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 所有
  • 外汇
  • 24 小时
  • 期货
  • 基金
  • 贵金属
  • 股票

投资心理学透视——「低买高卖」 与 「追涨杀跌」

2025 年 10 月 24 日

数据 「黑洞」 中的一线曙光!CPI 数据即将公布,但不是 「好消息」?

2025 年 10 月 25 日
美国9月通胀数据全线低于预期 增强美联储降息前景

美国 9 月通胀数据全线低于预期 增强美联储降息前景

2025 年 10 月 25 日
黄金周度展望:金价需要略微回归理性?

黄金周度展望:金价需要略微回归理性?

2025 年 10 月 25 日
广告
冰上丝绸之路成功首航 运营方计划明年开通16个航次

冰上丝绸之路成功首航 运营方计划明年开通 16 个航次

2025 年 10 月 25 日
美轰炸机一周内两次靠近委内瑞拉海岸,特朗普:将很快看到地面军事行动!委防长强硬回应:所有部队均已进入战备状态

美轰炸机一周内两次靠近委内瑞拉海岸,特朗普:将很快看到地面军事行动!委防长强硬回应:所有部队均已进入战备状态

2025 年 10 月 25 日
生猪价格跌至年内新低 行业面临不同程度亏损

央行:把握好货币政策的力度、时机和节奏 维护股市、债市、汇市等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2025 年 10 月 25 日

【金融街发布】 国家外汇局:进一步加大外汇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2025 年 10 月 25 日
午后异动!这一概念集体拉升 寒武纪股价涨超贵州茅台!

午后异动!这一概念集体拉升 寒武纪股价涨超贵州茅台!

2025 年 10 月 25 日
散户对冲逻辑变了?小摩力挺黄金:未来三年金价或将翻倍!

散户对冲逻辑变了?小摩力挺黄金:未来三年金价或将翻倍!

2025 年 10 月 25 日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 1.66%;阿里巴巴将开启夸克 AI 眼镜预售;量子通信获重大突破,光信号与量子密钥分发共纤传输距离创全球最高纪录——《投资早参》

2025 年 10 月 25 日

ETF 今日收评 | 通信设备、人工智能相关 ETF 涨超 5%

2025 年 10 月 25 日
生猪价格跌至年内新低 行业面临不同程度亏损

证监会:完善 「长钱长投」 的市场生态 加强长效化稳市机制建设

2025 年 10 月 25 日
金桂财经
广告
2025 年 10 月 25 日 星期六
联系我们
合作建议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 登录& 注册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金桂财经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投资心理学透视——「低买高卖」 与 「追涨杀跌」

来自 金桂财经
2025 年 10 月 24 日
在 期货
0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也许,我们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市场上涨期间收获了不错的回报,却在快速下跌中悉数交换。明明懂得 「低买高卖」 的道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发现自己总是在 「追涨杀跌」。

  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有趣的现象:影响投资结果的,往往不仅仅是我们获得了多少信息,更在于我们如何与自己的心理机制相处。当面对复杂变化的市场时,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一些天然心理倾向的影响,这些倾向本身并无对错,但了解它们却能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1

  近因效应:最近信息的放大作用

  我们的大脑天然地会对最近发生的事件给予更多权重,近期的市场表现也容易影响我们对未来走势的判断,这种现象叫做近因效应。

  这种现象在投资中很常见。牛市高峰时,连续的上涨让人容易产生乐观预期,可能会忽视估值层面的考量;市场调整时,短期的波动又可能让人忽视一些优质公司的长期价值。选择基金时,我们也很容易被最近的业绩排名所吸引,这同样是近因效应在起作用。

  当我们意识到大脑有这种倾向时,就可以有意识地拉长观察的时间维度。正如巴菲特观察到的:「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平庸企业的敌人。」 培养长期视角,关注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而非短期价格变化,往往能帮助我们看得更清楚。

  #2

  过度自信:对自身判断力的高估

  当在投资中连续取得几次不错的结果后,我们很容易对自己的判断能力产生过高的评估。但这种心理状态可能会驱使我们加大投资力度,甚至使用杠杆,最终在高位面临意想不到的回撤。

  数据显示,A 股市场个人投资者的换手率通常远高于机构投资者。在牛市中,一些朋友因为几次成功的操作就认为自己掌握了市场规律,但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运气因素的存在。

