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 11 月 12 日电 (王菁) 债市周三 (11 月 12 日) 小幅回暖,超长端率先走强,国债期货主力全线收涨,银行间现券收益率回落 0.5-1BP 左右;公开市场单日净投放 1300 亿元,短端资金利率集体下行。
机构认为,债市缺少方向,仍处于震荡整理过程中,随时会因资金面、股市和机构行为变化而波动,暂时看不到明确的趋势。业内观点还表示,更多经济数据将出炉,机构在博弈年末货币政策是否会有放松的可能性。
【行情跟踪】
国债期货收盘全线上涨,30 年期主力合约涨 0.09% 报 116.45,10 年期主力合约涨 0.02% 报 108.52,5 年期主力合约涨 0.03% 报 105.97,2 年期主力合约涨 0.01% 报 102.472 元。
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普遍小幅下行,30 年期国债 「25 超长特别国债 06」 收益率下行 1BP 报 2.143%,10 年期国开债 「25 国开 15」 收益率下行 0.4BP 报 1.871%,10 年期国债 「25 附息国债 16」 收益率下行 0.4BP 报 1.8%。
中证转债指数收盘下跌 0.42%,报 489.02 点,成交金额 624.82 亿元。国城转债、振华转债、神马转债、大中转债、精达转债跌幅居前,分别跌 7.11%、5.04%、4.70%、4.18%、3.11%。沪工转债、东时转债、运机转债、三房转债、阳谷转债涨幅居前,分别涨 5.94%、5.21%、4.08%、3.84%、2.79%。
【海外债市】
北美市场方面,当地时间 11 月 11 日,美债收益率集体下跌,2 年期美债收益率跌 3.95BPs 报 3.551%,3 年期美债收益率跌 6.44BPs 报 3.534%,5 年期美债收益率跌 5.74BPs 报 3.656%,10 年期美债收益率跌 5.25BPs 报 4.062%,30 年期美债收益率跌 3.6BPs 报 4.668%。
亚洲市场方面,日债收益率多数上行,3 年期和 5 年期日债收益率分别上行 0.3BP 和 0.1BP,报 1.051% 和 1.25%。
欧元区市场方面,当地时间 11 月 11 日,10 年期法债收益率跌 1.5BP 报 3.422%,10 年期德债收益率跌 1BP 报 2.656%,10 年期意债收益率跌 1.1BP 报 3.398%,10 年期西债收益率跌 1BP 报 3.162%。其他市场方面,10 年期英债收益率跌 7.4BPs 报 4.386%。
【一级市场】
财政部 91 天、182 天期国债加权中标收益率分别为 1.2271%、1.3162%,边际中标收益率分别为 1.2796%、1.3731%,全场倍数分别为 2.95、2.44,边际倍数分别为 1.72、2.39。
农发行 1.074 年、3 年、10 年期金融债中标收益率分别为 1.4013%、1.7128%、1.9291%,全场倍数分别为 4、5.08、2.92,边际倍数分别为 2.18、1.93、86.11。
【资金面】
公开市场方面,央行公告称,11 月 12 日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 1955 亿元 7 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 1.40%,投标量 1955 亿元,中标量 1955 亿元。数据显示,当日 655 亿元逆回购到期,据此计算,单日净投放 1300 亿元。
资金面方面,Shibor 短端品种集体下行。隔夜品种下行 9.3BPs 报 1.415%;7 天期下行 2.7BPs 报 1.474%;14 天期下行 1.8BP 报 1.5%;1 个月期下行 0.2BP 报 1.523%。
【机构观点】
国盛固收:信用利差压缩进入后半场,年末行情或向中长信用债演绎。考虑到央行重启买债、政府债供给缩量、年末配置力量入场,预计 11-12 月债市进一步下行,但由于信用增量资金有限,理财和基金配债行为受限,信用债更多挖掘结构性机会。策略方面,想要挖掘超额收益,普信债需要在 4-5 年做资质下沉,或者关注 4-5 年的二永。
华泰固收:央行近年来 「指导利率自律机制整治违规手工补息、规范同业存款利率定价、督促银行不发放税后利率低于同期限国债收益率的贷款」 等,而这些传导梗阻的解决本身也有助于打开宽松空间,理顺由短到长的利率传导。为何去年底到今年初债市和资金利率一度倒挂?市场预期的 「抢跑」 和 「透支」 固然有很大影响,但不容忽视的是,银行内卷竞争→贷款利率大幅走低→比价效应传导→长债超长债利率大幅下行。
中信建投:在这种长期利率以宽幅震荡为主,并且收益率中枢可能在中期内缓慢上行的市场环境下,不建议单边押注久期策略,建议投资者以票息策略为主,以短久期信用债为底仓;同时在央行货币政策仍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的背景下,继续通过杠杆策略适度套息为主;并适当辅以更加灵活的长端波动操作以增厚收益,是更好的策略。
编辑:王柘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