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 所有
  • 外汇
  • 24 小时
  • 期货
  • 基金
  • 贵金属
  • 股票

回不去的安世,回不去的 「黄金时代」

2025 年 11 月 11 日

黄金暴涨逾 100 美元!重返巅峰的良机来了吗?

2025 年 11 月 11 日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10月24日至28日将在京举行

2025 乌镇峰会观察:AI 大模型 「上身」 机器人 浙江本土科技力量成新焦点

2025 年 11 月 11 日

黄金已企稳 又迎新一轮上涨?

2025 年 11 月 11 日
广告

产业升级的 「工业味精」,新材料 50ETF(516710) 冲击四连阳,TCL 中环涨超 8%

2025 年 11 月 11 日
淘宝闪购,「吃掉」饿了么

淘宝闪购,「吃掉」 饿了么

2025 年 11 月 11 日

退伍军人节美股休市,黄金却 「偷偷」 涨至两周半高位!下一个目标 4200?

2025 年 11 月 11 日

深化 「保险+期货」 帮扶协作 华泰期货与甘肃静宁县共话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5 年 11 月 11 日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10月24日至28日将在京举行

基金 「风格漂移」 将迎最强监管 从命名、持仓到托管全面规范

2025 年 11 月 11 日
生物医药公司真实生物、海纳医药、维健医药递表港交所;户外品牌伯希和冲刺港股IPO丨港交所早参

生物医药公司真实生物、海纳医药、维健医药递表港交所;户外品牌伯希和冲刺港股 IPO 丨港交所早参

2025 年 11 月 11 日
上纬新材将联合智元开展机器人业务

上纬新材将联合智元开展机器人业务

2025 年 11 月 11 日

沪银价格仍存上涨空间

2025 年 11 月 11 日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11 月 11 日

2025 年 11 月 11 日
金桂财经
广告
2025 年 11 月 11 日 星期二
联系我们
合作建议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 登录& 注册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金桂财经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回不去的安世,回不去的 「黄金时代」

来自 金桂财经
2025 年 11 月 11 日
在 全球
0

【文章来源:techweb】

现在世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本来最依赖世界市场的小国,近年来却频频闹起反全球化的经济措施。

这很难用经济理性来解释。

深究下去,其中一个解释是:在大国贸易摩擦乃至大博弈的背景下,小国常常面临 「选边站队」 的压力。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与政治安全,一些国家会选择通过保护性措施来减少对特定大国的依赖,或借此向其他大国示好,以求在新的联盟体系中寻找立足点。

这就属于下注了。

战后的世界是人类历史上最安逸的 「黄金时代」,虽然有过冷战的阴霾,但从 1945 年到 2024 年,全球 GDP 名义规模增长了约 138 倍,而全球人口仅增长了 3.4 倍。当然,名义规模的增长也有美元通货膨胀的因素,即便排除了通胀因素,实际增长也可能高达 30 倍。

这意味着全球 GDP 名义规模的增长并不仅是靠劳动力供给增加,更是得益于二战后建立的以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为代表的国际秩序,为全球贸易和投资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框架。

在这个框架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GATT) 及其后的世界贸易组织 (WTO) 推动了贸易自由化,使得商品、资本和技术得以在全球更高效地配置,推动了一波又一波的科技革命快速惠及全球。从战后的重建到信息时代,再到当前的数字和人工智能革命,技术进步和全球扩散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并创造了全新的产业。

美国和中国两大经济体在上个世纪九零年代后成为两大增长极。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消费市场、科技实力和美元地位,中国则通过改革开放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构成了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并形成两大市场,共同维系了全球贸易。

在这段 「黄金年代」 里,不仅大国获益,小国其实也获益良多,毕竟相对于内需巨大的大国,小国其实更依赖自由贸易,因为小国国内市场容量天生有限,难以支撑大规模工业化的需求。因此,它们被迫放弃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念头,转而采取外向型经济战略,利用其政策灵活、交通便利等比较优势,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专注细分领域,通过国际贸易取长补短,形成帕累托改进。

所以,对于小国而言,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并非一个简单的 「选项」,而往往是关乎经济生存与发展的必然战略。

虽然近年来全球贸易体系已经摇摇欲坠,但荷兰挑起的 「安世事件」,加速了旧日秩序的终结。

01

安世半导体起源于飞利浦物理实验室,总部位于荷兰。安世主要产品为车规级功率器件,在德国、日本的许多整车厂其产品几乎可以视为标配,小信号二极管及晶体管、ESD 保护器件、小信号 MOSFET 出货量连续多年位列全球第一,对于全球汽车行业,安世的产品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5 年,恩智浦半导体计划以 380 亿美元收购飞思卡尔,出于全球反垄断合规的要求,它需要剥离旗下的射频功率业务。彼时,荷兰方面认为这是 「低端不赚钱」「增长缓慢」 的非核心业务,也不在公司未来的转型规划之中。

当时恰逢中资出海并购热潮,中国资本非常乐于收购拥有核心技术的资产,助推集成电路产业的升级迭代。双方的谈判交易进行的非常顺利,不仅在关键条款上迅速达成一致,更是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通过了中国商务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和欧盟委员会的审查。

2017 年,恩智浦宣布标准产品事业部门以 27.5 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交割,恩智浦位于英国和德国的两座晶圆制造工厂,位于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的三座封测厂和位于荷兰的恩智浦工业技术设备中心移交给中国资本,公司的核心技术专利继续由荷兰总部统一管理维护。

回头看,那真是 「黄金时代」 的末日荣光,自从 「芯片战争」 打响后,这种交易再也不可能会被批准。

安世被收购后,前期处于幕后的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也渐渐走到了台前,通过一系列 「蛇吞象」 式资本运作,将这批业务纳入了其名下的安世半导体。

中资激活了老牌欧洲公司的生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并没有让安世的产品被时代淘汰,反而越来越重要。

2024 年,安世营收 147.15 亿元,净利润 22.97 亿元,是比亚迪、特斯拉、大众等车企的核心供应商。

然而,随着特朗普回归白宫,贸易摩擦再度激化。2024 年底,闻泰科技被纳入美国实体清单,安世荷兰总部和中国资本相安无事的平衡就此被打破。

今年 6 月,美国施压要求安世更换中国籍管理层。9 月,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拿出所谓 「50% 穿透性规则」,即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持有外国子公司 50% 或以上股份,该子公司将自动适用同等出口管制,要求含美国技术的企业禁止与安世合作。

