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 所有
  • 外汇
  • 24 小时
  • 期货
  • 基金
  • 贵金属
  • 股票

苹果也学会内卷了

2025 年 9 月 18 日
药捷安康股价坐过山车 ETF被动「抬轿」又「踩雷」

药捷安康股价坐过山车 ETF 被动 「抬轿」 又 「踩雷」

2025 年 9 月 18 日

新华财经早报:9 月 18 日

2025 年 9 月 18 日
一图解读美联储9月决议:如期降息25个基点 鲍威尔淡化持续宽松可能性!

一图解读美联储 9 月决议:如期降息 25 个基点 鲍威尔淡化持续宽松可能性!

2025 年 9 月 18 日
广告

每日投行/机构观点梳理 (2025-09-17)

2025 年 9 月 18 日
一张图:2025年9月18日黄金原油外汇股指「枢纽点+多空持仓信号」一览

一张图:2025 年 9 月 18 日黄金原油外汇股指 「枢纽点+多空持仓信号」 一览

2025 年 9 月 18 日
芯片股集体爆发!人工智能板块一骑绝尘!四大重磅彻底引爆!

芯片股集体爆发!人工智能板块一骑绝尘!四大重磅彻底引爆!

2025 年 9 月 18 日
美联储明晨大概率重启降息 年内将降息几次?

美联储:降息 25 个基点!年内或再降 50 个基点!

2025 年 9 月 18 日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持续推进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上海建工 「4 连板」 | 房产早参

2025 年 9 月 18 日
苹果iPhone Air和iPhone 17 Pro还未上市就出现问题 与拍照有关

苹果 iPhone Air 和 iPhone 17 Pro 还未上市就出现问题 与拍照有关

2025 年 9 月 18 日

200 亿级规模的星辰大海近在眼前!全市场规模最大的机器人 ETF(562500) 连续 5 个交易日获净买入 12.69 亿元,筑成资金 「引力场」!

2025 年 9 月 18 日
鲍威尔称「美联储正在裁员10%」 专家:降息25基点太少 50基点太多

鲍威尔称 「美联储正在裁员 10%」 专家:降息 25 基点太少 50 基点太多

2025 年 9 月 18 日

企业不再过度担心 AI 投资回报率,创新与规模化成关键

2025 年 9 月 18 日
金桂财经
广告
2025 年 9 月 18 日 星期四
联系我们
合作建议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 登录& 注册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金桂财经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苹果也学会内卷了

来自 金桂财经
2025 年 9 月 18 日
在 全球
0

【文章来源:techweb】

这次苹果的新品发布有多成功?看媒体评论和首销情况就知道了。

虽然 iPhone17 系列激活量还没有公布,但是电商平台的预售成绩已经发布了。iPhone17 Pro 系列和上一代相比销量增长了 3 倍,更夸张的是标准版的 iPhone17,比上一代增长了 8 倍左右。

媒体的评价更加简单粗暴。发布会后,几乎所有的媒体稿件都可以总结为同一句话:牙膏挤暴了。

连友商高管卢伟冰也按捺不住发微博称赞,顺带再次拉高了对标尺度——小米的新一代旗舰跳过了小米 16,直接命名为小米 17、小米 17 Pro、小米 17 Pro Max。

苹果这次的久违发力其实也是自身处境的映射。

2024 年是苹果在国内市场承压的一年,无论是挤牙膏的更新还是在 AI 上的迟滞,都已经让一部分粉丝开始不满。Canalys 数据显示,苹果 2024 年在中国出货量降 17%,降至 4290 万部,而华为增加 37% 至 4600 万部。2024 年,苹果整体营收虽增长,但大中华区仅增 14%,占比从 25% 降至 17%。

国内的安卓品牌更是早已对苹果的存量用户垂涎已久,纷纷推出了各自的兼容苹果系统方案,谋求逐步吸纳苹果的用户群体进入自家生态。

不过如果你要问,苹果这次是不是意味着苹果正在倒退回那个令人期待的品牌?那倒不是,苹果不是返老还童了,它只是更能放下身段开卷了。

加量不加价

一个词概括苹果这次更新的最大特点,莫过于加量不加价。

苹果在标准版的刀法一向为人诟病,比如 iPhone 14 系列更新了 「灵动岛」 和迟了好几年的息屏显示,但只有 iPhone 14 Pro 系列才能上岛。iPhone 15 标准版虽然继承了上一代 Pro 版的一些特性,如 A16 芯片和灵动岛功能,但也明显 「砍掉」 了如 120Hz 高刷新率屏幕和长焦镜头等关键配置 。

但 iPhone 17 标准版堪称是最实惠的标准版 iPhone。iPhone 17 标准版虽然没能用上新的主板架构,但是它有最新的 A19 芯片,有和 Pro 相同的屏幕,搭载 4800 万像素主摄+1200 万像素 2 倍长焦双摄组合,前置摄像头升级至了 1800 万像素。甚至还有 120Hz 高刷。

