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在云南元阳这片被誉为 「大地雕塑」 的千年梯田间,蔗农现在不用再像往年那样为甘蔗价格波动而揪心了。就在几年前,白糖价格波动曾让当地的 「甜蜜产业」 尝尽苦涩,不少农户一度打算弃种外出打工。如今,一份特殊的 「保险」 让他们安了心。
「有了价格保险,心里踏实多了,明年我还要种甘蔗!」 蔗农的话语中透着笃定。他们口中的 「价格保险」,正是近年来在广袤农村大地悄然兴起,并愈发彰显生命力的 「保险+期货」 创新模式。它将分散的农户与庞大的金融市场联系在一起,抵御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冲击,为乡村振兴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网。
「甜蜜产业」 的金融翅膀
元阳县曾是云南深度贫困县,甘蔗是这里的主要经济作物,但白糖价格的剧烈波动,常让农户 「丰产不丰收」,严重挫伤了种植积极性,甚至波及当地糖厂的原料供应。
转机始于 2021 年。中信期货将 「保险+期货」 模式带到了元阳,为当地蔗农的白糖价格上了保险。保险公司基于期货价格设计农产品价格险,农户购买保险;保险公司为对冲风险,向期货公司购买场外期权;期货公司则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分散。一个环环相扣的风险管理闭环就此形成。
这一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升级。2022 年,中信期货进一步推出 「保险+期货+订单」 模式,在保价格的基础上,还为蔗农提供 「二次点价」 机会,防止蔗农因价格上涨而惜售,全方位保障农户收益。截至 2025 年,该项目已累计为超过 1400 户蔗农赔付逾 160 万元,稳住了他们的 「钱袋子」,也为当地的 「甜蜜产业链」 注入了金融活水。
从单一保障到多重风险保障
在千里之外的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期货工具也正在被用于规避农业风险。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主产区,但玉米生长期降水量波动大,干旱、暴雨等极端天气频发,直接影响产量。
2025 年 6 月,银河期货联合人保财险在这里开展了内蒙古首单玉米 「气象+期货」 创新项目。它创新性地将 「气象风险」 与 「价格风险」 打包纳入保障范围。
「如果指定时段内日降雨量在 20 毫米以上,或者期货价格低于目标价格,保险都会启动赔付。」 银河期货项目负责人介绍,这种双重保障模式,覆盖了农户最担心的两大核心风险,无须复杂的定损,依据官方气象数据和期货价格即可快速理赔,大大提升了保障效率。该项目最终覆盖了 19.8 万亩玉米,为上百户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超 2.3 亿元的风险保障。
激活规模化农业经营新动能
在我国 「大粮仓」 黑龙江,金融服务的探索走向了更深的维度。2024 年,浙商期货牵头在北安等 8 个地市构建了 「保险+期货+信贷+订单」 的四维联动机制。
合作社发展面临土地流转不稳、融资难、风险对冲工具不足等多重制约。项目团队在调研中精准识别了这些痛点,他们的解决方案是以 「收入保险」 为核心,整合银行、科技公司、收粮企业等多方资源。银行基于保单提供的收入保障,敢于向合作社提供低息贷款;期货公司通过专业操作对冲价格风险;科技公司利用卫星遥感精准测产;龙头收粮企业则提前锁定基差收购价。这一模式为 42 家农业合作社的 14.04 万亩大豆和 18.80 万亩玉米,构建了从种到收、从资金到销售的全链条风险管理体系。
2024 年虽然面临土地成本大幅上涨的不利因素,该项目预计赔付约 1300 万元,仍实现了 50.45% 的减损效果,为规模化农业经营筑牢了风险防线。
从西南边陲的元阳蔗田,到内蒙古的玉米地,再到黑土地上的万顷良田,「保险+期货」 及其升级模式正以精准的风险管理手段,悄然改变着我国农业的传统生态。通过金融工具的巧妙运用,「保险+期货」 将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更紧密、更稳健地连接起来。
正如元阳县一位参与培训的乡镇干部所言:「过去我们觉得期货、金融离农村很远,现在才发现它是我们稳收增收的 『好帮手』。」
这股源自期货市场的活水,正润物有声地流入田间地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筑起越来越坚固的安全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