此前在中美之间游走的荷兰政府立刻心领神会,第一个出手了。

9 月,荷兰看守政府援引 50 年代制定的 《商品供应法》,以 「治理缺失」 为理由,要求安世半导体及其全球 30 个主体在一年内不得对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等进行任何调整。随后,荷兰企业法庭在没有庭审听证的情况下,迅速批准安世总部外籍高管提出的紧急请求,暂停闻泰科技实控人张学政在安世的所有职务,并将安世半导体股份托管给第三方。

当时,荷兰经济事务部长卡雷曼斯宣称:「张学政将安世半导体的产能、财务资源和知识产权不当转移到其拥有且与安世半导体无关的外国实体。」

02

10 月 26 日,荷兰总部以 「中国管理层未履行付款义务」 为由,暂停向东莞封装测试工厂供应晶圆。官方信息显示,东莞工厂承担安世全球 70% 的封装测试任务,日产能高达 2.5 亿颗。‌

消息迅速引发了汽车行业的动荡。

从绝对价格来说,车规级芯片单价很低,一个芯片的售价就在 5 美分左右。可想要修改替换却没那么容易,按照安全标准需重新进行整车测试。欧美汽车协会警告称,现有库存只能维持几个星期,大众、宝马、奔驰等汽车巨头的生产线面临停产风险。日本汽车协会同样表达了担忧,认为会严重影响产能。

某种程度上,只要美国政府咬死 「50% 穿透性规则」,荷兰人就很容易能将强行接管安世美化为面对外部压力不得已为之的无奈之举。

毕竟,西方世界的话语权仍然在美国手里,想要安世维持在欧洲市场的正常经营,中方资本或许会无奈地认可所谓的 「迂回之策」。

然而,中美釜山会谈让事态迎来了转机。据报道,美国同意暂缓 「50% 穿透性规则」,为期一年。

一下子,安世面临的外部压力减轻了,荷兰政府的介入也在情理上变得立不住脚。

诚然,特朗普多年来的行事风格会让外界担忧美国政府的决策可否延续。但是,既然荷兰政府既然可以因为威胁迅速地做出决定,那么也可以根据形势转变迅速地修改决定。

然而,荷兰人却拖拖拉拉。

荷兰人一方面安抚欧洲汽车客户,强调仍在跟中方谈判,只是尚未取得建设性进展。另一方面,安世荷兰总部竟然发文警告客户,宣称 「无法保证来自其中国工厂的芯片质量」。

长期以来,欧洲多国在跟中国打交道的时候,非常善于将小心思藏在美国全球霸主强势形象背后,把自己也塑造为霸权的 「受害者」,游走在中间地带为自己掠取好处。

显然,荷兰人对这笔早已尘埃落定的收购交易后悔了,想要借机用 「断供」 施压,重新商定利于自己的补充条款。

如果是十年前,中国企业或许会秉承和气生财的想法,愿意先一步做出退让。不过,今时不同往日了。

在新能源彻底改变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之后,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实现了升级换代,上下游产业的飞速发展让荷兰人的威胁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实际上,从闻泰科技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那一刻,中国企业已经预料到迟早会和荷兰方面有一场纷争。

安世中国直接发表声明称,作为独立经营、决策的中国企业,无需听从外部指示。

公司还强调,已经有充足的成品与在制品库存,能够稳定、持续地满足客户的订单需求。外交部发言人也表达了官方对企业的支持态度,明确反对针对特定国家企业采取歧视性做法。

媒体报道称,安世已恢复向中国经销商供应半导体,要求交易都以人民币结算。不仅如此,经销商和下游客户的交易也需要用人民币结算。此前,这些交易全程使用美元等外币。

相当于把掀桌子了。

03

当地时间 11 月 6 日,卡雷曼斯表示,随着中美达成协议,他相信未来几天该企业的芯片能送达欧美及全球客户手中。

卡雷曼斯在一份声明中称,荷兰已收到中美两国的通知,双方上周达成的经贸协议将使安世半导体中国工厂恢复出货。他表示,这与中方向欧盟委员会提供的信息一致。他相信未来几天该企业的芯片能送达欧美及全球客户手中。

11 月 8 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同意荷兰经济部派员来华磋商的请求。而此前的 11 月 1 日,中方就本着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稳定与安全的负责任态度,对符合条件的相关出口予以豁免。

即使参与挑起事端的安世 (荷兰) 管理层竟还在嘴硬,但谁都知道,此时事情的走向已经轮不到他们说话了。

据报道,安世荷兰总部此前在海外市场紧急寻找可替代的芯片封装合作伙伴,试图绕开中国构建新的供应链。但哪家公司敢接这活,就别想再做中国的生意。

以荷兰的经济规模和对全球市场的依赖程度,本来更应该呼吁以及推动自由贸易的回归,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毕竟,倘若各国都更基于自身利益和安全行事,大国还有巨大战略纵深吸收冲击,而小国则受损更大。

但在新格局下,大国之间斗而不破,但会把小国当枪使。虽然中美贸易谈判给了荷兰迂回空间,但美国不想看到荷兰 「往回缩」,荷兰也不甘心无功而返。

荷兰很清楚,中国市场无论是从产业链上游还是消费者下游,都对自身非常重要。此前,报道就披露因稀土开采、选矿、冶炼、分离全流程技术都纳入中国出口管制目录,荷兰 ASML 的产品交货周期拉长至 18 个月。

所以,荷兰在官方表达中极力避免把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也不提及第三方,强调这是安世总部提出的诉求,试图将冲突弱化为公司内部的控制权纷争,让双方都能坐回到谈判桌上。

即便荷兰方面一直往企业内斗的思路上引导,但中方也几乎没有退让的可能。

毕竟,收购安世算得上是中资闯入欧美半导体市场的一次成功实践。如果这次认栽了,那么其他国家也可能会争相效仿,要求重新签订已有协定,这对在外闯荡的中资无疑会起到更大的负面作用。

或许,荷兰人需要跟芯片行业的华裔大佬取取经。

时刻处在媒体聚光灯下的黄仁勋对于如何游走在中间地带经验颇为丰富。

在公开场合的讲话中,黄仁勋坚定地承诺,作为一家美国人开的美国公司,英伟达会严格遵守美国法律。同时,他也毫不掩饰自己对中国技术实力和潜力的认可,反复强调中国市场的极端重要性。

4 月,美国用 「一刀切」 斩断了英伟达高性能芯片对华出口的缓冲路径。

损失巨额收益又陷入反垄断调查的黄仁勋也没有表露过对任何一方的不满,只是从客观角度表示:「我们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 95% 变成了 0%。……(美国) 低估了中国加速发展自己科技产业的能力。他们现在每年生产数百万颗 AI 芯片。」

