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近期,固态电池领域频频取得突破,产业进程持续提速。多家固态电池巨头在 2025 年三季报中表示,将加码固态电池。与此同时,基金也在加码对固态电池概念股的布局,狂买相关核心龙头。尤其自 10 月以来,多只电池主题 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获得资金青睐,持续吸金。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注意到,永赢新材料智选混合型基金在 2025 年三季报中指出,深度关注固态电池产业链,积极挖掘其中的投资机会。在全产业链的通力协作下,全固态电池技术进步明显加速,2026 年有望成为全固态电池的量产元年。
固态电池频频取得突破
近期,固态电池技术突破不断传来捷报。
据清华大学官网消息,该校化工系教授张强团队在锂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为开发实用化的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固态锂电池提供了新思路与技术支撑。在能量密度方面,当前固态电池已可达 400Wh/kg~500Wh/kg,而传统液态电池的最高容量仅在 200Wh/kg~300Wh/ kg。同时,该电池在满充状态下顺利通过针刺和 120℃热箱安全测试,未出现燃烧或爆炸现象,安全性能表现优异。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 《自然》,有望为成熟固态电池产品的研发提供重要技术参考。
政策层面也为固态电池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日前,四部委联合发布 《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固态电池关键装备列为重点研制方向,使得电池板块再度成为市场焦点。
此外,《电动汽车用全固态电池单体规格尺寸》 团体标准已正式通过立项审查,被列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研制计划,该标准为行业规模化落地奠定关键基础。
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向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表示,固态电池板块值得长期深度布局,核心原因在于技术、政策、市场等多维度的共振与协同。从技术端来看,国内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频繁传出研发进展,国际上丰田、三星等巨头也在加速布局,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和长续航等关键指标持续提升,为新能源汽车等终端应用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政策层面,国内 「双碳」 目标强化了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固态电池直接受益。国际上欧洲碳排放政策等全球性政策则倒逼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加大固态电池采购力度,形成全球协同效应。
多家巨头强调加码投入
2025 年以来,中国锂电池产业链多家上市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纷纷取得突破性进展。
10 月 23 日,欣旺达在 「2025 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 上宣布推出新一代聚合物全固态电池 「欣·碧霄」,引发行业广泛关注。据悉,该电池能量密度高达 400Wh/kg,较主流液态电池提升超过 30%,且低温性能同样优异。此外,欣旺达预计在 2025 年底建成 0.2GWh 聚合物固态电芯中试线,为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和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国轩高科在 2025 年三季报中特别强调了固态电池的进展。国轩高科在财报中提到,公司正通过多种渠道融资,以支持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国轩高科在电话会议中表示,首条全固态中试线已正式贯通,旗下金石全固态电池目前处于中试量产阶段,同时已启动 2GWh 量产线的设计工作。目前,公司已建成首条全固态电池实验线,正在推进产能达 12GWh 的准固态电池量产线建设。
宁德时代的 2025 年三季报则展现出强劲的经营实力与研发投入。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宁德时代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研发团队已扩大至 1200 人,公布的 20Ah 样品能量密度达到 450Wh/kg,在-30℃低温环境下的放电效率为 85%;合肥中试线于 2025 年 5 月投产,计划到 2027 年实现小批量生产。产能布局上,宁德时代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年产能超过 400GWh,计划在 2025~2027 年逐步将部分传统产线改造为固态电池生产线。
