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 所有
  • 外汇
  • 24 小时
  • 期货
  • 基金
  • 贵金属
  • 股票

特卖生意不香了? 一个季度,340 万用户 「逃离」 唯品会

2025 年 11 月 24 日

黑色建材周度观察 20251124

2025 年 11 月 24 日

上期综合业务平台上线广西铝交易中心报价专区

2025 年 11 月 24 日

阿尔特曼内部信预警:Gemini 致 OpenAI 面临严峻考验!科创人工智能 ETF 华夏 (589010) 回调 0.86%,福昕软件逆势领涨

2025 年 11 月 24 日
广告
成品油价或年内第十跌 加满一箱节省2.5元

成品油价或年内第十跌 加满一箱节省 2.5 元

2025 年 11 月 24 日

阿里 「千问」App 首周下载破 1000 万 刷新 AI 类应用增长纪录

2025 年 11 月 24 日
明日申购!「国产GPU第一股」来了

明日申购!「国产 GPU 第一股」 来了

2025 年 11 月 24 日
公众参与+专业背书!第十五届口碑榜投票通道正式开放

公众参与+专业背书!第十五届口碑榜投票通道正式开放

2025 年 11 月 24 日

华泰证券 A 股策略:配置上围绕中期主线 重视安全边际

2025 年 11 月 24 日

商品期权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 年 11 月 24 日
激辩「AI泡沫论」!达利欧、「大空头」齐发声

风暴中的英伟达!科技行情见顶了吗?

2025 年 11 月 24 日
「铜博士」屡创新高!制造企业套保需求旺盛 期权策略单季降本超600万

「铜博士」 屡创新高!制造企业套保需求旺盛 期权策略单季降本超 600 万

2025 年 11 月 24 日
继循环融资后 美国大型科技企业又多了道「紧箍咒」:折旧!

继循环融资后 美国大型科技企业又多了道 「紧箍咒」:折旧!

2025 年 11 月 24 日
金桂财经
广告
2025 年 11 月 24 日 星期一
联系我们
合作建议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 登录& 注册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金桂财经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特卖生意不香了? 一个季度,340 万用户 「逃离」 唯品会

来自 金桂财经
2025 年 11 月 24 日
在 全球
0

【文章来源:techweb】

文|《BUG》 栏目 闫妍

 中国特卖电商龙头唯品会近日发布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唯品会第三季度实现净营收 214 亿元,同比增长 3.4%,环比下滑 17%。净利润同比增长 16.8% 至 12 亿元人民币,环比下滑 19.5%。Non-GAAP 净利润 15 亿元,同比增长 14.6%,环比下滑 28.6%。

 值得警惕的是,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之前,其营收已连续五个季度同比下滑,同比降幅最深曾触及-9.18%,最低也为-3.60%,这一长达近一年半的持续性收缩表明,增长失速已是其面临的新常态。

 《BUG》 栏目统计发现,唯品会活跃用户数由上个季度的 4350 万人降为 4010 万人,差值达 340 万人。

 此外,据媒体报道,已在美上市十年的唯品会,目前正积极筹备回归港股,最快将于明年实现港股上市,以期重塑其增长叙事并突破当前估值瓶颈。唯品会方面高管回应称:「我们一直在密切关注资本市场变化,如果有任何进展,我们将及时向市场更新信息。」

 季度营收曾 「五连降」

 财报显示,唯品会三季度恢复了业务增长,各项核心运营指标依然面临着压力。

 财报显示,唯品会第三季度实现净营收 214 亿元,同比增长 3.4%,环比下滑 17%。净利润 12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6.8%,环比下滑 19.5%。Non-GAAP 净利润 15 亿元,同比增长 14.6%,环比下滑 28.6%。

 值得警惕的是,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之前,其营收已连续五个季度同比下滑,有长达近一年半时间的持续性收缩。

 财报显示,自 2024 年第二季度至 2025 年第二季度,唯品会每季度财报分别录得 268.75 亿元、206.76 亿元、332.24 亿元、262.69 亿元、258.06 亿元,营收同比分别录得-3.60%、-9.18%、-4.18%、-4.98%、-3.98%。

 这份成绩单与唯品会早年的辉煌形成强烈反差。2010 年营收增速高达 1061%,2012 年上市时,其营收增速曾高达 208%。

 财报显示,2025 年第三季度唯品会商品交易总额 (GMV) 同比增长 7.5%,从上年同期的 401 亿元人民币增至 431 亿元人民币。2025 年第三季度总订单数同比增长 1.5%,从上年同期的 1.639 亿单增至 1.664 亿单。