当然,最关键的是,这款手机可以参加国补。

类似华为的退出成就了苹果,国补政策同样意外的让苹果成为了最大赢家。618 前夕,苹果直营的天猫 Apple Store 官方旗舰店在全国范围内上线国家补贴 (国补),覆盖产品包括 iPhone16 系列、iPad、Apple Watch 及 Mac 系列,补贴比例最高达 20%,再叠加以旧换新权益,原价 7999 元的 iPhone 16 Pro 叠加平台券后最低只需要 5299 元。降价迅速激发了用户的换机热情,根据 TechInsights 的数据,618 期间苹果的销量能占到总体份额的 43%。

为了继续蹭到国补的东风,苹果暂时放弃了全球统一的定价策略,同样是 256G 内存的版本,港版的 iPhone 17 标准版需要 6899 港币,但内地只需要 5999 人民币,卡在了补贴范围内。

如果说以上还属于产品和定价卷,那么上架抖音就是渠道卷。

iPhone 17 全球首发前一周,苹果突然宣布入驻抖音商城。放到过去,苹果未必会这么快的推进抖音渠道的拓展。

和其他所有知名品牌一样,苹果对于新渠道的选择一直比较审慎,因为渠道和品牌的调性关联很大。在线下,苹果一直力图把每一个直营店打造成地标建筑,而线上,过去十年只有天猫拿到了国内唯一的 Apple Store 官方旗舰店。在数码 3C 品类占据绝对优势的京东也只是是首个线上授权渠道。

即便抖音电商在过去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无论是 3C 数码品类还是知名品牌,都不是它的优势类目。简单举个例子,2023 年 9 月,抖音就上线 「Apple 产品抖音官方自营店」,截至目前该店的 iPhone 16 Pro Max 累计卖出不到 5 万台,京东平台的销量则超过了 300 万台。

找抖音 「带货」 并不是什么一锤定音的关键决策,凑国补也绝非深思熟路之举。单纯是因为过去苹果抬头看着月亮就能有无数信徒们抢着送钱,而现在需要自己弯下腰数数,有没有钢镚从指缝落下没看着。

把成本的牙膏挤爆

新机发布后,苹果迎来了股价暴跌。苹果 「推荐一致性」 指标降至 3.9,为 2020 年初以来最低水平。D.A. Davidson 将苹果评级从 「买入」 下调至 「中性」。追踪苹果的分析师中,仅有 55% 推荐买入苹果。作为对比英伟达、微软和亚马逊等大型科技股的买入比例都超过 90%。

单从业绩来看,苹果仍然有非常强力的支撑,软硬件整合带来的优势越来越强。一个明显的例证是,以 ITunes 为代表的服务业务收入占比逐年提升。2020-2024 财年,苹果服务相关收入的营收从 538 亿美元增长至 962 亿美元,同期营收占比从 19.6% 提升至 24.6%,25 财年第三财季进一步提升至 25.6%。

问题出在预期上。

苹果的这套软硬件组合拳,根基是广大的硬件用户。过去苹果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手机行业保持独树一帜的品牌力,本质还是得益于创新能力带来的升维体验。

但一方面,当下手机创新早已进入瓶颈。虽然 iPhone 17 Pro 系列摒弃了延续了好几代的 「浴霸设计,采用了横向大矩阵相机布局,升级了相机像素,3nm 工艺的 A19 Pro 芯片性能更强,同时把光学变焦倍数提升到了 8 倍,iPhone Air 甚至破天荒的为了轻薄需求,调整了设计。但前者作为消费者很难又明显的体验革新,后者则为了轻薄舍弃了实用性。

甚至从产品的角度而言,iPhone Air 更像是一种试验品。在官方的宣传语之外,iPhone Air 还是苹果自研占比最高的机型之一,在此之前苹果虽然试图挣扎,但还是无法脱离高通的 5G 基带芯片。而 iPhone Air 不仅搭载了苹果自研的基带芯片 C1X,还集成了苹果自研的 Wi-Fi 芯片 N1。

2010 年苹果和高通的协议显示,苹果每卖出一台手机,就要向高通支付手机售价的 5% 作为专利费。换句话说如果 iPhone Air 能够成功试验自研基带芯片的可行性,就能给苹果在成本端带来巨大的提升。

苹果在 AI 这个大机会上显得却非常谨慎。和谷歌等大厂相比,苹果不仅没有公开的大规模投资 AI,原本的 AI 团队也陷入了动荡。

苹果内部对于是否要大举投入 AI 举棋不定。据报道,软件主管费德里吉认为 AI 并非移动设备的核心功能,更不愿因此影响 iPhone、Mac 等年度系统更新的开发节奏。这导致苹果面对 ChatGPT 毫无准备。

这种 「设备优先」 的思路还导致了苹果 AI 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明的离职。今年初,苹果 AI 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明拟定了初步开源路线图。但费德里吉担心开源会使苹果失去端侧优化的优势。前不久,庞若明加入了 Meta 的 「超级智能实验室,成为了硅谷的头条新闻。

另一方面,地缘政治的冲突正在为这家跨国公司的前景蒙上阴影。

虽然苹果目前苹果的产品获得了豁免,但是仍然需要面对可能到来的高额关税。虽然苹果早前就已经开始着手分流供应链,把产能转移到印度等地。2025 年,苹果为响应 「制造回流」 的要求,宣布未来 4 年将投资 6000 亿美元在美国建厂,这将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

届时苹果可能需要面对一个问题:要不要继续让利获得消费者,守住市场份额?