亿纬锂能的固态电池进展也值得关注。9 月 3 日,亿纬锂能宣布其全固态电池量产基地在成都正式揭牌,「龙泉二号」 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该电池能量密度达 300Wh/kg,体积能量密度为 700Wh/L。从 2025 年三季报来看,亿纬锂能计划在四季度推出下一代产品,并于 2026 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生产工艺突破。目前,亿纬锂能成都固态电池研究院量产基地已正式揭牌,全面投产后年产能近 50 万颗电芯,公司计划首先在消费电子和特种设备领域推广其全固态电池产品。
对于固态电池行业竞争格局,陈兴文指出,从市场层面来看,固态电池正处于产业爆发前期,A 股市场概念板块热度高涨,投资者关注度攀升,形成资金持续涌入的正向循环;下游应用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迅猛,固态电池凭借性能优势契合车企需求,带动渗透率逐步提升;上游材料需求增长刺激产能扩张,中游制造工艺改进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下游应用则从车用延伸至储能、消费电子领域,进一步拓宽市场边界。「我们预测,2027 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3000 亿元,5 年复合增长率超 60%。」
概念板块持续受到追捧
凭借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优势,固态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也推动 A 股市场固态电池概念板块持续受到追捧。
例如,亿纬锂能 2025 年以来股价涨幅超 66%;上海洗霸依托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合作,推进固态电池粉体先进材料工业化标准线设计及试产工作,2025 年以来股价涨幅超过 240%。
固态电池概念股的强势表现也引来不少基金重仓布局。经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不完全统计,嘉实碳中和主题混合 A、南方中证电池主题指数 A、大成中证电池主题 A、永赢新材料智选混合等相关主题基金,普遍重仓固态电池概念股。
比如,永赢新材料智选混合在 2025 年三季报中明确表示,该基金深度关注固态电池产业链,积极挖掘其中的投资机会。其观点认为,在全产业链的通力合作下,全固态电池技术进步明显加速,2026 年有望成为全固态电池量产元年。从该基金 2025 年三季报重仓个股来看,当升科技、杭可科技、道氏技术、国轩高科等固态电池产业链公司均在列。
值得注意的是,资金借道相关 ETF 积极布局固态电池的迹象也十分明显。2025 年以来,多只跟踪固态电池相关概念的 ETF 产品交易活跃,尤其 10 月以来,多只电池主题 ETF 获得资金青睐。其中,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 ETF(159755) 表现尤为突出,该基金跟踪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成分股覆盖固态电池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固态电池含量较高。截至 10 月 24 日,该 ETF 年内涨幅已超 60%。从持仓来看,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涵盖多只固态电池龙头股,且在 2025 年三季度新进持有亿纬锂能 1377.23 万股、国轩高科 1179.94 万股。
在投资策略方面,陈兴文建议,国内投资者可聚焦固态电池产业链核心环节,如固态电解质材料研发、电池制造工艺突破等领域,重点关注技术领先、与下游车企合作紧密的企业,同时布局新能源车企,把握固态电池应用带来的整车性能提升与市场份额增长机遇。
陈兴文总结道:「长期来看,固态电池技术仍在持续迭代,能量密度等性能指标有望进一步突破,为长期应用提供支撑。固态电池赛道兼具爆发力与持久性,是值得深度布局与长期关注的黄金赛道。」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固态电池巨头三季报暗藏玄机 资金借道 ETF 等主题基金积极布局)
(责任编辑:137)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近期,固态电池领域频频取得突破,产业进程持续提速。多家固态电池巨头在 2025 年三季报中表示,将加码固态电池。与此同时,基金也在加码对固态电池概念股的布局,狂买相关核心龙头。尤其自 10 月以来,多只电池主题 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获得资金青睐,持续吸金。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注意到,永赢新材料智选混合型基金在 2025 年三季报中指出,深度关注固态电池产业链,积极挖掘其中的投资机会。在全产业链的通力协作下,全固态电池技术进步明显加速,2026 年有望成为全固态电池的量产元年。
固态电池频频取得突破
近期,固态电池技术突破不断传来捷报。
据清华大学官网消息,该校化工系教授张强团队在锂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为开发实用化的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固态锂电池提供了新思路与技术支撑。在能量密度方面,当前固态电池已可达 400Wh/kg~500Wh/kg,而传统液态电池的最高容量仅在 200Wh/kg~300Wh/ kg。同时,该电池在满充状态下顺利通过针刺和 120℃热箱安全测试,未出现燃烧或爆炸现象,安全性能表现优异。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 《自然》,有望为成熟固态电池产品的研发提供重要技术参考。
