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金十数据】
AI 播客:换个方式听新闻 下载 mp3
尽管 9 月美国通胀率仍高达 3%,远高于美联储设定的 2% 目标,但市场几乎普遍认为美联储下周将如期降息。
这背后究竟有何缘由?自 2021 年 1 月以来的四年半时间里,美国通胀率从未低于目标水平,美联储为何选择在此时降息?
美联储将于北京时间周四凌晨 2 点公布利率决议,主席鲍威尔将在 2 点 30 分召开新闻发布会。和美联储的所有决策一样,答案虽复杂,但可从以下几方面拆解分析。
一、当前利率水平抑制经济增长,政策转向势在必行
经济学家指出,降息的关键前提是美联储认为当前 4%-4.25% 的基准利率已处于高位,实质正在拖累美国经济。尽管官员们对经济放缓的程度仍有争议,但这一核心判断已达成共识。
在此背景下,美联储的政策思路已发生明显转变。鲍威尔及 12 位利率决策投票委员中的多数人,如今更担忧就业市场状况,而非通胀问题。疲软的就业市场意味着美联储不愿让高利率继续抑制经济——这就如同给穿着衣服游泳的人再口袋里装石头,只会加剧困境。因此,适度降息以支撑劳动力市场,成为政策调整的重要考量。
二、就业市场疲软超预期,风险防控优先级上升
今年美国经济的重大变量是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广泛关税政策,这对美联储而言构成典型的 「供给冲击」——此类冲击 (如关税或上世纪 70 年代的石油禁运) 既会推高物价,又会减缓经济增长。
年初以来,美联储长期关注通胀与增长两大风险,通胀一度被视为更严峻的挑战,经济学家曾持续警告关税可能引发通胀飙升。但实际情况是,关税对通胀的推动作用相对温和。尽管 9 月通胀率仍达 3%,但已好于政策制定者的最坏预期。美联储官员认为,关税带来的通胀压力具有暂时性,后续将逐步消退,通胀有望向 2% 的目标回落,即便短期内通胀可能出现超预期升温,也难以持续。
与通胀的可控态势形成对比的是,美国就业市场的疲软程度远超美联储年初预期。夏季一系列数据修正显示,私营部门就业增长近乎停滞:截至 8 月的三个月里,经济平均每月仅新增 2.9 万个净就业岗位,而去年最后三个月的平均新增量高达 20.9 万个。
「就业增长已明显陷入停滞,」 全国互助保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凯西·博斯蒂扬西奇 (Kathy Bostjancic) 在采访中表示。贸易不确定性导致企业放缓招聘,而当企业无法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时,往往会通过裁员削减开支——通用汽车近期就宣布解雇 200 名员工。
美联储官员深知历史教训:就业增长的小幅初始下滑可能突然演变为衰退。「萨姆规则」 也显示,失业率上升 0.5 个百分点后,往往会随之而来深度经济下行。因此,许多美联储官员将此次降息视为风险管理举措,以规避上述风险。「纠正过于宽松的政策对劳动者的伤害,远小于纠正过于紧缩的政策,」 摩根大通前经济学家詹姆斯·格拉斯曼 (James Glassman) 在邮件中解释道。
三、政府停摆加剧数据缺口,却未改变降息逻辑
美国联邦政府自 10 月 1 日起停摆,导致多项关键经济数据暂停发布,劳工统计局原计划公布的月度就业数据、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 等核心指标均被迫推迟。9 月 CPI 数据虽于 10 月 24 日滞后发布 (环比增长 0.3%,同比增长 3%;核心 CPI 环比增长 0.2%,同比增长 3%),但这可能是美联储 10 月 28-29 日货币政策会议前能获得的最后一份重要官方数据。
尽管数据 「断供」,但鲍威尔上周在讲话中明确表示,通过现有数据及与企业的沟通可知,就业疲软等核心趋势并未改变。「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仍处于高位,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FOMC) 高度关注双重使命面临的双向风险,并判断就业市场的下行风险已上升,」 鲍威尔的这一表态被德意志银行首席美国经济学家马修·卢泽蒂 (Matthew Luzzetti) 解读为 10 月降息的明确理由。
经济分析人士指出,政府停摆导致的 「数据失明」 让经济判断难度加大,就像 「在浓雾中盲飞」,但美联储通过自筹资金优势及广泛的企业联络网络,仍能获取关键经济信息,私营数据服务机构也提供了补充参考,尽管这些替代数据无法完全替代官方全面数据集的权威性。
四、12 月降息预期分化,数据依赖性凸显