  查理·芒格曾经分享过 「能力圈」 的概念:「了解自己真正擅长什么,在自己理解的领域内做决策。」 这不是要限制我们的探索,而是要我们诚实地认识自己的知识边界,在有把握的领域内做出更从容的判断。

  #3

  损失厌恶:对亏损的敏感反应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通过研究发现,人们对损失的痛苦感受约为同等收益快乐感受的 2.5 倍。这种不对称的情感反应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保护机制,在投资中也会自然地影响我们的决策。

  这种影响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很多朋友会不自觉地长期持有被套的股票,期待着回本的那一天;而对于盈利的投资,又容易过早地 「落袋为安」。还有一种情况是对 「成本价」 有着特殊的情结,即使公司基本面发生了变化,仍然希望等到回本再做调整。

  从更广的视角看,过度的损失敏感可能让人过于偏好看似 「安全」 的投资方式,却忽略了通胀对财富的长期影响。

  当我们理解损失厌恶是人的天性时,就能更客观地审视自己的投资决策。重要的是在投资前就想清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资产配置策略。

  #4

  羊群效应:群体行为的影响力

  作为社会性的存在,我们天然具有关注群体行为的倾向。在投资领域,这表现为容易被大多数人的选择所影响,觉得 「大家都在买,应该有道理」。

  回顾历史,每当人们普遍看好市场,比如 2007 年、2015 年上半年和 2021 年初投资者排队入市时,往往预示着市场情绪已经相当高涨。

  A 股市场的主题投资热潮也体现了这种现象。每当出现新概念,相关股票往往会被快速推高,一些朋友可能在还没有充分了解公司实际业务的情况下就参与其中。

  巴菲特曾经分享过他的观察:「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这不是说要刻意与众不同,而是要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基于自己的判断来做决策。

  #5

  从理解到实践:一些可行的思路

  了解这些心理现象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这些认识。

  培养概率思维。投资本质上面对的是不确定性,没有任何方法能保证每次都正确。那些长期表现出色的投资者,通常专注于提高整体决策的质量,而不是追求百分百的准确率。

  建立多维度的分析框架。投资决策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虑:宏观环境、行业发展、公司基本面等。制作一份适合自己的投资检查清单,从不同维度审视每个决策,往往能帮助我们看得更全面。

  设定投资目标和规则。预先设定一些投资原则并尽量坚持执行。当市场波动较大、情绪容易受到影响时,给自己一些冷静思考的时间,往往能避免冲动性的决策。

  持续记录和反思。定期回顾自己的投资决策,分析其中的得失。重点不只是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决策过程是否合理。可以记录这样几个问题:

  •   这次决策主要基于什么信息?

  •   是否受到了短期波动或市场情绪的过度影响?

  •   这个决策在我的理解范围内吗?

  •   万一出现亏损,我有什么应对预案?

  通过长期的记录和思考,我们可以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投资认知体系,从 「凭感觉」 向 「有依据」 转变。

  投资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而这些挑战不仅仅来自市场的复杂变化,也来自我们内心的心理倾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注定要被这些倾向所困扰。

  那些在投资中获得长期成功的人,通常不是因为从不犯错,而是因为能够不断地认识自己、调整自己。通过理解常见的心理现象,建立科学的思考框架,并在实践中持续完善,每个人都可以在投资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文章来源:华夏基金)

(原标题:投资心理学透视——「低买高卖」 与 「追涨杀跌」)

(责任编辑:66)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也许,我们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市场上涨期间收获了不错的回报,却在快速下跌中悉数交换。明明懂得 「低买高卖」 的道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发现自己总是在 「追涨杀跌」。

  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有趣的现象:影响投资结果的,往往不仅仅是我们获得了多少信息,更在于我们如何与自己的心理机制相处。当面对复杂变化的市场时,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一些天然心理倾向的影响,这些倾向本身并无对错,但了解它们却能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1

  近因效应:最近信息的放大作用

  我们的大脑天然地会对最近发生的事件给予更多权重,近期的市场表现也容易影响我们对未来走势的判断,这种现象叫做近因效应。

  这种现象在投资中很常见。牛市高峰时,连续的上涨让人容易产生乐观预期,可能会忽视估值层面的考量;市场调整时,短期的波动又可能让人忽视一些优质公司的长期价值。选择基金时,我们也很容易被最近的业绩排名所吸引,这同样是近因效应在起作用。