 第三季度,唯品会运营费用为 39 亿元,上年同期为 38 亿元。其中,履约费用为 19 亿元,上年同期为 17 亿元,同比增长 11.76%;营销费用为 6.672 亿元,上年同期为 6.178 亿元,同比增加 8%;技术与内容费用 4.386 亿元,上年同期为 4.542 亿元;一般及行政管理费用为 9.846 亿元,上年同期为 9.578 亿元。

 营收构成上,第三季度唯品会产品销售收入为 193.63 亿元,其他收入为 20.07 亿元。据此计算,产品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高达 90.6%,这清晰地表明其增长仍极度依赖于核心的商品交易业务。

 唯品会的其他收入主要包括产品推广及在线广告收入、来自杉杉奥特莱斯的租赁收入、向第三方商家收取的平台接入费 (公司为其提供产品销售平台)、第三方物流服务收入、贷款撮合服务收入及会员费收入。

 这也意味着,唯品会新业务探索成效不彰。在电商主业之外,无论是线下奥莱业务还是其他新方向的探索,目前尚未形成规模化的第二增长曲线,无法有效拉动整体营收。

 活跃用户数增长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唯品会的活跃用户数增长正在明显放缓。

 《BUG》 栏目统计发现,自 2024 年第一季度起,唯品会活跃用户数连续六个季度同比负增长,尤其在 2024 年第三季度同比跌幅达-6.30%,整体用户基本盘面临着持续流失的压力。

 2025 年第一季度唯品会活跃客户数为 4130 万,较上年同期的 4310 万减少 180 万客户。第二季度唯品会的活跃客户数为 4350 万,较上年同期的 4430 万减少 80 万客户。

 而 2025 年第三季度,唯品会活跃用户数为 4010 万,虽然实现了同比增长 1.3%,为近两年首次增长,但这一增长的 「含金量」 需要冷静看待。

 今年三季度,唯品会活跃用户数由上个季度的 4350 万人降为 4010 万人,用户数差值达 340 万人。此外,相较于 2023 年同期的 4250 万,其活跃用户规模实则收缩了近 240 万。且唯品会 2023 年第三季度订单数为 1.799 亿,两年之后仅剩下 1.664 亿单。

 唯品会坚守的生态位,究竟是一个可持续的利基市场,还是一个注定缓慢收缩的存量战场?

 今年二季度,高瓴旗下 HHLR 对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三家电商企业都做了大幅减持。其中,对阿里巴巴减持了约 276 万股,减持幅度为 70.58%;对京东减持了约 254 万股,减持幅度为 52.71%;对唯品会减持了约 555 万股,减持幅度高达 83.07%。

 此外,曾经是唯品会重要股东的京东,也消失在主要股东行列。

 2017 年,唯品会获腾讯、京东 8.63 亿美元联合战略投资。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唯品会股权结构显示,沈亚持股 12.9%,洪晓波持股 7.6%,腾讯持股为 9.8%,京东持股为 6.5%,Harris Associates 持股为 5.9%。

 但到 2023 年 5 月,唯品会向美国 SEC 发布 20-F 文件显示,曾经是唯品会重要股东的京东则消失在主要股东行列,这也说明京东在此期间大笔减持了唯品会。

 在今年 4 月,唯品会向美国 SEC 递交 20-F 文件。文件显示,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唯品会有 102,976,663 股,唯品会创始人、CEO 沈亚及其妻子 Xiaochun Zhang 持有 18,299,191 股,拥有 17.4% 股权,共占公司投票权的 64.5%。

 回港上市为解困局?

 资深零售行业专家、江南北集团创始人高攀向 《BUG》 栏目表示,唯品会的营收下滑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外部竞争、内部模式局限和运营效率三重压力叠加的结果。

 他具体谈到,唯品会面临的已不再是传统电商的竞争,综合电商的 「常态化低价」 策略,比如淘天、京东的 「百亿补贴」 等,将以往的大促特卖变成了日常活动,直接模糊了唯品会 「品牌特卖」 的独特性。同时,还伴随着内容电商的心智与效率的掠夺,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直播电商以其强大的内容引流和冲动消费场景,成为品牌清库存的新首选,对唯品会单纯的货架式甩卖形成了降维打击。

 为应对营收下滑趋势并重新赢得资本市场的信心,唯品会正寻求战略性转变。据媒体报道,已在美上市十年的唯品会,目前正积极筹备回归港股,最快将于明年实现港股上市,以期重塑其增长叙事并突破当前估值瓶颈。

 唯品会选择回港二次上市,或许是其破解业绩困局的关键一步?

