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陈柯名 潘海福
曾经顶着明星 IP 红极一时的连锁火锅店上上谦近日宣布关闭广州最后一家连锁店。至此,上海南京东路店成为了最后一家在营门店。
11 月 6 日,火锅品牌上上谦发布 「广州闭店通知」,文中称上上谦广州店因租约到期,将于 12 月 15 日正式闭店,终止一切经营服务。至此,上上谦全国仅存上海南京东路一家门店。

上上谦最早闯出一片天与明星薛之谦有关。
据蓝鲸新闻,歌手薛之谦很早就看到了火锅店的商机,2012 年,薛之谦拿出 60 多万积蓄及卖房所得等,与好友合伙开出了第一家 「上上谦」 串串香火锅店。早期薛之谦对于上上谦非常 「上心」,「我每天睡五个小时,出任何问题,我都冲过去解决。」 薛之谦曾在早期采访中表示,经营火锅店期间,从店铺的位置筛选、挑选大厨、和工厂谈配料进价等,每个环节都他自己掌管。
事实上早期的上上谦在诸多火锅店中算得上独具特色,薛之谦开的火锅店是黑色墙面和宝蓝色灯光,年轻人称之为夜店火锅,进门真的有夜店的感觉,因此吸引了不少人打卡。巅峰时期,上上谦拥有 8 家直营店、20 家加盟店。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2017 年时,上上谦门店每天的营业额稳定在 150 万左右。

资料图。图片来源:网络
但后期薛之谦和上上谦逐渐解绑,天眼查 APP 数据显示,2019 年 2 月 2 日,薛之谦退出上海上谦投资人行列,但新增其父薛良园为公司股东并担任监事。
2020 年以后,上上谦声量逐渐缩小,为数不多被大众讨论的契机也往往与食品安全问题有关。
2020 年 6 月,上海尚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 (上上谦火锅南京东路步行街店) 清洗消毒待用的筷子在监督抽检中检出大肠菌群。7 月,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对当事人作出处以警告的行政处罚决定。同年 9 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第 33 期省级食品安全抽检信息,其中上海锦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 (上上谦火锅长宁店) 消毒使用的热水杯和调料碗被抽检不合格,产品被检出大肠菌群。
11 月 9 日,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红星资本局表示,尽管借助薛之谦的个人 IP 在开业初期迅速引爆市场,但上上谦菜品缺乏差异化竞争力,消费者多为 「打卡式消费」,而非因口味或服务形成忠诚度,这种一次性流量难以支撑长期经营。
据红星资本局,社交平台上,上上谦广州门店关停的帖子下,就有网友吐槽其 「价格偏高」「分量少」「味道普通」。
从高峰时期的 20 余家门店到只剩一家,上上谦的收缩是明星餐饮品牌退潮的一个缩影。
此前,明星扎堆开火锅店的现象十分火热。如陈赫、叶一茜和朱桢合伙创立的贤合庄,郑恺的 「火凤祥」 等。为了快速扩张和变现,许多明星餐饮品牌选择加盟模式。贤合庄在与专业代运营公司合作后,短短两年就在全国开出 800 多家分店。
但近年来,明星火锅店集体退潮。以贤合庄为例,高速扩张后,贤合庄频现管理风险。如 2021 年,「国内多家贤合庄倒闭注销」 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2021 年 4 月,杭州一家贤合庄发生天花板掉落砸伤顾客的事件;随后又曝出加盟商维权风波。此外,郑恺的 「火凤祥」 火锅也在 2020 年陷入抄袭争议。

窄门餐眼平台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11 月,贤合庄全国门店在营数量为 25 家,「火凤祥」 全国门店在营数量为 31 家。
江翰表示,明星餐饮品牌退潮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其商业模式本末倒置——过度依赖流量红利而忽视餐饮业的根本:产品力、供应链和持续运营能力。此外,明星本人通常不深度参与日常管理,导致品牌战略与实际运营脱节。一旦明星热度减退或负面舆情出现,品牌便迅速失去支撑,陷入 「高开低走」 的困境。
编辑|陈柯名 潘海福
校对|程鹏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蓝鲸新闻 (记者 郝妍)、红星资本局 (记者 记者 强亚铣)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