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记者赵明超
在过去一年多来的震荡上行行情中,不少迷你基金产品卡位赛道,规模实现了逆袭。曾经规模不足千万元的迷你基金,凭借精准的赛道布局,批量成长为百亿级基金。
这些迷你基金是如何逆袭的?这种规模 「膨胀术」 能否复制?后来者该如何推陈出新?在业内人士看来,爆款基金持仓相对集中,净值波动较为剧烈,如何在规模增长与风险控制之间找到平衡,如何让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的机制真正落地,将是接下来业内长期探索的课题。
逆袭频现:从 「迷你基」 到 「巨无霸」
在低点精准布局,于风口顺势扩容,让越来越多的迷你基金成长为 「大块头」。
据公募基金定期报告,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式基金规模达到 115.21 亿元。这只成立于 2024 年 10 月的基金,当初发行时间仅有一天,募集规模只有 1032 万元。但在成立之后,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今年二季度末,规模增至 11.66 亿元,三季度末一举跃过百亿元。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式基金的成长路径与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式基金与十分相似。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式基金成立于 2023 年 5 月,成立之初规模同样较小,但是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基金规模已超过 200 亿元。从投向看,该基金持仓主要聚焦机器人板块。
类似的逆袭剧情频频上演。中航机遇领航混合发起式基金成立于 2023 年 8 月,成立之初规模只有 2000 万元左右。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规模已增至 132.31 亿元。此外,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发起式基金成立于 2023 年 9 月,成立之初规模仅有 1400 多万元,今年三季度规模同样暴增 100 多亿元,季度末达到 130.21 亿元。
逆袭的推手都是相似的。上述基金均采取较为集中的 「押注」 打法,抓住了赛道行情,使得基金短期业绩十分亮眼,吸引大量资金涌入。以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式基金为例,其重仓云计算板块,并且持仓相对集中。成立仅 1 年左右,截至 11 月 7 日,该基金成立以来净值增幅已超 240%。
不过,该基金基金经理任桀提醒,永赢智选系列作为工具型产品系列,所布局的行业具备高成长性。相信云计算行业长期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近几个季度也已有不错的表现,但不要用过去的业绩去预测未来,任何风险资产都不是只涨不跌的,要当心资产估值扩张后的均值回归。
逆袭推手:卡位赛道支持新人
以发起式基金形式先成立抢抓风口,再做大规模,正成为越来越多基金管理人的打法。
截至 11 月 9 日,三季度以来共有 474 只权益类基金成立,其中 148 只采取发起式形式成立。从募集期看,这些权益类发起式基金的募集期较为短暂,多只基金募集期只有一天时间。
采取发起式形式设立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多数基金名称中含有鲜明的主题,能够直接看出基金投向,往往契合时下投资热点;二是多家基金公司为了支持旗下新锐基金经理,通过发起式基金降低新品发行门槛,为年轻基金经理提供独立管理产品的机会。
比如,西部利得资源鑫选混合发起式基金今年 8 月 4 日成立,这是基金经理管浩阳管理的第一只公募基金产品。中欧化工产业混合发起式基金 8 月 13 日成立,基金经理王习历任中欧基金研究助理、研究员,该产品同样是他管理的首只公募基金。
从业绩表现看,今年以来多位新锐基金经理表现出彩,所管理的发起式基金形成了规模与业绩的良性循环,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为基金公司进一步支持新锐基金经理提供了信心与底气。
此外,权益类指数发起式基金数量也明显增多。从投资方向看,这些基金同样大多聚焦某个热点赛道,包括国证通用航空产业、创业板新能源、港股通科技等方向。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场外指数发起式基金在成立后不久,即快速转型为 ETF 联接基金,形成场内与场外的联动,在完善产品布局的同时,进一步壮大场内 ETF 规模。
机遇与挑战:量增更需志远
从当前正在发行或即将发行的新基金来看,仍有多只发起式基金。发起式基金具有 「宽进严出」 的特点,成立门槛相对较低。根据相关规定,发起式基金是由基金管理人股东资金、基金管理人固有资金、基金管理人高级管理人员或基金经理等人员承诺认购一定金额并持有一定期限的基金。发起资金认购基金的金额不低于 1000 万元,持有期限自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不低于 3 年。
