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 所有
  • 外汇
  • 24 小时
  • 期货
  • 基金
  • 贵金属
  • 股票

利好共振铺就长坡厚雪 基金经理看多创新药板块景气周期

2025 年 9 月 16 日

瑞银财富管理:税收新规或加速中国黄金交易集中化 继续看好金价后市表现

2025 年 11 月 5 日
于东来最新发文:胖东来没有规模发展规划、更没有上市规划,不会专注于与同行对手竞争!曾称开设收费学习交流活动

于东来最新发文:胖东来没有规模发展规划、更没有上市规划,不会专注于与同行对手竞争!曾称开设收费学习交流活动

2025 年 11 月 5 日
10策前瞻 11月大类资产配置如何抢占先机?

10 策前瞻 11 月大类资产配置如何抢占先机?

2025 年 11 月 5 日
广告
美联储明晨大概率重启降息 年内将降息几次?

近 4 万亿 「国家队」 持仓曝光:重仓金融 不忘加码科技

2025 年 11 月 5 日

科技回调或迎布局机会,科创板 50ETF(588080) 连续 4 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

2025 年 11 月 5 日
11月在产蛋鸡存栏量或小幅增加 供应充裕蛋价仍将受压

11 月在产蛋鸡存栏量或小幅增加 供应充裕蛋价仍将受压

2025 年 11 月 5 日

华尔街顶尖 CEO 集体警告:美股估值偏高,恐出现 10% 以上的回调!

2025 年 11 月 5 日
【新华500】新华500指数(989001)5日涨0.2%

【新华 500】 新华 500 指数 (989001)5 日涨 0.2%

2025 年 11 月 5 日
36天,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创纪录!航空濒临关闭,军饷发放困难,债务增超6000亿美元......

36 天,美国联邦政府 「停摆」 创纪录!航空濒临关闭,军饷发放困难,债务增超 6000 亿美元......

2025 年 11 月 5 日
美联储明晨大概率重启降息 年内将降息几次?

公募新规新动态!两类 「基准库」 出炉 「投资之锚」 每半年动态调整

2025 年 11 月 5 日
美联储明晨大概率重启降息 年内将降息几次?

国际金融机构热议中国投资机遇:中国股市规模庞大 「不容忽视」

2025 年 11 月 5 日
供大于求格局延续 尿素价格短期继续弱稳承压运行

供大于求格局延续 尿素价格短期继续弱稳承压运行

2025 年 11 月 5 日
金桂财经
广告
2025 年 11 月 5 日 星期三
联系我们
合作建议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 登录& 注册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金桂财经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利好共振铺就长坡厚雪 基金经理看多创新药板块景气周期

来自 金桂财经
2025 年 9 月 16 日
在 期货
0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表现亮眼,成为引领市场上行的主流板块之一。近期海外创新药相关消息扰动市场,整体波动加大,对此基金经理如何看待?行至当下,创新药板块的真实投资价值几何?基本面又有哪些变化?医药板块还有哪些细分领域的机会值得关注?上海证券报记者邀请了三位聚焦创新药领域投资的基金经理——嘉实基金大健康研究总监郝淼,平安基金权益投资部医药基金经理周思聪,长城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谭小兵,对上述议题展开探讨。

  调整充分利好共振

  记者:创新药板块今年以来的亮眼表现背后有哪些动因?

  郝淼:创新药表现突出背后的驱动因素在于板块基本面向好。一方面,政策支持有力,包括医保支付、医院准入等,带来中国创新药产业收入端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创新药产业加速国际化发展,与海外跨国公司达成许多产品合作开发协议,且交易金额屡创新高,极大地提振了投资者对于中国创新药公司的信心。

  谭小兵:创新药板块的显著上涨是基本面突破、政策支持与估值修复三重因素共振的结果。

  产业层面,中国创新药企的研发能力已获国际认可,商务拓展 (BD) 进入爆发阶段,上半年 BD 交易总额超 600 亿美元,这一规模已超 2024 年全年水平。同时,行业头部企业等进入盈利周期,商业化价值持续兑现,技术上双抗、ADC、小核酸等颠覆性技术也在推动研发效率提升。

  政策层面,6 月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出台 《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建立丙类药品目录、优化创新药医保准入等 16 条举措,为创新药发展提供保障。此外,医保支付改革和药监加速审批也为创新药提供了全链条支持。

  估值层面,创新药板块经历 3 年深度调整后迎来修复,资金大幅回流进而推动板块估值修复。

  记者:近年来,企业积极出海,叠加政策支持,将如何影响创新药行业竞争格局?

