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在 ETF 市场持续火爆的背景下,向来以主动权益投资见长的基金公司也纷纷下场。
近日,交银施罗德基金和兴证全球基金这两家在主动权益领域较为知名的基金公司,相继在 ETF 领域迈出重要步伐,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这一现象不仅预示着 ETF 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也折射出在行业 「内卷」 加剧和投资者需求日益多元化的当下,头部基金公司战略布局的新动向。
证监会网站显示,9 月 29 日,交银施罗德基金上报了中证智选沪深港科技 50ETF。目前,该公司旗下仅有两只成立多年的 ETF 产品,规模均较小。此次新品上报,释放出其在指数领域加大布局的明确信号。
无独有偶,以主动权益投资见长的兴证全球基金,也于 9 月 25 日上报了首只 ETF 产品——沪深 300 质量 ETF。这家成立 22 年来始终专注主动管理的公司,迈出了进军 ETF 市场的第一步,标志着产品战略的重大转变。
近年来,ETF 市场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对于交银施罗德基金和兴证全球基金这类 「后发」 入局的机构而言,走差异化道路成为破局关键。
两家公司均选择布局尚未被跟踪的指数以抢占细分赛道。交银施罗德基金申报的中证智选沪深港科技 50ETF,跟踪今年 6 月发布的科技前沿指数,聚焦高研发、高成长的科技企业,前五大重仓股包括中科曙光、海光信息等,该产品有望成为全市场首只跟踪该指数的 ETF。
兴证全球基金则选择了于今年 3 月发布的沪深 300 质量指数,该指数从沪深 300 样本中筛选盈利稳健、质量优异的上市公司,前五大成份股包括贵州茅台、招商银行等。其申报的 ETF 也有望成为首只跟踪该指数的产品,实现在质量因子细分领域的占先布局。
Wind 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30 日,ETF 市场规模已突破 5.47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1.83 万亿元。面对持续扩张的万亿级市场,「得 ETF 者得天下」 正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在这一背景下,多家以主动管理见长的基金公司也纷纷发力布局,将 ETF 业务提升至战略高度。
行业分析指出,主动管理强司布局 ETF 并非对自身投研能力的否定,而是顺应市场趋势、拓展产品线以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求的重要战略。通过构建 「主动+被动」 多元产品矩阵,基金公司能够覆盖不同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的客户群体,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随着更多传统权益 「高手」 加入,ETF 市场的竞争格局有望重塑,投资者也将获得更丰富、更优质的产品选择。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原标题:「得 ETF 者得天下」 两家主动权益巨头下场竞逐)
(责任编辑:126)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在 ETF 市场持续火爆的背景下,向来以主动权益投资见长的基金公司也纷纷下场。
近日,交银施罗德基金和兴证全球基金这两家在主动权益领域较为知名的基金公司,相继在 ETF 领域迈出重要步伐,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这一现象不仅预示着 ETF 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也折射出在行业 「内卷」 加剧和投资者需求日益多元化的当下,头部基金公司战略布局的新动向。
证监会网站显示,9 月 29 日,交银施罗德基金上报了中证智选沪深港科技 50ETF。目前,该公司旗下仅有两只成立多年的 ETF 产品,规模均较小。此次新品上报,释放出其在指数领域加大布局的明确信号。
无独有偶,以主动权益投资见长的兴证全球基金,也于 9 月 25 日上报了首只 ETF 产品——沪深 300 质量 ETF。这家成立 22 年来始终专注主动管理的公司,迈出了进军 ETF 市场的第一步,标志着产品战略的重大转变。
近年来,ETF 市场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对于交银施罗德基金和兴证全球基金这类 「后发」 入局的机构而言,走差异化道路成为破局关键。
两家公司均选择布局尚未被跟踪的指数以抢占细分赛道。交银施罗德基金申报的中证智选沪深港科技 50ETF,跟踪今年 6 月发布的科技前沿指数,聚焦高研发、高成长的科技企业,前五大重仓股包括中科曙光、海光信息等,该产品有望成为全市场首只跟踪该指数的 ETF。
兴证全球基金则选择了于今年 3 月发布的沪深 300 质量指数,该指数从沪深 300 样本中筛选盈利稳健、质量优异的上市公司,前五大成份股包括贵州茅台、招商银行等。其申报的 ETF 也有望成为首只跟踪该指数的产品,实现在质量因子细分领域的占先布局。
Wind 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30 日,ETF 市场规模已突破 5.47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1.83 万亿元。面对持续扩张的万亿级市场,「得 ETF 者得天下」 正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在这一背景下,多家以主动管理见长的基金公司也纷纷发力布局,将 ETF 业务提升至战略高度。
行业分析指出,主动管理强司布局 ETF 并非对自身投研能力的否定,而是顺应市场趋势、拓展产品线以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求的重要战略。通过构建 「主动+被动」 多元产品矩阵,基金公司能够覆盖不同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的客户群体,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随着更多传统权益 「高手」 加入,ETF 市场的竞争格局有望重塑,投资者也将获得更丰富、更优质的产品选择。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原标题:「得 ETF 者得天下」 两家主动权益巨头下场竞逐)