「发起式基金为基金公司抢占赛道缩短了时间,也为基金公司支持新锐基金经理提供了渠道。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发起式基金成立门槛虽然较低,但是对基金后续管理提出较高要求。今年以来,也有不少发起式基金清盘,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在布局发起式基金的时候要更注重产品的生命力。」 沪上某基金公司高管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另外,业内人士提醒,基金公司在借助发起式基金布局高锐度赛道型产品的时候要格外谨慎,不能仅从自身规模诉求出发,而应以投资者利益为起点,以让投资者长期获益为目的,进行前瞻性布局。同时,赛道型产品净值波动往往较为剧烈,需要充分沟通,让投资者认知到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
事实上,今年 5 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已对此进行了约束。其中强调,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适当降低规模排名、收入利润等经营性指标的考核权重。基金投资收益指标应当涵盖基金产品业绩和投资者盈亏情况,前者包括基金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对比等指标,后者包括基金利润率、盈利投资者占比等指标。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揭秘迷你基金 「膨胀术」)
(责任编辑:126)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记者赵明超
在过去一年多来的震荡上行行情中,不少迷你基金产品卡位赛道,规模实现了逆袭。曾经规模不足千万元的迷你基金,凭借精准的赛道布局,批量成长为百亿级基金。
这些迷你基金是如何逆袭的?这种规模 「膨胀术」 能否复制?后来者该如何推陈出新?在业内人士看来,爆款基金持仓相对集中,净值波动较为剧烈,如何在规模增长与风险控制之间找到平衡,如何让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的机制真正落地,将是接下来业内长期探索的课题。
逆袭频现:从 「迷你基」 到 「巨无霸」
在低点精准布局,于风口顺势扩容,让越来越多的迷你基金成长为 「大块头」。
据公募基金定期报告,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式基金规模达到 115.21 亿元。这只成立于 2024 年 10 月的基金,当初发行时间仅有一天,募集规模只有 1032 万元。但在成立之后,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今年二季度末,规模增至 11.66 亿元,三季度末一举跃过百亿元。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式基金的成长路径与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式基金与十分相似。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式基金成立于 2023 年 5 月,成立之初规模同样较小,但是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基金规模已超过 200 亿元。从投向看,该基金持仓主要聚焦机器人板块。
类似的逆袭剧情频频上演。中航机遇领航混合发起式基金成立于 2023 年 8 月,成立之初规模只有 2000 万元左右。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规模已增至 132.31 亿元。此外,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发起式基金成立于 2023 年 9 月,成立之初规模仅有 1400 多万元,今年三季度规模同样暴增 100 多亿元,季度末达到 130.21 亿元。
逆袭的推手都是相似的。上述基金均采取较为集中的 「押注」 打法,抓住了赛道行情,使得基金短期业绩十分亮眼,吸引大量资金涌入。以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式基金为例,其重仓云计算板块,并且持仓相对集中。成立仅 1 年左右,截至 11 月 7 日,该基金成立以来净值增幅已超 240%。
不过,该基金基金经理任桀提醒,永赢智选系列作为工具型产品系列,所布局的行业具备高成长性。相信云计算行业长期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近几个季度也已有不错的表现,但不要用过去的业绩去预测未来,任何风险资产都不是只涨不跌的,要当心资产估值扩张后的均值回归。
逆袭推手:卡位赛道支持新人
以发起式基金形式先成立抢抓风口,再做大规模,正成为越来越多基金管理人的打法。
截至 11 月 9 日,三季度以来共有 474 只权益类基金成立,其中 148 只采取发起式形式成立。从募集期看,这些权益类发起式基金的募集期较为短暂,多只基金募集期只有一天时间。
采取发起式形式设立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多数基金名称中含有鲜明的主题,能够直接看出基金投向,往往契合时下投资热点;二是多家基金公司为了支持旗下新锐基金经理,通过发起式基金降低新品发行门槛,为年轻基金经理提供独立管理产品的机会。
比如,西部利得资源鑫选混合发起式基金今年 8 月 4 日成立,这是基金经理管浩阳管理的第一只公募基金产品。中欧化工产业混合发起式基金 8 月 13 日成立,基金经理王习历任中欧基金研究助理、研究员,该产品同样是他管理的首只公募基金。
从业绩表现看,今年以来多位新锐基金经理表现出彩,所管理的发起式基金形成了规模与业绩的良性循环,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为基金公司进一步支持新锐基金经理提供了信心与底气。
