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 9 月 26 日电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 中国资本市场吸引力增强
新增核准 13 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兴业,外资持有 A 股市值 3.4 万亿元,269 家企业境外上市……「十四五」 期间,监管部门坚持 「引进来」 和 「走出去」 并重,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的深层次变革持续推进,推动全球资本与中国市场实现双向奔赴。在 「努力让更多全球资本投资中国、共享成长」 的目标引领下,市场人士预期,围绕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强化互联互通水平、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等领域,扩大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的举措有望密集出台。
•超额收益回归 机构大举增持主动权益基金
随着 A 股市场持续回暖,基金赚钱效应显现。蚂蚁基金最新数据显示,该平台上已有 2.15 亿基金投资者累计实现盈利。与此同时,机构投资者今年上半年加仓主动权益类基金和被动权益类基金的迹象明显。上半年末,机构持有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资产规模较去年末增加 541 亿元,基金份额增加 271 亿份。
•科技成长仍是主线 券商看好 A 股四季度延续上行趋势
临近 9 月底,A 股进入高位震荡状态,即将到来的四季度能否重拾涨势突破前期高位备受关注。近期多家券商陆续发布 2025 年四季度 A 股策略报告,整体上对后市持相对积极态度,认为上涨行情尚未结束,四季度市场有望继续挑战新平台;流动性上,人民币汇率回升吸引外资流入,内外政策共振有望使市场呈现出较多的主题性机会;风格上,四季度 A 股有望更加均衡。就投资而言,在聚焦科技成长主线的同时,也看好部分周期品种行情以及景气度改善的方向。
上海证券报
•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正式运营
记者 9 月 25 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业务平台推介会 24 日在上海举行,向各相关机构集中宣传介绍三大业务平台——数字人民币跨境数字支付平台、数字人民币区块链服务平台及数字资产平台,标志着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正式运营。
据悉,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由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建和管理,负责建设运营数字人民币跨境和区块链基础设施,推进与境内外金融基础设施的跨境互联互通,推进数字人民币的国际运营与金融市场业务发展,服务数字金融创新。
•小米 17 向高端化迈进 供应链公司加速协同布局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进入存量竞争的新阶段,高端化已成为国产品牌寻求突破与增长的必由之路。9 月 25 日,小米推出年度旗舰小米 17 系列手机,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雷军将其视为全面对标 iPhone 的产品。与产品战略升级相呼应的是,小米手机供应链公司加速协同布局,为小米 17 等国产手机的高端化征程提供坚实支撑。
•两融余额迭刷纪录 券商争相提额抢占市场
两融余额连创历史新高之际,券商争相提额抢占市场份额。9 月 24 日,A 股两融余额单日大增超 140 亿元,达 2.43 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同日,浙商证券发布公告表示,为促进信用业务发展及做好融资类业务规模管控,董事会同意调增融资类业务规模,由 400 亿元提高至 500 亿元。就在 9 月初,华林证券将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提升至 80 亿元。券商接连为两融业务提额,既传递出对后市景气度的信心,也意味着行业新一轮围绕资本实力与风控能力的竞争拉开帷幕。
证券时报
•双向开放激发全球信心 中国资本市场 「朋友圈」 扩容
中国资本市场的 「朋友圈」 越来越大,证监会主席吴清近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 期间,证监会新增核准 13 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兴业,外资持有 A 股市值 3.4 万亿元,269 家企业境外上市。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也让外资纷纷看好中国资产的后市,高盛、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等外资机构纷纷调高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乐观预期。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认为,中国企业的创新火花将帮助企业基本面兑现盈利增长,全球投资者对 A 股市场信心将持续提升,科技创新作为中国企业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仍将是外资机构未来一段时间内投资中国的关注焦点。
•汇川技术分拆联合动力上市 十年一剑成就智能 「双子星」
「如果 2016 年汽车业务不独立运作,那么我们 『双王』 战略就不可能成功。」 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面对记者,一语道出子公司联合动力实现分拆上市的关键。9 月 15 日,联合动力启动招股,发行价 12.48 元/股,募集资金 36 亿元。9 月 25 日,联合动力正式在创业板上市,上市首日公司股价上涨 147.6%,报收 30.9 元/股,总市值超 740 亿元。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历史潮流下,联合动力不到十年就迅速成长为国内独立第三方汽车动力总成供应商巨头。下一步,联合动力将在汽车智能化时代从跨界者向颠覆者转变,致力成为智能电动汽车部件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朱兴明说,未来的汽车实际是四个轮子的机器人,行业竞争核心将是智能化与硬核安全,联合动力正在布局智能底盘,发挥运动控制以及数字化、标准化等优势,引领汽车行业开启智能化革新。
•AI 短剧渐成风潮 上市公司大举抢滩
去年,博纳影业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用 AI 制作了一部短剧集 《三星堆:未来启示录》,这也是国内首部拿到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的 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 科幻短剧集。「表情虽然没有真人自然,不过纯 AI 做的内容能到这种程度,还是让人很惊艳了。」 有看完这部短剧的观众说。AI 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迅速革新影视产业。在短剧领域,纯 AI 制作的短剧在各大平台上已颇为常见。相较真人拍摄短剧,AI 短剧制作成本低、效率更高。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已有十多家 A 股公司布局 AI 短剧这一赛道。
证券日报
•港股 IPO 前三季度募资额或居全球交易所首位
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25 日,年内已有 65 只新股在港上市,首发募资额约 1560.32 亿港元,同比增长 179.86%。在 9 月 30 日,还将有三只新股上市,首发募资额约 263.65 亿港元。此外,新股后备上市队伍持续扩大,有 5 家企业已通过聆讯,还有 242 家待处理。据德勤中国预计,从 2025 年前三季度 IPO 融资规模来看,港交所或将以 1823 亿港元融资额居全球交易所首位,且大幅超过第二名纽约证券交易所的 1256 亿港元。同时,预计 2025 年全年香港将有超 80 只新股上市,融资规模达到 2500 亿港元至 2800 亿港元。「A+H」 股、医疗及医药公司、消费及特专科技公司的上市正成为市场亮点。
•我国境内公募基金总规模首次突破 36 万亿元
9 月 25 日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8 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 164 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 149 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 15 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 36.25 万亿元,较 7 月末的 35.08 万亿元增加 1.17 万亿元,增幅为 3.34%。这已是自 2024 年以来,公募基金总规模第 11 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首次突破 36 万亿元大关。
•京东将持续投入构建万亿元规模人工智能生态
9 月 25 日,主题为 「Enjoy AI」 的 2025 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在北京举行。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京东」) 宣布,未来将持续加码技术投入,带动各个产业,形成万亿元规模的人工智能生态。当前,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各行业供应链格局。依托在供应链及多产业场景中积累的技术与实践,京东已在智算基础设施、模型构建、平台支撑、场景应用及产品落地等方面形成完整能力体系。此次大会上,京东首次系统展示了京东的 AI 全景布局,不仅升级 「JoyAI」 大模型品牌,还发布了三款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四大场景应用以及三大深度平台,致力于将自身的供应链核心能力更直接、更智能地赋能至终端用户。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