相对可行的解决办法是,下游车企做中间商拉着安世总部和安世中国协调出短期解决方案,避免汽车产业遭受重创。

至于长期的未来,或许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坦诚地说,芯片行业发展是日新月异,特朗普则是朝令夕改,很可能拖一阵子就可以等到形势激变,把问题拖没了。

回到安世,达成新协议,表面重归于好对中荷两方都是可行的选项,就看如何博弈了。

只不过,这只会是临时的 「休战」。经历了这波折后,本已脆弱的全球互信再度降低到冰点,随着猜忌链的形成,中国产业界会更强调自主可控,减少对欧洲技术的依赖,而面对中国产业链的竞争压力,欧洲也会加筑保护墙,阻止中资背景企业的收购和市场进入。

我们在亲历旧日 「黄金时代」 的终结。(何伊然)

【文章来源:techweb】

现在世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本来最依赖世界市场的小国,近年来却频频闹起反全球化的经济措施。

这很难用经济理性来解释。

深究下去,其中一个解释是:在大国贸易摩擦乃至大博弈的背景下,小国常常面临 「选边站队」 的压力。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与政治安全,一些国家会选择通过保护性措施来减少对特定大国的依赖,或借此向其他大国示好,以求在新的联盟体系中寻找立足点。

这就属于下注了。

战后的世界是人类历史上最安逸的 「黄金时代」,虽然有过冷战的阴霾,但从 1945 年到 2024 年,全球 GDP 名义规模增长了约 138 倍,而全球人口仅增长了 3.4 倍。当然,名义规模的增长也有美元通货膨胀的因素,即便排除了通胀因素,实际增长也可能高达 30 倍。

这意味着全球 GDP 名义规模的增长并不仅是靠劳动力供给增加,更是得益于二战后建立的以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为代表的国际秩序,为全球贸易和投资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框架。

在这个框架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GATT) 及其后的世界贸易组织 (WTO) 推动了贸易自由化,使得商品、资本和技术得以在全球更高效地配置,推动了一波又一波的科技革命快速惠及全球。从战后的重建到信息时代,再到当前的数字和人工智能革命,技术进步和全球扩散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并创造了全新的产业。

美国和中国两大经济体在上个世纪九零年代后成为两大增长极。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消费市场、科技实力和美元地位,中国则通过改革开放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构成了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并形成两大市场,共同维系了全球贸易。

在这段 「黄金年代」 里,不仅大国获益,小国其实也获益良多,毕竟相对于内需巨大的大国,小国其实更依赖自由贸易,因为小国国内市场容量天生有限,难以支撑大规模工业化的需求。因此,它们被迫放弃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念头,转而采取外向型经济战略,利用其政策灵活、交通便利等比较优势,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专注细分领域,通过国际贸易取长补短,形成帕累托改进。

所以,对于小国而言,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并非一个简单的 「选项」,而往往是关乎经济生存与发展的必然战略。

虽然近年来全球贸易体系已经摇摇欲坠,但荷兰挑起的 「安世事件」,加速了旧日秩序的终结。

01

安世半导体起源于飞利浦物理实验室,总部位于荷兰。安世主要产品为车规级功率器件,在德国、日本的许多整车厂其产品几乎可以视为标配,小信号二极管及晶体管、ESD 保护器件、小信号 MOSFET 出货量连续多年位列全球第一,对于全球汽车行业,安世的产品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5 年,恩智浦半导体计划以 380 亿美元收购飞思卡尔,出于全球反垄断合规的要求,它需要剥离旗下的射频功率业务。彼时,荷兰方面认为这是 「低端不赚钱」「增长缓慢」 的非核心业务,也不在公司未来的转型规划之中。

当时恰逢中资出海并购热潮,中国资本非常乐于收购拥有核心技术的资产,助推集成电路产业的升级迭代。双方的谈判交易进行的非常顺利,不仅在关键条款上迅速达成一致,更是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通过了中国商务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和欧盟委员会的审查。

2017 年,恩智浦宣布标准产品事业部门以 27.5 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交割,恩智浦位于英国和德国的两座晶圆制造工厂,位于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的三座封测厂和位于荷兰的恩智浦工业技术设备中心移交给中国资本,公司的核心技术专利继续由荷兰总部统一管理维护。

回头看,那真是 「黄金时代」 的末日荣光,自从 「芯片战争」 打响后,这种交易再也不可能会被批准。

安世被收购后,前期处于幕后的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也渐渐走到了台前,通过一系列 「蛇吞象」 式资本运作,将这批业务纳入了其名下的安世半导体。

中资激活了老牌欧洲公司的生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并没有让安世的产品被时代淘汰,反而越来越重要。

2024 年,安世营收 147.15 亿元,净利润 22.97 亿元,是比亚迪、特斯拉、大众等车企的核心供应商。

然而,随着特朗普回归白宫,贸易摩擦再度激化。2024 年底,闻泰科技被纳入美国实体清单,安世荷兰总部和中国资本相安无事的平衡就此被打破。

今年 6 月,美国施压要求安世更换中国籍管理层。9 月,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拿出所谓 「50% 穿透性规则」,即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持有外国子公司 50% 或以上股份,该子公司将自动适用同等出口管制,要求含美国技术的企业禁止与安世合作。

此前在中美之间游走的荷兰政府立刻心领神会,第一个出手了。

9 月,荷兰看守政府援引 50 年代制定的 《商品供应法》,以 「治理缺失」 为理由,要求安世半导体及其全球 30 个主体在一年内不得对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等进行任何调整。随后,荷兰企业法庭在没有庭审听证的情况下,迅速批准安世总部外籍高管提出的紧急请求,暂停闻泰科技实控人张学政在安世的所有职务,并将安世半导体股份托管给第三方。

当时,荷兰经济事务部长卡雷曼斯宣称:「张学政将安世半导体的产能、财务资源和知识产权不当转移到其拥有且与安世半导体无关的外国实体。」

02

10 月 26 日,荷兰总部以 「中国管理层未履行付款义务」 为由,暂停向东莞封装测试工厂供应晶圆。官方信息显示,东莞工厂承担安世全球 70% 的封装测试任务,日产能高达 2.5 亿颗。‌

消息迅速引发了汽车行业的动荡。

从绝对价格来说,车规级芯片单价很低,一个芯片的售价就在 5 美分左右。可想要修改替换却没那么容易,按照安全标准需重新进行整车测试。欧美汽车协会警告称,现有库存只能维持几个星期,大众、宝马、奔驰等汽车巨头的生产线面临停产风险。日本汽车协会同样表达了担忧,认为会严重影响产能。

