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从 2022 年焦煤标准品定位由进口煤转向国产煤,到 2024 年年末品牌交割制度 「破冰」,两年间,大商所通过 「一品一策」 精准施策,推动焦煤交割品质量持续升级。截至 2025 年 9 月末,按照新交割质量标准交割的焦煤累计达 3.3 万手,合计 196.8 万吨。随着山西焦煤集团、平煤神马集团、冀中能源等龙头企业纷纷布局交割库,国产山西煤和进口煤并行交割的格局愈发稳固,为上下游企业搭建起稳定高效的风险管理通道,服务实体产业质效不断提升。
国产焦煤借期货 「提质增值」
品牌效应凸显
「以前,国产山西焦煤想进交割圈难。现在,我们的煤不仅能交割,还能凭品牌获得升水。」 山西亚鑫能源集团期货部负责人刘雅君感慨道。2022 年,大商所紧跟产业变化,将焦煤期货标准品定位调整为主流国产煤,基准交割区域调整为山西主产区,彻底改变了此前进口煤主导交割的格局。自焦煤期货 2304 合约实现国产山西焦煤交割零的突破后,山西焦煤交割量占比日益提升。
合约规则的调整让山西煤企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大商所支持山西焦煤集团等龙头企业通过设置厂库等方式参与共建期货市场,让山西企业在 「家门口」 交割成为现实。中阳县智旭选煤有限公司作为山西本地交割厂库,2023 年首次试水焦煤套保便尝到了 「甜头」,当年套保规模占现货采购量的 6%。2024 年,在煤炭价格波动频繁的背景下,公司将套保比例提升至 20%,通过期货工具有效弥补了现货损失,稳住了生产利润。「标准调整后,我们生产的焦煤无须再与进口煤 『对标』,期货价格更贴合国内供需关系,套保效果更精准。」 该公司期货部负责人宋瑞平表示,2025 年年初参与柳钢集团 2.4 万吨焦煤交割时,其吕梁产焦煤因硫分低、强度高、黏结性强,在交割中获得下游企业认可。
2024 年 12 月,大商所推出焦煤期货品牌交割制度,让优质焦煤实现 「优质优价」。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在首批确定的 4 个焦煤品牌中,山西占据 3 席。其中,山西凯嘉能源集团公司的 「凯嘉一号」 凭借稳定品质,获得了 175 元/吨的品牌升水,进一步提升了国内煤焦产业的价格影响力。一德期货煤焦分析师赵晴认为,品牌交割通过溯源管理与质量承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焦煤 「指标相同而品质异」 的行业痛点,引导上游企业不断提升标准化水平。
龙头企业布局设库
引领交割品质提升
焦煤期货标准品调整为国产主流商品煤后,山西焦煤集团、平煤神马集团、冀中能源等龙头企业纷纷布局交割库,以各种形式探索参与期货市场,成为焦煤交割品质不断升级的核心推手。
山西焦煤集团的交割实践堪称行业标杆。山西焦煤集团旗下销售公司山焦物流自获批焦煤交割厂库以来,累计交割量已突破 24.6 万吨,仅 2025 年就完成交割 16.8 万吨,其中焦煤期货 2505 合约单月实现 9 万吨满库容交割,创下单合约交割量历史新高。为守住煤质底线,该公司联合煤科院对交割煤进行严苛的质量把控,在物流端通过专用场地规划与专人调度,实现单日发运量超 1.2 万吨的高效运营,成为交割服务标准化的范本。
平煤神马集团以集团化交割模式,开辟参与期货市场的新路径。作为全国首家焦煤期货集团交割库总部,该集团旗下的田庄选煤厂、八矿选煤厂及平煤股份运销公司在 2025 年先后获批为分库,形成 「总部统筹+分库执行」 的运营体系。借助自报升贴水机制,集团可根据分库物流成本动态调整价格,使交割价格更贴合区域现货市场。「我们正推动构建 『长协+期货』 双向定价机制,不断提升集团焦煤品牌的行业影响力和知名度。」 平煤神马集团副总经济师梁五星表示,集团化运作不仅提升了抗风险能力,更让 「平煤主焦一号」 的品牌效应持续释放。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作为河北省重要能源企业,主动以数字化赋能交割服务升级。2025 年获批焦煤指定交割厂库后,该集团接入大商所数字仓单二期系统,实现交割全流程电子化,并与铁路、港口共建多式联运网络,为下游钢厂、焦化厂量身定制 「套保+交割」 的一体化服务方案。「交割库让我们从生产企业向综合服务商转型。」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相关人士介绍,通过建立交割品质量追溯档案与定制化套保方案,其客户满意度不断提升。
