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诗萌
「反内卷」 的风,也刮到了房地产行业。
9 月 30 日,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发布了 《关于规范房地产经纪行为、助力市场健康发展的倡议》,向全市房地产经纪机构、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及网络自媒体发出了 10 条倡议,其中对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提出,禁止虚假带看及引诱业主低价挂牌,不得为满足公司 KPI 考核雇佣人员制造虚假带看量,更不得为取得 「热销房源」 等标签引诱房主低价挂牌;禁止恶意压价,应科学评估房屋价值,不得采用 PUA 手段损害房主合法权益;规范房源报价议价,如实反映房源市场价格,不得故意压低报价以扰乱市场秩序等。
事实上,最近的 「金九银十」 房地产小阳春里,北京二手房的成交量十分可观。中指研究院报告显示,9 月 1 日至 28 日北京二手住宅日均成交 525 套,较 8 月日均增长 22%,同比增长 27%,但短期挂牌量仍在高位。链家平台显示,截至 10 月 2 日,北京二手房挂牌量为 14.1 万套。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 《华夏时报》 记者表示,中介压价实际上只是一个表象,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其实是二手房的挂牌量高导致供给端压力太大。他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严格管制住宅新规下的新楼盘产品对 「高得房率」 的营销和宣传,另一方面也要修复市场基本面,提高就业、收入预期。
「金九」 成交量创新高
近期北京的二手房市场,看起来异常红火。
中原地产研究院统计数据,9 月北京二手房住宅网签 15843 套,新建住宅网签 3454 套,二手房同比上涨 19.4%,环比上涨 20.5%。今年上半年以来,除了 3 月份成交量达到 19233 套以外,9 月已经是全年成交数量第二的月份,也高于出台了优化政策的 6 月。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向 《华夏时报》 记者指出,整体看,9 月出现成交量环比同比上涨的原因主要有 3 个,分别是限购政策微调、新房供应上涨和市场以价换量。
政策方面,8 月 8 日北京出台楼市新政,放宽了五环外的限购限制,这使得部分原本不具备购房资格的人群获得了购房机会,尤其是对于一些有改善需求但受限于购房政策的家庭,新政打破了限制,促进了他们的购房意愿,从而带动了整体交易量的增长。
供应方面,9 月以来,北京市住建委已核发 25 张预售许可证,涉及 22 个房地产项目,覆盖海淀、朝阳、通州、丰台等 10 个区域,合计提供房源近 6000 套。大量新房源的入市,为购房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刺激了市场交易。
市场方面,「金九银十」 是房地产市场的传统销售旺季,购房者通常会在这个时期更加关注楼市,开发商也会加大营销力度,二者共同作用推动了成交量的上升。二手房市场出现了部分区域以价换量,推动了部分刚需购房者在金九银十入市。
「其实 9 月份二手房的成交量还不错,但是挂牌房源量也在历史的一个高位。从供需关系来看,需求增长的同时供应也在同步增长,市场就还会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即只要供应量在同步增加的状态下,在同一个小区里,基本上哪个挂牌的房子越便宜,哪个能就卖得越早,所以价格还在下跌。本质上来说,这不是管理措施所能解决的。」 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向 《华夏时报》 记者表示。
「以价换量」 何时休?
而这也是全国所有城市楼市的一个缩影。据中指研究院报告,2025 年以来新房市场整体运行平稳,但二季度以来销售有所转弱,7—8 月受预期偏弱及淡季因素影响,市场较为平淡,9 月供应改善带动销售略有修复。二手房市场持续 「以价换量」,前三季度重点城市二手住宅成交套数累计同比保持增长,其中经过 6—8 月阶段性降温后,9 月二手房成交量同环比均出现回升。展望未来,重点城市挂牌量维持高位,预计四季度交易活跃度将温和回升,但 「以价换量」 态势短期难改。
此前,上海一家媒体报道,部分中介在社交平台上招募 「演员」 看房,配合其上演 「双簧」 制造恐慌心态,来 PUA 房主降价。「中介雇人看房砍价 60 万元搞崩房东心态」 也一度冲上了热搜。而此次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的倡议,也是在此背景下发布的。
此外,8 月 1 日 《住宅设计规范》 新规发布后,推出的 「高得房率」 产品也对此前的二手房产生了一定冲击。近日,多个城市发文要求,要求阳台、飘窗、外廊等处计入容积率,堵住一系列卷 「得房率」 的灰色操作。
李宇嘉表示,新规产品在综合性价比上全方位对二手房和旧规产品打击,也是导致业主认为二手房未来还会降价的原因之一。业主对未来市场不看好,相互之间就会造成踩踏。另外还有基本面的问题,卖房者对未来的就业、收入预期不看好,与其房子卖不掉还要不断调降价格,还不如一次性降到位。
「中介雇人压价,背后的原因很复杂,并不是一个简单就能解决的问题。」 他指出,存量时代下,存量房的价格才是整个市场的 「价格锚」,它会影响市场对价格的预判,也是影响预期的最大因素。过去市场一直处在增量时期,二手房和一手房相互支撑,现在进入存量时代,未来的政策必须要转向存量思维,「保一手」 的同时更要重视二手房市场。
(华夏时报)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