 高攀表示,在国际环境存在不确定的背景下,回港上市可以拓宽融资渠道,贴近主要市场和投资者,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同时,港股市场更接近中国本土消费者,投资者对业务模式的理解可能更深入,若公司能讲好转型故事,存在估值修复的空间。

 但他也强调,唯品会需要讲出新的 「增长故事」。「港股投资者同样关注增长潜力,如果唯品会无法向市场展示其扭转用户下滑、开拓新增长点的清晰路径,仅凭目前的业绩表现,可能难以获得理想的估值。同时,赴港上市后唯品会将面临更严格的审视,港股市场机构投资者云集,对公司治理、财务透明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求很高,唯品会需要持续证明其盈利模式的稳健性和战略执行的有效性。」

【文章来源:techweb】

文|《BUG》 栏目 闫妍

 中国特卖电商龙头唯品会近日发布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唯品会第三季度实现净营收 214 亿元,同比增长 3.4%,环比下滑 17%。净利润同比增长 16.8% 至 12 亿元人民币,环比下滑 19.5%。Non-GAAP 净利润 15 亿元,同比增长 14.6%,环比下滑 28.6%。

 值得警惕的是,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之前,其营收已连续五个季度同比下滑,同比降幅最深曾触及-9.18%,最低也为-3.60%,这一长达近一年半的持续性收缩表明,增长失速已是其面临的新常态。

 《BUG》 栏目统计发现,唯品会活跃用户数由上个季度的 4350 万人降为 4010 万人,差值达 340 万人。

 此外,据媒体报道,已在美上市十年的唯品会,目前正积极筹备回归港股,最快将于明年实现港股上市,以期重塑其增长叙事并突破当前估值瓶颈。唯品会方面高管回应称:「我们一直在密切关注资本市场变化,如果有任何进展,我们将及时向市场更新信息。」

 季度营收曾 「五连降」

 财报显示,唯品会三季度恢复了业务增长,各项核心运营指标依然面临着压力。

 财报显示,唯品会第三季度实现净营收 214 亿元,同比增长 3.4%,环比下滑 17%。净利润 12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6.8%,环比下滑 19.5%。Non-GAAP 净利润 15 亿元,同比增长 14.6%,环比下滑 28.6%。

 值得警惕的是,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之前,其营收已连续五个季度同比下滑,有长达近一年半时间的持续性收缩。

 财报显示,自 2024 年第二季度至 2025 年第二季度,唯品会每季度财报分别录得 268.75 亿元、206.76 亿元、332.24 亿元、262.69 亿元、258.06 亿元,营收同比分别录得-3.60%、-9.18%、-4.18%、-4.98%、-3.98%。

 这份成绩单与唯品会早年的辉煌形成强烈反差。2010 年营收增速高达 1061%,2012 年上市时,其营收增速曾高达 208%。

 财报显示,2025 年第三季度唯品会商品交易总额 (GMV) 同比增长 7.5%,从上年同期的 401 亿元人民币增至 431 亿元人民币。2025 年第三季度总订单数同比增长 1.5%,从上年同期的 1.639 亿单增至 1.664 亿单。

 第三季度,唯品会运营费用为 39 亿元,上年同期为 38 亿元。其中,履约费用为 19 亿元,上年同期为 17 亿元,同比增长 11.76%;营销费用为 6.672 亿元,上年同期为 6.178 亿元,同比增加 8%;技术与内容费用 4.386 亿元,上年同期为 4.542 亿元;一般及行政管理费用为 9.846 亿元,上年同期为 9.578 亿元。

 营收构成上,第三季度唯品会产品销售收入为 193.63 亿元,其他收入为 20.07 亿元。据此计算,产品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高达 90.6%,这清晰地表明其增长仍极度依赖于核心的商品交易业务。

 唯品会的其他收入主要包括产品推广及在线广告收入、来自杉杉奥特莱斯的租赁收入、向第三方商家收取的平台接入费 (公司为其提供产品销售平台)、第三方物流服务收入、贷款撮合服务收入及会员费收入。

 这也意味着,唯品会新业务探索成效不彰。在电商主业之外,无论是线下奥莱业务还是其他新方向的探索,目前尚未形成规模化的第二增长曲线,无法有效拉动整体营收。

 活跃用户数增长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唯品会的活跃用户数增长正在明显放缓。

 《BUG》 栏目统计发现,自 2024 年第一季度起,唯品会活跃用户数连续六个季度同比负增长,尤其在 2024 年第三季度同比跌幅达-6.30%,整体用户基本盘面临着持续流失的压力。

 2025 年第一季度唯品会活跃客户数为 4130 万,较上年同期的 4310 万减少 180 万客户。第二季度唯品会的活跃客户数为 4350 万,较上年同期的 4430 万减少 80 万客户。

