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记者赵明超
一场股债之间的资金迁徙持续上演:一边是债券基金频遭大额赎回,新发市场遇冷;另一边是权益类基金爆款频出、ETF 持续吸金。资金从债市向股市的迁徙趋势愈发清晰,权益资产的关注度持续提升。
债基频遭大额赎回
近日,多只债券基金被大额赎回。11 月 19 日,天弘基金公告称,天弘通享债券基金于 11 月 18 日发生大额赎回,为确保基金持有人利益不因份额净值的小数点保留精度受到不利影响,自 11 月 18 日起提高基金净值精度至小数点后 8 位,小数点后第 9 位四舍五入。
同日,圆信永丰基金、新华基金也发布类似的公告。具体来看:圆信永丰兴和 60 天滚动持有债券基金 A 类、C 类于 11 月 17 日发生大额赎回;新华鼎利债券基金 E 类份额于 11 月 18 日发生大额赎回。
11 月以来,已有超 15 只债券基金遭遇大额赎回,不得不提高净值精度。进一步梳理发现,遭遇大额赎回的债券基金主要是纯债基金。
除存量产品遭遇赎回外,债券基金新发市场同样遇冷,近期鲜有爆款产品。Choice 数据显示,截至 11 月 19 日,11 月以来共成立 6 只纯债基金,发行规模合计为 18.6 亿元,多数纯债基金发行规模 2 亿元左右,刚迈过新基金成立门槛。
「今年以来债券市场表现欠佳,纯债基金吸引力大幅下降。近期,公司旗下部分纯债基金规模有所缩减,『固收+』 产品关注度则明显提升,也是近期重点销售产品类型。『固收+』 产品以债券资产为底仓,辅以权益资产增厚收益,更契合稳健投资者的需求。」 华南某基金公司渠道人士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
权益类产品持续吸金
与债基遇冷形成鲜明对比,权益类产品展现出强劲的 「吸金」 能力。
从权益类产品发行情况来看,近期频现爆款。11 月 18 日,易方达基金公告称,截至 11 月 14 日,易方达科技先锋混合基金累计有效认购申请金额已超 20 亿元的首次募集规模上限,对 11 月 14 日有效认购申请采用 「末日比例确认」 的原则予以部分确认,有效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为 88.2%。
类似的还有:11 月 13 日发行的中欧鑫悦回报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一日即结束募集,认购资金超过 15 亿元的募集规模上限,比例配售确认比例为 61.07%;11 月 3 日,鹏华启航量化选股混合发起式基金、富国兴和混合基金同日发行,这两只基金募集规模上限均为 30 亿元,均一日结束募集,启动比例配售。
除新发火热外,近期大量资金借助权益类 ETF 入市。据 Choice 测算,截至 11 月 18 日,11 月以来权益类 ETF 净申购额合计为 484.69 亿元。从资金流向看,细分行业主题 ETF 较受青睐。其中,南方创业板人工智能ETF 净申购额为 32.52 亿元,国泰证券 ETF 为 23.91 亿元。易方达证券保险ETF、华夏机器人ETF、华夏自由现金流 ETF 等均在 15 亿元以上。
港股主题 ETF 也持续吸引资金流入。其中,广发港股通非银 ETF、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 ETF、华夏恒生科技 ETF 等净申购额均超 30 亿元。
事实上,四季度以来,资金呈现持续净流入态势,尤其市场震荡之时,资金流入力度明显加大。据测算,10 月以来,权益类 ETF 净申购额已达 1436.23 亿元。
机构看好权益配置价值
从最新动向看,基金公司也在密集布局权益类基金。据统计,截至 11 月 18 日,11 月以来共有 118 只新产品上报,其中权益类基金数量达 103 只。部分头部公司一口气上报多只新品,例如易方达基金、招商基金等均上报 6 只权益类产品。
长城基金经理韩林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市场进入业绩真空期,缺少明确的方向,预期短期可能会以震荡为主,更多关注结构性机会。
「中国制造业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地超越、迭代,这是未来最有机会的方向之一。同时,一些优秀的 A 股上市公司持续拓展海外市场。投资的本源是寻找好公司,即长期有发展、有增长的公司。长期来看,权益类资产仍值得配置。」 富国基金经理孙彬说。
