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4 日,白银价格一度突破每盎司 53 美元创历史新高,今年已累计上涨约 80%。历史上,白银曾在 1980 年、2011 年两度冲高,但均以大跌告终。分析师对每经记者分析称,当前行情受债务风险、地区冲突、美联储政策不明等因素推动,资金涌入 ETF 加剧现货紧缺。市场对白银后市存在分歧,部分机构看涨至 65 美元,也有分析师提示回调风险。
每经记者|岳楚鹏 每经编辑|兰素英
10 月 14 日,现货白银再度创造历史,盘中价格一度冲高至每盎司 53 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截至发稿,价格回落至 51.56 美元。
2025 年初至今,白银已经累计上涨约 80%,远超同期黄金约 57% 的涨幅。 伦敦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现货紧张,库存告急、交割延迟,部分机构甚至包下跨大西洋航班的货舱,空运笨重的银锭——这种昂贵操作通常只用于金条运输——以赚取伦敦市场的溢价。
从历史上看,这并非白银第一次点燃全球市场的想象力。1980 年,在通胀肆虐与市场操纵的狂潮中,白银被得州亿万富翁亨特兄弟推至 50.35 美元的高位;2011 年,在量化宽松与避险情绪的裹挟下,白银再度逼近这一心理关口。但两次疯狂的行情均以大跌结束。
如今,白银涨至 53 美元的历史高位,让市场不得不思考:这一次,究竟是投机旧梦重演,还是一个新的金属时代正在开启?白银能否打破 「50 美元魔咒」?
1980 年:石油大亨垄断下的畸形狂欢
1970 年代末,美国经历了严重通货膨胀和经济动荡,投资者纷纷寻求硬通货避险。
彼时黄金和白银作为抗通胀资产受到追捧,两位得克萨斯州石油大亨——纳尔逊·邦克·亨特和小威廉·亨特兄弟笃定法定货币将大幅贬值,坚信白银会像黄金一样成为保值资产。从 1970 年代中后期,他们便开始大举买入实物白银和期货合约,试图垄断白银市场。他们拒绝现金结算,坚持要求实物交割,直接导致市场流通白银急剧减少。据报道,亨特兄弟一度囤积了全球三分之一的流通白银存量。
这种大规模囤积行为造成银价在 1979 年到 1980 年初疯狂飙涨,从每盎司不足 10 美元一路炒高到 1980 年 1 月 50.35 美元历史高点。
这股投机狂潮引起了监管层的警觉。1980 年 1 月,纽约商品交易所 (COMEX) 紧急出台 「白银第 7 号规则」(Silver Rule 7),大幅提高白银期货交易保证金并限制合约持仓,以遏制过度投机。同时,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 (CFTC) 等监管机构也同步出手阻止市场进一步被操纵。随着监管出手,加之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强力收紧货币政策抑制通胀,利率飙升至空前高位,亨特兄弟赖以借钱炒银的资金链断裂。
1980 年 3 月 27 日,白银市场崩盘 (史称 「白银星期四」):亨特兄弟未能追加巨额保证金,被强制平仓,银价单日大跌至不足 11 美元,从当年 1 月创下的高点下跌多达 78.55%。
2011 年:美联储 「放水」 催生对冲泡沫
2011 年的白银热潮,源于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流动性泛滥。
随着经济复苏初现端倪,投资者开始担忧宽松政策可能引发通胀和货币贬值,纷纷增持黄金白银等硬资产作为对冲。加上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中东及北非地缘政治动荡等因素,通胀预期和避险情绪在 2010 至 2011 年迅速升温。黄金价格在 2011 年屡创新高,逼近每盎司 1900 美元,而被视为 「穷人的黄金」 的白银,也吸引了大量资金,涨势甚至一度超越黄金。
与 1980 年不同,2011 年的白银飙升更像是宏观驱动下的投资狂潮。一方面,美联储连续 「放水」 使实际利率为负,降低了持有贵金属的机会成本,白银作为法币贬值对冲工具的需求大增;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后市场风险偏好较弱,大宗商品和贵金属成为资金流入的避风港。
2011 年前四个月,白银价格从每盎司约 30 美元一路猛涨,当年 4 月 25 日在纽约市场触及 49.80 美元的盘中高位,与 1980 年峰值几乎齐平。