政策层面也为固态电池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日前,四部委联合发布 《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固态电池关键装备列为重点研制方向,使得电池板块再度成为市场焦点。
此外,《电动汽车用全固态电池单体规格尺寸》 团体标准已正式通过立项审查,被列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研制计划,该标准为行业规模化落地奠定关键基础。
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向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表示,固态电池板块值得长期深度布局,核心原因在于技术、政策、市场等多维度的共振与协同。从技术端来看,国内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频繁传出研发进展,国际上丰田、三星等巨头也在加速布局,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和长续航等关键指标持续提升,为新能源汽车等终端应用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政策层面,国内 「双碳」 目标强化了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固态电池直接受益。国际上欧洲碳排放政策等全球性政策则倒逼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加大固态电池采购力度,形成全球协同效应。
多家巨头强调加码投入
2025 年以来,中国锂电池产业链多家上市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纷纷取得突破性进展。
10 月 23 日,欣旺达在 「2025 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 上宣布推出新一代聚合物全固态电池 「欣·碧霄」,引发行业广泛关注。据悉,该电池能量密度高达 400Wh/kg,较主流液态电池提升超过 30%,且低温性能同样优异。此外,欣旺达预计在 2025 年底建成 0.2GWh 聚合物固态电芯中试线,为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和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国轩高科在 2025 年三季报中特别强调了固态电池的进展。国轩高科在财报中提到,公司正通过多种渠道融资,以支持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国轩高科在电话会议中表示,首条全固态中试线已正式贯通,旗下金石全固态电池目前处于中试量产阶段,同时已启动 2GWh 量产线的设计工作。目前,公司已建成首条全固态电池实验线,正在推进产能达 12GWh 的准固态电池量产线建设。
宁德时代的 2025 年三季报则展现出强劲的经营实力与研发投入。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宁德时代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研发团队已扩大至 1200 人,公布的 20Ah 样品能量密度达到 450Wh/kg,在-30℃低温环境下的放电效率为 85%;合肥中试线于 2025 年 5 月投产,计划到 2027 年实现小批量生产。产能布局上,宁德时代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年产能超过 400GWh,计划在 2025~2027 年逐步将部分传统产线改造为固态电池生产线。
亿纬锂能的固态电池进展也值得关注。9 月 3 日,亿纬锂能宣布其全固态电池量产基地在成都正式揭牌,「龙泉二号」 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该电池能量密度达 300Wh/kg,体积能量密度为 700Wh/L。从 2025 年三季报来看,亿纬锂能计划在四季度推出下一代产品,并于 2026 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生产工艺突破。目前,亿纬锂能成都固态电池研究院量产基地已正式揭牌,全面投产后年产能近 50 万颗电芯,公司计划首先在消费电子和特种设备领域推广其全固态电池产品。
对于固态电池行业竞争格局,陈兴文指出,从市场层面来看,固态电池正处于产业爆发前期,A 股市场概念板块热度高涨,投资者关注度攀升,形成资金持续涌入的正向循环;下游应用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迅猛,固态电池凭借性能优势契合车企需求,带动渗透率逐步提升;上游材料需求增长刺激产能扩张,中游制造工艺改进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下游应用则从车用延伸至储能、消费电子领域,进一步拓宽市场边界。「我们预测,2027 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3000 亿元,5 年复合增长率超 60%。」
概念板块持续受到追捧
