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南召开 「智汇潇湘才聚湖南」 专场活动,省委书记沈晓明出席并宣布行动启动,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讲话。从省会长沙到各市州,推出 73 条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同步推出 11 万余个有效民营企业岗位。接下来,湖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 「四大班子」 有关负责人还将分头带队,赴上海、北京、西安、武汉、成都、南京 6 座城市专场揽才。
每经记者|刘旭强 每经编辑|杨欢
图片来源:摄图网 501609949
适逢秋招季,抢人大战一触即发。
日前,湖南召开 「智汇潇湘才聚湖南」 专场活动,省委书记沈晓明出席并宣布行动启动,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讲话。从省会长沙到各市州,推出 73 条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同步推出 11 万余个有效民营企业岗位。
接下来,湖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 「四大班子」 有关负责人还将分头带队,赴上海、北京、西安、武汉、成都、南京 6 座城市专场揽才。当地学者直言,在湖南历史上,「四大班子」 这么多省领导带队去国内招引毕业生,「很罕见,意义重大」。
以空前力度 「抢人」 背后,是湖南集聚人口和产业升级的双重压力。2024 年湖南常住人口减少 29 万人,是除河南 (减少 30 万人) 之外,常住人口流失最为严重的中部省份。而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湖南更是比过往任何时候都更感受到 「人才饥渴」。
实际上,类似湖南这样的全省总动员,在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已有先例。如同广东以 「百万英才汇南粤」 对接产业升级,湖南此次精准引才,能否补上人口与产业的短板?
「输出」
如当地媒体所言,自近代以来,湖南一直是人才 「输出」 大省。
一个最近的例子是,当 「湘超」 联赛开战,许多远在深圳的湖南人喊出 「为 1300 万大湾区湖南人而战」 的乡愁。
深圳被称为湖南 「第二省会」,以每年的春运大数据来看,在颇具代表性的务工流中,节前广东往湖南方向的车票经常一票难求,同样,返程时,湖南去广东方向的车票也最为紧张。
2024 年长沙常住人口增长 10.4 万人,但湖南全省却减少了 29 万人,成为除河南之外,常住人口流出数量第二多的中部省份。
更值得注意的是人才的出走。据湖南省教育厅的数据,湖南 2023 届高校毕业生留湘率为 57.29%,流向广东的接近 20%。
图片来源:摄图网 501570251
而可对比的是,同处中部的安徽,2023 年高校毕业生本省留存率达到了 71%,比湖南高了一个档次。
这也是为什么,当地媒体喊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湖南比任何时候都更感受到 「人才饥渴」。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湖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沈晓明邀约,「我们欢迎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到湖南来创业。」 再到这次全国 「摇人」 的 「国聘行动」,湖南更是拿出了最大诚意。
启幕大会上,湖南党政 「一把手」 出席,同时,湖南政府、学校、企业一体发力,发布了 73 条留湘来湘支持政策清单。其中,侧重对 「科技创新」 和 「高层次人才」 的全面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湖南 14 个市州 「全军出击」,以 「一城一策、一城一特」 的政策组合拳,组团面向全国 「抢人」。
在长沙首站结束后,湖南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有关负责人,将带队分赴 6 座城市招贤引才。这种大阵仗的 「揽才团」,足以看出湖南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
据了解,截至目前,湖南全省已归集超过 1.15 万家用人单位、近 28.5 万个就业岗位,全力托举年轻人就业创业的梦想。
「精准」
对于湖南而言,「求贤若渴」 源于产业变革的迫在眉睫。
今年 2 月,沈晓明在长沙开展 「十五五」 规划专题调研时强调,要不断巩固延伸优势产业。眼下,湖南正构建 「4×4」 现代化产业体系,各大优势产业无不需要大量高技能、创新型人才提供智能支撑。
以先进制造业为例,虽说湖南已有长沙工程机械、株洲轨道交通装备等 4 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但在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等方面,与国际巨头还存在不小差距。
此次活动前,湖南还举行了首届 「湘智兴湘」 大会,紧扣湖南 「4×4」 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发布 1500 余个人才需求,「一事一议」 对国际顶尖人才提供最高 1 亿元的综合支持,对大学生主导的创业初期项目提供最高 100 万元的启动资金……
图片来源:摄图网 501598649