对于 12 月是否继续降息,市场观点存在分歧。博斯蒂扬西奇认为,支撑 10 月降息的核心逻辑 (就业风险高于通胀风险) 将延续,美联储可能再降 25 个基点,这一观点得到多数经济学家认同。衍生品市场交易员甚至认为 12 月降息概率超过 90%。
但也有分析师持谨慎态度。地区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理查德·穆迪 (Richard Moody) 指出:「9 月 CPI 数据显示关税成本向核心商品价格传导的迹象有所增强,这将为仍关注通胀上行风险的 FOMC 委员提供有力支撑,因此 12 月会议的决策并非板上钉钉。」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12 月降息与否将高度依赖后续数据,但目前政府停摆尚无结束迹象,美联储能否获得足够的官方数据支持决策,仍是未知数。此外,核心通胀的下降持续性、关税成本传导的进一步变化,以及就业市场是否出现企稳信号,都将成为影响后续政策走向的关键变量。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内部对降息幅度已出现分歧:理事沃勒支持 10 月降息 25 个基点,而新任理事米兰则主张更大幅度的 50 个基点降息,以应对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带来的经济下行风险。这一分歧也为后续政策路径增添了不确定性。
【文章来源:金十数据】
AI 播客:换个方式听新闻 下载 mp3
尽管 9 月美国通胀率仍高达 3%,远高于美联储设定的 2% 目标,但市场几乎普遍认为美联储下周将如期降息。
这背后究竟有何缘由?自 2021 年 1 月以来的四年半时间里,美国通胀率从未低于目标水平,美联储为何选择在此时降息?
美联储将于北京时间周四凌晨 2 点公布利率决议,主席鲍威尔将在 2 点 30 分召开新闻发布会。和美联储的所有决策一样,答案虽复杂,但可从以下几方面拆解分析。
一、当前利率水平抑制经济增长,政策转向势在必行
经济学家指出,降息的关键前提是美联储认为当前 4%-4.25% 的基准利率已处于高位,实质正在拖累美国经济。尽管官员们对经济放缓的程度仍有争议,但这一核心判断已达成共识。
在此背景下,美联储的政策思路已发生明显转变。鲍威尔及 12 位利率决策投票委员中的多数人,如今更担忧就业市场状况,而非通胀问题。疲软的就业市场意味着美联储不愿让高利率继续抑制经济——这就如同给穿着衣服游泳的人再口袋里装石头,只会加剧困境。因此,适度降息以支撑劳动力市场,成为政策调整的重要考量。
二、就业市场疲软超预期,风险防控优先级上升
今年美国经济的重大变量是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广泛关税政策,这对美联储而言构成典型的 「供给冲击」——此类冲击 (如关税或上世纪 70 年代的石油禁运) 既会推高物价,又会减缓经济增长。
年初以来,美联储长期关注通胀与增长两大风险,通胀一度被视为更严峻的挑战,经济学家曾持续警告关税可能引发通胀飙升。但实际情况是,关税对通胀的推动作用相对温和。尽管 9 月通胀率仍达 3%,但已好于政策制定者的最坏预期。美联储官员认为,关税带来的通胀压力具有暂时性,后续将逐步消退,通胀有望向 2% 的目标回落,即便短期内通胀可能出现超预期升温,也难以持续。
与通胀的可控态势形成对比的是,美国就业市场的疲软程度远超美联储年初预期。夏季一系列数据修正显示,私营部门就业增长近乎停滞:截至 8 月的三个月里,经济平均每月仅新增 2.9 万个净就业岗位,而去年最后三个月的平均新增量高达 20.9 万个。
「就业增长已明显陷入停滞,」 全国互助保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凯西·博斯蒂扬西奇 (Kathy Bostjancic) 在采访中表示。贸易不确定性导致企业放缓招聘,而当企业无法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时,往往会通过裁员削减开支——通用汽车近期就宣布解雇 200 名员工。
美联储官员深知历史教训:就业增长的小幅初始下滑可能突然演变为衰退。「萨姆规则」 也显示,失业率上升 0.5 个百分点后,往往会随之而来深度经济下行。因此,许多美联储官员将此次降息视为风险管理举措,以规避上述风险。「纠正过于宽松的政策对劳动者的伤害,远小于纠正过于紧缩的政策,」 摩根大通前经济学家詹姆斯·格拉斯曼 (James Glassman) 在邮件中解释道。
三、政府停摆加剧数据缺口,却未改变降息逻辑