凭借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优势,固态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也推动 A 股市场固态电池概念板块持续受到追捧。
例如,亿纬锂能 2025 年以来股价涨幅超 66%;上海洗霸依托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合作,推进固态电池粉体先进材料工业化标准线设计及试产工作,2025 年以来股价涨幅超过 240%。
固态电池概念股的强势表现也引来不少基金重仓布局。经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不完全统计,嘉实碳中和主题混合 A、南方中证电池主题指数 A、大成中证电池主题 A、永赢新材料智选混合等相关主题基金,普遍重仓固态电池概念股。
比如,永赢新材料智选混合在 2025 年三季报中明确表示,该基金深度关注固态电池产业链,积极挖掘其中的投资机会。其观点认为,在全产业链的通力合作下,全固态电池技术进步明显加速,2026 年有望成为全固态电池量产元年。从该基金 2025 年三季报重仓个股来看,当升科技、杭可科技、道氏技术、国轩高科等固态电池产业链公司均在列。
值得注意的是,资金借道相关 ETF 积极布局固态电池的迹象也十分明显。2025 年以来,多只跟踪固态电池相关概念的 ETF 产品交易活跃,尤其 10 月以来,多只电池主题 ETF 获得资金青睐。其中,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 ETF(159755) 表现尤为突出,该基金跟踪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成分股覆盖固态电池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固态电池含量较高。截至 10 月 24 日,该 ETF 年内涨幅已超 60%。从持仓来看,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涵盖多只固态电池龙头股,且在 2025 年三季度新进持有亿纬锂能 1377.23 万股、国轩高科 1179.94 万股。
在投资策略方面,陈兴文建议,国内投资者可聚焦固态电池产业链核心环节,如固态电解质材料研发、电池制造工艺突破等领域,重点关注技术领先、与下游车企合作紧密的企业,同时布局新能源车企,把握固态电池应用带来的整车性能提升与市场份额增长机遇。
陈兴文总结道:「长期来看,固态电池技术仍在持续迭代,能量密度等性能指标有望进一步突破,为长期应用提供支撑。固态电池赛道兼具爆发力与持久性,是值得深度布局与长期关注的黄金赛道。」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固态电池巨头三季报暗藏玄机 资金借道 ETF 等主题基金积极布局)
(责任编辑:137)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近期,固态电池领域频频取得突破,产业进程持续提速。多家固态电池巨头在 2025 年三季报中表示,将加码固态电池。与此同时,基金也在加码对固态电池概念股的布局,狂买相关核心龙头。尤其自 10 月以来,多只电池主题 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获得资金青睐,持续吸金。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注意到,永赢新材料智选混合型基金在 2025 年三季报中指出,深度关注固态电池产业链,积极挖掘其中的投资机会。在全产业链的通力协作下,全固态电池技术进步明显加速,2026 年有望成为全固态电池的量产元年。
固态电池频频取得突破
近期,固态电池技术突破不断传来捷报。
据清华大学官网消息,该校化工系教授张强团队在锂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为开发实用化的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固态锂电池提供了新思路与技术支撑。在能量密度方面,当前固态电池已可达 400Wh/kg~500Wh/kg,而传统液态电池的最高容量仅在 200Wh/kg~300Wh/ kg。同时,该电池在满充状态下顺利通过针刺和 120℃热箱安全测试,未出现燃烧或爆炸现象,安全性能表现优异。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 《自然》,有望为成熟固态电池产品的研发提供重要技术参考。
政策层面也为固态电池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日前,四部委联合发布 《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固态电池关键装备列为重点研制方向,使得电池板块再度成为市场焦点。
此外,《电动汽车用全固态电池单体规格尺寸》 团体标准已正式通过立项审查,被列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研制计划,该标准为行业规模化落地奠定关键基础。
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向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表示,固态电池板块值得长期深度布局,核心原因在于技术、政策、市场等多维度的共振与协同。从技术端来看,国内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频繁传出研发进展,国际上丰田、三星等巨头也在加速布局,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和长续航等关键指标持续提升,为新能源汽车等终端应用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政策层面,国内 「双碳」 目标强化了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固态电池直接受益。国际上欧洲碳排放政策等全球性政策则倒逼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加大固态电池采购力度,形成全球协同效应。