此外,权益类指数发起式基金数量也明显增多。从投资方向看,这些基金同样大多聚焦某个热点赛道,包括国证通用航空产业、创业板新能源、港股通科技等方向。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场外指数发起式基金在成立后不久,即快速转型为 ETF 联接基金,形成场内与场外的联动,在完善产品布局的同时,进一步壮大场内 ETF 规模。
机遇与挑战:量增更需志远
从当前正在发行或即将发行的新基金来看,仍有多只发起式基金。发起式基金具有 「宽进严出」 的特点,成立门槛相对较低。根据相关规定,发起式基金是由基金管理人股东资金、基金管理人固有资金、基金管理人高级管理人员或基金经理等人员承诺认购一定金额并持有一定期限的基金。发起资金认购基金的金额不低于 1000 万元,持有期限自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不低于 3 年。
「发起式基金为基金公司抢占赛道缩短了时间,也为基金公司支持新锐基金经理提供了渠道。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发起式基金成立门槛虽然较低,但是对基金后续管理提出较高要求。今年以来,也有不少发起式基金清盘,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在布局发起式基金的时候要更注重产品的生命力。」 沪上某基金公司高管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另外,业内人士提醒,基金公司在借助发起式基金布局高锐度赛道型产品的时候要格外谨慎,不能仅从自身规模诉求出发,而应以投资者利益为起点,以让投资者长期获益为目的,进行前瞻性布局。同时,赛道型产品净值波动往往较为剧烈,需要充分沟通,让投资者认知到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
事实上,今年 5 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已对此进行了约束。其中强调,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适当降低规模排名、收入利润等经营性指标的考核权重。基金投资收益指标应当涵盖基金产品业绩和投资者盈亏情况,前者包括基金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对比等指标,后者包括基金利润率、盈利投资者占比等指标。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揭秘迷你基金 「膨胀术」)
(责任编辑:126)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记者赵明超
在过去一年多来的震荡上行行情中,不少迷你基金产品卡位赛道,规模实现了逆袭。曾经规模不足千万元的迷你基金,凭借精准的赛道布局,批量成长为百亿级基金。
这些迷你基金是如何逆袭的?这种规模 「膨胀术」 能否复制?后来者该如何推陈出新?在业内人士看来,爆款基金持仓相对集中,净值波动较为剧烈,如何在规模增长与风险控制之间找到平衡,如何让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的机制真正落地,将是接下来业内长期探索的课题。
逆袭频现:从 「迷你基」 到 「巨无霸」
在低点精准布局,于风口顺势扩容,让越来越多的迷你基金成长为 「大块头」。
据公募基金定期报告,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式基金规模达到 115.21 亿元。这只成立于 2024 年 10 月的基金,当初发行时间仅有一天,募集规模只有 1032 万元。但在成立之后,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今年二季度末,规模增至 11.66 亿元,三季度末一举跃过百亿元。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式基金的成长路径与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式基金与十分相似。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式基金成立于 2023 年 5 月,成立之初规模同样较小,但是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基金规模已超过 200 亿元。从投向看,该基金持仓主要聚焦机器人板块。
类似的逆袭剧情频频上演。中航机遇领航混合发起式基金成立于 2023 年 8 月,成立之初规模只有 2000 万元左右。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规模已增至 132.31 亿元。此外,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发起式基金成立于 2023 年 9 月,成立之初规模仅有 1400 多万元,今年三季度规模同样暴增 100 多亿元,季度末达到 130.21 亿元。
逆袭的推手都是相似的。上述基金均采取较为集中的 「押注」 打法,抓住了赛道行情,使得基金短期业绩十分亮眼,吸引大量资金涌入。以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式基金为例,其重仓云计算板块,并且持仓相对集中。成立仅 1 年左右,截至 11 月 7 日,该基金成立以来净值增幅已超 240%。