某种程度上,只要美国政府咬死 「50% 穿透性规则」,荷兰人就很容易能将强行接管安世美化为面对外部压力不得已为之的无奈之举。

毕竟,西方世界的话语权仍然在美国手里,想要安世维持在欧洲市场的正常经营,中方资本或许会无奈地认可所谓的 「迂回之策」。

然而,中美釜山会谈让事态迎来了转机。据报道,美国同意暂缓 「50% 穿透性规则」,为期一年。

一下子,安世面临的外部压力减轻了,荷兰政府的介入也在情理上变得立不住脚。

诚然,特朗普多年来的行事风格会让外界担忧美国政府的决策可否延续。但是,既然荷兰政府既然可以因为威胁迅速地做出决定,那么也可以根据形势转变迅速地修改决定。

然而,荷兰人却拖拖拉拉。

荷兰人一方面安抚欧洲汽车客户,强调仍在跟中方谈判,只是尚未取得建设性进展。另一方面,安世荷兰总部竟然发文警告客户,宣称 「无法保证来自其中国工厂的芯片质量」。

长期以来,欧洲多国在跟中国打交道的时候,非常善于将小心思藏在美国全球霸主强势形象背后,把自己也塑造为霸权的 「受害者」,游走在中间地带为自己掠取好处。

显然,荷兰人对这笔早已尘埃落定的收购交易后悔了,想要借机用 「断供」 施压,重新商定利于自己的补充条款。

如果是十年前,中国企业或许会秉承和气生财的想法,愿意先一步做出退让。不过,今时不同往日了。

在新能源彻底改变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之后,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实现了升级换代,上下游产业的飞速发展让荷兰人的威胁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实际上,从闻泰科技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那一刻,中国企业已经预料到迟早会和荷兰方面有一场纷争。

安世中国直接发表声明称,作为独立经营、决策的中国企业,无需听从外部指示。

公司还强调,已经有充足的成品与在制品库存,能够稳定、持续地满足客户的订单需求。外交部发言人也表达了官方对企业的支持态度,明确反对针对特定国家企业采取歧视性做法。

媒体报道称,安世已恢复向中国经销商供应半导体,要求交易都以人民币结算。不仅如此,经销商和下游客户的交易也需要用人民币结算。此前,这些交易全程使用美元等外币。

相当于把掀桌子了。

03

当地时间 11 月 6 日,卡雷曼斯表示,随着中美达成协议,他相信未来几天该企业的芯片能送达欧美及全球客户手中。

卡雷曼斯在一份声明中称,荷兰已收到中美两国的通知,双方上周达成的经贸协议将使安世半导体中国工厂恢复出货。他表示,这与中方向欧盟委员会提供的信息一致。他相信未来几天该企业的芯片能送达欧美及全球客户手中。

11 月 8 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同意荷兰经济部派员来华磋商的请求。而此前的 11 月 1 日,中方就本着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稳定与安全的负责任态度,对符合条件的相关出口予以豁免。

即使参与挑起事端的安世 (荷兰) 管理层竟还在嘴硬,但谁都知道,此时事情的走向已经轮不到他们说话了。

据报道,安世荷兰总部此前在海外市场紧急寻找可替代的芯片封装合作伙伴,试图绕开中国构建新的供应链。但哪家公司敢接这活,就别想再做中国的生意。

以荷兰的经济规模和对全球市场的依赖程度,本来更应该呼吁以及推动自由贸易的回归,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毕竟,倘若各国都更基于自身利益和安全行事,大国还有巨大战略纵深吸收冲击,而小国则受损更大。

但在新格局下,大国之间斗而不破,但会把小国当枪使。虽然中美贸易谈判给了荷兰迂回空间,但美国不想看到荷兰 「往回缩」,荷兰也不甘心无功而返。

荷兰很清楚,中国市场无论是从产业链上游还是消费者下游,都对自身非常重要。此前,报道就披露因稀土开采、选矿、冶炼、分离全流程技术都纳入中国出口管制目录,荷兰 ASML 的产品交货周期拉长至 18 个月。

所以,荷兰在官方表达中极力避免把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也不提及第三方,强调这是安世总部提出的诉求,试图将冲突弱化为公司内部的控制权纷争,让双方都能坐回到谈判桌上。

即便荷兰方面一直往企业内斗的思路上引导,但中方也几乎没有退让的可能。

毕竟,收购安世算得上是中资闯入欧美半导体市场的一次成功实践。如果这次认栽了,那么其他国家也可能会争相效仿,要求重新签订已有协定,这对在外闯荡的中资无疑会起到更大的负面作用。

或许,荷兰人需要跟芯片行业的华裔大佬取取经。

时刻处在媒体聚光灯下的黄仁勋对于如何游走在中间地带经验颇为丰富。

在公开场合的讲话中,黄仁勋坚定地承诺,作为一家美国人开的美国公司,英伟达会严格遵守美国法律。同时,他也毫不掩饰自己对中国技术实力和潜力的认可,反复强调中国市场的极端重要性。

4 月,美国用 「一刀切」 斩断了英伟达高性能芯片对华出口的缓冲路径。

损失巨额收益又陷入反垄断调查的黄仁勋也没有表露过对任何一方的不满,只是从客观角度表示:「我们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 95% 变成了 0%。……(美国) 低估了中国加速发展自己科技产业的能力。他们现在每年生产数百万颗 AI 芯片。」

相对可行的解决办法是,下游车企做中间商拉着安世总部和安世中国协调出短期解决方案,避免汽车产业遭受重创。

至于长期的未来,或许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坦诚地说,芯片行业发展是日新月异,特朗普则是朝令夕改,很可能拖一阵子就可以等到形势激变,把问题拖没了。

回到安世,达成新协议,表面重归于好对中荷两方都是可行的选项,就看如何博弈了。

只不过,这只会是临时的 「休战」。经历了这波折后,本已脆弱的全球互信再度降低到冰点,随着猜忌链的形成,中国产业界会更强调自主可控,减少对欧洲技术的依赖,而面对中国产业链的竞争压力,欧洲也会加筑保护墙,阻止中资背景企业的收购和市场进入。

我们在亲历旧日 「黄金时代」 的终结。(何伊然)

YOU MAY ALSO LIKE

淘宝闪购,「吃掉」 饿了么

从现金富翁到集体举债:华尔街如何看待 AI 业发债量激增?

