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techweb】
IT 之家 11 月 16 日消息,目前,我国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 3 亿多,让老人们安享快乐幸福的晚年生活,是每一个家庭的愿望。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完善城乡养老服务网络,是 「十五五」 规划建议提出的重要方向。
当前,各地正在探索社区养老的新模式,让老人们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对此,央视新闻进行了一期专题报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老龄化程度较高的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葵花社区,当地正通过社区邻里中心满足老年居民的需求。该社区 60 岁以上老人有 1072 名,占社区总人口三分之一以上。过去,社区曾缺乏专门供老人活动的固定场所。居民尤新蓉反映,退休后生活较为单一。
针对类似葵花社区存在的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匹配问题,推动专业照护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使更多老年人能便捷获得助餐、助浴、助医等服务成为解决路径。
葵花社区经过调研,决定整合资源,建设老幼共托中心。社区党总支书记陈秋玲介绍,通过与幼儿园协商,利用其部分闲置空间,在爱心企业和政府共同出资改造下,于 2024 年 6 月建成运营该中心。
中心总面积 2000 多平方米,其中 800 多平方米被改造为老人活动区域,包含社区食堂、康养室、书法室、多功能室等,定期举办公益课堂和文艺活动。居民王庭兰表示,社区食堂提供 12 元一荤两素的餐食,支持面部识别支付,米饭和汤免费,非常方便。

央视表示,类似葵花社区老幼共托中心这样的养老机构和设施,近五年在全国范围内新增超过 7 万个。此外,全国还新建了 8.6 万个老年助餐点,日均服务超 300 万老年人,近 5000 万老年人获得各类养老津贴补贴。
谈及社区变化,居民张波表示,现在可以在中心和老年大学参加唱歌比赛、打篮球等活动,生活更丰富。尤新蓉则提到,社区周边医院、学校、活动中心、市场等设施完善,基本实现 5 分钟生活圈。陈秋玲补充,社区还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收集 「急难愁盼」 问题并协调解决,同时进行血压、血脂、血糖等健康监测。
养老服务不仅在硬件设施上持续完善,「十四五」 期间,我国还通过发展银发专列、医养结合等新业态,壮大养老服务规模,养老服务技能人才总量已突破 500 万,以满足老年人从基本养老到品质享老的多样化需求。
在智能化应用方面,葵花社区老幼共托中心近期引入了外骨骼机器人、智能拐杖等智慧康养设备,受到老人欢迎。IT 之家注意到,柔性可穿戴设备、大数据健康检测等新技术也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养老服务。
「十五五」 规划建议提出加强公共设施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发展医育、医养结合服务,对此居民张骏鹏期待社区能应用更多信息化、高科技手段;王庭兰则希望未来有机器人协助照护,减轻年轻人负担。
连云港市民政局副局长刘沛表示,当地正积极探索应用人工智能和现代化科技设备,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增强医养康养服务特色,以提升养老服务的水平和保障能力。旺盛的养老需求也催生了规模超万亿元的银发经济市场。

「十五五」 规划建议提出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吸引更多专业人士投身其中。葵花社区老幼共托中心负责人程菲菲表示,未来将有更多专业养老护理员、保育员、营养师加入,为老人提供音乐疗愈、身体照护、心理疏导等更全面的服务。
【文章来源:techweb】
IT 之家 11 月 16 日消息,目前,我国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 3 亿多,让老人们安享快乐幸福的晚年生活,是每一个家庭的愿望。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完善城乡养老服务网络,是 「十五五」 规划建议提出的重要方向。
当前,各地正在探索社区养老的新模式,让老人们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对此,央视新闻进行了一期专题报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老龄化程度较高的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葵花社区,当地正通过社区邻里中心满足老年居民的需求。该社区 60 岁以上老人有 1072 名,占社区总人口三分之一以上。过去,社区曾缺乏专门供老人活动的固定场所。居民尤新蓉反映,退休后生活较为单一。
针对类似葵花社区存在的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匹配问题,推动专业照护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使更多老年人能便捷获得助餐、助浴、助医等服务成为解决路径。
葵花社区经过调研,决定整合资源,建设老幼共托中心。社区党总支书记陈秋玲介绍,通过与幼儿园协商,利用其部分闲置空间,在爱心企业和政府共同出资改造下,于 2024 年 6 月建成运营该中心。
中心总面积 2000 多平方米,其中 800 多平方米被改造为老人活动区域,包含社区食堂、康养室、书法室、多功能室等,定期举办公益课堂和文艺活动。居民王庭兰表示,社区食堂提供 12 元一荤两素的餐食,支持面部识别支付,米饭和汤免费,非常方便。