多家巨头强调加码投入
2025 年以来,中国锂电池产业链多家上市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纷纷取得突破性进展。
10 月 23 日,欣旺达在 「2025 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 上宣布推出新一代聚合物全固态电池 「欣·碧霄」,引发行业广泛关注。据悉,该电池能量密度高达 400Wh/kg,较主流液态电池提升超过 30%,且低温性能同样优异。此外,欣旺达预计在 2025 年底建成 0.2GWh 聚合物固态电芯中试线,为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和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国轩高科在 2025 年三季报中特别强调了固态电池的进展。国轩高科在财报中提到,公司正通过多种渠道融资,以支持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国轩高科在电话会议中表示,首条全固态中试线已正式贯通,旗下金石全固态电池目前处于中试量产阶段,同时已启动 2GWh 量产线的设计工作。目前,公司已建成首条全固态电池实验线,正在推进产能达 12GWh 的准固态电池量产线建设。
宁德时代的 2025 年三季报则展现出强劲的经营实力与研发投入。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宁德时代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研发团队已扩大至 1200 人,公布的 20Ah 样品能量密度达到 450Wh/kg,在-30℃低温环境下的放电效率为 85%;合肥中试线于 2025 年 5 月投产,计划到 2027 年实现小批量生产。产能布局上,宁德时代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年产能超过 400GWh,计划在 2025~2027 年逐步将部分传统产线改造为固态电池生产线。
亿纬锂能的固态电池进展也值得关注。9 月 3 日,亿纬锂能宣布其全固态电池量产基地在成都正式揭牌,「龙泉二号」 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该电池能量密度达 300Wh/kg,体积能量密度为 700Wh/L。从 2025 年三季报来看,亿纬锂能计划在四季度推出下一代产品,并于 2026 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生产工艺突破。目前,亿纬锂能成都固态电池研究院量产基地已正式揭牌,全面投产后年产能近 50 万颗电芯,公司计划首先在消费电子和特种设备领域推广其全固态电池产品。
对于固态电池行业竞争格局,陈兴文指出,从市场层面来看,固态电池正处于产业爆发前期,A 股市场概念板块热度高涨,投资者关注度攀升,形成资金持续涌入的正向循环;下游应用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迅猛,固态电池凭借性能优势契合车企需求,带动渗透率逐步提升;上游材料需求增长刺激产能扩张,中游制造工艺改进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下游应用则从车用延伸至储能、消费电子领域,进一步拓宽市场边界。「我们预测,2027 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3000 亿元,5 年复合增长率超 60%。」
概念板块持续受到追捧
凭借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优势,固态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也推动 A 股市场固态电池概念板块持续受到追捧。
例如,亿纬锂能 2025 年以来股价涨幅超 66%;上海洗霸依托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合作,推进固态电池粉体先进材料工业化标准线设计及试产工作,2025 年以来股价涨幅超过 240%。
固态电池概念股的强势表现也引来不少基金重仓布局。经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不完全统计,嘉实碳中和主题混合 A、南方中证电池主题指数 A、大成中证电池主题 A、永赢新材料智选混合等相关主题基金,普遍重仓固态电池概念股。
比如,永赢新材料智选混合在 2025 年三季报中明确表示,该基金深度关注固态电池产业链,积极挖掘其中的投资机会。其观点认为,在全产业链的通力合作下,全固态电池技术进步明显加速,2026 年有望成为全固态电池量产元年。从该基金 2025 年三季报重仓个股来看,当升科技、杭可科技、道氏技术、国轩高科等固态电池产业链公司均在列。