沪上某私募基金经理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从近期市场走势看,由于缺乏明确的市场主线,资金在各个板块之间频繁轮动,高低切换现象明显,前期涨幅较多的科技、创新药板块,在国庆节后遭遇调整,资金开始流入金融、公用事业等防御性板块,市场当前正在经历再平衡过程。但从中长期看,当前市场处于蓄势状态,接下来若经济数据和上市公司盈利情况向好,市场有望进一步向上。
就港股市场而言,博时基金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港股科技公司更多集中在 AI 应用、软件等领域,随着 AI 技术从算力向应用层扩散,港股科技公司有望持续受益。同时,中国创新药企研发实力获全球认可,出海授权交易频发,并且在全球降息周期下更易获资金青睐。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债基遭赎回 股基受追捧 临近年末股债 「跷跷板」 效应加剧)
(责任编辑:126)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记者赵明超
一场股债之间的资金迁徙持续上演:一边是债券基金频遭大额赎回,新发市场遇冷;另一边是权益类基金爆款频出、ETF 持续吸金。资金从债市向股市的迁徙趋势愈发清晰,权益资产的关注度持续提升。
债基频遭大额赎回
近日,多只债券基金被大额赎回。11 月 19 日,天弘基金公告称,天弘通享债券基金于 11 月 18 日发生大额赎回,为确保基金持有人利益不因份额净值的小数点保留精度受到不利影响,自 11 月 18 日起提高基金净值精度至小数点后 8 位,小数点后第 9 位四舍五入。
同日,圆信永丰基金、新华基金也发布类似的公告。具体来看:圆信永丰兴和 60 天滚动持有债券基金 A 类、C 类于 11 月 17 日发生大额赎回;新华鼎利债券基金 E 类份额于 11 月 18 日发生大额赎回。
11 月以来,已有超 15 只债券基金遭遇大额赎回,不得不提高净值精度。进一步梳理发现,遭遇大额赎回的债券基金主要是纯债基金。
除存量产品遭遇赎回外,债券基金新发市场同样遇冷,近期鲜有爆款产品。Choice 数据显示,截至 11 月 19 日,11 月以来共成立 6 只纯债基金,发行规模合计为 18.6 亿元,多数纯债基金发行规模 2 亿元左右,刚迈过新基金成立门槛。
「今年以来债券市场表现欠佳,纯债基金吸引力大幅下降。近期,公司旗下部分纯债基金规模有所缩减,『固收+』 产品关注度则明显提升,也是近期重点销售产品类型。『固收+』 产品以债券资产为底仓,辅以权益资产增厚收益,更契合稳健投资者的需求。」 华南某基金公司渠道人士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
权益类产品持续吸金
与债基遇冷形成鲜明对比,权益类产品展现出强劲的 「吸金」 能力。
从权益类产品发行情况来看,近期频现爆款。11 月 18 日,易方达基金公告称,截至 11 月 14 日,易方达科技先锋混合基金累计有效认购申请金额已超 20 亿元的首次募集规模上限,对 11 月 14 日有效认购申请采用 「末日比例确认」 的原则予以部分确认,有效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为 88.2%。
类似的还有:11 月 13 日发行的中欧鑫悦回报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一日即结束募集,认购资金超过 15 亿元的募集规模上限,比例配售确认比例为 61.07%;11 月 3 日,鹏华启航量化选股混合发起式基金、富国兴和混合基金同日发行,这两只基金募集规模上限均为 30 亿元,均一日结束募集,启动比例配售。
除新发火热外,近期大量资金借助权益类 ETF 入市。据 Choice 测算,截至 11 月 18 日,11 月以来权益类 ETF 净申购额合计为 484.69 亿元。从资金流向看,细分行业主题 ETF 较受青睐。其中,南方创业板人工智能ETF 净申购额为 32.52 亿元,国泰证券 ETF 为 23.91 亿元。易方达证券保险ETF、华夏机器人ETF、华夏自由现金流 ETF 等均在 15 亿元以上。
港股主题 ETF 也持续吸引资金流入。其中,广发港股通非银 ETF、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 ETF、华夏恒生科技 ETF 等净申购额均超 30 亿元。
