=(对数收盘价/20 日 EMA)-1,以衡量趋势强弱。我们可以根据均线偏离度分组,统计历史主线在不同偏离度分组下的表现,可以得出一定的参考经验:
(1) 入场:偏离度过高 (>2%) 容易吃到回调,在偏离度适中 (0.6%-1.8%) 时入场更合适,偏离度较低/为负入场可能面临趋势转弱。

(2) 离场:主线在均线上方无需担忧,刚刚跌穿均线建议坚守 (偏离度在-0.6%~0%),但若大幅跌穿均线则是危险信号 (偏离度<-0.6%)。此外,若调整并不极端,主线缓慢失去趋势也可离场。

四、本轮主线的均线偏离度处在什么水平?
我们在 《坚守产业主线,还是寻求低位轮动?20250831》《牛市思维确立后,哪些震荡市的经验规律可能失效?20250824》 等报告中一贯的观点:「一方面,海外算力链、创新药仍在牛市产业主线的进程中;另一方面,国产算力、国内 AI 基建、AI 端侧应用的产业预期也在修复当中,前期重点推荐的科创芯片、虽迟但到。」
光模块、PCB、创新药、科创芯片几条典型主线当下均线偏离度分别为 1.3%、2.0%、0.1%、1.2%,当前主线均未释放止损信号。




报告正文
如何判断主线是调整还是终结?
前言:9 月以来,市场成交高位回落、赚钱效应稍有恶化、市场与主线波动明显加剧,投资者对于产业主线的 「信仰」 愈发动摇。尽管牛市中 「强者恒强」 是较多投资者的共识,但未参与的投资者总是会担心买在主线过热、买在主线尾声,而已参与的投资者面对波动加剧的行情,也难免会担忧被清洗出局、或未能逃顶。面临这种困局,能否找出一套相对普适的框架,来帮助判断主线行情何时是过热、何时是调整、何时是终结?本文复盘 2012 年至今的典型主线行情,希冀能对当下的主线行情提供参考。
(一)「量顶」 后上涨趋势往往延续,保持牛市思维
在聊坚守主线之前,首先需要判断当下是否仍然应该保持牛市思维。
当下依然保持牛市思维,「量顶」 并不意味着趋势结束,而仅仅是趋势的放缓。短期市场成交额高位缩量,8 月下旬以来单日成交额一度从 3.2 万亿跌至 2 万亿,同时也伴随赚钱效应回落、市场波动加剧,引发部分投资者担忧。但事实上,复盘 2010 年以来全 A「量顶」 之后的表现,可以发现——「量顶」 往往意味着趋势二阶导见顶,加速上涨阶段结束后,上涨趋势大概率仍会延续,只不过斜率有所放缓。甚至,历史上的 「量顶」 也是后验的结果,站在本轮行情,若后续有新的催化出现,指数成交仍有可能进一步放量 (2014 年 12 月全 A 换手率也阶段性见顶,但 2015 年 3 月人大会议提出多项资本市场改革任务,首提 「互联网+」,随后 A 股开启 「改革牛」 行情,换手率创新高)。


从增量资金层面,指数赚钱效应与增量资金的正螺旋仍在运转,资金面的 【四个蓄水池】 依然蓄势待发,因而本轮流动性牛市的叙事并未打破,9 月以来的扰动也多是交易行为与情绪扰动 (月初重要事件落地后部分资金兑现、担忧监管降温),而非 【四个蓄水池】 的逻辑遭到挑战。

1. 监管资金:以宽基股票型 ETF 的流向来看,近几周仍多以流出为主,可见监管资金依然 「保存实力」,反而可能在有意调节上涨的速率。
2. 保险资金等:存量绝对收益投资者加仓,如年金、专户、保险、私募等。
3. 居民:居民部门及杠杆资金,本周融资流入额超过 500 亿元、连续 12 周净流入;此外居民资金或通过主动偏股基金、固收+基金、ETF 入市,一方面,8 月以来主动偏股基金、固收+基金新发有所回暖 (存量固收+申购从交流来看上量较为明显),另一方面非宽基 ETF(类平准基金占比较少) 连续 4 周单周净流入超 100 亿元,反映居民资金入市意愿仍强。
4. 海外:此前外资连续 3 周净流入 A、H 股,本周尽管外资转为净流出,但幅度相较以往明显放缓。如果四季度中美关系和国内会议有预期上的变化,叠加美联储降息,那么外资有望继续贡献增量。





(二) 牛市思维下,如何判断主线是调整还是终结?
维持前期关键判断,市场确立 「牛市思维」,趋势一旦形成短期很难逆转,不轻易以震荡市或熊市的经验规律作为信号,坚守产业主线。(详见 《坚守产业主线,还是寻求低位轮动?20250831》《牛市思维确立后,哪些震荡市的经验规律可能失效?20250824》)
复盘 2012 年以来的主线行情,趋势加速后的调整是常态。2012 年以来,典型的主线行情包括:(1)2012-2015 年:TMT、创业板、一带一路、券商;(2)2019-2021 年:半导体、茅指数、新能源车、创新药、光伏;(3)2023-2025 年:AI 产业链 (光模块、PCB、机器人)、国产算力 (科创芯片) 等。主线行情阶段性过热会引发调整,但并不意味着趋势终结。以 2020-2021 年的新能源车指数为例,也多次出现加速上涨之后阶段性调整的时段,而调整的背后更多是获利盘阶段性兑现导致,而非趋势终结。


