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券商中国
中国机器人供应链突传重磅消息。
据高盛最新发布的调研报告,中国人形机器人供应商已启动 「产能先行」 策略,正在中国及海外积极规划产能,以支持潜在的人形机器人大规模生产。时间点方面,供应链共同预期大规模量产的爆发点或在 2026 年下半年。
与此同时,小鹏汽车最新发布的人形机器人IRON 也备受市场关注。受相关消息刺激,小鹏汽车港股股价持续走强,今日盘中,其股价探底回升,最终收涨 1.21%,录得三连涨。今日美股盘前,小鹏汽车股价直线飙升,大涨超 5%。另外,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花旗、中金公司等多家头部机构纷纷发布报告强推小鹏汽车。
高盛调研 「中国机器人供应链」
高盛在最新发布的实地调研报告中指出,尽管尚未获得大规模确定性订单,机器人核心供应商已进入 「抢跑」 阶段,为预计在 2026 年下半年开启的人形机器人量产做着极其乐观的产能准备。
高盛在 2025 年 11 月 3 日至 6 日对包括三花智控、拓普集团、浙江荣泰、双环传动等在内的 9 家中国机器人供应链公司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大多数供应商正在中国及海外 (主要是泰国,其次是墨西哥) 积极规划产能,以支持潜在的人形机器人大规模生产。
高盛在报告中指出,这些规划的年产能规模介于 10 万台到 100 万台机器人等效单位之间。这一规划显得相当激进,因为高盛预测的全球人形机器人到 2035 年的出货量也仅为 138 万台。这反映出供应链公司对行业增长前景抱有极度乐观的看法。
但报告强调,目前没有一家公司确认收到了大规模订单或明确的生产时间表。供应商普遍采用的策略是 「逐步爬坡」,即根据实际订单的落地情况来逐步扩大生产规模。
高盛在报告中多次提到特斯拉Optimus、智元、乐聚、小鹏等机器人客户,并暗示这些客户可能更倾向于依赖外部供应商来启动机器人的批量生产。而行业普遍预期的量产启动时间点,指向 2026 年下半年。
在关键观测指标方面,高盛明确了未来 1—2 年内验证行业拐点的两大关键事件:
1. 特斯拉擎天柱 (Optimus) 第三代机器人预计在 2026 年 2 月—3 月发布;
2. 全球人形机器人公司在 2025 年底/2026 年初公布其 2026 年的订单/出货目标。这些将是检验当前乐观情绪是否能兑现为实际订单的试金石。
另外,报告还发现,供应链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演变。供应商不再满足于提供单一组件,而是向提供集成模块的方向发展。产品组合从单一的执行器,扩展到传感器、结构件等多个品类,目标是在各自领域占据雄心勃勃的市场份额。
其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这些机器人供应链公司或多或少都与汽车行业相关。这些公司都渴望将业务扩展到机器人零部件领域,以寻找新的增长引擎,同时也能更好地利用其在精密制造、自动化生产线上已有的产能与技术协同效应。
小鹏汽车突然引爆
与此同时,机器人产业链的重磅利好催化不断。近日,小鹏汽车的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 IRON 因 「极度拟人」 而备受海内外用户和投资者关注,一度被质疑是否有 「真人藏在机器人里」。
为回应国内外网友争议,小鹏官方直播解剖了机器人的腿部,工作人员手持剪刀,在通电状态下直接剪开 IRON 机器人的小腿仿生皮肤,随着 「肌肉层」 被剥离,机械骨骼完全暴露,IRON 机器人依然可以稳稳走完猫步。
据介绍,全新一代 IRON 机器人全身有 82 个自由度,拥有类人脊椎、肌肉、皮肤等,还能做到 「猫步行走」 等类人姿态。
小鹏汽车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何小鹏在发布日当天表示,IRON 机器人将于 2026 年底实现量产,首批将进入商业场景提供导览、导购、导巡等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马斯克点赞了关于小鹏机器人的视频,并表示,「特斯拉和中国公司将主导市场。我非常尊重中国的竞争对手,中国有很多聪明、勤奋的人。」
随后,何小鹏回应称:「很开心马斯克在这次股东会中取得胜利,同时相信 Tesla 的机器人和 Robotaxi 都做得很棒,期待更大的成功。」
受 IRON 机器人消息的刺激,小鹏汽车港股股价持续走强,11 月 10 日盘中,其股价探底回升,最终收涨 1.21%,录得三连涨。美股 11 月 6 日开盘之后,小鹏汽车一度大涨 14%。今日盘前,小鹏汽车美股股价大涨超 5%。
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花旗、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等多家头部机构纷纷发布报告强推小鹏汽车。其中,摩根士丹利对小鹏汽车评级为 「增持」,目标价设为 30 美元/股;德意志银行在报告中称 「小鹏汽车迈向具身智能全球领导者地位一大步」,并给出 「买入评级」;中金公司则在报告中给出小鹏汽车 「维持跑赢行业」 评级,同时维持港股、美股目标 108 港元/股、28 美元/股。

(券商中国)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