  周思聪:BD 和医保政策,如同硬币的两面,正从外部和内部双向驱动,深刻地改变中国创新药行业的竞争格局。

  海外授权主要带来三方面影响:第一,加速国产创新药企业的新陈代谢;第二,「输血」 效应加剧分化;第三,倒逼研发全球化,提高国产创新药企业自身的研发标准和国际化视野。

  医保政策带来的影响也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确立了 「临床价值」 为核心的商业模式;第二,考验综合能力,加速商业化成熟;第三,促进优胜劣汰和产业整合,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集中度。

  谭小兵:近年来,国内创新药企业凭借着海外授权交易的爆发式增长和医保政策的全链条支持,行业竞争格局加速转变。海外授权呈现量价齐升态势,这种国际化转型不仅改善企业现金流,更推动竞争从同质化仿制转向差异化创新,具备全球竞争力管线的头部企业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与此同时,医保政策提供关键支撑。国家设立丙类目录破解支付瓶颈,为 100 多个创新药提供商保支付通道,并建立入院绿色通道和多元支付体系,2024 年创新药医保支出达 2020 年的 3.9 倍。在海外授权与医保政策双重驱动下,行业正形成 「头部集中+国际化加速」 的新格局,真正具备全球创新能力的药企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去芜存菁业绩驱动

  记者:在创新药板块选股方面,具体有什么心得?

  谭小兵:我更偏向于右侧买入,会在产品有更多数据支持或其潜质得到证明时进行重点配置,主要遵循三个标准:一是成长空间大;二是所处行业景气度高,且标的基本面业内领先;三是管理层诚实正直,可跟踪性强。

  周思聪:我会持续跟踪一批公司的关键管线,进行研究和分析,尽量在企业价值被市场普遍低估时买入,当后续催化因素被验证时,就进入了 「趋势验证和加仓阶段」,此时市场认可度会提升,我会顺势而为,继续持有或加仓,力求避免在所有信息都已明朗、股价充分反映预期时才去追高。

  郝淼:我会寻找大的产业逻辑领域的优质企业,组合管理方法是 「守正出奇」,即在投资组合内,以一部分长期景气向上的优质企业作为组合基石,另有一小部分仓位配置于存在认知差的公司,以期把握阶段性产业逻辑向上带来的弹性收益。我会均衡配置 A 股和港股绩优公司,未来将进一步调整持仓,聚焦重磅产品管线具有出海潜力的龙头企业。

  记者:近期海外创新药相关消息扰动市场,如何看待消息面带来的影响?

  周思聪:首先,BD 是跨国公司常态,中国创新药资产仍具备全球竞争力,消息面扰动难以扭转长期趋势;其次,引进中国创新药更符合跨国药企利益;最后,中国创新药企业具备高效率与低成本优势,在海外不乏买家。

  展望未来,消息面带来的短期市场情绪扰动或难免,但仍不改中长期产业逻辑。本轮创新药板块上涨的核心驱动在于行业步入长景气周期,中国创新药企陆续实现国内医保放量,并整体跨越盈利拐点,当前行情仍处于估值修复的第一阶段。未来行情主线或向确定性更强的标的切换。随着市场对创新药行业认知逐步深化,此前对中小市值企业盲目追捧、忽视资产质量与 BD 确定性的情绪或将回落,中大型创新药企业有望重新获得资金青睐。

  长坡厚雪空间广阔

  记者:当前创新药板块行情处于什么样的阶段?

  谭小兵:创新药板块尚处于反弹行情的上半段。从基本面来看:一方面,当前国内药品市场中创新药占比不到 20%,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普遍超过 50%;另一方面,中国创新药出海尚处于起步阶段,全球创新药市场规模约 1 万亿美金,但 BD 项目数占比已提升到 40% 左右,预计未来 「中国基因」 的创新药会在全球市场实现爆发式增长。从估值来看,本轮创新药行情的重点增量空间主要来自海外价值兑现度带来的重估,仅考虑海外交易估值体系仍有不少风险折价,未来有较大提升空间。

  郝淼:经过 3 年多的下跌和近半年的上涨,医药板块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不少个股机会值得发掘。虽然创新药板块今年以来的涨幅较大,板块后续的波动风险可能会加大,但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创新药产业全球化发展的新周期才刚刚开始。

  周思聪:当前,创新药板块已走出普涨阶段,接下来可能会 「去芜存菁」,逐步迈向业绩驱动的结构性行情阶段:首先,板块整体估值已从绝对底部修复至合理偏低水平;其次,行业驱动力有望从单纯的预期和故事逐步转向数据和业绩,确定性强的中大型市值创新药企业可能重新获得市场关注。能否持续产出有价值的创新成果,以及能否将这些成果高效地转化为商业收入,是决定未来公司价值的核心。

  记者:展望后市,医药板块有哪些细分领域的机会值得关注?