 而 2025 年第三季度,唯品会活跃用户数为 4010 万,虽然实现了同比增长 1.3%,为近两年首次增长,但这一增长的 「含金量」 需要冷静看待。

 今年三季度,唯品会活跃用户数由上个季度的 4350 万人降为 4010 万人,用户数差值达 340 万人。此外,相较于 2023 年同期的 4250 万,其活跃用户规模实则收缩了近 240 万。且唯品会 2023 年第三季度订单数为 1.799 亿,两年之后仅剩下 1.664 亿单。

 唯品会坚守的生态位,究竟是一个可持续的利基市场,还是一个注定缓慢收缩的存量战场?

 今年二季度,高瓴旗下 HHLR 对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三家电商企业都做了大幅减持。其中,对阿里巴巴减持了约 276 万股,减持幅度为 70.58%;对京东减持了约 254 万股,减持幅度为 52.71%;对唯品会减持了约 555 万股,减持幅度高达 83.07%。

 此外,曾经是唯品会重要股东的京东,也消失在主要股东行列。

 2017 年,唯品会获腾讯、京东 8.63 亿美元联合战略投资。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唯品会股权结构显示,沈亚持股 12.9%,洪晓波持股 7.6%,腾讯持股为 9.8%,京东持股为 6.5%,Harris Associates 持股为 5.9%。

 但到 2023 年 5 月,唯品会向美国 SEC 发布 20-F 文件显示,曾经是唯品会重要股东的京东则消失在主要股东行列,这也说明京东在此期间大笔减持了唯品会。

 在今年 4 月,唯品会向美国 SEC 递交 20-F 文件。文件显示,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唯品会有 102,976,663 股,唯品会创始人、CEO 沈亚及其妻子 Xiaochun Zhang 持有 18,299,191 股,拥有 17.4% 股权,共占公司投票权的 64.5%。

 回港上市为解困局?

 资深零售行业专家、江南北集团创始人高攀向 《BUG》 栏目表示,唯品会的营收下滑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外部竞争、内部模式局限和运营效率三重压力叠加的结果。

 他具体谈到,唯品会面临的已不再是传统电商的竞争,综合电商的 「常态化低价」 策略,比如淘天、京东的 「百亿补贴」 等,将以往的大促特卖变成了日常活动,直接模糊了唯品会 「品牌特卖」 的独特性。同时,还伴随着内容电商的心智与效率的掠夺,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直播电商以其强大的内容引流和冲动消费场景,成为品牌清库存的新首选,对唯品会单纯的货架式甩卖形成了降维打击。

 为应对营收下滑趋势并重新赢得资本市场的信心,唯品会正寻求战略性转变。据媒体报道,已在美上市十年的唯品会,目前正积极筹备回归港股,最快将于明年实现港股上市,以期重塑其增长叙事并突破当前估值瓶颈。

 唯品会选择回港二次上市,或许是其破解业绩困局的关键一步?

 高攀表示,在国际环境存在不确定的背景下,回港上市可以拓宽融资渠道,贴近主要市场和投资者,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同时,港股市场更接近中国本土消费者,投资者对业务模式的理解可能更深入,若公司能讲好转型故事,存在估值修复的空间。

 但他也强调,唯品会需要讲出新的 「增长故事」。「港股投资者同样关注增长潜力,如果唯品会无法向市场展示其扭转用户下滑、开拓新增长点的清晰路径,仅凭目前的业绩表现,可能难以获得理想的估值。同时,赴港上市后唯品会将面临更严格的审视,港股市场机构投资者云集,对公司治理、财务透明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求很高,唯品会需要持续证明其盈利模式的稳健性和战略执行的有效性。」

YOU MAY ALSO LIKE

继循环融资后 美国大型科技企业又多了道 「紧箍咒」:折旧!

风暴前的平静!美债涨势 「卡壳」 下一个引爆点就看美联储?