【文章来源:techweb】

现在世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本来最依赖世界市场的小国,近年来却频频闹起反全球化的经济措施。

这很难用经济理性来解释。

深究下去,其中一个解释是:在大国贸易摩擦乃至大博弈的背景下,小国常常面临 「选边站队」 的压力。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与政治安全,一些国家会选择通过保护性措施来减少对特定大国的依赖,或借此向其他大国示好,以求在新的联盟体系中寻找立足点。

这就属于下注了。

战后的世界是人类历史上最安逸的 「黄金时代」,虽然有过冷战的阴霾,但从 1945 年到 2024 年,全球 GDP 名义规模增长了约 138 倍,而全球人口仅增长了 3.4 倍。当然,名义规模的增长也有美元通货膨胀的因素,即便排除了通胀因素,实际增长也可能高达 30 倍。

这意味着全球 GDP 名义规模的增长并不仅是靠劳动力供给增加,更是得益于二战后建立的以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为代表的国际秩序,为全球贸易和投资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框架。

在这个框架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GATT) 及其后的世界贸易组织 (WTO) 推动了贸易自由化,使得商品、资本和技术得以在全球更高效地配置,推动了一波又一波的科技革命快速惠及全球。从战后的重建到信息时代,再到当前的数字和人工智能革命,技术进步和全球扩散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并创造了全新的产业。

美国和中国两大经济体在上个世纪九零年代后成为两大增长极。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消费市场、科技实力和美元地位,中国则通过改革开放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构成了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并形成两大市场,共同维系了全球贸易。

在这段 「黄金年代」 里,不仅大国获益,小国其实也获益良多,毕竟相对于内需巨大的大国,小国其实更依赖自由贸易,因为小国国内市场容量天生有限,难以支撑大规模工业化的需求。因此,它们被迫放弃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念头,转而采取外向型经济战略,利用其政策灵活、交通便利等比较优势,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专注细分领域,通过国际贸易取长补短,形成帕累托改进。

所以,对于小国而言,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并非一个简单的 「选项」,而往往是关乎经济生存与发展的必然战略。

虽然近年来全球贸易体系已经摇摇欲坠,但荷兰挑起的 「安世事件」,加速了旧日秩序的终结。

01

安世半导体起源于飞利浦物理实验室,总部位于荷兰。安世主要产品为车规级功率器件,在德国、日本的许多整车厂其产品几乎可以视为标配,小信号二极管及晶体管、ESD 保护器件、小信号 MOSFET 出货量连续多年位列全球第一,对于全球汽车行业,安世的产品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5 年,恩智浦半导体计划以 380 亿美元收购飞思卡尔,出于全球反垄断合规的要求,它需要剥离旗下的射频功率业务。彼时,荷兰方面认为这是 「低端不赚钱」「增长缓慢」 的非核心业务,也不在公司未来的转型规划之中。

当时恰逢中资出海并购热潮,中国资本非常乐于收购拥有核心技术的资产,助推集成电路产业的升级迭代。双方的谈判交易进行的非常顺利,不仅在关键条款上迅速达成一致,更是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通过了中国商务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和欧盟委员会的审查。

2017 年,恩智浦宣布标准产品事业部门以 27.5 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交割,恩智浦位于英国和德国的两座晶圆制造工厂,位于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的三座封测厂和位于荷兰的恩智浦工业技术设备中心移交给中国资本,公司的核心技术专利继续由荷兰总部统一管理维护。

回头看,那真是 「黄金时代」 的末日荣光,自从 「芯片战争」 打响后,这种交易再也不可能会被批准。

安世被收购后,前期处于幕后的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也渐渐走到了台前,通过一系列 「蛇吞象」 式资本运作,将这批业务纳入了其名下的安世半导体。

中资激活了老牌欧洲公司的生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并没有让安世的产品被时代淘汰,反而越来越重要。

2024 年,安世营收 147.15 亿元,净利润 22.97 亿元,是比亚迪、特斯拉、大众等车企的核心供应商。

然而,随着特朗普回归白宫,贸易摩擦再度激化。2024 年底,闻泰科技被纳入美国实体清单,安世荷兰总部和中国资本相安无事的平衡就此被打破。

今年 6 月,美国施压要求安世更换中国籍管理层。9 月,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拿出所谓 「50% 穿透性规则」,即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持有外国子公司 50% 或以上股份,该子公司将自动适用同等出口管制,要求含美国技术的企业禁止与安世合作。

此前在中美之间游走的荷兰政府立刻心领神会,第一个出手了。

9 月,荷兰看守政府援引 50 年代制定的 《商品供应法》,以 「治理缺失」 为理由,要求安世半导体及其全球 30 个主体在一年内不得对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等进行任何调整。随后,荷兰企业法庭在没有庭审听证的情况下,迅速批准安世总部外籍高管提出的紧急请求,暂停闻泰科技实控人张学政在安世的所有职务,并将安世半导体股份托管给第三方。

当时,荷兰经济事务部长卡雷曼斯宣称:「张学政将安世半导体的产能、财务资源和知识产权不当转移到其拥有且与安世半导体无关的外国实体。」

02

10 月 26 日,荷兰总部以 「中国管理层未履行付款义务」 为由,暂停向东莞封装测试工厂供应晶圆。官方信息显示,东莞工厂承担安世全球 70% 的封装测试任务,日产能高达 2.5 亿颗。‌

消息迅速引发了汽车行业的动荡。

从绝对价格来说,车规级芯片单价很低,一个芯片的售价就在 5 美分左右。可想要修改替换却没那么容易,按照安全标准需重新进行整车测试。欧美汽车协会警告称,现有库存只能维持几个星期,大众、宝马、奔驰等汽车巨头的生产线面临停产风险。日本汽车协会同样表达了担忧,认为会严重影响产能。

某种程度上,只要美国政府咬死 「50% 穿透性规则」,荷兰人就很容易能将强行接管安世美化为面对外部压力不得已为之的无奈之举。

毕竟,西方世界的话语权仍然在美国手里,想要安世维持在欧洲市场的正常经营,中方资本或许会无奈地认可所谓的 「迂回之策」。

然而,中美釜山会谈让事态迎来了转机。据报道,美国同意暂缓 「50% 穿透性规则」,为期一年。

一下子,安世面临的外部压力减轻了,荷兰政府的介入也在情理上变得立不住脚。

诚然,特朗普多年来的行事风格会让外界担忧美国政府的决策可否延续。但是,既然荷兰政府既然可以因为威胁迅速地做出决定,那么也可以根据形势转变迅速地修改决定。

然而,荷兰人却拖拖拉拉。

荷兰人一方面安抚欧洲汽车客户,强调仍在跟中方谈判,只是尚未取得建设性进展。另一方面,安世荷兰总部竟然发文警告客户,宣称 「无法保证来自其中国工厂的芯片质量」。

长期以来,欧洲多国在跟中国打交道的时候,非常善于将小心思藏在美国全球霸主强势形象背后,把自己也塑造为霸权的 「受害者」,游走在中间地带为自己掠取好处。

显然,荷兰人对这笔早已尘埃落定的收购交易后悔了,想要借机用 「断供」 施压,重新商定利于自己的补充条款。

如果是十年前,中国企业或许会秉承和气生财的想法,愿意先一步做出退让。不过,今时不同往日了。

在新能源彻底改变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之后,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实现了升级换代,上下游产业的飞速发展让荷兰人的威胁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实际上,从闻泰科技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那一刻,中国企业已经预料到迟早会和荷兰方面有一场纷争。

