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 10 月 27 日电 (王菁) 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债市关键时刻再次开启,这一双向灵活调节举措为市场注入长期流动性,促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
27 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 2025 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今年初,考虑到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等暂停了国债买卖,目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消息一出,债市现券收益率直线下行,长券表现更加强势。截至日内尾盘,10 年期国开债 「25 国开 15」 收益率下行 4.95BPs 报 1.8675%,10 年期国债 「25 附息国债 16」 收益率下行 4.5BPs 报 1.80%,30 年期国债 「25 超长特别国债 06」 收益率下行 5.25BPs 报 2.16%。

「宽货币」 配合 「宽财政」 必要性提升
近期,业内不少机构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 「财货」 配合为重点,后续化债需求带来的宽财政加码对债市供求形成扰动,「宽货币」 配合 「宽财政」 必要性提升。
潘功胜稍早表示,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短期、中期、长期流动性安排,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同时继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新华财经表示,「今年以来,国债和地方债发行量明显增加。年末地方政府债动用结存限额,宽财继续政发力的环境下,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既有效配合财政端发力,也有助于稳定债市利率运行。」
「年初央行暂停国债买卖,主要源于国债市场供不应求。」 明明指出,从全年看,政府债供给整体高于往年同期,央行恢复国债买卖,一方面有利于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给,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强化央行对债市收益率曲线的引导,「保障货币政策顺畅传导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信达证券研究员李一爽在报告中曾预测:「央行重启购债已经渐行渐近,我们认为四季度甚至 10 月有较大的概率落地。」 这一预测如今得到验证。李一爽提到,「近三年政府债净融资复合增速达到了 24%,债券付息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也持续上升,2024 年已接近 5%。」
「当然,随着国债买卖恢复,国债收益率曲线也将更加平稳,期限利差有望收窄,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有效下降。」 明明补充道。
李一爽也强调称,「央行通过国债买卖平抑利率的波动也是维持财政可持续性的重要举措。」
年末前债市表现或可 「多一分期待」
某国有大行研究院分析师则从流动性角度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当前,央行持有的国债仍以短期居多,虽然央行表内政府债到期不会回笼基础货币,但是在短债逐渐到期的情况下,为稳定表内政府债资产,仍有择机购债的必要。」
从债券市场走势看,李一爽在近期报告预测称,「在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至 1.83% 后,恐慌情绪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释放。从微观数据上看,交易盘仍在持续净卖出的背景下,配置盘的大量买入已经使利率有所回落,这也是利率进入顶部区间的信号。」
实际上,潘功胜在论坛上也透露了相关政策信号,表示人民银行将 「综合平衡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和防范金融市场道德风险,探索在特定情景下向非银机构提供流动性的机制安排」。
稍早,潘功胜还明确表示:「实践中,人民银行根据基础货币投放需要,兼顾债券市场供求和收益率曲线形态变化等情况,灵活开展国债买卖双向操作,保障货币政策顺畅传导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对于这一举措的前期 「伏笔」,亦有资深债市投资人对新华财经透露称,「此前,中债登、同业拆借中心宣布将联合推出集中债券借贷业务,在债券回购的质押券解冻后,融出方可将获得这些质押券纳入可借范围,这也有望增加债市的流动性。」
「这些操作当时就被不少机构观测到,认为可能也是央行重启购债前的准备,并似乎预测了重启时间点已 『不远』。」 前述投资人称。
「债市交易员们已在紧锣密鼓地调整投资组合。随着央行流动性支持政策的持续发力,四季度债市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的背景下稳定性有望增强。」 该投资人还预计称,随着国债买卖操作恢复,央行对债市收益率曲线的引导作用将更加明显,亦可对年底至明年初的债券市场表现多一分期待。
编辑:王柘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