  郝淼:除创新药和 CXO 外,我还看好创新医疗器械、生命科学上游等方向。创新医疗器械也是政策鼓励和扶持的方向,随着国产器械产品力的提升,很多细分领域有较大的国产化空间,如大型影像设备、内窥镜、电生理等。此外,生命科学上游属于生物医药领域研发、生产的工具及材料提供商,细分品类众多、国产化空间大,随着全球生物医药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周期,这一领域也有望逐步上行。

  周思聪:ADC、双抗和多抗、细胞疗法等领域值得关注,其占全球管线数量比例高达 40%。此外,在新兴的基因治疗领域,中国项目占比也超过 20%,已孵化出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代表性企业。

  谭小兵:结合当前技术发展趋势来看:ADC、双抗和多抗等领域处于全球爆发前夜,其在肿瘤领域有望接棒当前 PD1 和化疗,通过疗效优势提升患者的生存周期,并在更多的适应症方面展现优势;GLP-1 类代谢疾病药物已通过商业化快速放量展现实力,目前口服剂型、长效制剂成为竞争焦点;关于肌肉流失等问题的新型解决方案以及基因治疗也有机会。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利好共振铺就长坡厚雪 基金经理看多创新药板块景气周期)

(责任编辑:137)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表现亮眼,成为引领市场上行的主流板块之一。近期海外创新药相关消息扰动市场,整体波动加大,对此基金经理如何看待?行至当下,创新药板块的真实投资价值几何?基本面又有哪些变化?医药板块还有哪些细分领域的机会值得关注?上海证券报记者邀请了三位聚焦创新药领域投资的基金经理——嘉实基金大健康研究总监郝淼,平安基金权益投资部医药基金经理周思聪,长城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谭小兵,对上述议题展开探讨。

  调整充分利好共振

  记者:创新药板块今年以来的亮眼表现背后有哪些动因?

  郝淼:创新药表现突出背后的驱动因素在于板块基本面向好。一方面,政策支持有力,包括医保支付、医院准入等,带来中国创新药产业收入端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创新药产业加速国际化发展,与海外跨国公司达成许多产品合作开发协议,且交易金额屡创新高,极大地提振了投资者对于中国创新药公司的信心。

  谭小兵:创新药板块的显著上涨是基本面突破、政策支持与估值修复三重因素共振的结果。

  产业层面,中国创新药企的研发能力已获国际认可,商务拓展 (BD) 进入爆发阶段,上半年 BD 交易总额超 600 亿美元,这一规模已超 2024 年全年水平。同时,行业头部企业等进入盈利周期,商业化价值持续兑现,技术上双抗、ADC、小核酸等颠覆性技术也在推动研发效率提升。

  政策层面,6 月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出台 《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建立丙类药品目录、优化创新药医保准入等 16 条举措,为创新药发展提供保障。此外,医保支付改革和药监加速审批也为创新药提供了全链条支持。

  估值层面,创新药板块经历 3 年深度调整后迎来修复,资金大幅回流进而推动板块估值修复。

  记者:近年来,企业积极出海,叠加政策支持,将如何影响创新药行业竞争格局?

  周思聪:BD 和医保政策,如同硬币的两面,正从外部和内部双向驱动,深刻地改变中国创新药行业的竞争格局。

  海外授权主要带来三方面影响:第一,加速国产创新药企业的新陈代谢;第二,「输血」 效应加剧分化;第三,倒逼研发全球化,提高国产创新药企业自身的研发标准和国际化视野。

  医保政策带来的影响也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确立了 「临床价值」 为核心的商业模式;第二,考验综合能力,加速商业化成熟;第三,促进优胜劣汰和产业整合,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集中度。

  谭小兵:近年来,国内创新药企业凭借着海外授权交易的爆发式增长和医保政策的全链条支持,行业竞争格局加速转变。海外授权呈现量价齐升态势,这种国际化转型不仅改善企业现金流,更推动竞争从同质化仿制转向差异化创新,具备全球竞争力管线的头部企业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与此同时,医保政策提供关键支撑。国家设立丙类目录破解支付瓶颈,为 100 多个创新药提供商保支付通道,并建立入院绿色通道和多元支付体系,2024 年创新药医保支出达 2020 年的 3.9 倍。在海外授权与医保政策双重驱动下,行业正形成 「头部集中+国际化加速」 的新格局,真正具备全球创新能力的药企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去芜存菁业绩驱动

  记者:在创新药板块选股方面,具体有什么心得?

