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华东一家碳酸锂湿法回收 A 企业的负责人去年没睡过几个安稳觉。2024 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狂飙突进,但作为关键原料的碳酸锂的价格却如坐过山车一样,让这位在行业耕耘多年的 「老将」 感到心力交瘁。「原料采购和成品销售两端受压,价格波动直接吞噬我们本就微薄的利润。」 他坦言,在接触期货工具之前,企业面对市场风险几乎是在 「裸奔」。
数百公里之外,一家刚刚中标国家电网项目的电缆企业同样面临抉择。2024 年年初铝价蠢蠢欲动,若按传统模式在现货市场采购,高达 70% 的原材料成本占比将把项目利润侵蚀殆尽。如何保证供货并控制成本,成为横亘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这些看似孤立的困境,实则折射出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共同挑战。而在不确定性成为新常态的今天,期货公司正通过创新金融工具,为实体企业装上应对市场波动的 「稳压器」。
精准套保:
为新能源产业链系上 「安全带」
面对碳酸锂价格的宽幅震荡,南华期货为 A 企业量身定制了套期保值体系。通过系统培训,企业不仅理解了套保原理,而且学会了运用 「熔断增强累沽期权」 等复杂工具。
在 2024 年 11 月的实操中,A 企业通过场外期权策略,以 30 吨初始套保量实现了 82490 元/吨的开仓均价,相比直接期货做空实现了 490 元/吨的 「高卖」 效果。南华期货提供的专业培训,还帮助企业搭建起内部套保制度和业务流程,让风险管理从临时应对转变为系统运作。
「实体经济面临多种风险,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是重要的风险管理方式。」 南华期货项目负责人介绍,这种系统性的风险管控,正是制造业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关键支撑。
期权创新:
破解 「中标即亏损」 的行业魔咒
对电缆企业而言,「中标即亏损」 的魔咒始终如影随形。东吴期货团队深入产业一线,为企业提供了 「锁价不锁量,保基础用量」 的含权贸易方案。
该方案通过累购期权结构,巧妙地在锁定采购成本上限的同时,保留了价格下跌时的获利机会。2024 年 4 月至 6 月,东吴期货的风险管理子公司东吴玖盈累计为客户交付 2600 吨铝锭现货,最终帮助企业节省采购成本 120 万元,单吨节省约 461 元。
「现代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价格锁定,而是精细化的风险管理。」 东吴期货团队负责人表示,场外期权以其非线性的损益结构,提供了更贴合企业实际经营需求的灵活策略。
资金成本管理:
为企业运营注入金融 「活水」
在制造业的另一端,资金成本的压力同样不容小觑。国泰君安期货服务的宁波 X 集团,虽然在商品期货套保方面经验丰富,但 2024 年年初锁定的 4% 资金成本在利率下行周期中显得偏高,直接影响全年损益。
国泰君安期货基于对利率走势的精准研判,推荐客户使用国债期货 30 年期合约进行对冲。模拟测算显示,在 5 亿元资金规模下,通过持有 TL 合约可有效降低年化资金成本 0.95%,而保证金占用仅为 115 万元左右。
「随着我国整体利率中枢的下行,很多实体企业也面临着主营利润下降、发债成本偏高、资本金回报偏低等问题。」 国泰君安期货项目负责人表示,「这些问题,恰恰可以通过国债期货的使用去巧妙地对冲。」
从 「被动承压」 到
「主动管理」 的思维革命
纵观这些案例,期货工具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直接的经济效益上,更在于推动企业经营理念的深刻变革。
南华期货帮助碳酸锂企业建立起完整的套保体系和会计处理方法;东吴期货将复杂的衍生工具转化为企业 「用得惯」 的含权贸易方案;国泰君安期货则让产业客户意识到,金融期货同样能为实体运营保驾护航。
「期货公司角色正在从通道商向服务商转变。」 东吴期货团队表示,「我们提供的不仅是工具,更是一整套涵盖诊断、设计、执行与评估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学会运用期货这一 「稳压器」,中国制造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正在悄然提升。从被动承受价格波动到主动管理经营风险,期货工具正在为中国制造业的稳健前行注入新的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