安世中国直接发表声明称,作为独立经营、决策的中国企业,无需听从外部指示。

公司还强调,已经有充足的成品与在制品库存,能够稳定、持续地满足客户的订单需求。外交部发言人也表达了官方对企业的支持态度,明确反对针对特定国家企业采取歧视性做法。

媒体报道称,安世已恢复向中国经销商供应半导体,要求交易都以人民币结算。不仅如此,经销商和下游客户的交易也需要用人民币结算。此前,这些交易全程使用美元等外币。

相当于把掀桌子了。

03

当地时间 11 月 6 日,卡雷曼斯表示,随着中美达成协议,他相信未来几天该企业的芯片能送达欧美及全球客户手中。

卡雷曼斯在一份声明中称,荷兰已收到中美两国的通知,双方上周达成的经贸协议将使安世半导体中国工厂恢复出货。他表示,这与中方向欧盟委员会提供的信息一致。他相信未来几天该企业的芯片能送达欧美及全球客户手中。

11 月 8 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同意荷兰经济部派员来华磋商的请求。而此前的 11 月 1 日,中方就本着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稳定与安全的负责任态度,对符合条件的相关出口予以豁免。

即使参与挑起事端的安世 (荷兰) 管理层竟还在嘴硬,但谁都知道,此时事情的走向已经轮不到他们说话了。

据报道,安世荷兰总部此前在海外市场紧急寻找可替代的芯片封装合作伙伴,试图绕开中国构建新的供应链。但哪家公司敢接这活,就别想再做中国的生意。

以荷兰的经济规模和对全球市场的依赖程度,本来更应该呼吁以及推动自由贸易的回归,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毕竟,倘若各国都更基于自身利益和安全行事,大国还有巨大战略纵深吸收冲击,而小国则受损更大。

但在新格局下,大国之间斗而不破,但会把小国当枪使。虽然中美贸易谈判给了荷兰迂回空间,但美国不想看到荷兰 「往回缩」,荷兰也不甘心无功而返。

荷兰很清楚,中国市场无论是从产业链上游还是消费者下游,都对自身非常重要。此前,报道就披露因稀土开采、选矿、冶炼、分离全流程技术都纳入中国出口管制目录,荷兰 ASML 的产品交货周期拉长至 18 个月。

所以,荷兰在官方表达中极力避免把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也不提及第三方,强调这是安世总部提出的诉求,试图将冲突弱化为公司内部的控制权纷争,让双方都能坐回到谈判桌上。

即便荷兰方面一直往企业内斗的思路上引导,但中方也几乎没有退让的可能。

毕竟,收购安世算得上是中资闯入欧美半导体市场的一次成功实践。如果这次认栽了,那么其他国家也可能会争相效仿,要求重新签订已有协定,这对在外闯荡的中资无疑会起到更大的负面作用。

或许,荷兰人需要跟芯片行业的华裔大佬取取经。

时刻处在媒体聚光灯下的黄仁勋对于如何游走在中间地带经验颇为丰富。

在公开场合的讲话中,黄仁勋坚定地承诺,作为一家美国人开的美国公司,英伟达会严格遵守美国法律。同时,他也毫不掩饰自己对中国技术实力和潜力的认可,反复强调中国市场的极端重要性。

4 月,美国用 「一刀切」 斩断了英伟达高性能芯片对华出口的缓冲路径。

损失巨额收益又陷入反垄断调查的黄仁勋也没有表露过对任何一方的不满,只是从客观角度表示:「我们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 95% 变成了 0%。……(美国) 低估了中国加速发展自己科技产业的能力。他们现在每年生产数百万颗 AI 芯片。」

相对可行的解决办法是,下游车企做中间商拉着安世总部和安世中国协调出短期解决方案,避免汽车产业遭受重创。

至于长期的未来,或许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坦诚地说,芯片行业发展是日新月异,特朗普则是朝令夕改,很可能拖一阵子就可以等到形势激变,把问题拖没了。

回到安世,达成新协议,表面重归于好对中荷两方都是可行的选项,就看如何博弈了。

只不过,这只会是临时的 「休战」。经历了这波折后,本已脆弱的全球互信再度降低到冰点,随着猜忌链的形成,中国产业界会更强调自主可控,减少对欧洲技术的依赖,而面对中国产业链的竞争压力,欧洲也会加筑保护墙,阻止中资背景企业的收购和市场进入。

我们在亲历旧日 「黄金时代」 的终结。(何伊然)

【文章来源:techweb】

现在世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本来最依赖世界市场的小国,近年来却频频闹起反全球化的经济措施。

这很难用经济理性来解释。

深究下去,其中一个解释是:在大国贸易摩擦乃至大博弈的背景下,小国常常面临 「选边站队」 的压力。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与政治安全,一些国家会选择通过保护性措施来减少对特定大国的依赖,或借此向其他大国示好,以求在新的联盟体系中寻找立足点。

这就属于下注了。

战后的世界是人类历史上最安逸的 「黄金时代」,虽然有过冷战的阴霾,但从 1945 年到 2024 年,全球 GDP 名义规模增长了约 138 倍,而全球人口仅增长了 3.4 倍。当然,名义规模的增长也有美元通货膨胀的因素,即便排除了通胀因素,实际增长也可能高达 30 倍。

这意味着全球 GDP 名义规模的增长并不仅是靠劳动力供给增加,更是得益于二战后建立的以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为代表的国际秩序,为全球贸易和投资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框架。

在这个框架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GATT) 及其后的世界贸易组织 (WTO) 推动了贸易自由化,使得商品、资本和技术得以在全球更高效地配置,推动了一波又一波的科技革命快速惠及全球。从战后的重建到信息时代,再到当前的数字和人工智能革命,技术进步和全球扩散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并创造了全新的产业。