  谭小兵:我更偏向于右侧买入,会在产品有更多数据支持或其潜质得到证明时进行重点配置,主要遵循三个标准:一是成长空间大;二是所处行业景气度高,且标的基本面业内领先;三是管理层诚实正直,可跟踪性强。

  周思聪:我会持续跟踪一批公司的关键管线,进行研究和分析,尽量在企业价值被市场普遍低估时买入,当后续催化因素被验证时,就进入了 「趋势验证和加仓阶段」,此时市场认可度会提升,我会顺势而为,继续持有或加仓,力求避免在所有信息都已明朗、股价充分反映预期时才去追高。

  郝淼:我会寻找大的产业逻辑领域的优质企业,组合管理方法是 「守正出奇」,即在投资组合内,以一部分长期景气向上的优质企业作为组合基石,另有一小部分仓位配置于存在认知差的公司,以期把握阶段性产业逻辑向上带来的弹性收益。我会均衡配置 A 股和港股绩优公司,未来将进一步调整持仓,聚焦重磅产品管线具有出海潜力的龙头企业。

  记者:近期海外创新药相关消息扰动市场,如何看待消息面带来的影响?

  周思聪:首先,BD 是跨国公司常态,中国创新药资产仍具备全球竞争力,消息面扰动难以扭转长期趋势;其次,引进中国创新药更符合跨国药企利益;最后,中国创新药企业具备高效率与低成本优势,在海外不乏买家。

  展望未来,消息面带来的短期市场情绪扰动或难免,但仍不改中长期产业逻辑。本轮创新药板块上涨的核心驱动在于行业步入长景气周期,中国创新药企陆续实现国内医保放量,并整体跨越盈利拐点,当前行情仍处于估值修复的第一阶段。未来行情主线或向确定性更强的标的切换。随着市场对创新药行业认知逐步深化,此前对中小市值企业盲目追捧、忽视资产质量与 BD 确定性的情绪或将回落,中大型创新药企业有望重新获得资金青睐。

  长坡厚雪空间广阔

  记者:当前创新药板块行情处于什么样的阶段?

  谭小兵:创新药板块尚处于反弹行情的上半段。从基本面来看:一方面,当前国内药品市场中创新药占比不到 20%,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普遍超过 50%;另一方面,中国创新药出海尚处于起步阶段,全球创新药市场规模约 1 万亿美金,但 BD 项目数占比已提升到 40% 左右,预计未来 「中国基因」 的创新药会在全球市场实现爆发式增长。从估值来看,本轮创新药行情的重点增量空间主要来自海外价值兑现度带来的重估,仅考虑海外交易估值体系仍有不少风险折价,未来有较大提升空间。

  郝淼:经过 3 年多的下跌和近半年的上涨,医药板块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不少个股机会值得发掘。虽然创新药板块今年以来的涨幅较大,板块后续的波动风险可能会加大,但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创新药产业全球化发展的新周期才刚刚开始。

  周思聪:当前,创新药板块已走出普涨阶段,接下来可能会 「去芜存菁」,逐步迈向业绩驱动的结构性行情阶段:首先,板块整体估值已从绝对底部修复至合理偏低水平;其次,行业驱动力有望从单纯的预期和故事逐步转向数据和业绩,确定性强的中大型市值创新药企业可能重新获得市场关注。能否持续产出有价值的创新成果,以及能否将这些成果高效地转化为商业收入,是决定未来公司价值的核心。

  记者:展望后市,医药板块有哪些细分领域的机会值得关注?

  郝淼:除创新药和 CXO 外,我还看好创新医疗器械、生命科学上游等方向。创新医疗器械也是政策鼓励和扶持的方向,随着国产器械产品力的提升,很多细分领域有较大的国产化空间,如大型影像设备、内窥镜、电生理等。此外,生命科学上游属于生物医药领域研发、生产的工具及材料提供商,细分品类众多、国产化空间大,随着全球生物医药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周期,这一领域也有望逐步上行。

  周思聪:ADC、双抗和多抗、细胞疗法等领域值得关注,其占全球管线数量比例高达 40%。此外,在新兴的基因治疗领域,中国项目占比也超过 20%,已孵化出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代表性企业。

  谭小兵:结合当前技术发展趋势来看:ADC、双抗和多抗等领域处于全球爆发前夜,其在肿瘤领域有望接棒当前 PD1 和化疗,通过疗效优势提升患者的生存周期,并在更多的适应症方面展现优势;GLP-1 类代谢疾病药物已通过商业化快速放量展现实力,目前口服剂型、长效制剂成为竞争焦点;关于肌肉流失等问题的新型解决方案以及基因治疗也有机会。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利好共振铺就长坡厚雪 基金经理看多创新药板块景气周期)

(责任编辑:137)

YOU MAY ALSO LIKE

瑞银财富管理:税收新规或加速中国黄金交易集中化 继续看好金价后市表现

10 策前瞻 11 月大类资产配置如何抢占先机?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表现亮眼,成为引领市场上行的主流板块之一。近期海外创新药相关消息扰动市场,整体波动加大,对此基金经理如何看待?行至当下,创新药板块的真实投资价值几何?基本面又有哪些变化?医药板块还有哪些细分领域的机会值得关注?上海证券报记者邀请了三位聚焦创新药领域投资的基金经理——嘉实基金大健康研究总监郝淼,平安基金权益投资部医药基金经理周思聪,长城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谭小兵,对上述议题展开探讨。

  调整充分利好共振

  记者:创新药板块今年以来的亮眼表现背后有哪些动因?