值得注意的是,资金借道相关 ETF 积极布局固态电池的迹象也十分明显。2025 年以来,多只跟踪固态电池相关概念的 ETF 产品交易活跃,尤其 10 月以来,多只电池主题 ETF 获得资金青睐。其中,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 ETF(159755) 表现尤为突出,该基金跟踪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成分股覆盖固态电池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固态电池含量较高。截至 10 月 24 日,该 ETF 年内涨幅已超 60%。从持仓来看,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涵盖多只固态电池龙头股,且在 2025 年三季度新进持有亿纬锂能 1377.23 万股、国轩高科 1179.94 万股。
在投资策略方面,陈兴文建议,国内投资者可聚焦固态电池产业链核心环节,如固态电解质材料研发、电池制造工艺突破等领域,重点关注技术领先、与下游车企合作紧密的企业,同时布局新能源车企,把握固态电池应用带来的整车性能提升与市场份额增长机遇。
陈兴文总结道:「长期来看,固态电池技术仍在持续迭代,能量密度等性能指标有望进一步突破,为长期应用提供支撑。固态电池赛道兼具爆发力与持久性,是值得深度布局与长期关注的黄金赛道。」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固态电池巨头三季报暗藏玄机 资金借道 ETF 等主题基金积极布局)
(责任编辑:137)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近期,固态电池领域频频取得突破,产业进程持续提速。多家固态电池巨头在 2025 年三季报中表示,将加码固态电池。与此同时,基金也在加码对固态电池概念股的布局,狂买相关核心龙头。尤其自 10 月以来,多只电池主题 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获得资金青睐,持续吸金。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注意到,永赢新材料智选混合型基金在 2025 年三季报中指出,深度关注固态电池产业链,积极挖掘其中的投资机会。在全产业链的通力协作下,全固态电池技术进步明显加速,2026 年有望成为全固态电池的量产元年。
固态电池频频取得突破
近期,固态电池技术突破不断传来捷报。
据清华大学官网消息,该校化工系教授张强团队在锂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为开发实用化的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固态锂电池提供了新思路与技术支撑。在能量密度方面,当前固态电池已可达 400Wh/kg~500Wh/kg,而传统液态电池的最高容量仅在 200Wh/kg~300Wh/ kg。同时,该电池在满充状态下顺利通过针刺和 120℃热箱安全测试,未出现燃烧或爆炸现象,安全性能表现优异。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 《自然》,有望为成熟固态电池产品的研发提供重要技术参考。
政策层面也为固态电池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日前,四部委联合发布 《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固态电池关键装备列为重点研制方向,使得电池板块再度成为市场焦点。
此外,《电动汽车用全固态电池单体规格尺寸》 团体标准已正式通过立项审查,被列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研制计划,该标准为行业规模化落地奠定关键基础。
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向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表示,固态电池板块值得长期深度布局,核心原因在于技术、政策、市场等多维度的共振与协同。从技术端来看,国内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频繁传出研发进展,国际上丰田、三星等巨头也在加速布局,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和长续航等关键指标持续提升,为新能源汽车等终端应用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政策层面,国内 「双碳」 目标强化了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固态电池直接受益。国际上欧洲碳排放政策等全球性政策则倒逼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加大固态电池采购力度,形成全球协同效应。
多家巨头强调加码投入
2025 年以来,中国锂电池产业链多家上市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纷纷取得突破性进展。
10 月 23 日,欣旺达在 「2025 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 上宣布推出新一代聚合物全固态电池 「欣·碧霄」,引发行业广泛关注。据悉,该电池能量密度高达 400Wh/kg,较主流液态电池提升超过 30%,且低温性能同样优异。此外,欣旺达预计在 2025 年底建成 0.2GWh 聚合物固态电芯中试线,为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和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国轩高科在 2025 年三季报中特别强调了固态电池的进展。国轩高科在财报中提到,公司正通过多种渠道融资,以支持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国轩高科在电话会议中表示,首条全固态中试线已正式贯通,旗下金石全固态电池目前处于中试量产阶段,同时已启动 2GWh 量产线的设计工作。目前,公司已建成首条全固态电池实验线,正在推进产能达 12GWh 的准固态电池量产线建设。