  当我们意识到大脑有这种倾向时,就可以有意识地拉长观察的时间维度。正如巴菲特观察到的:「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平庸企业的敌人。」 培养长期视角,关注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而非短期价格变化,往往能帮助我们看得更清楚。

  #2

  过度自信:对自身判断力的高估

  当在投资中连续取得几次不错的结果后,我们很容易对自己的判断能力产生过高的评估。但这种心理状态可能会驱使我们加大投资力度,甚至使用杠杆,最终在高位面临意想不到的回撤。

  数据显示,A 股市场个人投资者的换手率通常远高于机构投资者。在牛市中,一些朋友因为几次成功的操作就认为自己掌握了市场规律,但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运气因素的存在。

  查理·芒格曾经分享过 「能力圈」 的概念:「了解自己真正擅长什么,在自己理解的领域内做决策。」 这不是要限制我们的探索,而是要我们诚实地认识自己的知识边界,在有把握的领域内做出更从容的判断。

  #3

  损失厌恶:对亏损的敏感反应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通过研究发现,人们对损失的痛苦感受约为同等收益快乐感受的 2.5 倍。这种不对称的情感反应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保护机制,在投资中也会自然地影响我们的决策。

  这种影响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很多朋友会不自觉地长期持有被套的股票,期待着回本的那一天;而对于盈利的投资,又容易过早地 「落袋为安」。还有一种情况是对 「成本价」 有着特殊的情结,即使公司基本面发生了变化,仍然希望等到回本再做调整。

  从更广的视角看,过度的损失敏感可能让人过于偏好看似 「安全」 的投资方式,却忽略了通胀对财富的长期影响。

  当我们理解损失厌恶是人的天性时,就能更客观地审视自己的投资决策。重要的是在投资前就想清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资产配置策略。

  #4

  羊群效应:群体行为的影响力

  作为社会性的存在,我们天然具有关注群体行为的倾向。在投资领域,这表现为容易被大多数人的选择所影响,觉得 「大家都在买,应该有道理」。

  回顾历史,每当人们普遍看好市场,比如 2007 年、2015 年上半年和 2021 年初投资者排队入市时,往往预示着市场情绪已经相当高涨。

  A 股市场的主题投资热潮也体现了这种现象。每当出现新概念,相关股票往往会被快速推高,一些朋友可能在还没有充分了解公司实际业务的情况下就参与其中。

  巴菲特曾经分享过他的观察:「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这不是说要刻意与众不同,而是要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基于自己的判断来做决策。

  #5

  从理解到实践:一些可行的思路

  了解这些心理现象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这些认识。

  培养概率思维。投资本质上面对的是不确定性,没有任何方法能保证每次都正确。那些长期表现出色的投资者,通常专注于提高整体决策的质量,而不是追求百分百的准确率。

  建立多维度的分析框架。投资决策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虑:宏观环境、行业发展、公司基本面等。制作一份适合自己的投资检查清单,从不同维度审视每个决策,往往能帮助我们看得更全面。

  设定投资目标和规则。预先设定一些投资原则并尽量坚持执行。当市场波动较大、情绪容易受到影响时,给自己一些冷静思考的时间,往往能避免冲动性的决策。

  持续记录和反思。定期回顾自己的投资决策,分析其中的得失。重点不只是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决策过程是否合理。可以记录这样几个问题:

  •   这次决策主要基于什么信息?

  •   是否受到了短期波动或市场情绪的过度影响?

  •   这个决策在我的理解范围内吗?

  •   万一出现亏损,我有什么应对预案?

  通过长期的记录和思考,我们可以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投资认知体系,从 「凭感觉」 向 「有依据」 转变。

  投资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而这些挑战不仅仅来自市场的复杂变化,也来自我们内心的心理倾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注定要被这些倾向所困扰。

  那些在投资中获得长期成功的人,通常不是因为从不犯错,而是因为能够不断地认识自己、调整自己。通过理解常见的心理现象,建立科学的思考框架,并在实践中持续完善,每个人都可以在投资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文章来源:华夏基金)

(原标题:投资心理学透视——「低买高卖」 与 「追涨杀跌」)

(责任编辑:66)

YOU MAY ALSO LIKE

美国 9 月通胀数据全线低于预期 增强美联储降息前景

央行:把握好货币政策的力度、时机和节奏 维护股市、债市、汇市等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也许,我们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市场上涨期间收获了不错的回报,却在快速下跌中悉数交换。明明懂得 「低买高卖」 的道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发现自己总是在 「追涨杀跌」。