事实上,四季度以来,资金呈现持续净流入态势,尤其市场震荡之时,资金流入力度明显加大。据测算,10 月以来,权益类 ETF 净申购额已达 1436.23 亿元。
机构看好权益配置价值
从最新动向看,基金公司也在密集布局权益类基金。据统计,截至 11 月 18 日,11 月以来共有 118 只新产品上报,其中权益类基金数量达 103 只。部分头部公司一口气上报多只新品,例如易方达基金、招商基金等均上报 6 只权益类产品。
长城基金经理韩林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市场进入业绩真空期,缺少明确的方向,预期短期可能会以震荡为主,更多关注结构性机会。
「中国制造业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地超越、迭代,这是未来最有机会的方向之一。同时,一些优秀的 A 股上市公司持续拓展海外市场。投资的本源是寻找好公司,即长期有发展、有增长的公司。长期来看,权益类资产仍值得配置。」 富国基金经理孙彬说。
沪上某私募基金经理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从近期市场走势看,由于缺乏明确的市场主线,资金在各个板块之间频繁轮动,高低切换现象明显,前期涨幅较多的科技、创新药板块,在国庆节后遭遇调整,资金开始流入金融、公用事业等防御性板块,市场当前正在经历再平衡过程。但从中长期看,当前市场处于蓄势状态,接下来若经济数据和上市公司盈利情况向好,市场有望进一步向上。
就港股市场而言,博时基金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港股科技公司更多集中在 AI 应用、软件等领域,随着 AI 技术从算力向应用层扩散,港股科技公司有望持续受益。同时,中国创新药企研发实力获全球认可,出海授权交易频发,并且在全球降息周期下更易获资金青睐。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债基遭赎回 股基受追捧 临近年末股债 「跷跷板」 效应加剧)
(责任编辑:126)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记者赵明超
一场股债之间的资金迁徙持续上演:一边是债券基金频遭大额赎回,新发市场遇冷;另一边是权益类基金爆款频出、ETF 持续吸金。资金从债市向股市的迁徙趋势愈发清晰,权益资产的关注度持续提升。
债基频遭大额赎回
近日,多只债券基金被大额赎回。11 月 19 日,天弘基金公告称,天弘通享债券基金于 11 月 18 日发生大额赎回,为确保基金持有人利益不因份额净值的小数点保留精度受到不利影响,自 11 月 18 日起提高基金净值精度至小数点后 8 位,小数点后第 9 位四舍五入。
同日,圆信永丰基金、新华基金也发布类似的公告。具体来看:圆信永丰兴和 60 天滚动持有债券基金 A 类、C 类于 11 月 17 日发生大额赎回;新华鼎利债券基金 E 类份额于 11 月 18 日发生大额赎回。
11 月以来,已有超 15 只债券基金遭遇大额赎回,不得不提高净值精度。进一步梳理发现,遭遇大额赎回的债券基金主要是纯债基金。
除存量产品遭遇赎回外,债券基金新发市场同样遇冷,近期鲜有爆款产品。Choice 数据显示,截至 11 月 19 日,11 月以来共成立 6 只纯债基金,发行规模合计为 18.6 亿元,多数纯债基金发行规模 2 亿元左右,刚迈过新基金成立门槛。
「今年以来债券市场表现欠佳,纯债基金吸引力大幅下降。近期,公司旗下部分纯债基金规模有所缩减,『固收+』 产品关注度则明显提升,也是近期重点销售产品类型。『固收+』 产品以债券资产为底仓,辅以权益资产增厚收益,更契合稳健投资者的需求。」 华南某基金公司渠道人士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
权益类产品持续吸金
与债基遇冷形成鲜明对比,权益类产品展现出强劲的 「吸金」 能力。
从权益类产品发行情况来看,近期频现爆款。11 月 18 日,易方达基金公告称,截至 11 月 14 日,易方达科技先锋混合基金累计有效认购申请金额已超 20 亿元的首次募集规模上限,对 11 月 14 日有效认购申请采用 「末日比例确认」 的原则予以部分确认,有效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为 88.2%。