对于主线行情,重要的是判断趋势强弱,以期不追在过热、不卖在回调、趋势终结时及时止损。交易永远面临风险和收益的权衡,对于持有人而言,放宽止损能收获趋势中大部分收益,但趋势终结时也会回吐更多的利润;收紧止损可以降低利润回撤,但也意味着更容易被洗出局;对于观望者而言,趋势过热时往往赔率降低,趋势转弱时往往胜率降低,入场时尽量避免追在过热、追在趋势转弱。
定义均线偏离度=(对数收盘价/20 日 EMA)-1,以衡量趋势强弱。指数移动均线 (EMA) 相较于普通移动均线 (MA) 更加灵敏,给予近期的数据权重更高,因而趋势行情中收盘价往往与 EMA 更贴合,阿尔·布鲁克斯在 《高级趋势技术分析》 中也均采用 EMA20 作为趋势支撑位的辅助判断。首先,趋势行情应当确保最近 20 日中收盘价有 10 日在均线上方,否则已经表明趋势转弱;随后,通过上下阈值的设定,可以将趋势行情划分为过热、良性、转弱区间。对于持有人而言,应当在趋势转弱时止损 (止损之后,持有人也变成观望者)、在趋势过热时止盈/继续持有,在良性区间保持/追加仓位;对于观望者而言,应当在趋势转弱和趋势过热时保持观望,在趋势良性时择机入场。

我们可以根据均线偏离度分组,统计历史主线在不同偏离度分组下的表现:
(1) 入场:偏离度过高 (>2%) 容易吃到回调,在偏离度适中 (0.6%-1.8%) 时入场更合适,偏离度较低/为负入场可能面临趋势转弱:若在均线偏离度>2% 的时候追高,有可能在短期吃到较大幅度的回调——无论是 T+5、T+10、T+20,全部主线追高的表现均较弱;对于半导体、新能源车、光模块、PCB 的主线行情,追在均线偏离度>2% 时在 5 日内平均收益为负。尽管历史上即便买在主线的高位,持有 20 日收益也大概率为正,但这是后验的统计结果——主线本身就是强趋势、不断创新高的品种。而距离均线有一定偏离 (例如 0.6%-1.8%) 时入场,收益往往优于距离均线过近 (例如 0%-0.6%)/低于均线时入场,因为后者已经反映趋势开始转弱。

(2) 离场:主线在均线上方无需担忧,刚刚跌穿均线建议坚守 (偏离度在-0.6%~0%),但若大幅跌穿均线则是危险信号 (偏离度<-0.6%):当主线行情调整时,会逐步逼近均线、甚至跌穿均线,我们设定 「均线偏离度跌穿 X%」 当日释放止损信号,可以发现,当主线收盘仍在均线上方时 (均线偏离度>0%),无需离场,各主线未来 20、40、60 交易日大概率保持上涨;当 X% 为-0.6% 时,主线 T+20、T+40、T+60 平均收益分别为 0.64%、6.15%、8.22%,即 「刚刚跌破均线」 时,继续坚守往往会迎来行情修复;可是,若收盘价大幅跌穿均线 (偏离度<-0.6%),则往往迎来主线行情的终结。止损后若想再度入场,需要满足入场条件 (偏离度适中 0.6%-1.8%)。
此外,若调整并不极端,主线缓慢失去趋势也可离场。若调整并不极端,收盘价与均线偏离不大,但 20 日内已有 10 日收在线下,此时也已经不是上涨趋势,离场同样是合适的选择。尽管从统计结果看,似乎主线失去趋势后的平均收益依然可观,但这是我们后验筛选出主线的结果,因而存在 「幸存者偏差」——在此情况下,我们难以判断当下是横盘消化还是趋势终结,持续创新高的板块成为主线,被纳入历史复盘的统计样本中,在横盘消化后多次迎来上涨,仅在最后一次调整时出现大跌,但未能成为主线的板块,则很可能表现不佳。

(三) 本轮主线的均线偏离度处在什么水平?
我们在 《坚守产业主线,还是寻求低位轮动?20250831》《牛市思维确立后,哪些震荡市的经验规律可能失效?20250824》 等报告中一贯的观点:「一方面,海外算力链、创新药仍在牛市产业主线的进程中;另一方面,国产算力、国内 AI 基建、AI 端侧应用的产业预期也在修复当中,前期重点推荐的科创芯片、虽迟但到。」
光模块、PCB、创新药、科创芯片几条典型主线当下均线偏离度分别为 1.3%、2.0%、0.1%、1.2%,入场时不追在偏离度过高 (>2%)、追在偏离度适中 (0.6%-1.8%),止损时均线上方无需担忧、刚刚跌穿均线建议坚守 (偏离度在-0.6%~0%),这几条经验在本轮主线择时中同样有较好的效果,当前主线均未释放止损信号。




(广发证券)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