写在最后

知名彭博记者古尔曼曾总结苹果为什么在 AI 能力建设上落后:一是缺乏明确的愿景,二是不清楚如何才能与众不同、以及如何将目标付诸实践。

库克继任后不是没有上马大型的开发项目,无论是头显还是汽车,苹果都投入了大量的人才和资金。但他们既没有像乔布斯那样坚定——汽车项目的成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人才不流向其他公司,也过于考虑投产比——比起 AI,现阶段能抓住的、能形成收入的产品才是他们最重视的。

这对于一家消费品公司是够的,但对于一家曾经改变过世界的为大公司而言,显然是一种退化。(路费)

参考来源:

1、远川研究所:《iPhone 挤爆牙膏,苹果用自研换利润》

2、道总有理:《iPhone 17 虽然大爆,但苹果的 「流量饥渴症」 加重了》

3、36 氪财经:《苹果,不想成为下一个 Intel》

【文章来源:techweb】

这次苹果的新品发布有多成功?看媒体评论和首销情况就知道了。

虽然 iPhone17 系列激活量还没有公布,但是电商平台的预售成绩已经发布了。iPhone17 Pro 系列和上一代相比销量增长了 3 倍,更夸张的是标准版的 iPhone17,比上一代增长了 8 倍左右。

媒体的评价更加简单粗暴。发布会后,几乎所有的媒体稿件都可以总结为同一句话:牙膏挤暴了。

连友商高管卢伟冰也按捺不住发微博称赞,顺带再次拉高了对标尺度——小米的新一代旗舰跳过了小米 16,直接命名为小米 17、小米 17 Pro、小米 17 Pro Max。

苹果这次的久违发力其实也是自身处境的映射。

2024 年是苹果在国内市场承压的一年,无论是挤牙膏的更新还是在 AI 上的迟滞,都已经让一部分粉丝开始不满。Canalys 数据显示,苹果 2024 年在中国出货量降 17%,降至 4290 万部,而华为增加 37% 至 4600 万部。2024 年,苹果整体营收虽增长,但大中华区仅增 14%,占比从 25% 降至 17%。

国内的安卓品牌更是早已对苹果的存量用户垂涎已久,纷纷推出了各自的兼容苹果系统方案,谋求逐步吸纳苹果的用户群体进入自家生态。

不过如果你要问,苹果这次是不是意味着苹果正在倒退回那个令人期待的品牌?那倒不是,苹果不是返老还童了,它只是更能放下身段开卷了。

加量不加价

一个词概括苹果这次更新的最大特点,莫过于加量不加价。

苹果在标准版的刀法一向为人诟病,比如 iPhone 14 系列更新了 「灵动岛」 和迟了好几年的息屏显示,但只有 iPhone 14 Pro 系列才能上岛。iPhone 15 标准版虽然继承了上一代 Pro 版的一些特性,如 A16 芯片和灵动岛功能,但也明显 「砍掉」 了如 120Hz 高刷新率屏幕和长焦镜头等关键配置 。

但 iPhone 17 标准版堪称是最实惠的标准版 iPhone。iPhone 17 标准版虽然没能用上新的主板架构,但是它有最新的 A19 芯片,有和 Pro 相同的屏幕,搭载 4800 万像素主摄+1200 万像素 2 倍长焦双摄组合,前置摄像头升级至了 1800 万像素。甚至还有 120Hz 高刷。

当然,最关键的是,这款手机可以参加国补。

类似华为的退出成就了苹果,国补政策同样意外的让苹果成为了最大赢家。618 前夕,苹果直营的天猫 Apple Store 官方旗舰店在全国范围内上线国家补贴 (国补),覆盖产品包括 iPhone16 系列、iPad、Apple Watch 及 Mac 系列,补贴比例最高达 20%,再叠加以旧换新权益,原价 7999 元的 iPhone 16 Pro 叠加平台券后最低只需要 5299 元。降价迅速激发了用户的换机热情,根据 TechInsights 的数据,618 期间苹果的销量能占到总体份额的 43%。

为了继续蹭到国补的东风,苹果暂时放弃了全球统一的定价策略,同样是 256G 内存的版本,港版的 iPhone 17 标准版需要 6899 港币,但内地只需要 5999 人民币,卡在了补贴范围内。

如果说以上还属于产品和定价卷,那么上架抖音就是渠道卷。

iPhone 17 全球首发前一周,苹果突然宣布入驻抖音商城。放到过去,苹果未必会这么快的推进抖音渠道的拓展。

和其他所有知名品牌一样,苹果对于新渠道的选择一直比较审慎,因为渠道和品牌的调性关联很大。在线下,苹果一直力图把每一个直营店打造成地标建筑,而线上,过去十年只有天猫拿到了国内唯一的 Apple Store 官方旗舰店。在数码 3C 品类占据绝对优势的京东也只是是首个线上授权渠道。