类似的还有:11 月 13 日发行的中欧鑫悦回报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一日即结束募集,认购资金超过 15 亿元的募集规模上限,比例配售确认比例为 61.07%;11 月 3 日,鹏华启航量化选股混合发起式基金、富国兴和混合基金同日发行,这两只基金募集规模上限均为 30 亿元,均一日结束募集,启动比例配售。
除新发火热外,近期大量资金借助权益类 ETF 入市。据 Choice 测算,截至 11 月 18 日,11 月以来权益类 ETF 净申购额合计为 484.69 亿元。从资金流向看,细分行业主题 ETF 较受青睐。其中,南方创业板人工智能ETF 净申购额为 32.52 亿元,国泰证券 ETF 为 23.91 亿元。易方达证券保险ETF、华夏机器人ETF、华夏自由现金流 ETF 等均在 15 亿元以上。
港股主题 ETF 也持续吸引资金流入。其中,广发港股通非银 ETF、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 ETF、华夏恒生科技 ETF 等净申购额均超 30 亿元。
事实上,四季度以来,资金呈现持续净流入态势,尤其市场震荡之时,资金流入力度明显加大。据测算,10 月以来,权益类 ETF 净申购额已达 1436.23 亿元。
机构看好权益配置价值
从最新动向看,基金公司也在密集布局权益类基金。据统计,截至 11 月 18 日,11 月以来共有 118 只新产品上报,其中权益类基金数量达 103 只。部分头部公司一口气上报多只新品,例如易方达基金、招商基金等均上报 6 只权益类产品。
长城基金经理韩林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市场进入业绩真空期,缺少明确的方向,预期短期可能会以震荡为主,更多关注结构性机会。
「中国制造业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地超越、迭代,这是未来最有机会的方向之一。同时,一些优秀的 A 股上市公司持续拓展海外市场。投资的本源是寻找好公司,即长期有发展、有增长的公司。长期来看,权益类资产仍值得配置。」 富国基金经理孙彬说。
沪上某私募基金经理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从近期市场走势看,由于缺乏明确的市场主线,资金在各个板块之间频繁轮动,高低切换现象明显,前期涨幅较多的科技、创新药板块,在国庆节后遭遇调整,资金开始流入金融、公用事业等防御性板块,市场当前正在经历再平衡过程。但从中长期看,当前市场处于蓄势状态,接下来若经济数据和上市公司盈利情况向好,市场有望进一步向上。
就港股市场而言,博时基金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港股科技公司更多集中在 AI 应用、软件等领域,随着 AI 技术从算力向应用层扩散,港股科技公司有望持续受益。同时,中国创新药企研发实力获全球认可,出海授权交易频发,并且在全球降息周期下更易获资金青睐。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债基遭赎回 股基受追捧 临近年末股债 「跷跷板」 效应加剧)
(责任编辑:126)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记者赵明超
一场股债之间的资金迁徙持续上演:一边是债券基金频遭大额赎回,新发市场遇冷;另一边是权益类基金爆款频出、ETF 持续吸金。资金从债市向股市的迁徙趋势愈发清晰,权益资产的关注度持续提升。
债基频遭大额赎回
近日,多只债券基金被大额赎回。11 月 19 日,天弘基金公告称,天弘通享债券基金于 11 月 18 日发生大额赎回,为确保基金持有人利益不因份额净值的小数点保留精度受到不利影响,自 11 月 18 日起提高基金净值精度至小数点后 8 位,小数点后第 9 位四舍五入。
同日,圆信永丰基金、新华基金也发布类似的公告。具体来看:圆信永丰兴和 60 天滚动持有债券基金 A 类、C 类于 11 月 17 日发生大额赎回;新华鼎利债券基金 E 类份额于 11 月 18 日发生大额赎回。
11 月以来,已有超 15 只债券基金遭遇大额赎回,不得不提高净值精度。进一步梳理发现,遭遇大额赎回的债券基金主要是纯债基金。
除存量产品遭遇赎回外,债券基金新发市场同样遇冷,近期鲜有爆款产品。Choice 数据显示,截至 11 月 19 日,11 月以来共成立 6 只纯债基金,发行规模合计为 18.6 亿元,多数纯债基金发行规模 2 亿元左右,刚迈过新基金成立门槛。
