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6 日晚间,亿晶光电公告称,唯之能源已不再持有公司股份,公司控制权变更,不触及要约收购。唯之能源所持股份被法院拍卖并过户给 3 名自然人,现公司无控股股东及实控人。董秘陈江明表示,公司生产经营正常,董事会决策机制有效。
每经记者|王晶 每经编辑|魏官红
9 月 26 日晚间,亿晶光电 (600537.SH,股价 4.01 元,市值 47.47 亿元)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的提示性公告称,深圳市唯之能源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唯之能源」) 已不再持有公司股份,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
据悉,本次变更属于执行法定程序导致的公司原持股 5% 以上股东股份变动,不触及要约收购。今年 8 月,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对唯之能源持有的亿晶光电 1.5 亿股无限售流通股进行了公开拍卖,上述股份被平均拆分为 3 批,每批 5000 万股同时上拍,且分别被 3 名自然人拍得。截至目前,唯之能源持有的 1.5 亿股无限售流通股均已过户。
由于唯之能源提名的董事控制董事会的表决权不足半数,无法控制董事会决议,公司不存在任一股东控制董事会多数席位的情况。亿晶光电目前不存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本次权益变动将对公司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正常。」
针对外界关注的在亿晶光电目前股权结构分散,董事会成员来自多方背景的情况下 (例如来自常州市金坛区政府下属投资平台的董事以及拥有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或其下属平台任职背景的董事等),如何形成有效的决策机制等问题,9 月 26 日晚间,《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联系了亿晶光电董秘陈江明。他回应称:「公司将严格按照上市公司相关监管规章制度,在重大事项上严格履行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目前公司董事会成员结构合理,董事相关履历具备较强的履职能力,能够科学决策,加强对公司经营管理的指导。」
公开资料显示,亿晶光电主营光伏电池、组件业务,2011 年底借壳果蔬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海通集团上市,被称为 「A 股光伏第一股」。
彼时,为了推动上市,亿晶光电创始人荀建华曾签下业绩对赌协议,但除了 2010 年外,其余数年的业绩承诺均未能实现,2012 年净亏损甚至达到 6.89 亿元。
在补偿压力之下,荀建华最终将亿晶光电转卖给深圳地产商古耀明。2019 年 5 月,古耀明控制的深圳市勤诚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勤诚达投资」) 取得亿晶光电控制权。勤诚达投资即唯之能源的前身。
2022 年,勤诚达投资曾为其间接持股股东勤诚达控股在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的融资提供质押,质押了所持亿晶光电 2 亿股股份,而这笔质押最终成为隐患。随着司法拍卖完成,唯之能源已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除了控制权变更问题,亿晶光电面临的困境还有业绩压力。
财报数据显示,2024 年,亿晶光电实现营业收入 34.78 亿元,同比下降 57.07%;归母净利润为-20.90 亿元,同比下滑 3192.48%。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81 亿元,同比下降 46.05%;归母净利润亏损 1.53 亿元,虽然较上年同期亏损 4.7 亿元有所收窄,但整体仍未摆脱亏损。
对于后续将采取哪些措施改善业绩?陈江明表示,公司将进一步开展降本增效提质工作,从生产制造端、供应链端、销售端、融资端、技术研发端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并积极防范相关行业风险,努力改善经营,提高公司竞争力。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1322973159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