央视表示,类似葵花社区老幼共托中心这样的养老机构和设施,近五年在全国范围内新增超过 7 万个。此外,全国还新建了 8.6 万个老年助餐点,日均服务超 300 万老年人,近 5000 万老年人获得各类养老津贴补贴。
谈及社区变化,居民张波表示,现在可以在中心和老年大学参加唱歌比赛、打篮球等活动,生活更丰富。尤新蓉则提到,社区周边医院、学校、活动中心、市场等设施完善,基本实现 5 分钟生活圈。陈秋玲补充,社区还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收集 「急难愁盼」 问题并协调解决,同时进行血压、血脂、血糖等健康监测。
养老服务不仅在硬件设施上持续完善,「十四五」 期间,我国还通过发展银发专列、医养结合等新业态,壮大养老服务规模,养老服务技能人才总量已突破 500 万,以满足老年人从基本养老到品质享老的多样化需求。
在智能化应用方面,葵花社区老幼共托中心近期引入了外骨骼机器人、智能拐杖等智慧康养设备,受到老人欢迎。IT 之家注意到,柔性可穿戴设备、大数据健康检测等新技术也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养老服务。
「十五五」 规划建议提出加强公共设施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发展医育、医养结合服务,对此居民张骏鹏期待社区能应用更多信息化、高科技手段;王庭兰则希望未来有机器人协助照护,减轻年轻人负担。
连云港市民政局副局长刘沛表示,当地正积极探索应用人工智能和现代化科技设备,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增强医养康养服务特色,以提升养老服务的水平和保障能力。旺盛的养老需求也催生了规模超万亿元的银发经济市场。

「十五五」 规划建议提出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吸引更多专业人士投身其中。葵花社区老幼共托中心负责人程菲菲表示,未来将有更多专业养老护理员、保育员、营养师加入,为老人提供音乐疗愈、身体照护、心理疏导等更全面的服务。
【文章来源:techweb】
IT 之家 11 月 16 日消息,目前,我国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 3 亿多,让老人们安享快乐幸福的晚年生活,是每一个家庭的愿望。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完善城乡养老服务网络,是 「十五五」 规划建议提出的重要方向。
当前,各地正在探索社区养老的新模式,让老人们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对此,央视新闻进行了一期专题报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老龄化程度较高的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葵花社区,当地正通过社区邻里中心满足老年居民的需求。该社区 60 岁以上老人有 1072 名,占社区总人口三分之一以上。过去,社区曾缺乏专门供老人活动的固定场所。居民尤新蓉反映,退休后生活较为单一。
针对类似葵花社区存在的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匹配问题,推动专业照护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使更多老年人能便捷获得助餐、助浴、助医等服务成为解决路径。
葵花社区经过调研,决定整合资源,建设老幼共托中心。社区党总支书记陈秋玲介绍,通过与幼儿园协商,利用其部分闲置空间,在爱心企业和政府共同出资改造下,于 2024 年 6 月建成运营该中心。
中心总面积 2000 多平方米,其中 800 多平方米被改造为老人活动区域,包含社区食堂、康养室、书法室、多功能室等,定期举办公益课堂和文艺活动。居民王庭兰表示,社区食堂提供 12 元一荤两素的餐食,支持面部识别支付,米饭和汤免费,非常方便。