「今年以来债券市场表现欠佳,纯债基金吸引力大幅下降。近期,公司旗下部分纯债基金规模有所缩减,『固收+』 产品关注度则明显提升,也是近期重点销售产品类型。『固收+』 产品以债券资产为底仓,辅以权益资产增厚收益,更契合稳健投资者的需求。」 华南某基金公司渠道人士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
权益类产品持续吸金
与债基遇冷形成鲜明对比,权益类产品展现出强劲的 「吸金」 能力。
从权益类产品发行情况来看,近期频现爆款。11 月 18 日,易方达基金公告称,截至 11 月 14 日,易方达科技先锋混合基金累计有效认购申请金额已超 20 亿元的首次募集规模上限,对 11 月 14 日有效认购申请采用 「末日比例确认」 的原则予以部分确认,有效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为 88.2%。
类似的还有:11 月 13 日发行的中欧鑫悦回报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一日即结束募集,认购资金超过 15 亿元的募集规模上限,比例配售确认比例为 61.07%;11 月 3 日,鹏华启航量化选股混合发起式基金、富国兴和混合基金同日发行,这两只基金募集规模上限均为 30 亿元,均一日结束募集,启动比例配售。
除新发火热外,近期大量资金借助权益类 ETF 入市。据 Choice 测算,截至 11 月 18 日,11 月以来权益类 ETF 净申购额合计为 484.69 亿元。从资金流向看,细分行业主题 ETF 较受青睐。其中,南方创业板人工智能ETF 净申购额为 32.52 亿元,国泰证券 ETF 为 23.91 亿元。易方达证券保险ETF、华夏机器人ETF、华夏自由现金流 ETF 等均在 15 亿元以上。
港股主题 ETF 也持续吸引资金流入。其中,广发港股通非银 ETF、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 ETF、华夏恒生科技 ETF 等净申购额均超 30 亿元。
事实上,四季度以来,资金呈现持续净流入态势,尤其市场震荡之时,资金流入力度明显加大。据测算,10 月以来,权益类 ETF 净申购额已达 1436.23 亿元。
机构看好权益配置价值
从最新动向看,基金公司也在密集布局权益类基金。据统计,截至 11 月 18 日,11 月以来共有 118 只新产品上报,其中权益类基金数量达 103 只。部分头部公司一口气上报多只新品,例如易方达基金、招商基金等均上报 6 只权益类产品。
长城基金经理韩林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市场进入业绩真空期,缺少明确的方向,预期短期可能会以震荡为主,更多关注结构性机会。
「中国制造业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地超越、迭代,这是未来最有机会的方向之一。同时,一些优秀的 A 股上市公司持续拓展海外市场。投资的本源是寻找好公司,即长期有发展、有增长的公司。长期来看,权益类资产仍值得配置。」 富国基金经理孙彬说。
沪上某私募基金经理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从近期市场走势看,由于缺乏明确的市场主线,资金在各个板块之间频繁轮动,高低切换现象明显,前期涨幅较多的科技、创新药板块,在国庆节后遭遇调整,资金开始流入金融、公用事业等防御性板块,市场当前正在经历再平衡过程。但从中长期看,当前市场处于蓄势状态,接下来若经济数据和上市公司盈利情况向好,市场有望进一步向上。
就港股市场而言,博时基金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港股科技公司更多集中在 AI 应用、软件等领域,随着 AI 技术从算力向应用层扩散,港股科技公司有望持续受益。同时,中国创新药企研发实力获全球认可,出海授权交易频发,并且在全球降息周期下更易获资金青睐。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债基遭赎回 股基受追捧 临近年末股债 「跷跷板」 效应加剧)
(责任编辑: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