交割品提质
打通 「保供稳价」 关键环节
「首次交割虽遭遇了跨区域运输衔接、突发天气预警等考验,但最终平稳落地,而山西焦煤的质量稳定性也好于我们的预期。」 回忆起 2025 年年初的交割经历,柳钢集团相关负责人感慨道。作为下游钢铁企业代表,柳钢集团在 2024 年四季度通过焦煤期货 2501 合约开展买入套保,最终选择通过实物交割了结头寸。为将山西吕梁的交割品运抵广西厂区,柳钢集团制订了 「汽运+铁运+船运」 多式联运方案,在大商所与厂库的协同下,抢在暴雪前完成运输,2.4 万吨焦煤如期到港。
深耕中蒙跨境焦煤贸易的物产中大,对进口蒙煤交割品质量的提升有直观感受。2025 年参与焦煤交割时,公司向买方交付的进口蒙煤各项指标显著优于盘面标准品。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往市场对进口煤品质稳定性存疑,但现在依托交易所细化的检验标准和溯源管理,我们参与交割的焦煤抽检合格率为 100%。下游客户无须二次筛选,即可直接使用。」 借助 「国产山西煤+进口蒙煤」 的灵活调配模式,物产中大 2024 年通过期货交割完成的焦煤贸易量显著增长,既通过期货价格锁定了收益,又为下游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保供选择。
交割品质量升级让下游企业的风险管理更有底气。2024 年,在黑色系品种价格下跌周期中,全球最大独立焦炭生产商旭阳集团为 5 万吨焦煤库存进行套期保值,期现合并后,实现收益 500 万元。「现在的焦煤交割品质量稳定,未来的品牌焦煤更是无须额外质检就能直接投入使用,既降低了损耗,又保障了焦炭品质。」 旭阳集团负责人表示,套期保值已成为生产经营的 「稳定器」。
对下游钢铁企业而言,交割制度优化拓宽了其原料采购渠道。「以往冬储依赖港口进口煤,价格波动大。」 柳钢集团采购负责人坦言,如今山西主产区交割让企业实现 「产地直采」,柳钢集团运用期货工具有效对冲了原料价格波动风险。目前,大商所累计在山西设立 11 家指定交割仓库,占比超过 40%,大大增加了国产山西煤的可供交割资源。
制度创新筑牢质量根基
产融协同共促产业升级
交割品质量的跃升,源于大商所持续的制度供给与龙头企业实践的深度共振。
在合约规则方面,大商所主动响应产业诉求,调整焦煤期货合约规则、优化交割区域布局,2024 年年末在焦煤品种上实施品牌交割及集团化交割,进一步改善优质焦煤的交割经济性,鼓励和支持更多龙头企业参与期货市场,不断提升国产焦煤的价格影响力。
在风险防控与服务保障方面,大商所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2024 年,大商所完成 110 余家次交割库年审,开展 70 余次现场检查。山西焦煤集团、冀中能源等企业通过接入数字仓单系统和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响应监管要求、保障交割质量。大商所还依托 「企业风险管理计划」、龙头企业 「一对一」 培训和产融基地等服务品牌和模式,努力打通煤焦矿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难点堵点,提升企业期现结合的实践能力。
展望未来,随着更多优质焦煤品牌纳入交割体系,大商所焦煤期货将进一步衔接产销两端。「交割品质量的提升,本质是期货市场与现货产业的深度融合。」 大商所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大商所将持续优化焦煤交割质量标准,以进一步反映国产焦煤品质。同时,将结合现货市场变化,合理调整品质升贴水和区域升贴水,让期货工具更好服务煤焦钢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