即便抖音电商在过去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无论是 3C 数码品类还是知名品牌,都不是它的优势类目。简单举个例子,2023 年 9 月,抖音就上线 「Apple 产品抖音官方自营店」,截至目前该店的 iPhone 16 Pro Max 累计卖出不到 5 万台,京东平台的销量则超过了 300 万台。

找抖音 「带货」 并不是什么一锤定音的关键决策,凑国补也绝非深思熟路之举。单纯是因为过去苹果抬头看着月亮就能有无数信徒们抢着送钱,而现在需要自己弯下腰数数,有没有钢镚从指缝落下没看着。

把成本的牙膏挤爆

新机发布后,苹果迎来了股价暴跌。苹果 「推荐一致性」 指标降至 3.9,为 2020 年初以来最低水平。D.A. Davidson 将苹果评级从 「买入」 下调至 「中性」。追踪苹果的分析师中,仅有 55% 推荐买入苹果。作为对比英伟达、微软和亚马逊等大型科技股的买入比例都超过 90%。

单从业绩来看,苹果仍然有非常强力的支撑,软硬件整合带来的优势越来越强。一个明显的例证是,以 ITunes 为代表的服务业务收入占比逐年提升。2020-2024 财年,苹果服务相关收入的营收从 538 亿美元增长至 962 亿美元,同期营收占比从 19.6% 提升至 24.6%,25 财年第三财季进一步提升至 25.6%。

问题出在预期上。

苹果的这套软硬件组合拳,根基是广大的硬件用户。过去苹果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手机行业保持独树一帜的品牌力,本质还是得益于创新能力带来的升维体验。

但一方面,当下手机创新早已进入瓶颈。虽然 iPhone 17 Pro 系列摒弃了延续了好几代的 「浴霸设计,采用了横向大矩阵相机布局,升级了相机像素,3nm 工艺的 A19 Pro 芯片性能更强,同时把光学变焦倍数提升到了 8 倍,iPhone Air 甚至破天荒的为了轻薄需求,调整了设计。但前者作为消费者很难又明显的体验革新,后者则为了轻薄舍弃了实用性。

甚至从产品的角度而言,iPhone Air 更像是一种试验品。在官方的宣传语之外,iPhone Air 还是苹果自研占比最高的机型之一,在此之前苹果虽然试图挣扎,但还是无法脱离高通的 5G 基带芯片。而 iPhone Air 不仅搭载了苹果自研的基带芯片 C1X,还集成了苹果自研的 Wi-Fi 芯片 N1。

2010 年苹果和高通的协议显示,苹果每卖出一台手机,就要向高通支付手机售价的 5% 作为专利费。换句话说如果 iPhone Air 能够成功试验自研基带芯片的可行性,就能给苹果在成本端带来巨大的提升。

苹果在 AI 这个大机会上显得却非常谨慎。和谷歌等大厂相比,苹果不仅没有公开的大规模投资 AI,原本的 AI 团队也陷入了动荡。

苹果内部对于是否要大举投入 AI 举棋不定。据报道,软件主管费德里吉认为 AI 并非移动设备的核心功能,更不愿因此影响 iPhone、Mac 等年度系统更新的开发节奏。这导致苹果面对 ChatGPT 毫无准备。

这种 「设备优先」 的思路还导致了苹果 AI 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明的离职。今年初,苹果 AI 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明拟定了初步开源路线图。但费德里吉担心开源会使苹果失去端侧优化的优势。前不久,庞若明加入了 Meta 的 「超级智能实验室,成为了硅谷的头条新闻。

另一方面,地缘政治的冲突正在为这家跨国公司的前景蒙上阴影。

虽然苹果目前苹果的产品获得了豁免,但是仍然需要面对可能到来的高额关税。虽然苹果早前就已经开始着手分流供应链,把产能转移到印度等地。2025 年,苹果为响应 「制造回流」 的要求,宣布未来 4 年将投资 6000 亿美元在美国建厂,这将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

届时苹果可能需要面对一个问题:要不要继续让利获得消费者,守住市场份额?

写在最后

知名彭博记者古尔曼曾总结苹果为什么在 AI 能力建设上落后:一是缺乏明确的愿景,二是不清楚如何才能与众不同、以及如何将目标付诸实践。

库克继任后不是没有上马大型的开发项目,无论是头显还是汽车,苹果都投入了大量的人才和资金。但他们既没有像乔布斯那样坚定——汽车项目的成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人才不流向其他公司,也过于考虑投产比——比起 AI,现阶段能抓住的、能形成收入的产品才是他们最重视的。

这对于一家消费品公司是够的,但对于一家曾经改变过世界的为大公司而言,显然是一种退化。(路费)

参考来源:

1、远川研究所:《iPhone 挤爆牙膏,苹果用自研换利润》

2、道总有理:《iPhone 17 虽然大爆,但苹果的 「流量饥渴症」 加重了》

3、36 氪财经:《苹果,不想成为下一个 Intel》

YOU MAY ALSO LIKE

一图解读美联储 9 月决议:如期降息 25 个基点 鲍威尔淡化持续宽松可能性!