  郝淼:创新药表现突出背后的驱动因素在于板块基本面向好。一方面,政策支持有力,包括医保支付、医院准入等,带来中国创新药产业收入端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创新药产业加速国际化发展,与海外跨国公司达成许多产品合作开发协议,且交易金额屡创新高,极大地提振了投资者对于中国创新药公司的信心。

  谭小兵:创新药板块的显著上涨是基本面突破、政策支持与估值修复三重因素共振的结果。

  产业层面,中国创新药企的研发能力已获国际认可,商务拓展 (BD) 进入爆发阶段,上半年 BD 交易总额超 600 亿美元,这一规模已超 2024 年全年水平。同时,行业头部企业等进入盈利周期,商业化价值持续兑现,技术上双抗、ADC、小核酸等颠覆性技术也在推动研发效率提升。

  政策层面,6 月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出台 《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建立丙类药品目录、优化创新药医保准入等 16 条举措,为创新药发展提供保障。此外,医保支付改革和药监加速审批也为创新药提供了全链条支持。

  估值层面,创新药板块经历 3 年深度调整后迎来修复,资金大幅回流进而推动板块估值修复。

  记者:近年来,企业积极出海,叠加政策支持,将如何影响创新药行业竞争格局?

  周思聪:BD 和医保政策,如同硬币的两面,正从外部和内部双向驱动,深刻地改变中国创新药行业的竞争格局。

  海外授权主要带来三方面影响:第一,加速国产创新药企业的新陈代谢;第二,「输血」 效应加剧分化;第三,倒逼研发全球化,提高国产创新药企业自身的研发标准和国际化视野。

  医保政策带来的影响也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确立了 「临床价值」 为核心的商业模式;第二,考验综合能力,加速商业化成熟;第三,促进优胜劣汰和产业整合,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集中度。

  谭小兵:近年来,国内创新药企业凭借着海外授权交易的爆发式增长和医保政策的全链条支持,行业竞争格局加速转变。海外授权呈现量价齐升态势,这种国际化转型不仅改善企业现金流,更推动竞争从同质化仿制转向差异化创新,具备全球竞争力管线的头部企业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与此同时,医保政策提供关键支撑。国家设立丙类目录破解支付瓶颈,为 100 多个创新药提供商保支付通道,并建立入院绿色通道和多元支付体系,2024 年创新药医保支出达 2020 年的 3.9 倍。在海外授权与医保政策双重驱动下,行业正形成 「头部集中+国际化加速」 的新格局,真正具备全球创新能力的药企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去芜存菁业绩驱动

  记者:在创新药板块选股方面,具体有什么心得?

  谭小兵:我更偏向于右侧买入,会在产品有更多数据支持或其潜质得到证明时进行重点配置,主要遵循三个标准:一是成长空间大;二是所处行业景气度高,且标的基本面业内领先;三是管理层诚实正直,可跟踪性强。

  周思聪:我会持续跟踪一批公司的关键管线,进行研究和分析,尽量在企业价值被市场普遍低估时买入,当后续催化因素被验证时,就进入了 「趋势验证和加仓阶段」,此时市场认可度会提升,我会顺势而为,继续持有或加仓,力求避免在所有信息都已明朗、股价充分反映预期时才去追高。

  郝淼:我会寻找大的产业逻辑领域的优质企业,组合管理方法是 「守正出奇」,即在投资组合内,以一部分长期景气向上的优质企业作为组合基石,另有一小部分仓位配置于存在认知差的公司,以期把握阶段性产业逻辑向上带来的弹性收益。我会均衡配置 A 股和港股绩优公司,未来将进一步调整持仓,聚焦重磅产品管线具有出海潜力的龙头企业。

  记者:近期海外创新药相关消息扰动市场,如何看待消息面带来的影响?

