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PTA 出口型车船板保税交割首单业务完成
近日,在张家港保税科技集团下属保税港务码头,印有 「逸盛大化」 标识的 240 吨精对苯二甲酸 (PTA) 完成装箱,目的地为马来西亚关丹港。这是郑商所针对 PTA 净出口特点创新设计的 PTA 保税交割制度落地后的首批成果,为我国期货市场服务出口型商品贸易开辟新路径,对增强中国期货市场的吸引力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里程碑意义。
据了解,10 月 9 日持有 PTA 期货 2510 合约的境外买方从系统提出交割需求,当日卖方进行响应,以 4055.75 元/吨的出口型车 (船) 板保税交割结算价格完成配对,并签订出口协议。后经交割服务机构组织,双方陆续完成报关、验收、交付等手续,郑商所于 10 月 15 日生成首张保税交割结算单。这一过程用时仅 8 天,实现了从需求提出到货物发运的全流程贯通。PTA 保税交割制度填补了国内期货市场净出口型商品保税交割的制度空白,为我国大宗商品通过期货市场对接全球需求搭建起关键的 「制度桥梁」。
据了解,为顺应国内产业变化与国际市场需求,郑商所自 2022 年起组建工作专班,联合河南省商务厅自贸区制度创新处、郑州海关综合处,多次赴华东地区深入调研,还与南京海关、金港海关、张家港海关及 PTA 龙头企业反复研讨,持续推动 PTA 保税交割制度从 「进口导向」 向 「出口导向」 转型,最终创新性推出出口型车 (船) 板交割制度。
张家港保税区港区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建荣介绍,该制度参考国际通用的 FOB 贸易模式,将交割流程简化为 「买方申请—卖方响应交货—交易所结算」 三个核心阶段。境外买方在交割月通过交易系统提出接货需求,境内卖方响应后完成配对,双方以当日车 (船) 板保税交割结算价签订合同;随后在指定保税交割仓库完成货物交收,买方可根据需求自主选择仓储或直接出口;最后由郑商所确认货物交付状态,并完成资金划转,全流程高效透明。
「这套流程彻底解决了境内商品注册保税仓单需要 『先有境外收货人』,而境外客户接货需要 『先有仓单』 的矛盾,境外客户提出交割需求,明确境外客户完全符合海关监管要求,而减少仓单注册又大幅提升了交割效率。」 陆建荣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此次首单业务中,从买卖双方配对到办结报关手续仅用 5 天,较传统现货出口流程缩短近一半时间,显著降低了企业时间成本与资金占用。
首单业务参与方成为新制度的直接受益者。作为境外买方的 ITG Resources Singapore Pte Ltd,是东南亚地区重要的化工贸易企业。厦门国贸石化总经理刘德伟介绍,以往这类境外企业采购中国 PTA,需通过多层贸易商中转,不仅成本高,货源稳定性也难以保障。新制度落地后,境外企业可直接通过期货市场锁定价格与货源,交割流程全程透明可控,大幅降低贸易风险。
境内卖方逸盛石化有限公司 (简称逸盛石化),是我国 PTA 行业龙头企业。「过去想通过期货渠道出口 PTA,必须找保税区内企业合作,手续繁琐,还面临货权转让风险。」 逸盛石化销售中心副总经理徐际恩表示,如今只要价格合适,企业能直接响应境外买方需求,经营成本显著降低。
在徐际恩看来,PTA 出口型车 (船) 板交割首单的成功落地,是我国期货市场制度型对外开放的重要突破。它有效打通了国产 PTA 通过期货市场对接国际需求的 「制度通道」,也是我国期货市场规则、交割体系被国际市场主体接受和运用的具体体现,对增强我国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徐际恩进一步表示,这单业务的成功,充分证明了期货市场能成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纽带,助力 「中国商品」 通过标准化、市场化的期货工具走向全球。「PTA 出口型车 (船) 板保税交割业务,可以让全球 PTA 客户安心通过 PTA 期货锁定采购成本。境外客户还能和保税交割卖方协商,灵活确定装车、装船时间和数量,从而降低仓储、运输成本。这项业务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国聚酯芳烃产业链生产负荷,提升盈利能力与全球竞争力。」 他说。
在刘德伟看来,首单业务落地不只是单一业务的创新,更是我国期货市场推进制度型开放的关键实践。「PTA 出口型车船板保税交割业务,为我国在全球已具备出口竞争力的瓶片和短纤保税交割提供了有益参考,也为中国期货市场在风险可控前提下进一步对外开放、提升对全球大宗商品的国际价格影响力迈出了坚实一步。」 他称。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期货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推动新模式的深化与复制,及时总结经验,向短纤、瓶片等关联期货品种复制推广,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与示范引领作用,为提升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助力我国期货市场持续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