苹果 iPhone Air 和 iPhone 17 Pro 还未上市就出现问题 与拍照有关

【文章来源:techweb】

这次苹果的新品发布有多成功?看媒体评论和首销情况就知道了。

虽然 iPhone17 系列激活量还没有公布,但是电商平台的预售成绩已经发布了。iPhone17 Pro 系列和上一代相比销量增长了 3 倍,更夸张的是标准版的 iPhone17,比上一代增长了 8 倍左右。

媒体的评价更加简单粗暴。发布会后,几乎所有的媒体稿件都可以总结为同一句话:牙膏挤暴了。

连友商高管卢伟冰也按捺不住发微博称赞,顺带再次拉高了对标尺度——小米的新一代旗舰跳过了小米 16,直接命名为小米 17、小米 17 Pro、小米 17 Pro Max。

苹果这次的久违发力其实也是自身处境的映射。

2024 年是苹果在国内市场承压的一年,无论是挤牙膏的更新还是在 AI 上的迟滞,都已经让一部分粉丝开始不满。Canalys 数据显示,苹果 2024 年在中国出货量降 17%,降至 4290 万部,而华为增加 37% 至 4600 万部。2024 年,苹果整体营收虽增长,但大中华区仅增 14%,占比从 25% 降至 17%。

国内的安卓品牌更是早已对苹果的存量用户垂涎已久,纷纷推出了各自的兼容苹果系统方案,谋求逐步吸纳苹果的用户群体进入自家生态。

不过如果你要问,苹果这次是不是意味着苹果正在倒退回那个令人期待的品牌?那倒不是,苹果不是返老还童了,它只是更能放下身段开卷了。

加量不加价

一个词概括苹果这次更新的最大特点,莫过于加量不加价。

苹果在标准版的刀法一向为人诟病,比如 iPhone 14 系列更新了 「灵动岛」 和迟了好几年的息屏显示,但只有 iPhone 14 Pro 系列才能上岛。iPhone 15 标准版虽然继承了上一代 Pro 版的一些特性,如 A16 芯片和灵动岛功能,但也明显 「砍掉」 了如 120Hz 高刷新率屏幕和长焦镜头等关键配置 。

但 iPhone 17 标准版堪称是最实惠的标准版 iPhone。iPhone 17 标准版虽然没能用上新的主板架构,但是它有最新的 A19 芯片,有和 Pro 相同的屏幕,搭载 4800 万像素主摄+1200 万像素 2 倍长焦双摄组合,前置摄像头升级至了 1800 万像素。甚至还有 120Hz 高刷。

当然,最关键的是,这款手机可以参加国补。

类似华为的退出成就了苹果,国补政策同样意外的让苹果成为了最大赢家。618 前夕,苹果直营的天猫 Apple Store 官方旗舰店在全国范围内上线国家补贴 (国补),覆盖产品包括 iPhone16 系列、iPad、Apple Watch 及 Mac 系列,补贴比例最高达 20%,再叠加以旧换新权益,原价 7999 元的 iPhone 16 Pro 叠加平台券后最低只需要 5299 元。降价迅速激发了用户的换机热情,根据 TechInsights 的数据,618 期间苹果的销量能占到总体份额的 43%。

为了继续蹭到国补的东风,苹果暂时放弃了全球统一的定价策略,同样是 256G 内存的版本,港版的 iPhone 17 标准版需要 6899 港币,但内地只需要 5999 人民币,卡在了补贴范围内。

如果说以上还属于产品和定价卷,那么上架抖音就是渠道卷。

iPhone 17 全球首发前一周,苹果突然宣布入驻抖音商城。放到过去,苹果未必会这么快的推进抖音渠道的拓展。

和其他所有知名品牌一样,苹果对于新渠道的选择一直比较审慎,因为渠道和品牌的调性关联很大。在线下,苹果一直力图把每一个直营店打造成地标建筑,而线上,过去十年只有天猫拿到了国内唯一的 Apple Store 官方旗舰店。在数码 3C 品类占据绝对优势的京东也只是是首个线上授权渠道。

即便抖音电商在过去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无论是 3C 数码品类还是知名品牌,都不是它的优势类目。简单举个例子,2023 年 9 月,抖音就上线 「Apple 产品抖音官方自营店」,截至目前该店的 iPhone 16 Pro Max 累计卖出不到 5 万台,京东平台的销量则超过了 300 万台。

找抖音 「带货」 并不是什么一锤定音的关键决策,凑国补也绝非深思熟路之举。单纯是因为过去苹果抬头看着月亮就能有无数信徒们抢着送钱,而现在需要自己弯下腰数数,有没有钢镚从指缝落下没看着。

把成本的牙膏挤爆

新机发布后,苹果迎来了股价暴跌。苹果 「推荐一致性」 指标降至 3.9,为 2020 年初以来最低水平。D.A. Davidson 将苹果评级从 「买入」 下调至 「中性」。追踪苹果的分析师中,仅有 55% 推荐买入苹果。作为对比英伟达、微软和亚马逊等大型科技股的买入比例都超过 90%。