美国联邦政府自 10 月 1 日起停摆,导致多项关键经济数据暂停发布,劳工统计局原计划公布的月度就业数据、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 等核心指标均被迫推迟。9 月 CPI 数据虽于 10 月 24 日滞后发布 (环比增长 0.3%,同比增长 3%;核心 CPI 环比增长 0.2%,同比增长 3%),但这可能是美联储 10 月 28-29 日货币政策会议前能获得的最后一份重要官方数据。
尽管数据 「断供」,但鲍威尔上周在讲话中明确表示,通过现有数据及与企业的沟通可知,就业疲软等核心趋势并未改变。「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仍处于高位,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FOMC) 高度关注双重使命面临的双向风险,并判断就业市场的下行风险已上升,」 鲍威尔的这一表态被德意志银行首席美国经济学家马修·卢泽蒂 (Matthew Luzzetti) 解读为 10 月降息的明确理由。
经济分析人士指出,政府停摆导致的 「数据失明」 让经济判断难度加大,就像 「在浓雾中盲飞」,但美联储通过自筹资金优势及广泛的企业联络网络,仍能获取关键经济信息,私营数据服务机构也提供了补充参考,尽管这些替代数据无法完全替代官方全面数据集的权威性。
四、12 月降息预期分化,数据依赖性凸显
对于 12 月是否继续降息,市场观点存在分歧。博斯蒂扬西奇认为,支撑 10 月降息的核心逻辑 (就业风险高于通胀风险) 将延续,美联储可能再降 25 个基点,这一观点得到多数经济学家认同。衍生品市场交易员甚至认为 12 月降息概率超过 90%。
但也有分析师持谨慎态度。地区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理查德·穆迪 (Richard Moody) 指出:「9 月 CPI 数据显示关税成本向核心商品价格传导的迹象有所增强,这将为仍关注通胀上行风险的 FOMC 委员提供有力支撑,因此 12 月会议的决策并非板上钉钉。」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12 月降息与否将高度依赖后续数据,但目前政府停摆尚无结束迹象,美联储能否获得足够的官方数据支持决策,仍是未知数。此外,核心通胀的下降持续性、关税成本传导的进一步变化,以及就业市场是否出现企稳信号,都将成为影响后续政策走向的关键变量。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内部对降息幅度已出现分歧:理事沃勒支持 10 月降息 25 个基点,而新任理事米兰则主张更大幅度的 50 个基点降息,以应对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带来的经济下行风险。这一分歧也为后续政策路径增添了不确定性。
【文章来源:金十数据】
AI 播客:换个方式听新闻 下载 mp3
尽管 9 月美国通胀率仍高达 3%,远高于美联储设定的 2% 目标,但市场几乎普遍认为美联储下周将如期降息。
这背后究竟有何缘由?自 2021 年 1 月以来的四年半时间里,美国通胀率从未低于目标水平,美联储为何选择在此时降息?
美联储将于北京时间周四凌晨 2 点公布利率决议,主席鲍威尔将在 2 点 30 分召开新闻发布会。和美联储的所有决策一样,答案虽复杂,但可从以下几方面拆解分析。
一、当前利率水平抑制经济增长,政策转向势在必行
经济学家指出,降息的关键前提是美联储认为当前 4%-4.25% 的基准利率已处于高位,实质正在拖累美国经济。尽管官员们对经济放缓的程度仍有争议,但这一核心判断已达成共识。
在此背景下,美联储的政策思路已发生明显转变。鲍威尔及 12 位利率决策投票委员中的多数人,如今更担忧就业市场状况,而非通胀问题。疲软的就业市场意味着美联储不愿让高利率继续抑制经济——这就如同给穿着衣服游泳的人再口袋里装石头,只会加剧困境。因此,适度降息以支撑劳动力市场,成为政策调整的重要考量。
二、就业市场疲软超预期,风险防控优先级上升
今年美国经济的重大变量是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广泛关税政策,这对美联储而言构成典型的 「供给冲击」——此类冲击 (如关税或上世纪 70 年代的石油禁运) 既会推高物价,又会减缓经济增长。
年初以来,美联储长期关注通胀与增长两大风险,通胀一度被视为更严峻的挑战,经济学家曾持续警告关税可能引发通胀飙升。但实际情况是,关税对通胀的推动作用相对温和。尽管 9 月通胀率仍达 3%,但已好于政策制定者的最坏预期。美联储官员认为,关税带来的通胀压力具有暂时性,后续将逐步消退,通胀有望向 2% 的目标回落,即便短期内通胀可能出现超预期升温,也难以持续。