央视表示,类似葵花社区老幼共托中心这样的养老机构和设施,近五年在全国范围内新增超过 7 万个。此外,全国还新建了 8.6 万个老年助餐点,日均服务超 300 万老年人,近 5000 万老年人获得各类养老津贴补贴。
谈及社区变化,居民张波表示,现在可以在中心和老年大学参加唱歌比赛、打篮球等活动,生活更丰富。尤新蓉则提到,社区周边医院、学校、活动中心、市场等设施完善,基本实现 5 分钟生活圈。陈秋玲补充,社区还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收集 「急难愁盼」 问题并协调解决,同时进行血压、血脂、血糖等健康监测。
养老服务不仅在硬件设施上持续完善,「十四五」 期间,我国还通过发展银发专列、医养结合等新业态,壮大养老服务规模,养老服务技能人才总量已突破 500 万,以满足老年人从基本养老到品质享老的多样化需求。
在智能化应用方面,葵花社区老幼共托中心近期引入了外骨骼机器人、智能拐杖等智慧康养设备,受到老人欢迎。IT 之家注意到,柔性可穿戴设备、大数据健康检测等新技术也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养老服务。
「十五五」 规划建议提出加强公共设施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发展医育、医养结合服务,对此居民张骏鹏期待社区能应用更多信息化、高科技手段;王庭兰则希望未来有机器人协助照护,减轻年轻人负担。
连云港市民政局副局长刘沛表示,当地正积极探索应用人工智能和现代化科技设备,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增强医养康养服务特色,以提升养老服务的水平和保障能力。旺盛的养老需求也催生了规模超万亿元的银发经济市场。

「十五五」 规划建议提出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吸引更多专业人士投身其中。葵花社区老幼共托中心负责人程菲菲表示,未来将有更多专业养老护理员、保育员、营养师加入,为老人提供音乐疗愈、身体照护、心理疏导等更全面的服务。
【文章来源:techweb】
IT 之家 11 月 16 日消息,目前,我国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 3 亿多,让老人们安享快乐幸福的晚年生活,是每一个家庭的愿望。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完善城乡养老服务网络,是 「十五五」 规划建议提出的重要方向。
当前,各地正在探索社区养老的新模式,让老人们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对此,央视新闻进行了一期专题报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老龄化程度较高的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葵花社区,当地正通过社区邻里中心满足老年居民的需求。该社区 60 岁以上老人有 1072 名,占社区总人口三分之一以上。过去,社区曾缺乏专门供老人活动的固定场所。居民尤新蓉反映,退休后生活较为单一。
针对类似葵花社区存在的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匹配问题,推动专业照护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使更多老年人能便捷获得助餐、助浴、助医等服务成为解决路径。
葵花社区经过调研,决定整合资源,建设老幼共托中心。社区党总支书记陈秋玲介绍,通过与幼儿园协商,利用其部分闲置空间,在爱心企业和政府共同出资改造下,于 2024 年 6 月建成运营该中心。
中心总面积 2000 多平方米,其中 800 多平方米被改造为老人活动区域,包含社区食堂、康养室、书法室、多功能室等,定期举办公益课堂和文艺活动。居民王庭兰表示,社区食堂提供 12 元一荤两素的餐食,支持面部识别支付,米饭和汤免费,非常方便。

央视表示,类似葵花社区老幼共托中心这样的养老机构和设施,近五年在全国范围内新增超过 7 万个。此外,全国还新建了 8.6 万个老年助餐点,日均服务超 300 万老年人,近 5000 万老年人获得各类养老津贴补贴。
谈及社区变化,居民张波表示,现在可以在中心和老年大学参加唱歌比赛、打篮球等活动,生活更丰富。尤新蓉则提到,社区周边医院、学校、活动中心、市场等设施完善,基本实现 5 分钟生活圈。陈秋玲补充,社区还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收集 「急难愁盼」 问题并协调解决,同时进行血压、血脂、血糖等健康监测。
养老服务不仅在硬件设施上持续完善,「十四五」 期间,我国还通过发展银发专列、医养结合等新业态,壮大养老服务规模,养老服务技能人才总量已突破 500 万,以满足老年人从基本养老到品质享老的多样化需求。
在智能化应用方面,葵花社区老幼共托中心近期引入了外骨骼机器人、智能拐杖等智慧康养设备,受到老人欢迎。IT 之家注意到,柔性可穿戴设备、大数据健康检测等新技术也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养老服务。
「十五五」 规划建议提出加强公共设施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发展医育、医养结合服务,对此居民张骏鹏期待社区能应用更多信息化、高科技手段;王庭兰则希望未来有机器人协助照护,减轻年轻人负担。
连云港市民政局副局长刘沛表示,当地正积极探索应用人工智能和现代化科技设备,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增强医养康养服务特色,以提升养老服务的水平和保障能力。旺盛的养老需求也催生了规模超万亿元的银发经济市场。

「十五五」 规划建议提出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吸引更多专业人士投身其中。葵花社区老幼共托中心负责人程菲菲表示,未来将有更多专业养老护理员、保育员、营养师加入,为老人提供音乐疗愈、身体照护、心理疏导等更全面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