  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有趣的现象:影响投资结果的,往往不仅仅是我们获得了多少信息,更在于我们如何与自己的心理机制相处。当面对复杂变化的市场时,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一些天然心理倾向的影响,这些倾向本身并无对错,但了解它们却能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1

  近因效应:最近信息的放大作用

  我们的大脑天然地会对最近发生的事件给予更多权重,近期的市场表现也容易影响我们对未来走势的判断,这种现象叫做近因效应。

  这种现象在投资中很常见。牛市高峰时,连续的上涨让人容易产生乐观预期,可能会忽视估值层面的考量;市场调整时,短期的波动又可能让人忽视一些优质公司的长期价值。选择基金时,我们也很容易被最近的业绩排名所吸引,这同样是近因效应在起作用。

  当我们意识到大脑有这种倾向时,就可以有意识地拉长观察的时间维度。正如巴菲特观察到的:「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平庸企业的敌人。」 培养长期视角,关注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而非短期价格变化,往往能帮助我们看得更清楚。

  #2

  过度自信:对自身判断力的高估

  当在投资中连续取得几次不错的结果后,我们很容易对自己的判断能力产生过高的评估。但这种心理状态可能会驱使我们加大投资力度,甚至使用杠杆,最终在高位面临意想不到的回撤。

  数据显示,A 股市场个人投资者的换手率通常远高于机构投资者。在牛市中,一些朋友因为几次成功的操作就认为自己掌握了市场规律,但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运气因素的存在。

  查理·芒格曾经分享过 「能力圈」 的概念:「了解自己真正擅长什么,在自己理解的领域内做决策。」 这不是要限制我们的探索,而是要我们诚实地认识自己的知识边界,在有把握的领域内做出更从容的判断。

  #3

  损失厌恶:对亏损的敏感反应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通过研究发现,人们对损失的痛苦感受约为同等收益快乐感受的 2.5 倍。这种不对称的情感反应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保护机制,在投资中也会自然地影响我们的决策。

  这种影响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很多朋友会不自觉地长期持有被套的股票,期待着回本的那一天;而对于盈利的投资,又容易过早地 「落袋为安」。还有一种情况是对 「成本价」 有着特殊的情结,即使公司基本面发生了变化,仍然希望等到回本再做调整。

  从更广的视角看,过度的损失敏感可能让人过于偏好看似 「安全」 的投资方式,却忽略了通胀对财富的长期影响。

  当我们理解损失厌恶是人的天性时,就能更客观地审视自己的投资决策。重要的是在投资前就想清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资产配置策略。

  #4

  羊群效应:群体行为的影响力

  作为社会性的存在,我们天然具有关注群体行为的倾向。在投资领域,这表现为容易被大多数人的选择所影响,觉得 「大家都在买,应该有道理」。

  回顾历史,每当人们普遍看好市场,比如 2007 年、2015 年上半年和 2021 年初投资者排队入市时,往往预示着市场情绪已经相当高涨。

  A 股市场的主题投资热潮也体现了这种现象。每当出现新概念,相关股票往往会被快速推高,一些朋友可能在还没有充分了解公司实际业务的情况下就参与其中。

  巴菲特曾经分享过他的观察:「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这不是说要刻意与众不同,而是要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基于自己的判断来做决策。

  #5

  从理解到实践:一些可行的思路

  了解这些心理现象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这些认识。

  培养概率思维。投资本质上面对的是不确定性,没有任何方法能保证每次都正确。那些长期表现出色的投资者,通常专注于提高整体决策的质量,而不是追求百分百的准确率。

  建立多维度的分析框架。投资决策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虑:宏观环境、行业发展、公司基本面等。制作一份适合自己的投资检查清单,从不同维度审视每个决策,往往能帮助我们看得更全面。

  设定投资目标和规则。预先设定一些投资原则并尽量坚持执行。当市场波动较大、情绪容易受到影响时,给自己一些冷静思考的时间,往往能避免冲动性的决策。

  持续记录和反思。定期回顾自己的投资决策,分析其中的得失。重点不只是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决策过程是否合理。可以记录这样几个问题:

  •   这次决策主要基于什么信息?

  •   是否受到了短期波动或市场情绪的过度影响?

