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先来看重要资讯。
伊朗拒绝浓缩铀换 「制裁暂缓期」 要求
据央视消息,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 27 日说,伊朗已拒绝美国提出的用全部浓缩铀换取对伊三个月 「制裁暂缓期」 的要求。
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当日报道,佩泽希齐扬在结束参加联合国大会离开纽约回国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伊朗与多个欧洲国家磋商并达成一定成果,但美方要求伊朗交出所有浓缩铀,以换取三个月 「制裁暂缓期」,这 「绝对无法接受」。
佩泽希齐扬还表示,伊朗已为应对 「快速恢复制裁」 机制激活作出必要安排。
伊朗外交部 27 日发表声明说,由于英、法、德三国在利用伊核协议争端解决机制、推动恢复联合国安理会已终止的对伊制裁决议方面采取了 「不负责任的做法」,伊朗驻上述三国大使已被召回伊朗进行磋商。
安理会 26 日就一份旨在延长 2015 年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与核可该协议的安理会第 2231 号决议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但未获通过。该决议草案由中国和俄罗斯提出,如获通过,伊核协议和安理会第 2231 号决议将延期 6 个月,各方可在此期间通过外交谈判达成妥协。
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当日在参加安理会会议时就未通过决议草案批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他表示,第 2231 号决议规定的所有与核相关的限制必须按照商定的 2025 年 10 月 18 日永久到期,伊朗不会承认任何在此日期之后更新、恢复或实施这些限制条款的企图。
伊核协议参与方英国、法国、德国 8 月 28 日通知联合国安理会,以伊朗违反核协议为由,启动 「快速恢复制裁」 机制。根据该机制,除非安理会就继续解除对伊朗制裁通过决议,否则联合国 2015 年以前对伊朗的制裁将在 30 天内恢复。
遭美国撤销签证哥伦比亚总统回应称 「我不需要」
据央视消息,当地时间 9 月 27 日,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回应美撤销其赴美签证,强调言论自由不应被定罪,呼吁全球关注加沙人道主义危机,并警告 「杀害无辜婴儿不会让美国变得伟大」,同时表示自己 「不需要美国签证」。
此前一天,美国国务院通过社交媒体宣布,将撤销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的赴美签证。美方表示,此举是基于佩特罗当天在纽约 「鲁莽且具有煽动性」 的行为。据报道,佩特罗当天在纽约街头参加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时,曾对一批美国士兵发表讲话,呼吁他们 「不要执行特朗普的命令,服从人类的命令」。
多重地缘因素共振油价偏强运行
本周原油期货价格开启连续反弹模式,近 3 个交易日内,国际标杆油价表现亮眼。其中,布伦特原油、WTI 原油期货价格涨幅均为 4.6%,内盘 SC 原油期货价格涨幅为 3.8%,同时内外盘价差有所回落。
期货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本周油市的偏强表现,并非单一因素推动,而是俄乌局势、伊朗核问题谈判、委内瑞拉出口限制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俄乌局势的动态尤其牵动市场神经。
国投期货能源首席分析师高明宇表示,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不仅反复要求欧盟国家停止购买俄罗斯所有能源产品,还声称乌方可能 「赢回全部领土,恢复原状」。这一表态也反映在市场预期中,目前 Polymarket 平台对 「年内达成俄乌和平协议」 的定价已降至年内新低。
在此背景下,乌克兰对俄罗斯能源设施的袭击明显升级。据统计,8 月俄罗斯炼厂因遇袭受影响的产能约 120 万桶/天,占其国内总炼油产能的 17%。进入 9 月后,俄罗斯炼厂加工量进一步下滑至 494 万桶/天,较 8 月平均水平减少 15 万桶/天。最新周度数据显示,俄罗斯炼厂开工率仍在环比下降。更值得关注的是,乌克兰的袭击范围已从炼厂扩大至油泵站、港口等能源运输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能源供应的担忧。
除了俄乌局势,俄罗斯国内燃料短缺问题也引发连锁反应。高明宇介绍,受车用燃料短缺问题陆续凸显影响,俄罗斯副总理已明确表示,将把现行汽油出口禁令及新增的柴油转售出口禁令延长至 2025 年年底。尽管近期俄罗斯原油出口暂时平稳,但 8 月以来炼厂与港口频繁遇袭,已导致炼油产品发运量下降。随着俄罗斯出口禁令向非汽油品类扩展,市场对俄罗斯燃料出口减量的预期还将持续强化。
虽然地缘因素短期内为油价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市场对供需基本面的博弈也从未停止。
海通期货分析师赵若晨认为,当前对油价最直接的支撑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地缘冲突导致的供应担忧,乌克兰对俄罗斯能源设施的袭击,直接削弱了俄罗斯的炼油能力与出口能力;另一方面是美国周度库存数据的 「助攻」,近期美国原油呈现去库态势,说明供需层面暂时未给油价带来强下行压力,油价底部仍有支撑。同时,月差在油价反弹时同步走强,也意味着当前市场多头力量仍较强势,油价短期难以破位下行。
不过,需注意的是,原油市场的基本面在夏季需求旺季之后已逐渐转向宽松。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提到,美联储降息落地后,当前主导原油市场走势的核心矛盾,正围绕 「地缘溢价」 与 「供应过剩担忧」 展开,这一博弈将直接决定油价未来的方向。
赵若晨认为,虽然地缘冲突会带来风险溢价,但支撑作用往往是短期的,关键在于事件是否会造成 「长期、大规模的实际供应中断」。在她看来,目前原油市场正密切评估两大方向:一是俄罗斯出口的真实影响,以及欧美对俄的制裁是否会进一步收紧全球供应;二是 OPEC+成员国的实际产量与出口数据,其增产计划的落实程度是判断未来供应压力的核心指标。此外,每周公布的美国原油和成品油库存数据,也是验证供需强弱的重要依据。
谈及后续油价走势,赵若晨表示,当前市场仍趋向于 「供需转向宽松」 的预期,这一基本面决定了油价运行的重心趋于下移,但地缘政治风险会不断制造波动,进而限制油价的下跌空间,未来油价大概率会在 「支撑与压力」 之间呈现高波动状态。
高明宇也提到,「十一」 假期前后或再次迎来地缘博弈的关键窗口期,俄乌局势、伊朗核问题两条主线均可能有新动态。不过,在无直接军事冲突升级的前提下,伊朗核制裁恢复、委内瑞拉出口受限这两大因素,对两国原油实际出口总量难以产生持续性影响,更多是短期扰动及出口流向的变化。「若东欧紧张局势进一步发酵,俄罗斯原油及成品油出口或因基础设施受损而进一步减量,油价短期仍存上行风险。」 她称。
受访人士普遍认为,在国内外油价高波动的背景下,投资者需重点关注地缘风险的持续性,避免过度追涨杀跌,同时要把握节奏、管理好仓位,尤其需警惕节假日期间由地缘局势带来的潜在风险。从具体策略看,高明宇建议,原油系期货的保值空单可与看涨期权结合运用,以平衡风险与收益。
(期货日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