宁德时代的 2025 年三季报则展现出强劲的经营实力与研发投入。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宁德时代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研发团队已扩大至 1200 人,公布的 20Ah 样品能量密度达到 450Wh/kg,在-30℃低温环境下的放电效率为 85%;合肥中试线于 2025 年 5 月投产,计划到 2027 年实现小批量生产。产能布局上,宁德时代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年产能超过 400GWh,计划在 2025~2027 年逐步将部分传统产线改造为固态电池生产线。
亿纬锂能的固态电池进展也值得关注。9 月 3 日,亿纬锂能宣布其全固态电池量产基地在成都正式揭牌,「龙泉二号」 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该电池能量密度达 300Wh/kg,体积能量密度为 700Wh/L。从 2025 年三季报来看,亿纬锂能计划在四季度推出下一代产品,并于 2026 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生产工艺突破。目前,亿纬锂能成都固态电池研究院量产基地已正式揭牌,全面投产后年产能近 50 万颗电芯,公司计划首先在消费电子和特种设备领域推广其全固态电池产品。
对于固态电池行业竞争格局,陈兴文指出,从市场层面来看,固态电池正处于产业爆发前期,A 股市场概念板块热度高涨,投资者关注度攀升,形成资金持续涌入的正向循环;下游应用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迅猛,固态电池凭借性能优势契合车企需求,带动渗透率逐步提升;上游材料需求增长刺激产能扩张,中游制造工艺改进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下游应用则从车用延伸至储能、消费电子领域,进一步拓宽市场边界。「我们预测,2027 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3000 亿元,5 年复合增长率超 60%。」
概念板块持续受到追捧
凭借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优势,固态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也推动 A 股市场固态电池概念板块持续受到追捧。
例如,亿纬锂能 2025 年以来股价涨幅超 66%;上海洗霸依托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合作,推进固态电池粉体先进材料工业化标准线设计及试产工作,2025 年以来股价涨幅超过 240%。
固态电池概念股的强势表现也引来不少基金重仓布局。经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不完全统计,嘉实碳中和主题混合 A、南方中证电池主题指数 A、大成中证电池主题 A、永赢新材料智选混合等相关主题基金,普遍重仓固态电池概念股。
比如,永赢新材料智选混合在 2025 年三季报中明确表示,该基金深度关注固态电池产业链,积极挖掘其中的投资机会。其观点认为,在全产业链的通力合作下,全固态电池技术进步明显加速,2026 年有望成为全固态电池量产元年。从该基金 2025 年三季报重仓个股来看,当升科技、杭可科技、道氏技术、国轩高科等固态电池产业链公司均在列。
值得注意的是,资金借道相关 ETF 积极布局固态电池的迹象也十分明显。2025 年以来,多只跟踪固态电池相关概念的 ETF 产品交易活跃,尤其 10 月以来,多只电池主题 ETF 获得资金青睐。其中,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 ETF(159755) 表现尤为突出,该基金跟踪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成分股覆盖固态电池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固态电池含量较高。截至 10 月 24 日,该 ETF 年内涨幅已超 60%。从持仓来看,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涵盖多只固态电池龙头股,且在 2025 年三季度新进持有亿纬锂能 1377.23 万股、国轩高科 1179.94 万股。
在投资策略方面,陈兴文建议,国内投资者可聚焦固态电池产业链核心环节,如固态电解质材料研发、电池制造工艺突破等领域,重点关注技术领先、与下游车企合作紧密的企业,同时布局新能源车企,把握固态电池应用带来的整车性能提升与市场份额增长机遇。
陈兴文总结道:「长期来看,固态电池技术仍在持续迭代,能量密度等性能指标有望进一步突破,为长期应用提供支撑。固态电池赛道兼具爆发力与持久性,是值得深度布局与长期关注的黄金赛道。」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固态电池巨头三季报暗藏玄机 资金借道 ETF 等主题基金积极布局)
(责任编辑: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