单从业绩来看,苹果仍然有非常强力的支撑,软硬件整合带来的优势越来越强。一个明显的例证是,以 ITunes 为代表的服务业务收入占比逐年提升。2020-2024 财年,苹果服务相关收入的营收从 538 亿美元增长至 962 亿美元,同期营收占比从 19.6% 提升至 24.6%,25 财年第三财季进一步提升至 25.6%。

问题出在预期上。

苹果的这套软硬件组合拳,根基是广大的硬件用户。过去苹果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手机行业保持独树一帜的品牌力,本质还是得益于创新能力带来的升维体验。

但一方面,当下手机创新早已进入瓶颈。虽然 iPhone 17 Pro 系列摒弃了延续了好几代的 「浴霸设计,采用了横向大矩阵相机布局,升级了相机像素,3nm 工艺的 A19 Pro 芯片性能更强,同时把光学变焦倍数提升到了 8 倍,iPhone Air 甚至破天荒的为了轻薄需求,调整了设计。但前者作为消费者很难又明显的体验革新,后者则为了轻薄舍弃了实用性。

甚至从产品的角度而言,iPhone Air 更像是一种试验品。在官方的宣传语之外,iPhone Air 还是苹果自研占比最高的机型之一,在此之前苹果虽然试图挣扎,但还是无法脱离高通的 5G 基带芯片。而 iPhone Air 不仅搭载了苹果自研的基带芯片 C1X,还集成了苹果自研的 Wi-Fi 芯片 N1。

2010 年苹果和高通的协议显示,苹果每卖出一台手机,就要向高通支付手机售价的 5% 作为专利费。换句话说如果 iPhone Air 能够成功试验自研基带芯片的可行性,就能给苹果在成本端带来巨大的提升。

苹果在 AI 这个大机会上显得却非常谨慎。和谷歌等大厂相比,苹果不仅没有公开的大规模投资 AI,原本的 AI 团队也陷入了动荡。

苹果内部对于是否要大举投入 AI 举棋不定。据报道,软件主管费德里吉认为 AI 并非移动设备的核心功能,更不愿因此影响 iPhone、Mac 等年度系统更新的开发节奏。这导致苹果面对 ChatGPT 毫无准备。

这种 「设备优先」 的思路还导致了苹果 AI 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明的离职。今年初,苹果 AI 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明拟定了初步开源路线图。但费德里吉担心开源会使苹果失去端侧优化的优势。前不久,庞若明加入了 Meta 的 「超级智能实验室,成为了硅谷的头条新闻。

另一方面,地缘政治的冲突正在为这家跨国公司的前景蒙上阴影。

虽然苹果目前苹果的产品获得了豁免,但是仍然需要面对可能到来的高额关税。虽然苹果早前就已经开始着手分流供应链,把产能转移到印度等地。2025 年,苹果为响应 「制造回流」 的要求,宣布未来 4 年将投资 6000 亿美元在美国建厂,这将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

届时苹果可能需要面对一个问题:要不要继续让利获得消费者,守住市场份额?

写在最后

知名彭博记者古尔曼曾总结苹果为什么在 AI 能力建设上落后:一是缺乏明确的愿景,二是不清楚如何才能与众不同、以及如何将目标付诸实践。

库克继任后不是没有上马大型的开发项目,无论是头显还是汽车,苹果都投入了大量的人才和资金。但他们既没有像乔布斯那样坚定——汽车项目的成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人才不流向其他公司,也过于考虑投产比——比起 AI,现阶段能抓住的、能形成收入的产品才是他们最重视的。

这对于一家消费品公司是够的,但对于一家曾经改变过世界的为大公司而言,显然是一种退化。(路费)

参考来源:

1、远川研究所:《iPhone 挤爆牙膏,苹果用自研换利润》

2、道总有理:《iPhone 17 虽然大爆,但苹果的 「流量饥渴症」 加重了》

3、36 氪财经:《苹果,不想成为下一个 Intel》

【文章来源:techweb】

这次苹果的新品发布有多成功?看媒体评论和首销情况就知道了。

虽然 iPhone17 系列激活量还没有公布,但是电商平台的预售成绩已经发布了。iPhone17 Pro 系列和上一代相比销量增长了 3 倍,更夸张的是标准版的 iPhone17,比上一代增长了 8 倍左右。

媒体的评价更加简单粗暴。发布会后,几乎所有的媒体稿件都可以总结为同一句话:牙膏挤暴了。

连友商高管卢伟冰也按捺不住发微博称赞,顺带再次拉高了对标尺度——小米的新一代旗舰跳过了小米 16,直接命名为小米 17、小米 17 Pro、小米 17 Pro Max。

苹果这次的久违发力其实也是自身处境的映射。

2024 年是苹果在国内市场承压的一年,无论是挤牙膏的更新还是在 AI 上的迟滞,都已经让一部分粉丝开始不满。Canalys 数据显示,苹果 2024 年在中国出货量降 17%,降至 4290 万部,而华为增加 37% 至 4600 万部。2024 年,苹果整体营收虽增长,但大中华区仅增 14%,占比从 25% 降至 17%。