  周思聪:首先,BD 是跨国公司常态,中国创新药资产仍具备全球竞争力,消息面扰动难以扭转长期趋势;其次,引进中国创新药更符合跨国药企利益;最后,中国创新药企业具备高效率与低成本优势,在海外不乏买家。

  展望未来,消息面带来的短期市场情绪扰动或难免,但仍不改中长期产业逻辑。本轮创新药板块上涨的核心驱动在于行业步入长景气周期,中国创新药企陆续实现国内医保放量,并整体跨越盈利拐点,当前行情仍处于估值修复的第一阶段。未来行情主线或向确定性更强的标的切换。随着市场对创新药行业认知逐步深化,此前对中小市值企业盲目追捧、忽视资产质量与 BD 确定性的情绪或将回落,中大型创新药企业有望重新获得资金青睐。

  长坡厚雪空间广阔

  记者:当前创新药板块行情处于什么样的阶段?

  谭小兵:创新药板块尚处于反弹行情的上半段。从基本面来看:一方面,当前国内药品市场中创新药占比不到 20%,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普遍超过 50%;另一方面,中国创新药出海尚处于起步阶段,全球创新药市场规模约 1 万亿美金,但 BD 项目数占比已提升到 40% 左右,预计未来 「中国基因」 的创新药会在全球市场实现爆发式增长。从估值来看,本轮创新药行情的重点增量空间主要来自海外价值兑现度带来的重估,仅考虑海外交易估值体系仍有不少风险折价,未来有较大提升空间。

  郝淼:经过 3 年多的下跌和近半年的上涨,医药板块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不少个股机会值得发掘。虽然创新药板块今年以来的涨幅较大,板块后续的波动风险可能会加大,但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创新药产业全球化发展的新周期才刚刚开始。

  周思聪:当前,创新药板块已走出普涨阶段,接下来可能会 「去芜存菁」,逐步迈向业绩驱动的结构性行情阶段:首先,板块整体估值已从绝对底部修复至合理偏低水平;其次,行业驱动力有望从单纯的预期和故事逐步转向数据和业绩,确定性强的中大型市值创新药企业可能重新获得市场关注。能否持续产出有价值的创新成果,以及能否将这些成果高效地转化为商业收入,是决定未来公司价值的核心。

  记者:展望后市,医药板块有哪些细分领域的机会值得关注?

  郝淼:除创新药和 CXO 外,我还看好创新医疗器械、生命科学上游等方向。创新医疗器械也是政策鼓励和扶持的方向,随着国产器械产品力的提升,很多细分领域有较大的国产化空间,如大型影像设备、内窥镜、电生理等。此外,生命科学上游属于生物医药领域研发、生产的工具及材料提供商,细分品类众多、国产化空间大,随着全球生物医药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周期,这一领域也有望逐步上行。

  周思聪:ADC、双抗和多抗、细胞疗法等领域值得关注,其占全球管线数量比例高达 40%。此外,在新兴的基因治疗领域,中国项目占比也超过 20%,已孵化出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代表性企业。

  谭小兵:结合当前技术发展趋势来看:ADC、双抗和多抗等领域处于全球爆发前夜,其在肿瘤领域有望接棒当前 PD1 和化疗,通过疗效优势提升患者的生存周期,并在更多的适应症方面展现优势;GLP-1 类代谢疾病药物已通过商业化快速放量展现实力,目前口服剂型、长效制剂成为竞争焦点;关于肌肉流失等问题的新型解决方案以及基因治疗也有机会。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利好共振铺就长坡厚雪 基金经理看多创新药板块景气周期)

(责任编辑:137)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表现亮眼,成为引领市场上行的主流板块之一。近期海外创新药相关消息扰动市场,整体波动加大,对此基金经理如何看待?行至当下,创新药板块的真实投资价值几何?基本面又有哪些变化?医药板块还有哪些细分领域的机会值得关注?上海证券报记者邀请了三位聚焦创新药领域投资的基金经理——嘉实基金大健康研究总监郝淼,平安基金权益投资部医药基金经理周思聪,长城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谭小兵,对上述议题展开探讨。

  调整充分利好共振

  记者:创新药板块今年以来的亮眼表现背后有哪些动因?

  郝淼:创新药表现突出背后的驱动因素在于板块基本面向好。一方面,政策支持有力,包括医保支付、医院准入等,带来中国创新药产业收入端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创新药产业加速国际化发展,与海外跨国公司达成许多产品合作开发协议,且交易金额屡创新高,极大地提振了投资者对于中国创新药公司的信心。

  谭小兵:创新药板块的显著上涨是基本面突破、政策支持与估值修复三重因素共振的结果。

  产业层面,中国创新药企的研发能力已获国际认可,商务拓展 (BD) 进入爆发阶段,上半年 BD 交易总额超 600 亿美元,这一规模已超 2024 年全年水平。同时,行业头部企业等进入盈利周期,商业化价值持续兑现,技术上双抗、ADC、小核酸等颠覆性技术也在推动研发效率提升。

  政策层面,6 月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出台 《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建立丙类药品目录、优化创新药医保准入等 16 条举措,为创新药发展提供保障。此外,医保支付改革和药监加速审批也为创新药提供了全链条支持。

  估值层面,创新药板块经历 3 年深度调整后迎来修复,资金大幅回流进而推动板块估值修复。

  记者:近年来,企业积极出海,叠加政策支持,将如何影响创新药行业竞争格局?

