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助力乡村振兴,大商所在行动
自 2015 年大商所创新推出 「保险+期货」 模式以来,该模式持续探索服务 「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涌现出众多因地制宜的实践方案。从 「保价格」 到 「保价格+现货收购」 再到 「保收入」,从小规模试点到整县推进,黑龙江桦川县用 9 年时间利用 「保险+期货」 模式构建了 「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期货市场为支撑、保障收入为目标」 的发展格局,为当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编织了一张坚实的风险 「防护网」。
立足实际 探索新路径
桦川县地处三江平原腹地,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肥沃的土壤孕育了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早年间农业产值占全县经济总量的 40%。与丰饶的物产形成对比的是,这里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农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其发展状况关系到全县脱贫攻坚进程和百姓福祉。
当地种粮大户王大江多年来一直以种地为生,当期货日报记者问他种地面临哪些风险,他感慨道:「种地免不了要看天吃饭,我们一怕天灾,二怕粮价太低,还有就是价格高了想卖粮也找不到地方。」
王大江的心声也是桦川县政府的重点关切。在 「保险+期货」 项目推广之前,桦川县政府联合鲁证期货、人保财险,深入调研当地种植结构、农户需求,共同研究探讨项目方案,确定项目模式、保费费率、各方保费承担比例、理赔依据等具体细节。
2016 年,鲁证期货结对帮扶桦川县,开展了 1 万吨大豆价格 「保险+期货」 项目。2017 年,项目进一步升级为玉米、大豆价格保险的 「保险+期货+现货收购」 项目,即农户购买玉米、大豆价格险的同时,与鲁证经贸签订 「现货保价收购」 协议,稳定农民收入预期。为了方便现货收购,鲁证经贸还在桦川县设立了分公司。最终,当年投保的 10.5 万吨玉米、1.3 万吨大豆共获得了 251 万元的赔付。
项目良好的赔付效果,激励了桦川县政府加大探索力度的信心。2018 年,桦川县政府将 「保险+期货」 模式扩大到全县,希望让更多的农户享受到这一金融创新成果。
「县里面也是经过了多方面的慎重考虑,从保险品种、保障范围和水平,到 『保险+期货』 项目的实际效果,综合评估后认为,全县推广 『保险+期货』 项目对保障农户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桦川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保险+期货+现货收购」 模式虽然兜底了农民收入,但仍然不够灵活。为进一步优化服务,2018 年项目引入基差收购模式,鲁证经贸以 「固定基差+期货盘面点价」 形式与农户签订基差收购合同,向农户收购现货。
作为全国首个实现主粮品种县域全覆盖的项目,2018 年桦川项目最终覆盖种植面积达 40 万亩,涉及现货量达 24 万吨玉米,为 5666 户农户提供了坚实保障,成功实现了县域范围内的 「愿保尽保」 目标。当年桦川县玉米种植户人均年收入达到 4500 元,显著高于贫困户人均 3550 元/年的脱贫标准,有力支持了当地的脱贫攻坚工作及社会经济发展。该项目凭借其卓越的保障成效,被中期协总结提炼为 「桦川模式」。
从 「输血」 到 「造血」 筑牢返贫防线
时间来到 2019 年,这是桦川县脱离国家级贫困县序列的第一年,却碰上了黑龙江的 「大灾之年」。黑龙江部分地区多次遭受台风侵袭内涝严重,桦川县也未能幸免,导致玉米减产五成左右,地势低洼的地段甚至绝产,刚刚脱离贫困的农户面临再度返贫的风险。同时,玉米期货价格也受多重因素影响一路下行,多因素导致农户种植收入面临大幅下滑的风险。
以往的 「保险+期货」 项目都是价格险,但农户的收入是由价格和产量共同决定,仅有价格保障难以完全锁定收入风险。2019 年年初,在设计保险方案时,基于农户的实际需求,鲁证期货、人保财险与当地政府商议决定将当年的 「保险+期货」 县域覆盖险种升级为收入险。
人保财险桦川分公司经理郑洪涛向记者介绍,收入险的引入能够同时兼顾产量及价格出现的波动,较以往的价格险提升了一个维度,可以为农户直接提供基本收入保障,是农作物保险的更高形态。
正是这一升级让 「桦川模式」 在风雨中更显韧性。2019 年全县理赔总金额达到 8700 余万元,赔付率 376%,户均获赔 268 元/亩,其中,337 户脱贫户通过 「保险+期货」 获赔 466 万元,有效防止了因灾返贫,夯实了脱贫成果。
「保险+期货」 对桦川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巩固作用不仅是 「输血」 更是 「造血」。王大江告诉记者,许多贫困户之所以贫困,主要是因为疾病或残疾,他们没有能力种地,通常会选择将土地出租以获取地租收入。「保险+期货」 模式保障了种植户收入,避免了地租大幅度降价,从而保障这部分农户收入。
「对以王大江为代表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户来说,『保险+期货』 有效保证了土地流转价格平稳,促进农户敢于增加土地承包面积,扩大种植规模,有利于实现规模化及合作化经营。」 桦川县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称。
产融结合 绘就现代农业新图景
评价 「保险+期货」 模式成效不能只看赔付率,更应关注其是否提升了农户的风险管理意识、是否能够有效化解农业风险。
桦川县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使得农民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参加 「保险+期货」 并不是每年都会触发赔付,但其意义在于为农民提供了一道长期稳定的风险屏障,一旦发生赔付便能有效弥补损失,保障再生产资金链不断裂,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加 『保险+期货』 的钱,政府给了我们很多补助,大商所也投入了不少资金。我自己算了一笔账,这么多年参保下来,有一年受灾发生赔付,实际上就把这些年缴纳的保费全部赔回来了,还是很划算的。」 王大江说。
9 年时间,桦川县政府积极推动 「保险+期货」 模式向纵深发展,一方面,努力向下将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通过逐年的试点推广、政策扶持和宣传引导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推动 「保险+期货」 向上延伸,后续陆续推出了 2020 年的 「保险+期货+银行」 创新试点、2021 年保费完全自筹的 「政府投入+保险公司+期货公司」 协同推进的惠农新机制,2022 年积极探索 「保险+期货」 与 「稳粮扩豆」 协同推进,2023 年探索同时开展玉米和大豆两个品种收入保险试点,2024 年探索商业化大豆价格保险等多种模式。
9 年来,桦川县累计实施 「保险+期货」 项目 14 个,项目品种涵盖玉米、大豆和生猪,保费累计达 18775 万元,投保面积 205.47 万亩,涉及现货量约 140 万吨,服务农户数量达 25185 户。
桦川县通过 「保险+期货」 这一金融工具,使农业、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现在,参加 「保险+期货」 的农户在春播前就实现了价格确定、销路确定、收益确定,从而增强了生产的确定性,提高了种粮积极性。一道亮丽的现代农业发展画卷正在桦川县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