  •   这个决策在我的理解范围内吗?

  •   万一出现亏损,我有什么应对预案?

  通过长期的记录和思考,我们可以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投资认知体系,从 「凭感觉」 向 「有依据」 转变。

  投资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而这些挑战不仅仅来自市场的复杂变化,也来自我们内心的心理倾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注定要被这些倾向所困扰。

  那些在投资中获得长期成功的人,通常不是因为从不犯错,而是因为能够不断地认识自己、调整自己。通过理解常见的心理现象,建立科学的思考框架,并在实践中持续完善,每个人都可以在投资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文章来源:华夏基金)

(原标题:投资心理学透视——「低买高卖」 与 「追涨杀跌」)

(责任编辑:66)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也许,我们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市场上涨期间收获了不错的回报,却在快速下跌中悉数交换。明明懂得 「低买高卖」 的道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发现自己总是在 「追涨杀跌」。

  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有趣的现象:影响投资结果的,往往不仅仅是我们获得了多少信息,更在于我们如何与自己的心理机制相处。当面对复杂变化的市场时,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一些天然心理倾向的影响,这些倾向本身并无对错,但了解它们却能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1

  近因效应:最近信息的放大作用

  我们的大脑天然地会对最近发生的事件给予更多权重,近期的市场表现也容易影响我们对未来走势的判断,这种现象叫做近因效应。

  这种现象在投资中很常见。牛市高峰时,连续的上涨让人容易产生乐观预期,可能会忽视估值层面的考量;市场调整时,短期的波动又可能让人忽视一些优质公司的长期价值。选择基金时,我们也很容易被最近的业绩排名所吸引,这同样是近因效应在起作用。

  当我们意识到大脑有这种倾向时,就可以有意识地拉长观察的时间维度。正如巴菲特观察到的:「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平庸企业的敌人。」 培养长期视角,关注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而非短期价格变化,往往能帮助我们看得更清楚。

  #2

  过度自信:对自身判断力的高估

  当在投资中连续取得几次不错的结果后,我们很容易对自己的判断能力产生过高的评估。但这种心理状态可能会驱使我们加大投资力度,甚至使用杠杆,最终在高位面临意想不到的回撤。

  数据显示,A 股市场个人投资者的换手率通常远高于机构投资者。在牛市中,一些朋友因为几次成功的操作就认为自己掌握了市场规律,但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运气因素的存在。

  查理·芒格曾经分享过 「能力圈」 的概念:「了解自己真正擅长什么,在自己理解的领域内做决策。」 这不是要限制我们的探索,而是要我们诚实地认识自己的知识边界,在有把握的领域内做出更从容的判断。

  #3

  损失厌恶:对亏损的敏感反应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通过研究发现,人们对损失的痛苦感受约为同等收益快乐感受的 2.5 倍。这种不对称的情感反应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保护机制,在投资中也会自然地影响我们的决策。

  这种影响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很多朋友会不自觉地长期持有被套的股票,期待着回本的那一天;而对于盈利的投资,又容易过早地 「落袋为安」。还有一种情况是对 「成本价」 有着特殊的情结,即使公司基本面发生了变化,仍然希望等到回本再做调整。

  从更广的视角看,过度的损失敏感可能让人过于偏好看似 「安全」 的投资方式,却忽略了通胀对财富的长期影响。

  当我们理解损失厌恶是人的天性时,就能更客观地审视自己的投资决策。重要的是在投资前就想清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资产配置策略。

  #4

  羊群效应:群体行为的影响力

  作为社会性的存在,我们天然具有关注群体行为的倾向。在投资领域,这表现为容易被大多数人的选择所影响,觉得 「大家都在买,应该有道理」。

  回顾历史,每当人们普遍看好市场,比如 2007 年、2015 年上半年和 2021 年初投资者排队入市时,往往预示着市场情绪已经相当高涨。

  A 股市场的主题投资热潮也体现了这种现象。每当出现新概念,相关股票往往会被快速推高,一些朋友可能在还没有充分了解公司实际业务的情况下就参与其中。

  巴菲特曾经分享过他的观察:「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这不是说要刻意与众不同,而是要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基于自己的判断来做决策。

