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10 月 2 日上午 9 时,2025 年国庆档票房达 4.25 亿元,《志愿军:浴血和平》《刺杀小说家 2》《浪浪人生》 暂列前三,但 《731》 成 「黑马」。今年国庆档首日平均票价下降,但预售破亿元速度放缓,观众多持观望态度。影视股表现分化,中国电影成 「最大玩家」。业内认为,当前电影市场多影片供给但热度偏低,票房冠军可能是 《志愿军:浴血和平》。
每经记者|毕媛媛 每经编辑|魏文艺
10 部新片激战国庆档,谁有赢家之姿?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 10 月 2 日上午 9 时,2025 年国庆档票房达 4.25 亿元,《志愿军:浴血和平》《刺杀小说家 2》《浪浪人生》 暂列票房前三。
图片来源:灯塔专业版
令人意外的是,上映近半月的 《731》 率先成为 「黑马」。9 月 30 日晚,一家年票房超千万元影城的负责人向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 (以下简称 「每经记者」) 透露,国庆档的预售情况一直未有起色,直到将 《731》 调整到 10 月 1 日的排片后,仅几个小时就售出 63 张电影票。
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向每经记者表示,《731》 不仅稳居票房前三,其场均人次已突破 30 人,断档领先其他影片。该片在下沉市场表现突出,四线城市票房占比高达 35%。
票价方面,今年国庆档首日平均票价为 38.7 元,相较去年同期的 41 元有所下降,观影门槛进一步降低。
不过,即便票价有所降低,今年国庆档影片的预售破亿元的脚步也大幅放缓。资深电影行业观察者、影评人 「连城易脆」 向每经记者分析道,如今的观众大多处于观望状态,不再急于在预售阶段购票。「核心在于观影已不再是大众首要的娱乐选择,更多人会选择等待电影 『出圈』 或者口碑发酵、获得广泛认可后,才会决定走进影院。」
预售破亿元速度放缓,影院调整排片策略救场
回溯国庆档开启前的预售情况,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 9 月 30 日 15 时, 2025 年国庆档 (10 月 1 日—10 月 8 日) 档期内预售总票房突破 1 亿元。《震耳欲聋》《刺杀小说家 2》《志愿军:浴血和平》 列档期预售票房榜前三位。
《志愿军:浴血和平》 海报 图片来源:官方微博
值得注意的是,对比 2023 年和 2024 年国庆档预售数据,2025 年国庆档预售票房破亿元的速度出现大幅放缓。2023 年国庆档预售总票房破亿元节点为 9 月 27 日,2024 年则为 9 月 28 日,而 2025 年直到国庆档揭幕的前一天才达成这一目标,预售热度不及前两年的态势较为明显。
预售市场低迷,也让影院经理在排片规划上陷入两难。9 月 30 日晚,上述影城负责人坦言,自己已为国庆档的预售情况和排片安排焦虑多日。「《浪浪人生》 有好几场预售开启好几天,一张票都没卖出去,后来把场次改成 《731》,票很快就卖出去了。」 该负责人表示,尝试将上映已近半个月的 《731》 加入 10 月 1 日排片后,仅几个小时就售出 63 张电影票,这样的转变让他感慨 「国庆的第一天,电影市场已经变天了」。
更令人意外的是,除了 《731》 这类上映不久的影片,连重映的老片也开始吸引观众购票。据悉,《阿凡达:水之道》 将于 10 月 3 日在内地重映,而在 9 月 30 日晚,已有部分观众跳过国庆档新片,直接购买了 《阿凡达:水之道》 的电影票。
陈晋表示,在城市分布上,四线城市票房占比相较去年同期有明显提升。一二线城市观众更青睐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与 《毕正明的证明》,东北地区观众偏好喜剧片 《浪浪人生》,而华南观众则更关注 《风林火山》。此外,《志愿军》 与 《731》 的多人结伴观影比例较高,更易吸引集体观看。
粉丝撑起预售基本盘,普通观众转向口碑观望
尽管 2025 年国庆档预售票房破亿元速度较往年明显放缓,但从影片供给端来看,今年国庆档的阵容实则相当丰富。
据灯塔专业版,今年国庆档的影片依然保持多元化趋势,奇幻、动作、战争、剧情、动画、历史、喜剧、犯罪等类型影片同台竞技,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偏好观众的需求。
某影院的国庆档电影海报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魏文艺 摄
以奇幻动作片 《刺杀小说家 2》 为例,该片位列预售前三。影片主打极致的视听体验,截至 9 月 29 日,其上映首日 IMAX 厅排映场次达 2247 场,占所有影片中 IMAX 场次的 53.7%,并且影片 25 岁以下年轻观众占比突出。
