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一、引言
政府停摆过后,美农于 11 月 15 日凌晨 (北京时间) 发布 11 月供需报告。报告发布前,美豆盘面就已对预期计价,冲高至 1150 美分/蒲附近,报告前连粕涨幅不及外盘,不过也在上周五涨至 3100 元/吨左右。报告未有超预期的内容,市场重点关注美豆单产及出口端的调整,9 月报告对美豆单产的预估是 53.5 蒲/英亩的高位,过去 24 年间的 11 月报告对单产有 10 次下调、12 次上调、2 次持平,下调的平均幅度是 0.58 蒲/英亩,0.5 蒲/英亩的下调幅度甚至不及平均水平,发布后,美豆夜间下挫 30 美分/蒲左右,国内今日开盘,豆粕、菜粕低开下挫,而菜粕跌幅更大及豆菜粕价差的走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澳大利亚菜籽进口及中加贸易关系改善的预期。
二、报告调整内容
美国方面和预期的一致,USDA 着重于对单产和出口的调整,2024/2025 季的产量由 9 月的 43.66 亿蒲上调至 43.74 亿蒲,压榨量由 9 月的 24.3 亿蒲上调至 24.45 亿蒲,期末库存由 3.3 亿蒲下调至 3.16 亿蒲,因此 25/26 美豆期初结转库存相应减少,单产下调 0.5 蒲/英亩至 53 蒲/英亩 (去年 50.7 蒲/英亩),产量由 43.01 蒲下调至 42.53 蒲 (今年缩减大豆种植面积,去年的产量为 43.74 蒲),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2025/2026 季美豆出口惨淡,当前中美贸易关系有所缓和,并且据消息,中国将采购 1200 万吨的美豆,且在之后三年每年采购 2500 万吨的美豆,但是当前来看美豆贴水比巴西大豆贵不少,据了解,上周五美湾大豆 235 美分/蒲,美西大豆 225 美分/蒲,没有榨利优势下国内对美豆的商业采购并不积极,并且 2500 万吨是中国往年购买美豆的常规数量。出口方面,USDA 将 2025/2026 季美豆出口由 9 月的 16.85 亿蒲下调至 16.35 亿蒲 (去年为 18.75 亿蒲),期末库存为 2.9 亿蒲 (9 月为 3 亿蒲,去年为 3.16 亿蒲)。
巴西旧作方面,产量由 9 月预估的 1.69 亿吨上调至 1.715 亿吨,进口上调 8 万吨至 73 万吨,压榨上调 100 万吨至 5800 万吨,出口由 9 月预估的 1.021 亿吨上调至 1.0314 亿吨,期末库存由 3621 万吨上调至 3681 万吨。新作期初结转库存相应增加,产量维持 1.75 亿吨的丰产预期不变,国内压榨上调 100 万吨至 5900 万吨,出口上调 50 万吨至 1.125 亿吨,期末库存为 3636 万吨 (9 月预估为 3726 万吨,去年为 3681 万吨)。
阿根廷旧作方面,将产量由 5090 万吨上调至 5111 万吨,进口由 680 万吨下调至 632 万吨,压榨由 4260 上调至 4321 万吨,出口由 730 万吨上调至 787 万吨,期末库存由 2405 万吨下调至 2310 万吨,新作期初结转库存相应减少,产量维持 4850 万吨不变,进口上调 50 万吨至 770 万吨,压榨由 4240 万吨下调至 4100 万吨,出口由 600 万吨上调至 825 万吨,期末库存由 2385 万吨下调至 2285 万吨。
从全球大豆的供需来看,2025/2026 季大豆的总供应为 7.315 亿吨 (去年为 7.214 亿吨),总需求为 6.0951 亿吨 (去年为 5.9806 亿吨),库消比 20.01%(去年为 20.62%)。尽管美国产量下调,但是南美的产量预期使得全球供应格局依然宽松。
三、后市展望
短期来看,后续 2025/2026 季美豆的出口情况较为关键,虽然出口下调,但依据中国当前的购买情形以及今年巴西的价格优势来看,16.35 亿蒲的出口也有可能完不成,叠加南美大豆的丰产预期,美豆上行空间有限,而内盘则会深化一季度供应缺口的逻辑,表现较外盘强。预计短期巴西贴水维持坚挺,据 CHS,巴西旧作当前销售进度 89.66%,新作销售进度 26.33%。雷亚尔升值,近端巴西农民卖货意愿不强,远月汇率长期贬值趋势,较利多农民远月卖货,国内进口巴西大豆榨利近端亏损,远月微利。从上周跟踪的买船来看,榨利未明显修复下,国内商业买船依旧清淡,据 McD,当前 12 月船期采购进度为 43.9%,1 月船期 5.3%。国内方面,11-1 月的进口大豆到港预估分别为 968.5 万吨、700 万吨、500 万吨,国内油厂开机压榨维持高位,但豆粕处于去库通道当中,缺乏进一步利空因素下,豆粕近强远弱的格局延续。
中长期来看,大豆丰产格局未变,当前南美大豆播种进度偏慢,但短期播种天气较难撼动整体产量规模,还需要观测后续天气。通常来说在播种期,巴西中西部天气偏湿润是适宜的,而南部及阿根廷核心产区则需要偏干为宜,这主要由于气候和土壤类型不同所导致。例如阿根廷是由于土壤渍涝、土壤墒情太高,使得播种工作延迟。当前气候模式处于弱拉尼娜,预计对阿根廷大豆单产的影响大于巴西,过去 8 次拉尼娜事件中,7 次阿根廷单产表现为下调,平均下调幅度是 0.24 吨/公顷。进入到明年 2 月后,中性气候发展可能性最大,按平均 4 年发生的频率推算,下一次时间可能在 2027 年前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