  周思聪:BD 和医保政策,如同硬币的两面,正从外部和内部双向驱动,深刻地改变中国创新药行业的竞争格局。

  海外授权主要带来三方面影响:第一,加速国产创新药企业的新陈代谢;第二,「输血」 效应加剧分化;第三,倒逼研发全球化,提高国产创新药企业自身的研发标准和国际化视野。

  医保政策带来的影响也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确立了 「临床价值」 为核心的商业模式;第二,考验综合能力,加速商业化成熟;第三,促进优胜劣汰和产业整合,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集中度。

  谭小兵:近年来,国内创新药企业凭借着海外授权交易的爆发式增长和医保政策的全链条支持,行业竞争格局加速转变。海外授权呈现量价齐升态势,这种国际化转型不仅改善企业现金流,更推动竞争从同质化仿制转向差异化创新,具备全球竞争力管线的头部企业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与此同时,医保政策提供关键支撑。国家设立丙类目录破解支付瓶颈,为 100 多个创新药提供商保支付通道,并建立入院绿色通道和多元支付体系,2024 年创新药医保支出达 2020 年的 3.9 倍。在海外授权与医保政策双重驱动下,行业正形成 「头部集中+国际化加速」 的新格局,真正具备全球创新能力的药企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去芜存菁业绩驱动

  记者:在创新药板块选股方面,具体有什么心得?

  谭小兵:我更偏向于右侧买入,会在产品有更多数据支持或其潜质得到证明时进行重点配置,主要遵循三个标准:一是成长空间大;二是所处行业景气度高,且标的基本面业内领先;三是管理层诚实正直,可跟踪性强。

  周思聪:我会持续跟踪一批公司的关键管线,进行研究和分析,尽量在企业价值被市场普遍低估时买入,当后续催化因素被验证时,就进入了 「趋势验证和加仓阶段」,此时市场认可度会提升,我会顺势而为,继续持有或加仓,力求避免在所有信息都已明朗、股价充分反映预期时才去追高。

  郝淼:我会寻找大的产业逻辑领域的优质企业,组合管理方法是 「守正出奇」,即在投资组合内,以一部分长期景气向上的优质企业作为组合基石,另有一小部分仓位配置于存在认知差的公司,以期把握阶段性产业逻辑向上带来的弹性收益。我会均衡配置 A 股和港股绩优公司,未来将进一步调整持仓,聚焦重磅产品管线具有出海潜力的龙头企业。

  记者:近期海外创新药相关消息扰动市场,如何看待消息面带来的影响?

  周思聪:首先,BD 是跨国公司常态,中国创新药资产仍具备全球竞争力,消息面扰动难以扭转长期趋势;其次,引进中国创新药更符合跨国药企利益;最后,中国创新药企业具备高效率与低成本优势,在海外不乏买家。

  展望未来,消息面带来的短期市场情绪扰动或难免,但仍不改中长期产业逻辑。本轮创新药板块上涨的核心驱动在于行业步入长景气周期,中国创新药企陆续实现国内医保放量,并整体跨越盈利拐点,当前行情仍处于估值修复的第一阶段。未来行情主线或向确定性更强的标的切换。随着市场对创新药行业认知逐步深化,此前对中小市值企业盲目追捧、忽视资产质量与 BD 确定性的情绪或将回落,中大型创新药企业有望重新获得资金青睐。

  长坡厚雪空间广阔

  记者:当前创新药板块行情处于什么样的阶段?

  谭小兵:创新药板块尚处于反弹行情的上半段。从基本面来看:一方面,当前国内药品市场中创新药占比不到 20%,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普遍超过 50%;另一方面,中国创新药出海尚处于起步阶段,全球创新药市场规模约 1 万亿美金,但 BD 项目数占比已提升到 40% 左右,预计未来 「中国基因」 的创新药会在全球市场实现爆发式增长。从估值来看,本轮创新药行情的重点增量空间主要来自海外价值兑现度带来的重估,仅考虑海外交易估值体系仍有不少风险折价,未来有较大提升空间。

  郝淼:经过 3 年多的下跌和近半年的上涨,医药板块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不少个股机会值得发掘。虽然创新药板块今年以来的涨幅较大,板块后续的波动风险可能会加大,但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创新药产业全球化发展的新周期才刚刚开始。

  周思聪:当前,创新药板块已走出普涨阶段,接下来可能会 「去芜存菁」,逐步迈向业绩驱动的结构性行情阶段:首先,板块整体估值已从绝对底部修复至合理偏低水平;其次,行业驱动力有望从单纯的预期和故事逐步转向数据和业绩,确定性强的中大型市值创新药企业可能重新获得市场关注。能否持续产出有价值的创新成果,以及能否将这些成果高效地转化为商业收入,是决定未来公司价值的核心。

  记者:展望后市,医药板块有哪些细分领域的机会值得关注?