美国和中国两大经济体在上个世纪九零年代后成为两大增长极。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消费市场、科技实力和美元地位,中国则通过改革开放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构成了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并形成两大市场,共同维系了全球贸易。

在这段 「黄金年代」 里,不仅大国获益,小国其实也获益良多,毕竟相对于内需巨大的大国,小国其实更依赖自由贸易,因为小国国内市场容量天生有限,难以支撑大规模工业化的需求。因此,它们被迫放弃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念头,转而采取外向型经济战略,利用其政策灵活、交通便利等比较优势,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专注细分领域,通过国际贸易取长补短,形成帕累托改进。

所以,对于小国而言,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并非一个简单的 「选项」,而往往是关乎经济生存与发展的必然战略。

虽然近年来全球贸易体系已经摇摇欲坠,但荷兰挑起的 「安世事件」,加速了旧日秩序的终结。

01

安世半导体起源于飞利浦物理实验室,总部位于荷兰。安世主要产品为车规级功率器件,在德国、日本的许多整车厂其产品几乎可以视为标配,小信号二极管及晶体管、ESD 保护器件、小信号 MOSFET 出货量连续多年位列全球第一,对于全球汽车行业,安世的产品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5 年,恩智浦半导体计划以 380 亿美元收购飞思卡尔,出于全球反垄断合规的要求,它需要剥离旗下的射频功率业务。彼时,荷兰方面认为这是 「低端不赚钱」「增长缓慢」 的非核心业务,也不在公司未来的转型规划之中。

当时恰逢中资出海并购热潮,中国资本非常乐于收购拥有核心技术的资产,助推集成电路产业的升级迭代。双方的谈判交易进行的非常顺利,不仅在关键条款上迅速达成一致,更是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通过了中国商务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和欧盟委员会的审查。

2017 年,恩智浦宣布标准产品事业部门以 27.5 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交割,恩智浦位于英国和德国的两座晶圆制造工厂,位于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的三座封测厂和位于荷兰的恩智浦工业技术设备中心移交给中国资本,公司的核心技术专利继续由荷兰总部统一管理维护。

回头看,那真是 「黄金时代」 的末日荣光,自从 「芯片战争」 打响后,这种交易再也不可能会被批准。

安世被收购后,前期处于幕后的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也渐渐走到了台前,通过一系列 「蛇吞象」 式资本运作,将这批业务纳入了其名下的安世半导体。

中资激活了老牌欧洲公司的生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并没有让安世的产品被时代淘汰,反而越来越重要。

2024 年,安世营收 147.15 亿元,净利润 22.97 亿元,是比亚迪、特斯拉、大众等车企的核心供应商。

然而,随着特朗普回归白宫,贸易摩擦再度激化。2024 年底,闻泰科技被纳入美国实体清单,安世荷兰总部和中国资本相安无事的平衡就此被打破。

今年 6 月,美国施压要求安世更换中国籍管理层。9 月,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拿出所谓 「50% 穿透性规则」,即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持有外国子公司 50% 或以上股份,该子公司将自动适用同等出口管制,要求含美国技术的企业禁止与安世合作。

此前在中美之间游走的荷兰政府立刻心领神会,第一个出手了。

9 月,荷兰看守政府援引 50 年代制定的 《商品供应法》,以 「治理缺失」 为理由,要求安世半导体及其全球 30 个主体在一年内不得对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等进行任何调整。随后,荷兰企业法庭在没有庭审听证的情况下,迅速批准安世总部外籍高管提出的紧急请求,暂停闻泰科技实控人张学政在安世的所有职务,并将安世半导体股份托管给第三方。

当时,荷兰经济事务部长卡雷曼斯宣称:「张学政将安世半导体的产能、财务资源和知识产权不当转移到其拥有且与安世半导体无关的外国实体。」

02

10 月 26 日,荷兰总部以 「中国管理层未履行付款义务」 为由,暂停向东莞封装测试工厂供应晶圆。官方信息显示,东莞工厂承担安世全球 70% 的封装测试任务,日产能高达 2.5 亿颗。‌

消息迅速引发了汽车行业的动荡。

从绝对价格来说,车规级芯片单价很低,一个芯片的售价就在 5 美分左右。可想要修改替换却没那么容易,按照安全标准需重新进行整车测试。欧美汽车协会警告称,现有库存只能维持几个星期,大众、宝马、奔驰等汽车巨头的生产线面临停产风险。日本汽车协会同样表达了担忧,认为会严重影响产能。

某种程度上,只要美国政府咬死 「50% 穿透性规则」,荷兰人就很容易能将强行接管安世美化为面对外部压力不得已为之的无奈之举。

毕竟,西方世界的话语权仍然在美国手里,想要安世维持在欧洲市场的正常经营,中方资本或许会无奈地认可所谓的 「迂回之策」。

然而,中美釜山会谈让事态迎来了转机。据报道,美国同意暂缓 「50% 穿透性规则」,为期一年。

一下子,安世面临的外部压力减轻了,荷兰政府的介入也在情理上变得立不住脚。

诚然,特朗普多年来的行事风格会让外界担忧美国政府的决策可否延续。但是,既然荷兰政府既然可以因为威胁迅速地做出决定,那么也可以根据形势转变迅速地修改决定。

然而,荷兰人却拖拖拉拉。

荷兰人一方面安抚欧洲汽车客户,强调仍在跟中方谈判,只是尚未取得建设性进展。另一方面,安世荷兰总部竟然发文警告客户,宣称 「无法保证来自其中国工厂的芯片质量」。

长期以来,欧洲多国在跟中国打交道的时候,非常善于将小心思藏在美国全球霸主强势形象背后,把自己也塑造为霸权的 「受害者」,游走在中间地带为自己掠取好处。

显然,荷兰人对这笔早已尘埃落定的收购交易后悔了,想要借机用 「断供」 施压,重新商定利于自己的补充条款。

如果是十年前,中国企业或许会秉承和气生财的想法,愿意先一步做出退让。不过,今时不同往日了。

在新能源彻底改变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之后,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实现了升级换代,上下游产业的飞速发展让荷兰人的威胁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实际上,从闻泰科技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那一刻,中国企业已经预料到迟早会和荷兰方面有一场纷争。