与通胀的可控态势形成对比的是,美国就业市场的疲软程度远超美联储年初预期。夏季一系列数据修正显示,私营部门就业增长近乎停滞:截至 8 月的三个月里,经济平均每月仅新增 2.9 万个净就业岗位,而去年最后三个月的平均新增量高达 20.9 万个。
「就业增长已明显陷入停滞,」 全国互助保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凯西·博斯蒂扬西奇 (Kathy Bostjancic) 在采访中表示。贸易不确定性导致企业放缓招聘,而当企业无法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时,往往会通过裁员削减开支——通用汽车近期就宣布解雇 200 名员工。
美联储官员深知历史教训:就业增长的小幅初始下滑可能突然演变为衰退。「萨姆规则」 也显示,失业率上升 0.5 个百分点后,往往会随之而来深度经济下行。因此,许多美联储官员将此次降息视为风险管理举措,以规避上述风险。「纠正过于宽松的政策对劳动者的伤害,远小于纠正过于紧缩的政策,」 摩根大通前经济学家詹姆斯·格拉斯曼 (James Glassman) 在邮件中解释道。
三、政府停摆加剧数据缺口,却未改变降息逻辑
美国联邦政府自 10 月 1 日起停摆,导致多项关键经济数据暂停发布,劳工统计局原计划公布的月度就业数据、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 等核心指标均被迫推迟。9 月 CPI 数据虽于 10 月 24 日滞后发布 (环比增长 0.3%,同比增长 3%;核心 CPI 环比增长 0.2%,同比增长 3%),但这可能是美联储 10 月 28-29 日货币政策会议前能获得的最后一份重要官方数据。
尽管数据 「断供」,但鲍威尔上周在讲话中明确表示,通过现有数据及与企业的沟通可知,就业疲软等核心趋势并未改变。「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仍处于高位,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FOMC) 高度关注双重使命面临的双向风险,并判断就业市场的下行风险已上升,」 鲍威尔的这一表态被德意志银行首席美国经济学家马修·卢泽蒂 (Matthew Luzzetti) 解读为 10 月降息的明确理由。
经济分析人士指出,政府停摆导致的 「数据失明」 让经济判断难度加大,就像 「在浓雾中盲飞」,但美联储通过自筹资金优势及广泛的企业联络网络,仍能获取关键经济信息,私营数据服务机构也提供了补充参考,尽管这些替代数据无法完全替代官方全面数据集的权威性。
四、12 月降息预期分化,数据依赖性凸显
对于 12 月是否继续降息,市场观点存在分歧。博斯蒂扬西奇认为,支撑 10 月降息的核心逻辑 (就业风险高于通胀风险) 将延续,美联储可能再降 25 个基点,这一观点得到多数经济学家认同。衍生品市场交易员甚至认为 12 月降息概率超过 90%。
但也有分析师持谨慎态度。地区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理查德·穆迪 (Richard Moody) 指出:「9 月 CPI 数据显示关税成本向核心商品价格传导的迹象有所增强,这将为仍关注通胀上行风险的 FOMC 委员提供有力支撑,因此 12 月会议的决策并非板上钉钉。」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12 月降息与否将高度依赖后续数据,但目前政府停摆尚无结束迹象,美联储能否获得足够的官方数据支持决策,仍是未知数。此外,核心通胀的下降持续性、关税成本传导的进一步变化,以及就业市场是否出现企稳信号,都将成为影响后续政策走向的关键变量。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内部对降息幅度已出现分歧:理事沃勒支持 10 月降息 25 个基点,而新任理事米兰则主张更大幅度的 50 个基点降息,以应对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带来的经济下行风险。这一分歧也为后续政策路径增添了不确定性。
【文章来源:金十数据】
AI 播客:换个方式听新闻 下载 mp3
尽管 9 月美国通胀率仍高达 3%,远高于美联储设定的 2% 目标,但市场几乎普遍认为美联储下周将如期降息。
这背后究竟有何缘由?自 2021 年 1 月以来的四年半时间里,美国通胀率从未低于目标水平,美联储为何选择在此时降息?