为冷却市场,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在 2011 年 4 月 25 日起的短短两周内,连续 5 次上调 COMEX 白银期货保证金,累计涨幅约 84%。这一举措成为压垮泡沫的导火索,高杠杆投机客被迫平仓离场。白银价格在当年 5 月初经历断崖式下跌:5 个交易日内从接近 50 美元狂泻约 30%,跌至每盎司 35 美元左右。
尽管 2011 年下半年欧美债务危机等因素一度支撑黄金再创新高,白银价格却始终未能重返 50 美元上方。
2025 年:ETF 锁定现货导致流动性缺乏
谈及此次上涨,中信建投贵金属首席研究员王彦青对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分析称,白银上涨逻辑和黄金类似,主要经济体债务和财政风险上升、地区冲突阴云未散、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不明确,都令避险情绪持续高企。
据媒体报道,大量资金透过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 等渠道涌入白银市场,实物银大量囤积在仓库中。伦敦作为全球主要场外白银交易中心,今年出现前所未有的供给紧张局面。另外,市场还一度传言美国可能将白银列为关键矿产并对进口征税,促使贸易商抢运白银进纽约市场,进一步抽干了伦敦库存。
王彦青对每经记者表示,目前白银资金中有很大的比例在 ETF 中,ETF 会锁定白银现货,导致现货缺乏流动性。这样就陷入了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现货紧缺导致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吸引更多资金流入 ETF 导致现货被锁定。数据显示,全球最大的白银 ETF iShares Silver Trust 上周净流入约 4.23 亿美元。
而据外媒报道,工业需求也是白银价格上涨的驱动力之一。根据投资公司 Sprott 7 月发布的研究报告,工业需求占白银使用量的 59%。白银对于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和消费电子产品至关重要。国际白银协会的数据显示,全球白银需求已连续第五年超过供给,市场处于供应短缺状态。
图片来源:Sprott 的研究报告
对此,王彦青却持有不同看法,认为工业需求在十年内对白银价格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因为前几年光伏热兴起的时候,作为发电设备的关键原材料,白银价格也没有大幅上涨。
实际购买力仅为 1980 年高点的四分之一,白银还有上涨空间?
对比白银的这三次大涨,不难发现,每次冲顶都伴随着避险情绪和通胀忧虑的升温。
不过,这三次也有所不同:1980 年,白银几乎是被少数大炒家操纵,市场深度很浅;2011 年,则是避险资金与投机资金混杂,但总体以投资属性为主;2025 年,虽包含避险投资成分,但市场结构与参与者更加多元,零售投资者、对冲基金、银行、ETF 基金甚至部分官方机构均有所参与,市场流动性和深度较以往提升。
另外,还有一个更直观的区别,就是价格水平的实际含金量。50 美元虽然在名义上相同,但其对应的购买力于不同时代大相径庭。
经通胀调整后的白银价格 图片来源:Macrotrends
经通胀调整后,1980 年 1 月银价峰值约合今日近 200 美元,2011 年的 49 美元相当于今日约 70 多美元。换言之,即便白银在 2025 年 10 月突破了 50 美元,实际价格仍仅及 1980 年高点的四分之一左右。这意味着,当前行情距离当年泡沫的极端程度尚有距离。
美国银行预测,基于地缘政治紧张和财政赤字等因素持续存在的宏观经济环境,使避险资产持续受到青睐,2026 年白银价格有望达到每盎司 65 美元。
Emkay Wealth Management 表示,未来一年白银价格可能飙升至每盎司 60 美元,同比上涨 20%。
不过也有持谨慎立场者认为,银价短期涨幅过大,存在回调风险。贵金属冶炼巨头贺利氏发布报告称,近期包括白银在内的贵金属市场出现强烈警戒信号,多项技术指标显示金银已处于严重超买状态。技术面过热往往意味着多头情绪过度、一旦出现利空可能引发迅速获利了结。
贺利氏分析师警告道:「白银价格近乎垂直的上涨明显偏离 200 天移动平均线,这表明市场已达到极端水平。这种分歧的最后一次出现发生在新冠疫情后的繁荣时期,在价格达到峰值后,接下来的两个月里下跌了 27%。」
王彦青则告诉每经记者,由于白银价格具有现实支撑,只需要平稳一段时间,技术指标上的超买就会消失。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封面图片来源:AI 生成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