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财联社
半导体巨头闻泰科技(600745.SH) 子公司安世半导体有限公司 (简称 「安世」) 近日遭遇荷兰政府与法院的双重管控,导致公司对安世暂时失去控制。受此消息影响,公司股价今日一字跌停。
眼下,正值闻泰科技转型半导体业务,若荷兰政府强制要求转让安世控制权,对闻泰科技而言无异于 「釜底抽薪」。安世是否会重蹈此前英国晶圆厂 Newport Wafer Fab(简称 「NWF」) 的覆辙被迫剥离?以最坏的情况来看,公司将如何应对?
闻泰科技董事长杨沐在昨日晚间举行的投资者交流会上直言,目前相关事件走向和潜在影响尚难具体量化。公司半导体业务近 80% 产能和近一半营收在中国大陆,公司正在评估中国供应链闭环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会首先守稳中国的资产和中国的业务。
据悉,此次荷兰政府包括安世外籍管理层在内发起的一系列行动,最终目标可能剑指安世控制权。闻泰科技方面表示,从公司前期评估来看,无论是荷兰政府的行政令,还是当地企业法庭的调查程序,二者在法理上都站不住脚。从法律程序来看,公司有信心扭转不合理的程序,不会让对方得逞。
半导体业务八成产能、近一半营收在国内
荷兰时间 2025 年 9 月 30 日,荷兰政府以 「国家安全」 为由,对安世下达了一份为期一年的 「冻结令」,要求其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和人员团队在一年内保持现状,不得进行任何调整。
随后,安世内部的几名外籍高管以执行行政令为由,自行组成危机管理委员会接管了公司,并向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 (简称 「企业法庭」) 提交紧急请求,要求对公司启动调查与采取临时措施。
「简单来说,目前的情况就是荷兰政府通过行政令强行对安世按下了暂停键,荷兰法院则指派了一名拥有决定权的临时管家,配合少数外籍高管来负责管理安世,公司作为大股东的决策权和管理权暂时被搁置。」 闻泰科技方面表示,但公司作为股东的经济收益权并未改变,安世产生的利润仍然 100% 归属于上市公司,不会影响公司三季报的并表。
财联社记者获悉,闻泰科技将多点发力开展维权:从行政法角度去反击荷兰政府的行政令;从公司争议和诉讼角度去应对企业法庭;根据两国之间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公司将就安世遭受的不公平待遇申请国际仲裁。
闻泰科技表示,由于公司近 80% 半导体业务产能都在国内,当前公司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安世半导体业务的稳定,而重中之重是确保中国大陆地区业务的稳定。目前,公司正在评估中国供应链闭环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安世的技术实力、客户关系还有运营韧性依然存在。客户希望我们能够保证供应稳定,但如果需要切换到国内的供应链直接进行销售,他们也会尽力配合。」
「目前相关事件走向和潜在影响尚难具体量化」
闻泰科技方面坦言,目前安世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困难和挑战是客观存在的,相关事件走向和潜在影响尚难具体量化;短期内安世将面临决策链条临时变更/延长、资源配置灵活度下降等情况,可能会对企业运营效率形成一定影响。
这并非闻泰科技首次在海外投资方面遭遇不公待遇。2022 年,英国政府以 「国家安全」 为由,要求安世半导体至少剥离 Newport Wafer Fab(简称 「NWF」) 晶圆厂 86% 的股权。安世半导体虽表示不满并提出上诉,但最终不得不将 NWF 全部股权出售给了美国半导体厂商 Vishay Intertechnology。
值得注意的是,闻泰科技为了全面转型半导体赛道,将消费电子产品集成 (ODM) 业务出让给立讯精密(002475.SZ),目前双方的交易尚未完全结束。
All in 半导体业务的同时,闻泰科技实控人张学政不再连任上市公司董事长、总裁,仅 「专职」 担任安世半导体的董事长兼 CEO。今年 7 月,闻泰科技发布公告,公司决定引入在半导体业务领域具有深厚专业背景与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进入董事会。
作为闻泰科技斥巨资收购的核心资产,安世半导体早已成为公司最重要的业绩支柱。公开资料显示,安世半导体是一家拥有完整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的大型 IDM 企业,是全球领先的分立与功率芯片 IDM 龙头厂商,拥有近 1.6 万种产品料号。
安世半导体脱胎于荷兰恩智浦剥离的标准产品业务部门。2016 年,由于反垄断审查等原因,恩智浦决定将安世半导体剥离出售。2018 年至 2020 年间,闻泰科技通过多种交易安排,以超 330 亿元人民币的总交易额完成了对安世集团 100%控股,创下中国半导体行业最大跨境并购纪录。
收购完成后,闻泰科技开启了从消费电子代工向半导体领域的战略跃迁,公司业绩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仅 2024 年,半导体业务便为公司贡献了 147.15 亿元的营收和 22.97 亿元的净利润。
(财联社)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