美联储将于北京时间周四凌晨 2 点公布利率决议,主席鲍威尔将在 2 点 30 分召开新闻发布会。和美联储的所有决策一样,答案虽复杂,但可从以下几方面拆解分析。
一、当前利率水平抑制经济增长,政策转向势在必行
经济学家指出,降息的关键前提是美联储认为当前 4%-4.25% 的基准利率已处于高位,实质正在拖累美国经济。尽管官员们对经济放缓的程度仍有争议,但这一核心判断已达成共识。
在此背景下,美联储的政策思路已发生明显转变。鲍威尔及 12 位利率决策投票委员中的多数人,如今更担忧就业市场状况,而非通胀问题。疲软的就业市场意味着美联储不愿让高利率继续抑制经济——这就如同给穿着衣服游泳的人再口袋里装石头,只会加剧困境。因此,适度降息以支撑劳动力市场,成为政策调整的重要考量。
二、就业市场疲软超预期,风险防控优先级上升
今年美国经济的重大变量是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广泛关税政策,这对美联储而言构成典型的 「供给冲击」——此类冲击 (如关税或上世纪 70 年代的石油禁运) 既会推高物价,又会减缓经济增长。
年初以来,美联储长期关注通胀与增长两大风险,通胀一度被视为更严峻的挑战,经济学家曾持续警告关税可能引发通胀飙升。但实际情况是,关税对通胀的推动作用相对温和。尽管 9 月通胀率仍达 3%,但已好于政策制定者的最坏预期。美联储官员认为,关税带来的通胀压力具有暂时性,后续将逐步消退,通胀有望向 2% 的目标回落,即便短期内通胀可能出现超预期升温,也难以持续。
与通胀的可控态势形成对比的是,美国就业市场的疲软程度远超美联储年初预期。夏季一系列数据修正显示,私营部门就业增长近乎停滞:截至 8 月的三个月里,经济平均每月仅新增 2.9 万个净就业岗位,而去年最后三个月的平均新增量高达 20.9 万个。
「就业增长已明显陷入停滞,」 全国互助保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凯西·博斯蒂扬西奇 (Kathy Bostjancic) 在采访中表示。贸易不确定性导致企业放缓招聘,而当企业无法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时,往往会通过裁员削减开支——通用汽车近期就宣布解雇 200 名员工。
美联储官员深知历史教训:就业增长的小幅初始下滑可能突然演变为衰退。「萨姆规则」 也显示,失业率上升 0.5 个百分点后,往往会随之而来深度经济下行。因此,许多美联储官员将此次降息视为风险管理举措,以规避上述风险。「纠正过于宽松的政策对劳动者的伤害,远小于纠正过于紧缩的政策,」 摩根大通前经济学家詹姆斯·格拉斯曼 (James Glassman) 在邮件中解释道。
三、政府停摆加剧数据缺口,却未改变降息逻辑
美国联邦政府自 10 月 1 日起停摆,导致多项关键经济数据暂停发布,劳工统计局原计划公布的月度就业数据、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 等核心指标均被迫推迟。9 月 CPI 数据虽于 10 月 24 日滞后发布 (环比增长 0.3%,同比增长 3%;核心 CPI 环比增长 0.2%,同比增长 3%),但这可能是美联储 10 月 28-29 日货币政策会议前能获得的最后一份重要官方数据。
尽管数据 「断供」,但鲍威尔上周在讲话中明确表示,通过现有数据及与企业的沟通可知,就业疲软等核心趋势并未改变。「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仍处于高位,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FOMC) 高度关注双重使命面临的双向风险,并判断就业市场的下行风险已上升,」 鲍威尔的这一表态被德意志银行首席美国经济学家马修·卢泽蒂 (Matthew Luzzetti) 解读为 10 月降息的明确理由。
经济分析人士指出,政府停摆导致的 「数据失明」 让经济判断难度加大,就像 「在浓雾中盲飞」,但美联储通过自筹资金优势及广泛的企业联络网络,仍能获取关键经济信息,私营数据服务机构也提供了补充参考,尽管这些替代数据无法完全替代官方全面数据集的权威性。
四、12 月降息预期分化,数据依赖性凸显
对于 12 月是否继续降息,市场观点存在分歧。博斯蒂扬西奇认为,支撑 10 月降息的核心逻辑 (就业风险高于通胀风险) 将延续,美联储可能再降 25 个基点,这一观点得到多数经济学家认同。衍生品市场交易员甚至认为 12 月降息概率超过 90%。
但也有分析师持谨慎态度。地区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理查德·穆迪 (Richard Moody) 指出:「9 月 CPI 数据显示关税成本向核心商品价格传导的迹象有所增强,这将为仍关注通胀上行风险的 FOMC 委员提供有力支撑,因此 12 月会议的决策并非板上钉钉。」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12 月降息与否将高度依赖后续数据,但目前政府停摆尚无结束迹象,美联储能否获得足够的官方数据支持决策,仍是未知数。此外,核心通胀的下降持续性、关税成本传导的进一步变化,以及就业市场是否出现企稳信号,都将成为影响后续政策走向的关键变量。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内部对降息幅度已出现分歧:理事沃勒支持 10 月降息 25 个基点,而新任理事米兰则主张更大幅度的 50 个基点降息,以应对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带来的经济下行风险。这一分歧也为后续政策路径增添了不确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