(责任编辑:126)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在 ETF 市场持续火爆的背景下,向来以主动权益投资见长的基金公司也纷纷下场。
近日,交银施罗德基金和兴证全球基金这两家在主动权益领域较为知名的基金公司,相继在 ETF 领域迈出重要步伐,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这一现象不仅预示着 ETF 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也折射出在行业 「内卷」 加剧和投资者需求日益多元化的当下,头部基金公司战略布局的新动向。
证监会网站显示,9 月 29 日,交银施罗德基金上报了中证智选沪深港科技 50ETF。目前,该公司旗下仅有两只成立多年的 ETF 产品,规模均较小。此次新品上报,释放出其在指数领域加大布局的明确信号。
无独有偶,以主动权益投资见长的兴证全球基金,也于 9 月 25 日上报了首只 ETF 产品——沪深 300 质量 ETF。这家成立 22 年来始终专注主动管理的公司,迈出了进军 ETF 市场的第一步,标志着产品战略的重大转变。
近年来,ETF 市场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对于交银施罗德基金和兴证全球基金这类 「后发」 入局的机构而言,走差异化道路成为破局关键。
两家公司均选择布局尚未被跟踪的指数以抢占细分赛道。交银施罗德基金申报的中证智选沪深港科技 50ETF,跟踪今年 6 月发布的科技前沿指数,聚焦高研发、高成长的科技企业,前五大重仓股包括中科曙光、海光信息等,该产品有望成为全市场首只跟踪该指数的 ETF。
兴证全球基金则选择了于今年 3 月发布的沪深 300 质量指数,该指数从沪深 300 样本中筛选盈利稳健、质量优异的上市公司,前五大成份股包括贵州茅台、招商银行等。其申报的 ETF 也有望成为首只跟踪该指数的产品,实现在质量因子细分领域的占先布局。
Wind 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30 日,ETF 市场规模已突破 5.47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1.83 万亿元。面对持续扩张的万亿级市场,「得 ETF 者得天下」 正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在这一背景下,多家以主动管理见长的基金公司也纷纷发力布局,将 ETF 业务提升至战略高度。
行业分析指出,主动管理强司布局 ETF 并非对自身投研能力的否定,而是顺应市场趋势、拓展产品线以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求的重要战略。通过构建 「主动+被动」 多元产品矩阵,基金公司能够覆盖不同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的客户群体,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随着更多传统权益 「高手」 加入,ETF 市场的竞争格局有望重塑,投资者也将获得更丰富、更优质的产品选择。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原标题:「得 ETF 者得天下」 两家主动权益巨头下场竞逐)
(责任编辑:126)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在 ETF 市场持续火爆的背景下,向来以主动权益投资见长的基金公司也纷纷下场。
近日,交银施罗德基金和兴证全球基金这两家在主动权益领域较为知名的基金公司,相继在 ETF 领域迈出重要步伐,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这一现象不仅预示着 ETF 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也折射出在行业 「内卷」 加剧和投资者需求日益多元化的当下,头部基金公司战略布局的新动向。
证监会网站显示,9 月 29 日,交银施罗德基金上报了中证智选沪深港科技 50ETF。目前,该公司旗下仅有两只成立多年的 ETF 产品,规模均较小。此次新品上报,释放出其在指数领域加大布局的明确信号。
无独有偶,以主动权益投资见长的兴证全球基金,也于 9 月 25 日上报了首只 ETF 产品——沪深 300 质量 ETF。这家成立 22 年来始终专注主动管理的公司,迈出了进军 ETF 市场的第一步,标志着产品战略的重大转变。
近年来,ETF 市场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对于交银施罗德基金和兴证全球基金这类 「后发」 入局的机构而言,走差异化道路成为破局关键。
两家公司均选择布局尚未被跟踪的指数以抢占细分赛道。交银施罗德基金申报的中证智选沪深港科技 50ETF,跟踪今年 6 月发布的科技前沿指数,聚焦高研发、高成长的科技企业,前五大重仓股包括中科曙光、海光信息等,该产品有望成为全市场首只跟踪该指数的 ETF。
兴证全球基金则选择了于今年 3 月发布的沪深 300 质量指数,该指数从沪深 300 样本中筛选盈利稳健、质量优异的上市公司,前五大成份股包括贵州茅台、招商银行等。其申报的 ETF 也有望成为首只跟踪该指数的产品,实现在质量因子细分领域的占先布局。
Wind 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30 日,ETF 市场规模已突破 5.47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1.83 万亿元。面对持续扩张的万亿级市场,「得 ETF 者得天下」 正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在这一背景下,多家以主动管理见长的基金公司也纷纷发力布局,将 ETF 业务提升至战略高度。
行业分析指出,主动管理强司布局 ETF 并非对自身投研能力的否定,而是顺应市场趋势、拓展产品线以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求的重要战略。通过构建 「主动+被动」 多元产品矩阵,基金公司能够覆盖不同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的客户群体,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随着更多传统权益 「高手」 加入,ETF 市场的竞争格局有望重塑,投资者也将获得更丰富、更优质的产品选择。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原标题:「得 ETF 者得天下」 两家主动权益巨头下场竞逐)
(责任编辑: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