不过,从预售动力来看,今年国庆档的预售票房更多依赖粉丝群体的支撑。在 「连城易脆」 看来,此次国庆档多部影片都带有明显的 「粉丝向」 属性,例如 《震耳欲聋》《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中参演的檀健次,《毕正明的证明》 中的王安宇,以及 《刺杀小说家 2》 中的丁程鑫,这些演员的粉丝为影片预售贡献了不少票房份额,成为拉动前期票房的重要力量。
粉丝之外,普通观众的观影态度则显得愈发谨慎。「无论是大档期还是头部大片,现在的预售票房都很难和以前相比,增长速度普遍偏慢。」 在 「连城易脆」 看来,电影消费已经从过去的普通娱乐型消费,逐渐转变为一种文化事件型消费。「这种消费心态的转变,直接导致了观众购票行为的延迟:大家不再将看电影视为日常休闲的 「随手选择」,而是更倾向于将其当作一场有 「价值感」 的文化活动,只有当影片真正具备口碑或话题加持时,才会触发他们的观影决策。」
影视股表现分化,中国电影成国庆档 「最大玩家」
随着 2025 年国庆档日益临近,资本市场对影视板块的关注度逐步提升,相关个股表现呈现分化态势。
据 Wind 数据,9 月 30 日当天,文化传媒指数整体上涨 0.58%,其中,横店影视 (603103.SH) 收获涨停;华策影视 (300133.SZ) 紧随其后,涨幅达 5.57%;上海电影 (601595.SH)、中国电影 (600977.SH) 则呈现小幅上涨,涨幅均不足 2%;光线传媒 (300251.SZ)、北京文化 (000802.SZ) 同样微涨,涨幅未超 1%。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金逸影视 (002905.SZ)、华谊兄弟 (300027.SZ)、百纳千成 (300291.SZ)、文投控股 (600715.SH) 等多家影视公司股价出现不同程度下跌,板块内冷热不均的特征明显。
从产业链关联度来看,多家上市公司深度参与了本次国庆档影片的出品制作,其中中国电影与横店影视的参与度最为活跃。
具体来看,《志愿军:浴血和平》 的出品方包含中国电影、博纳影业;《刺杀小说家 2》 由华策影视、中国电影等出品;《浪浪人生》 的出品阵容中,中国电影、万达电影、横店影视均在列;《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有光线传媒的身影;《毕正明的证明》 和 《震耳欲聋》 的出品方名单里,也都能看到中国电影的身影,横店影视同样参与了 《震耳欲聋》 的出品。
作为国庆档的 「主力军」,中国电影在本次档期内参与了 10 部新片中的 5 部,内容布局也为其股价带来支撑。近一周内,中国电影股价累计上涨 4.62%。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电影在 2025 年半年报中还披露了丰富的储备项目:目前公司处于创作开发阶段的项目近 90 个,其中原创项目占比超半数,达近 50 个。
从影片内容特征来看,陈晋认为,「续集化、系列化、IP 化」 已成为 2025 年国庆档的主流。例如,《志愿军:浴血和平》 是系列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前两部均在国庆档上映,累计观影人次接近 5000 万,观众基础雄厚;《刺杀小说家 2》 是商业类型片成功后的续作,类型特征鲜明,而以 「第一部」 命名的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显然出品方计划打造三国题材系列 IP 电影。电影 IP 的系列化,体现了中国电影产业正朝着更加 「成熟化」 和 「工业化」 的方向发展。
对于今年国庆档的整体市场表现,行业机构与观察者给出了理性判断。拾珠传媒在报告中指出,继暑假档后迎国庆档,虽黑马影片缺席,但总体质量中规中矩。电影的内核仍是供给创需求,2025 年国庆档能否创成绩高点仍需要影片首映后迎观众首轮投票。
「连城易脆」 则从市场热度角度提出看法,他认为当前电影行业正处于 「多影片供给但整体热度偏低」 的状态,即便部分影片最终能实现不错的票房成绩,也多属于 「慢热型」 增长,而非以往的 「爆发式开局」。他以 2025 年暑期档影片为例:《南京照相馆》 与 《浪浪山小妖怪》 均是通过持续放映积累口碑,在 「出圈」 后逐步推高票房。
针对本次国庆档的具体票房格局,「连城易脆」 结合影片动态给出了预测:随着 《刺杀小说家 2》 上映后口碑出现两极分化,其票房增长可能面临一定压力。综合来看,最终国庆档的票房冠军大概率会是 《志愿军:浴血和平》,而档期内的 「黑马」 影片,则很可能是 《震耳欲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魏文艺 摄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