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 11 月 3 日电 (刘润榕) 人民银行 3 日开展 783 亿元 7 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 1.40%,与此前持平;鉴于当日有 3373 亿元 7 天期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 2590 亿元。
上周 (10 月 27 日-31 日) 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净投放 12008 亿元,MLF 净投放 2000 亿元。税期首日 (27 日),R001 便快速上行至 1.51%。不过伴随央行及时加大逆回购净投放,超额续做 2000 亿元 MLF 并重启买卖国债操作,市场宽货币预期显著升温,资金利率随之回落,跨月前隔夜利率再度降至 OMO 水平以下,仅在跨月当日小幅回升至 1.41%,但依然处于同期月末较低水平。7 天期资金利率 R007 也仅在税期首日跳涨至 1.65%,之后便连续回落至 1.50% 以下,月末收于 1.49%,跨月资金压力相对温和。
本周 (11 月 3 日-7 日)7 天逆回购到期规模上升至 20680 亿元,其中周五将有 7000 亿 3M 买断式逆回购到期;政府债净缴款规模将下降至 368 亿元,周三与周四的缴款规模略高;11 月 5 日为上旬缴准日。尽管本周公开市场到期压力较大,但是考虑到政府债净缴款规模有限,并且月初外生扰动因素相对有限,预计资金面或继续维持宽松态势,建议关注 DR001 是否能突破 1.3%。
在华西证券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肖金川看来,在月初财政支出的支撑下,资金面大概率季节性转松,隔夜资金利率 (R001) 或回归 1.35% 附近,7 天资金利率或也重回 OMO 上方 5-10BP 水平。
消息面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 10 月 27 日在 2025 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介绍,目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而关于货币政策,潘功胜表示,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短期、中期、长期流动性安排,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同时,继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强化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潘功胜还透露了一项 「在路上」 的新政策: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
信达证券分析称,央行行长潘功胜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重启购债的同时,并未明确提到降准降息。考虑四季度随着基数下降,社会融资成本同比降幅已大幅收窄,从金融支持实体的角度,央行四季度降息有其必要性,但央行也会考虑金融稳定、政策空间等问题,因此落地时点存在不确定性。但央行重启购债反映了当前基本面环境仍需货币宽松支撑,央行降息周期或并未结束,后续降息落地只是时间问题。此外,尽管前三季度缴准消耗流动性不足 1.1 万亿元,与 5 月降准规模相当,二季度以来央行也增加了买断式回购、MLF 等工具补充中期流动性缺口,后续国债买卖也会成为流动性投放的重要手段,降准的迫切性不强,后续需要结合央行其他流动性工具综合看待。
广发证券指出,恢复国债买卖传递了更加重视稳增长的信号。今年三季度经济较上半年放缓,尽管 9-10 月边际上较 7-8 月有所好转,但四季度增长基数较高,外部经贸环境不确定性亦未完全排除。广义财政激发需求+适度宽货币协同在逻辑上是合理的。而一轮稳增长政策通常具有连续性、组合式的特征,后续政策端仍存在其他空间,理论上包括:一是降准或降息,以更便宜的流动性来置换 MLF/买断式逆回购,降低银行负债与实体融资成本;二是补充政策行负债、增加信贷额度,配合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稳定广义流动性。
天风证券则认为,恢复购债或不等同于降准降息的 「前奏」。降准、降息、国债买卖三项工具在操作的触发条件上并不完全一致,国债买卖更侧重于基础货币投放功能,锚定流动性缺口。
编辑:尹杨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