国内的安卓品牌更是早已对苹果的存量用户垂涎已久,纷纷推出了各自的兼容苹果系统方案,谋求逐步吸纳苹果的用户群体进入自家生态。

不过如果你要问,苹果这次是不是意味着苹果正在倒退回那个令人期待的品牌?那倒不是,苹果不是返老还童了,它只是更能放下身段开卷了。

加量不加价

一个词概括苹果这次更新的最大特点,莫过于加量不加价。

苹果在标准版的刀法一向为人诟病,比如 iPhone 14 系列更新了 「灵动岛」 和迟了好几年的息屏显示,但只有 iPhone 14 Pro 系列才能上岛。iPhone 15 标准版虽然继承了上一代 Pro 版的一些特性,如 A16 芯片和灵动岛功能,但也明显 「砍掉」 了如 120Hz 高刷新率屏幕和长焦镜头等关键配置 。

但 iPhone 17 标准版堪称是最实惠的标准版 iPhone。iPhone 17 标准版虽然没能用上新的主板架构,但是它有最新的 A19 芯片,有和 Pro 相同的屏幕,搭载 4800 万像素主摄+1200 万像素 2 倍长焦双摄组合,前置摄像头升级至了 1800 万像素。甚至还有 120Hz 高刷。

当然,最关键的是,这款手机可以参加国补。

类似华为的退出成就了苹果,国补政策同样意外的让苹果成为了最大赢家。618 前夕,苹果直营的天猫 Apple Store 官方旗舰店在全国范围内上线国家补贴 (国补),覆盖产品包括 iPhone16 系列、iPad、Apple Watch 及 Mac 系列,补贴比例最高达 20%,再叠加以旧换新权益,原价 7999 元的 iPhone 16 Pro 叠加平台券后最低只需要 5299 元。降价迅速激发了用户的换机热情,根据 TechInsights 的数据,618 期间苹果的销量能占到总体份额的 43%。

为了继续蹭到国补的东风,苹果暂时放弃了全球统一的定价策略,同样是 256G 内存的版本,港版的 iPhone 17 标准版需要 6899 港币,但内地只需要 5999 人民币,卡在了补贴范围内。

如果说以上还属于产品和定价卷,那么上架抖音就是渠道卷。

iPhone 17 全球首发前一周,苹果突然宣布入驻抖音商城。放到过去,苹果未必会这么快的推进抖音渠道的拓展。

和其他所有知名品牌一样,苹果对于新渠道的选择一直比较审慎,因为渠道和品牌的调性关联很大。在线下,苹果一直力图把每一个直营店打造成地标建筑,而线上,过去十年只有天猫拿到了国内唯一的 Apple Store 官方旗舰店。在数码 3C 品类占据绝对优势的京东也只是是首个线上授权渠道。

即便抖音电商在过去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无论是 3C 数码品类还是知名品牌,都不是它的优势类目。简单举个例子,2023 年 9 月,抖音就上线 「Apple 产品抖音官方自营店」,截至目前该店的 iPhone 16 Pro Max 累计卖出不到 5 万台,京东平台的销量则超过了 300 万台。

找抖音 「带货」 并不是什么一锤定音的关键决策,凑国补也绝非深思熟路之举。单纯是因为过去苹果抬头看着月亮就能有无数信徒们抢着送钱,而现在需要自己弯下腰数数,有没有钢镚从指缝落下没看着。

把成本的牙膏挤爆

新机发布后,苹果迎来了股价暴跌。苹果 「推荐一致性」 指标降至 3.9,为 2020 年初以来最低水平。D.A. Davidson 将苹果评级从 「买入」 下调至 「中性」。追踪苹果的分析师中,仅有 55% 推荐买入苹果。作为对比英伟达、微软和亚马逊等大型科技股的买入比例都超过 90%。

单从业绩来看,苹果仍然有非常强力的支撑,软硬件整合带来的优势越来越强。一个明显的例证是,以 ITunes 为代表的服务业务收入占比逐年提升。2020-2024 财年,苹果服务相关收入的营收从 538 亿美元增长至 962 亿美元,同期营收占比从 19.6% 提升至 24.6%,25 财年第三财季进一步提升至 25.6%。

问题出在预期上。

苹果的这套软硬件组合拳,根基是广大的硬件用户。过去苹果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手机行业保持独树一帜的品牌力,本质还是得益于创新能力带来的升维体验。

但一方面,当下手机创新早已进入瓶颈。虽然 iPhone 17 Pro 系列摒弃了延续了好几代的 「浴霸设计,采用了横向大矩阵相机布局,升级了相机像素,3nm 工艺的 A19 Pro 芯片性能更强,同时把光学变焦倍数提升到了 8 倍,iPhone Air 甚至破天荒的为了轻薄需求,调整了设计。但前者作为消费者很难又明显的体验革新,后者则为了轻薄舍弃了实用性。

甚至从产品的角度而言,iPhone Air 更像是一种试验品。在官方的宣传语之外,iPhone Air 还是苹果自研占比最高的机型之一,在此之前苹果虽然试图挣扎,但还是无法脱离高通的 5G 基带芯片。而 iPhone Air 不仅搭载了苹果自研的基带芯片 C1X,还集成了苹果自研的 Wi-Fi 芯片 N1。