  #5

  从理解到实践:一些可行的思路

  了解这些心理现象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这些认识。

  培养概率思维。投资本质上面对的是不确定性,没有任何方法能保证每次都正确。那些长期表现出色的投资者,通常专注于提高整体决策的质量,而不是追求百分百的准确率。

  建立多维度的分析框架。投资决策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虑:宏观环境、行业发展、公司基本面等。制作一份适合自己的投资检查清单,从不同维度审视每个决策,往往能帮助我们看得更全面。

  设定投资目标和规则。预先设定一些投资原则并尽量坚持执行。当市场波动较大、情绪容易受到影响时,给自己一些冷静思考的时间,往往能避免冲动性的决策。

  持续记录和反思。定期回顾自己的投资决策,分析其中的得失。重点不只是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决策过程是否合理。可以记录这样几个问题:

  •   这次决策主要基于什么信息?

  •   是否受到了短期波动或市场情绪的过度影响?

  •   这个决策在我的理解范围内吗?

  •   万一出现亏损,我有什么应对预案?

  通过长期的记录和思考,我们可以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投资认知体系,从 「凭感觉」 向 「有依据」 转变。

  投资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而这些挑战不仅仅来自市场的复杂变化,也来自我们内心的心理倾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注定要被这些倾向所困扰。

  那些在投资中获得长期成功的人,通常不是因为从不犯错,而是因为能够不断地认识自己、调整自己。通过理解常见的心理现象,建立科学的思考框架,并在实践中持续完善,每个人都可以在投资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文章来源:华夏基金)

(原标题:投资心理学透视——「低买高卖」 与 「追涨杀跌」)

(责任编辑:66)

Search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一周热门

数据 「黑洞」 中的一线曙光!CPI 数据即将公布,但不是 「好消息」?

2025 年 10 月 25 日
美国9月通胀数据全线低于预期 增强美联储降息前景

美国 9 月通胀数据全线低于预期 增强美联储降息前景

2025 年 10 月 25 日
黄金周度展望:金价需要略微回归理性?

黄金周度展望:金价需要略微回归理性?

2025 年 10 月 25 日
冰上丝绸之路成功首航 运营方计划明年开通16个航次

冰上丝绸之路成功首航 运营方计划明年开通 16 个航次

2025 年 10 月 25 日
美轰炸机一周内两次靠近委内瑞拉海岸,特朗普:将很快看到地面军事行动!委防长强硬回应:所有部队均已进入战备状态

美轰炸机一周内两次靠近委内瑞拉海岸,特朗普:将很快看到地面军事行动!委防长强硬回应:所有部队均已进入战备状态

2025 年 10 月 25 日
生猪价格跌至年内新低 行业面临不同程度亏损

央行:把握好货币政策的力度、时机和节奏 维护股市、债市、汇市等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2025 年 10 月 25 日

【金融街发布】 国家外汇局:进一步加大外汇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2025 年 10 月 25 日
午后异动!这一概念集体拉升 寒武纪股价涨超贵州茅台!

午后异动!这一概念集体拉升 寒武纪股价涨超贵州茅台!

2025 年 10 月 25 日
散户对冲逻辑变了?小摩力挺黄金:未来三年金价或将翻倍!

散户对冲逻辑变了?小摩力挺黄金:未来三年金价或将翻倍!

2025 年 10 月 25 日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 1.66%;阿里巴巴将开启夸克 AI 眼镜预售;量子通信获重大突破,光信号与量子密钥分发共纤传输距离创全球最高纪录——《投资早参》

2025 年 10 月 25 日
金桂财经

2025 年 10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 9 月    

近期动态

  • 数据 「黑洞」 中的一线曙光!CPI 数据即将公布,但不是 「好消息」?
  • 美国 9 月通胀数据全线低于预期 增强美联储降息前景
  • 黄金周度展望:金价需要略微回归理性?
  • 冰上丝绸之路成功首航 运营方计划明年开通 16 个航次
  • 美轰炸机一周内两次靠近委内瑞拉海岸,特朗普:将很快看到地面军事行动!委防长强硬回应:所有部队均已进入战备状态
  • 央行:把握好货币政策的力度、时机和节奏 维护股市、债市、汇市等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广告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登录& 注册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登录
  • 注册
忘记密码?
Lost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 will receive a link to create a new password via email.
body::-webkit-scrollbar { width: 7px; } body::-webkit-scrollbar-track { border-radius: 10px; background: #f0f0f0; } body::-webkit-scrollbar-thumb { border-radius: 50px; background: #dfdbd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