不过,该基金基金经理任桀提醒,永赢智选系列作为工具型产品系列,所布局的行业具备高成长性。相信云计算行业长期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近几个季度也已有不错的表现,但不要用过去的业绩去预测未来,任何风险资产都不是只涨不跌的,要当心资产估值扩张后的均值回归。
逆袭推手:卡位赛道支持新人
以发起式基金形式先成立抢抓风口,再做大规模,正成为越来越多基金管理人的打法。
截至 11 月 9 日,三季度以来共有 474 只权益类基金成立,其中 148 只采取发起式形式成立。从募集期看,这些权益类发起式基金的募集期较为短暂,多只基金募集期只有一天时间。
采取发起式形式设立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多数基金名称中含有鲜明的主题,能够直接看出基金投向,往往契合时下投资热点;二是多家基金公司为了支持旗下新锐基金经理,通过发起式基金降低新品发行门槛,为年轻基金经理提供独立管理产品的机会。
比如,西部利得资源鑫选混合发起式基金今年 8 月 4 日成立,这是基金经理管浩阳管理的第一只公募基金产品。中欧化工产业混合发起式基金 8 月 13 日成立,基金经理王习历任中欧基金研究助理、研究员,该产品同样是他管理的首只公募基金。
从业绩表现看,今年以来多位新锐基金经理表现出彩,所管理的发起式基金形成了规模与业绩的良性循环,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为基金公司进一步支持新锐基金经理提供了信心与底气。
此外,权益类指数发起式基金数量也明显增多。从投资方向看,这些基金同样大多聚焦某个热点赛道,包括国证通用航空产业、创业板新能源、港股通科技等方向。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场外指数发起式基金在成立后不久,即快速转型为 ETF 联接基金,形成场内与场外的联动,在完善产品布局的同时,进一步壮大场内 ETF 规模。
机遇与挑战:量增更需志远
从当前正在发行或即将发行的新基金来看,仍有多只发起式基金。发起式基金具有 「宽进严出」 的特点,成立门槛相对较低。根据相关规定,发起式基金是由基金管理人股东资金、基金管理人固有资金、基金管理人高级管理人员或基金经理等人员承诺认购一定金额并持有一定期限的基金。发起资金认购基金的金额不低于 1000 万元,持有期限自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不低于 3 年。
「发起式基金为基金公司抢占赛道缩短了时间,也为基金公司支持新锐基金经理提供了渠道。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发起式基金成立门槛虽然较低,但是对基金后续管理提出较高要求。今年以来,也有不少发起式基金清盘,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在布局发起式基金的时候要更注重产品的生命力。」 沪上某基金公司高管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另外,业内人士提醒,基金公司在借助发起式基金布局高锐度赛道型产品的时候要格外谨慎,不能仅从自身规模诉求出发,而应以投资者利益为起点,以让投资者长期获益为目的,进行前瞻性布局。同时,赛道型产品净值波动往往较为剧烈,需要充分沟通,让投资者认知到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
事实上,今年 5 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已对此进行了约束。其中强调,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适当降低规模排名、收入利润等经营性指标的考核权重。基金投资收益指标应当涵盖基金产品业绩和投资者盈亏情况,前者包括基金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对比等指标,后者包括基金利润率、盈利投资者占比等指标。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揭秘迷你基金 「膨胀术」)
(责任编辑:126)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记者赵明超
在过去一年多来的震荡上行行情中,不少迷你基金产品卡位赛道,规模实现了逆袭。曾经规模不足千万元的迷你基金,凭借精准的赛道布局,批量成长为百亿级基金。
这些迷你基金是如何逆袭的?这种规模 「膨胀术」 能否复制?后来者该如何推陈出新?在业内人士看来,爆款基金持仓相对集中,净值波动较为剧烈,如何在规模增长与风险控制之间找到平衡,如何让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的机制真正落地,将是接下来业内长期探索的课题。
逆袭频现:从 「迷你基」 到 「巨无霸」
在低点精准布局,于风口顺势扩容,让越来越多的迷你基金成长为 「大块头」。
据公募基金定期报告,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式基金规模达到 115.21 亿元。这只成立于 2024 年 10 月的基金,当初发行时间仅有一天,募集规模只有 1032 万元。但在成立之后,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今年二季度末,规模增至 11.66 亿元,三季度末一举跃过百亿元。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式基金的成长路径与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式基金与十分相似。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式基金成立于 2023 年 5 月,成立之初规模同样较小,但是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基金规模已超过 200 亿元。从投向看,该基金持仓主要聚焦机器人板块。