  郝淼:除创新药和 CXO 外,我还看好创新医疗器械、生命科学上游等方向。创新医疗器械也是政策鼓励和扶持的方向,随着国产器械产品力的提升,很多细分领域有较大的国产化空间,如大型影像设备、内窥镜、电生理等。此外,生命科学上游属于生物医药领域研发、生产的工具及材料提供商,细分品类众多、国产化空间大,随着全球生物医药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周期,这一领域也有望逐步上行。

  周思聪:ADC、双抗和多抗、细胞疗法等领域值得关注,其占全球管线数量比例高达 40%。此外,在新兴的基因治疗领域,中国项目占比也超过 20%,已孵化出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代表性企业。

  谭小兵:结合当前技术发展趋势来看:ADC、双抗和多抗等领域处于全球爆发前夜,其在肿瘤领域有望接棒当前 PD1 和化疗,通过疗效优势提升患者的生存周期,并在更多的适应症方面展现优势;GLP-1 类代谢疾病药物已通过商业化快速放量展现实力,目前口服剂型、长效制剂成为竞争焦点;关于肌肉流失等问题的新型解决方案以及基因治疗也有机会。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利好共振铺就长坡厚雪 基金经理看多创新药板块景气周期)

(责任编辑:137)

Search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一周热门

瑞银财富管理:税收新规或加速中国黄金交易集中化 继续看好金价后市表现

2025 年 11 月 5 日
于东来最新发文:胖东来没有规模发展规划、更没有上市规划,不会专注于与同行对手竞争!曾称开设收费学习交流活动

于东来最新发文:胖东来没有规模发展规划、更没有上市规划,不会专注于与同行对手竞争!曾称开设收费学习交流活动

2025 年 11 月 5 日
10策前瞻 11月大类资产配置如何抢占先机?

10 策前瞻 11 月大类资产配置如何抢占先机?

2025 年 11 月 5 日
美联储明晨大概率重启降息 年内将降息几次?

近 4 万亿 「国家队」 持仓曝光:重仓金融 不忘加码科技

2025 年 11 月 5 日

科技回调或迎布局机会,科创板 50ETF(588080) 连续 4 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

2025 年 11 月 5 日
11月在产蛋鸡存栏量或小幅增加 供应充裕蛋价仍将受压

11 月在产蛋鸡存栏量或小幅增加 供应充裕蛋价仍将受压

2025 年 11 月 5 日

华尔街顶尖 CEO 集体警告:美股估值偏高,恐出现 10% 以上的回调!

2025 年 11 月 5 日
【新华500】新华500指数(989001)5日涨0.2%

【新华 500】 新华 500 指数 (989001)5 日涨 0.2%

2025 年 11 月 5 日
36天,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创纪录!航空濒临关闭,军饷发放困难,债务增超6000亿美元......

36 天,美国联邦政府 「停摆」 创纪录!航空濒临关闭,军饷发放困难,债务增超 6000 亿美元......

2025 年 11 月 5 日
美联储明晨大概率重启降息 年内将降息几次?

公募新规新动态!两类 「基准库」 出炉 「投资之锚」 每半年动态调整

2025 年 11 月 5 日
金桂财经

2025 年 11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 10 月    

近期动态

  • 瑞银财富管理:税收新规或加速中国黄金交易集中化 继续看好金价后市表现
  • 于东来最新发文:胖东来没有规模发展规划、更没有上市规划,不会专注于与同行对手竞争!曾称开设收费学习交流活动
  • 10 策前瞻 11 月大类资产配置如何抢占先机?
  • 近 4 万亿 「国家队」 持仓曝光:重仓金融 不忘加码科技
  • 科技回调或迎布局机会,科创板 50ETF(588080) 连续 4 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
  • 11 月在产蛋鸡存栏量或小幅增加 供应充裕蛋价仍将受压
广告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登录& 注册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登录
  • 注册
忘记密码?
Lost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 will receive a link to create a new password via email.
body::-webkit-scrollbar { width: 7px; } body::-webkit-scrollbar-track { border-radius: 10px; background: #f0f0f0; } body::-webkit-scrollbar-thumb { border-radius: 50px; background: #dfdbd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