安世中国直接发表声明称,作为独立经营、决策的中国企业,无需听从外部指示。

公司还强调,已经有充足的成品与在制品库存,能够稳定、持续地满足客户的订单需求。外交部发言人也表达了官方对企业的支持态度,明确反对针对特定国家企业采取歧视性做法。

媒体报道称,安世已恢复向中国经销商供应半导体,要求交易都以人民币结算。不仅如此,经销商和下游客户的交易也需要用人民币结算。此前,这些交易全程使用美元等外币。

相当于把掀桌子了。

03

当地时间 11 月 6 日,卡雷曼斯表示,随着中美达成协议,他相信未来几天该企业的芯片能送达欧美及全球客户手中。

卡雷曼斯在一份声明中称,荷兰已收到中美两国的通知,双方上周达成的经贸协议将使安世半导体中国工厂恢复出货。他表示,这与中方向欧盟委员会提供的信息一致。他相信未来几天该企业的芯片能送达欧美及全球客户手中。

11 月 8 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同意荷兰经济部派员来华磋商的请求。而此前的 11 月 1 日,中方就本着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稳定与安全的负责任态度,对符合条件的相关出口予以豁免。

即使参与挑起事端的安世 (荷兰) 管理层竟还在嘴硬,但谁都知道,此时事情的走向已经轮不到他们说话了。

据报道,安世荷兰总部此前在海外市场紧急寻找可替代的芯片封装合作伙伴,试图绕开中国构建新的供应链。但哪家公司敢接这活,就别想再做中国的生意。

以荷兰的经济规模和对全球市场的依赖程度,本来更应该呼吁以及推动自由贸易的回归,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毕竟,倘若各国都更基于自身利益和安全行事,大国还有巨大战略纵深吸收冲击,而小国则受损更大。

但在新格局下,大国之间斗而不破,但会把小国当枪使。虽然中美贸易谈判给了荷兰迂回空间,但美国不想看到荷兰 「往回缩」,荷兰也不甘心无功而返。

荷兰很清楚,中国市场无论是从产业链上游还是消费者下游,都对自身非常重要。此前,报道就披露因稀土开采、选矿、冶炼、分离全流程技术都纳入中国出口管制目录,荷兰 ASML 的产品交货周期拉长至 18 个月。

所以,荷兰在官方表达中极力避免把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也不提及第三方,强调这是安世总部提出的诉求,试图将冲突弱化为公司内部的控制权纷争,让双方都能坐回到谈判桌上。

即便荷兰方面一直往企业内斗的思路上引导,但中方也几乎没有退让的可能。

毕竟,收购安世算得上是中资闯入欧美半导体市场的一次成功实践。如果这次认栽了,那么其他国家也可能会争相效仿,要求重新签订已有协定,这对在外闯荡的中资无疑会起到更大的负面作用。

或许,荷兰人需要跟芯片行业的华裔大佬取取经。

时刻处在媒体聚光灯下的黄仁勋对于如何游走在中间地带经验颇为丰富。

在公开场合的讲话中,黄仁勋坚定地承诺,作为一家美国人开的美国公司,英伟达会严格遵守美国法律。同时,他也毫不掩饰自己对中国技术实力和潜力的认可,反复强调中国市场的极端重要性。

4 月,美国用 「一刀切」 斩断了英伟达高性能芯片对华出口的缓冲路径。

损失巨额收益又陷入反垄断调查的黄仁勋也没有表露过对任何一方的不满,只是从客观角度表示:「我们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 95% 变成了 0%。……(美国) 低估了中国加速发展自己科技产业的能力。他们现在每年生产数百万颗 AI 芯片。」

相对可行的解决办法是,下游车企做中间商拉着安世总部和安世中国协调出短期解决方案,避免汽车产业遭受重创。

至于长期的未来,或许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坦诚地说,芯片行业发展是日新月异,特朗普则是朝令夕改,很可能拖一阵子就可以等到形势激变,把问题拖没了。

回到安世,达成新协议,表面重归于好对中荷两方都是可行的选项,就看如何博弈了。

只不过,这只会是临时的 「休战」。经历了这波折后,本已脆弱的全球互信再度降低到冰点,随着猜忌链的形成,中国产业界会更强调自主可控,减少对欧洲技术的依赖,而面对中国产业链的竞争压力,欧洲也会加筑保护墙,阻止中资背景企业的收购和市场进入。

我们在亲历旧日 「黄金时代」 的终结。(何伊然)

Search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一周热门

黄金暴涨逾 100 美元!重返巅峰的良机来了吗?

2025 年 11 月 11 日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10月24日至28日将在京举行

2025 乌镇峰会观察:AI 大模型 「上身」 机器人 浙江本土科技力量成新焦点

2025 年 11 月 11 日

黄金已企稳 又迎新一轮上涨?

2025 年 11 月 11 日

产业升级的 「工业味精」,新材料 50ETF(516710) 冲击四连阳,TCL 中环涨超 8%

2025 年 11 月 11 日
淘宝闪购,「吃掉」饿了么

淘宝闪购,「吃掉」 饿了么

2025 年 11 月 11 日

退伍军人节美股休市,黄金却 「偷偷」 涨至两周半高位!下一个目标 4200?

2025 年 11 月 11 日

深化 「保险+期货」 帮扶协作 华泰期货与甘肃静宁县共话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5 年 11 月 11 日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10月24日至28日将在京举行

基金 「风格漂移」 将迎最强监管 从命名、持仓到托管全面规范

2025 年 11 月 11 日
生物医药公司真实生物、海纳医药、维健医药递表港交所;户外品牌伯希和冲刺港股IPO丨港交所早参

生物医药公司真实生物、海纳医药、维健医药递表港交所;户外品牌伯希和冲刺港股 IPO 丨港交所早参

2025 年 11 月 11 日
上纬新材将联合智元开展机器人业务

上纬新材将联合智元开展机器人业务

2025 年 11 月 11 日
金桂财经

2025 年 11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 10 月    

近期动态

  • 黄金暴涨逾 100 美元!重返巅峰的良机来了吗?
  • 2025 乌镇峰会观察:AI 大模型 「上身」 机器人 浙江本土科技力量成新焦点
  • 黄金已企稳 又迎新一轮上涨?
  • 产业升级的 「工业味精」,新材料 50ETF(516710) 冲击四连阳,TCL 中环涨超 8%
  • 淘宝闪购,「吃掉」 饿了么
  • 退伍军人节美股休市,黄金却 「偷偷」 涨至两周半高位!下一个目标 4200?
广告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登录& 注册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登录
  • 注册
忘记密码?
Lost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 will receive a link to create a new password via email.
body::-webkit-scrollbar { width: 7px; } body::-webkit-scrollbar-track { border-radius: 10px; background: #f0f0f0; } body::-webkit-scrollbar-thumb { border-radius: 50px; background: #dfdbd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