2010 年苹果和高通的协议显示,苹果每卖出一台手机,就要向高通支付手机售价的 5% 作为专利费。换句话说如果 iPhone Air 能够成功试验自研基带芯片的可行性,就能给苹果在成本端带来巨大的提升。

苹果在 AI 这个大机会上显得却非常谨慎。和谷歌等大厂相比,苹果不仅没有公开的大规模投资 AI,原本的 AI 团队也陷入了动荡。

苹果内部对于是否要大举投入 AI 举棋不定。据报道,软件主管费德里吉认为 AI 并非移动设备的核心功能,更不愿因此影响 iPhone、Mac 等年度系统更新的开发节奏。这导致苹果面对 ChatGPT 毫无准备。

这种 「设备优先」 的思路还导致了苹果 AI 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明的离职。今年初,苹果 AI 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明拟定了初步开源路线图。但费德里吉担心开源会使苹果失去端侧优化的优势。前不久,庞若明加入了 Meta 的 「超级智能实验室,成为了硅谷的头条新闻。

另一方面,地缘政治的冲突正在为这家跨国公司的前景蒙上阴影。

虽然苹果目前苹果的产品获得了豁免,但是仍然需要面对可能到来的高额关税。虽然苹果早前就已经开始着手分流供应链,把产能转移到印度等地。2025 年,苹果为响应 「制造回流」 的要求,宣布未来 4 年将投资 6000 亿美元在美国建厂,这将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

届时苹果可能需要面对一个问题:要不要继续让利获得消费者,守住市场份额?

写在最后

知名彭博记者古尔曼曾总结苹果为什么在 AI 能力建设上落后:一是缺乏明确的愿景,二是不清楚如何才能与众不同、以及如何将目标付诸实践。

库克继任后不是没有上马大型的开发项目,无论是头显还是汽车,苹果都投入了大量的人才和资金。但他们既没有像乔布斯那样坚定——汽车项目的成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人才不流向其他公司,也过于考虑投产比——比起 AI,现阶段能抓住的、能形成收入的产品才是他们最重视的。

这对于一家消费品公司是够的,但对于一家曾经改变过世界的为大公司而言,显然是一种退化。(路费)

参考来源:

1、远川研究所:《iPhone 挤爆牙膏,苹果用自研换利润》

2、道总有理:《iPhone 17 虽然大爆,但苹果的 「流量饥渴症」 加重了》

3、36 氪财经:《苹果,不想成为下一个 Intel》

Search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一周热门

药捷安康股价坐过山车 ETF被动「抬轿」又「踩雷」

药捷安康股价坐过山车 ETF 被动 「抬轿」 又 「踩雷」

2025 年 9 月 18 日

新华财经早报:9 月 18 日

2025 年 9 月 18 日
一图解读美联储9月决议:如期降息25个基点 鲍威尔淡化持续宽松可能性!

一图解读美联储 9 月决议:如期降息 25 个基点 鲍威尔淡化持续宽松可能性!

2025 年 9 月 18 日

每日投行/机构观点梳理 (2025-09-17)

2025 年 9 月 18 日
一张图:2025年9月18日黄金原油外汇股指「枢纽点+多空持仓信号」一览

一张图:2025 年 9 月 18 日黄金原油外汇股指 「枢纽点+多空持仓信号」 一览

2025 年 9 月 18 日
芯片股集体爆发!人工智能板块一骑绝尘!四大重磅彻底引爆!

芯片股集体爆发!人工智能板块一骑绝尘!四大重磅彻底引爆!

2025 年 9 月 18 日
美联储明晨大概率重启降息 年内将降息几次?

美联储:降息 25 个基点!年内或再降 50 个基点!

2025 年 9 月 18 日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持续推进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上海建工 「4 连板」 | 房产早参

2025 年 9 月 18 日
苹果iPhone Air和iPhone 17 Pro还未上市就出现问题 与拍照有关

苹果 iPhone Air 和 iPhone 17 Pro 还未上市就出现问题 与拍照有关

2025 年 9 月 18 日

200 亿级规模的星辰大海近在眼前!全市场规模最大的机器人 ETF(562500) 连续 5 个交易日获净买入 12.69 亿元,筑成资金 「引力场」!

2025 年 9 月 18 日
金桂财经

2025 年 9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 8 月    

近期动态

  • 药捷安康股价坐过山车 ETF 被动 「抬轿」 又 「踩雷」
  • 新华财经早报:9 月 18 日
  • 一图解读美联储 9 月决议:如期降息 25 个基点 鲍威尔淡化持续宽松可能性!
  • 每日投行/机构观点梳理 (2025-09-17)
  • 一张图:2025 年 9 月 18 日黄金原油外汇股指 「枢纽点+多空持仓信号」 一览
  • 芯片股集体爆发!人工智能板块一骑绝尘!四大重磅彻底引爆!
广告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登录& 注册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登录
  • 注册
忘记密码?
Lost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 will receive a link to create a new password via email.
body::-webkit-scrollbar { width: 7px; } body::-webkit-scrollbar-track { border-radius: 10px; background: #f0f0f0; } body::-webkit-scrollbar-thumb { border-radius: 50px; background: #dfdbd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