高校毕业生,一直是推动产业升级的 「生力军」。
为将 「人口流量」 转化为 「发展能量」,近年来,湖南不断优化人才体系,打出 「让大学生背起双肩包就能来湘创业」 的口号。但在当地媒体看来,湖南在岗位供给、新兴产业岗位宣传、就业创业服务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这次全国揽才,湖南在就业创业上的针对性也更加明显。
从招聘岗位可以看出,11 万余个有效民营企业岗位中,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农业、文化旅游 4 大优势产业岗位 5 万余个,占比超 40%;新兴产业岗位和未来产业岗位,占比近 30%。
上一个全省动员精准 「抢人」 的省份是广东。
今年 「新春第一会」 上,广东聚焦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主题,提出实施 「百万英才汇南粤」 行动计划,将吸纳 100 万高校毕业生到广东就业创业;全国 「两会」 期间,广东省委书记也对外发出 「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 的邀请。
到 4 月春招季,广东陆续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汉、西安、成都、长沙、南京等 8 座城市举办招聘活动,并举全省之力动态募集制造业和科技产业优质岗位,吸纳优秀高校毕业生。
统计显示,截至 7 月中旬,广东已吸纳超过 100 万应届高校毕业生留粤来粤就业创业。其中,制造业吸纳毕业生最多,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等相关专业毕业生也有相当数量。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接受城市进化论采访时表示,湖南高规格招引人才,是决心解决近年来创新驱动的相对落后。
秦尊文进一步表示,「广东和湖南有产业协同和人才互动的传统,但广东的创新能级更高一些。在借鉴广东的创新做法时,湖南应更多地结合自身优势产业来发挥特长。同时,也可以借鉴中部兄弟省份的经验做法。」
从中部省份来看,2024 年,湖北、安徽受益于新兴产业发展,以 5.8% 的经济增速领跑中部。而湖南,2024 年经济增速仅 4.8%,略低于全国水平。在秦尊文看来,湖南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慢了一点,到了必须奋起直追的时候。
极核
在湖南的创新驱动中,长沙无疑举足轻重。
在会上的城市推介环节,长沙市副市长彭涛围绕 「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讲述了长沙在构建 「1+2」 国家实验室体系,以及新增各类科研机构、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向科创人才抛出 「橄榄枝」。
早在 2023 年,沈晓明就提出将长沙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近年来,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也被湖南视为辐射带动长株潭、湘南、湘西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区域发展的关键一招。
图片来源:摄图网 501086464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在秦尊文看来,长沙自古有尊重人才、崇尚知识的传统,近年来随着中兴、华为等科技领军企业相继落子,当地更集聚了大量高端人才,有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人才基础。但目前来看,长沙的科创能级还处于集聚和虹吸全省要素的阶段,要辐射带动周边地区还需要一段时间。
一个被提及的例子是,近年来,当安徽芜湖、湖北宜昌等非省会城市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上有所建树时,湖南在这方面似乎有些沉寂。
但实际上,湖南一些地级市的科技力量在中部非省会城市中并不算弱。比如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值已突破 1600 亿元,产业规模和科技程度在全国优势明显。
也因此,对于湖南而言,除长沙要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外,其他地级市也要各尽所能,建设一些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在湖南全省形成长沙引领、多点支撑的产业创新格局。
同时,一些自身科创资源欠佳的城市,可以 「借智」 长沙的科创平台。秦尊文提到,湖南可以借鉴湖北的 「离岸科创中心」 模式。
在武汉光谷,黄石、黄冈、咸宁、随州等 7 个城市陆续布局 「离岸科创中心」,探索 「研发在武汉、转化在本地,孵化在武汉、加速在本地」 的省会飞地模式,光谷科创大走廊、东湖科学城科创成果辐射带动成效初显。
以黄石为例,黄石 (武汉) 离岸科创园已吸纳百余名科研人员为黄石企业发展赋能,其光电子信息产业深度融入武汉都市圈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以人才招引突破自身科创产业发展瓶颈,湖南的决心显而易见。但如何把人才这个关键变量,真正转化为科技创新的最大增量,还有待观察。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