类似的逆袭剧情频频上演。中航机遇领航混合发起式基金成立于 2023 年 8 月,成立之初规模只有 2000 万元左右。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规模已增至 132.31 亿元。此外,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发起式基金成立于 2023 年 9 月,成立之初规模仅有 1400 多万元,今年三季度规模同样暴增 100 多亿元,季度末达到 130.21 亿元。
逆袭的推手都是相似的。上述基金均采取较为集中的 「押注」 打法,抓住了赛道行情,使得基金短期业绩十分亮眼,吸引大量资金涌入。以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式基金为例,其重仓云计算板块,并且持仓相对集中。成立仅 1 年左右,截至 11 月 7 日,该基金成立以来净值增幅已超 240%。
不过,该基金基金经理任桀提醒,永赢智选系列作为工具型产品系列,所布局的行业具备高成长性。相信云计算行业长期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近几个季度也已有不错的表现,但不要用过去的业绩去预测未来,任何风险资产都不是只涨不跌的,要当心资产估值扩张后的均值回归。
逆袭推手:卡位赛道支持新人
以发起式基金形式先成立抢抓风口,再做大规模,正成为越来越多基金管理人的打法。
截至 11 月 9 日,三季度以来共有 474 只权益类基金成立,其中 148 只采取发起式形式成立。从募集期看,这些权益类发起式基金的募集期较为短暂,多只基金募集期只有一天时间。
采取发起式形式设立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多数基金名称中含有鲜明的主题,能够直接看出基金投向,往往契合时下投资热点;二是多家基金公司为了支持旗下新锐基金经理,通过发起式基金降低新品发行门槛,为年轻基金经理提供独立管理产品的机会。
比如,西部利得资源鑫选混合发起式基金今年 8 月 4 日成立,这是基金经理管浩阳管理的第一只公募基金产品。中欧化工产业混合发起式基金 8 月 13 日成立,基金经理王习历任中欧基金研究助理、研究员,该产品同样是他管理的首只公募基金。
从业绩表现看,今年以来多位新锐基金经理表现出彩,所管理的发起式基金形成了规模与业绩的良性循环,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为基金公司进一步支持新锐基金经理提供了信心与底气。
此外,权益类指数发起式基金数量也明显增多。从投资方向看,这些基金同样大多聚焦某个热点赛道,包括国证通用航空产业、创业板新能源、港股通科技等方向。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场外指数发起式基金在成立后不久,即快速转型为 ETF 联接基金,形成场内与场外的联动,在完善产品布局的同时,进一步壮大场内 ETF 规模。
机遇与挑战:量增更需志远
从当前正在发行或即将发行的新基金来看,仍有多只发起式基金。发起式基金具有 「宽进严出」 的特点,成立门槛相对较低。根据相关规定,发起式基金是由基金管理人股东资金、基金管理人固有资金、基金管理人高级管理人员或基金经理等人员承诺认购一定金额并持有一定期限的基金。发起资金认购基金的金额不低于 1000 万元,持有期限自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不低于 3 年。
「发起式基金为基金公司抢占赛道缩短了时间,也为基金公司支持新锐基金经理提供了渠道。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发起式基金成立门槛虽然较低,但是对基金后续管理提出较高要求。今年以来,也有不少发起式基金清盘,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在布局发起式基金的时候要更注重产品的生命力。」 沪上某基金公司高管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另外,业内人士提醒,基金公司在借助发起式基金布局高锐度赛道型产品的时候要格外谨慎,不能仅从自身规模诉求出发,而应以投资者利益为起点,以让投资者长期获益为目的,进行前瞻性布局。同时,赛道型产品净值波动往往较为剧烈,需要充分沟通,让投资者认知到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
事实上,今年 5 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已对此进行了约束。其中强调,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适当降低规模排名、收入利润等经营性指标的考核权重。基金投资收益指标应当涵盖基金产品业绩和投资者盈亏情况,前者包括基金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对比等指标,后者包括基金利润率、盈利投资者占比等指标。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揭秘迷你基金 「膨胀术」)
(责任编辑: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