【文章来源:techweb】

文|《BUG》 栏目 闫妍

 中国特卖电商龙头唯品会近日发布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唯品会第三季度实现净营收 214 亿元,同比增长 3.4%,环比下滑 17%。净利润同比增长 16.8% 至 12 亿元人民币,环比下滑 19.5%。Non-GAAP 净利润 15 亿元,同比增长 14.6%,环比下滑 28.6%。

 值得警惕的是,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之前,其营收已连续五个季度同比下滑,同比降幅最深曾触及-9.18%,最低也为-3.60%,这一长达近一年半的持续性收缩表明,增长失速已是其面临的新常态。

 《BUG》 栏目统计发现,唯品会活跃用户数由上个季度的 4350 万人降为 4010 万人,差值达 340 万人。

 此外,据媒体报道,已在美上市十年的唯品会,目前正积极筹备回归港股,最快将于明年实现港股上市,以期重塑其增长叙事并突破当前估值瓶颈。唯品会方面高管回应称:「我们一直在密切关注资本市场变化,如果有任何进展,我们将及时向市场更新信息。」

 季度营收曾 「五连降」

 财报显示,唯品会三季度恢复了业务增长,各项核心运营指标依然面临着压力。

 财报显示,唯品会第三季度实现净营收 214 亿元,同比增长 3.4%,环比下滑 17%。净利润 12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6.8%,环比下滑 19.5%。Non-GAAP 净利润 15 亿元,同比增长 14.6%,环比下滑 28.6%。

 值得警惕的是,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之前,其营收已连续五个季度同比下滑,有长达近一年半时间的持续性收缩。

 财报显示,自 2024 年第二季度至 2025 年第二季度,唯品会每季度财报分别录得 268.75 亿元、206.76 亿元、332.24 亿元、262.69 亿元、258.06 亿元,营收同比分别录得-3.60%、-9.18%、-4.18%、-4.98%、-3.98%。

 这份成绩单与唯品会早年的辉煌形成强烈反差。2010 年营收增速高达 1061%,2012 年上市时,其营收增速曾高达 208%。

 财报显示,2025 年第三季度唯品会商品交易总额 (GMV) 同比增长 7.5%,从上年同期的 401 亿元人民币增至 431 亿元人民币。2025 年第三季度总订单数同比增长 1.5%,从上年同期的 1.639 亿单增至 1.664 亿单。

 第三季度,唯品会运营费用为 39 亿元,上年同期为 38 亿元。其中,履约费用为 19 亿元,上年同期为 17 亿元,同比增长 11.76%;营销费用为 6.672 亿元,上年同期为 6.178 亿元,同比增加 8%;技术与内容费用 4.386 亿元,上年同期为 4.542 亿元;一般及行政管理费用为 9.846 亿元,上年同期为 9.578 亿元。

 营收构成上,第三季度唯品会产品销售收入为 193.63 亿元,其他收入为 20.07 亿元。据此计算,产品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高达 90.6%,这清晰地表明其增长仍极度依赖于核心的商品交易业务。

 唯品会的其他收入主要包括产品推广及在线广告收入、来自杉杉奥特莱斯的租赁收入、向第三方商家收取的平台接入费 (公司为其提供产品销售平台)、第三方物流服务收入、贷款撮合服务收入及会员费收入。

 这也意味着,唯品会新业务探索成效不彰。在电商主业之外,无论是线下奥莱业务还是其他新方向的探索,目前尚未形成规模化的第二增长曲线,无法有效拉动整体营收。

 活跃用户数增长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唯品会的活跃用户数增长正在明显放缓。

 《BUG》 栏目统计发现,自 2024 年第一季度起,唯品会活跃用户数连续六个季度同比负增长,尤其在 2024 年第三季度同比跌幅达-6.30%,整体用户基本盘面临着持续流失的压力。

 2025 年第一季度唯品会活跃客户数为 4130 万,较上年同期的 4310 万减少 180 万客户。第二季度唯品会的活跃客户数为 4350 万,较上年同期的 4430 万减少 80 万客户。

 而 2025 年第三季度,唯品会活跃用户数为 4010 万,虽然实现了同比增长 1.3%,为近两年首次增长,但这一增长的 「含金量」 需要冷静看待。

 今年三季度,唯品会活跃用户数由上个季度的 4350 万人降为 4010 万人,用户数差值达 340 万人。此外,相较于 2023 年同期的 4250 万,其活跃用户规模实则收缩了近 240 万。且唯品会 2023 年第三季度订单数为 1.799 亿,两年之后仅剩下 1.664 亿单。

 唯品会坚守的生态位,究竟是一个可持续的利基市场,还是一个注定缓慢收缩的存量战场?

 今年二季度,高瓴旗下 HHLR 对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三家电商企业都做了大幅减持。其中,对阿里巴巴减持了约 276 万股,减持幅度为 70.58%;对京东减持了约 254 万股,减持幅度为 52.71%;对唯品会减持了约 555 万股,减持幅度高达 83.07%。

 此外,曾经是唯品会重要股东的京东,也消失在主要股东行列。

 2017 年,唯品会获腾讯、京东 8.63 亿美元联合战略投资。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唯品会股权结构显示,沈亚持股 12.9%,洪晓波持股 7.6%,腾讯持股为 9.8%,京东持股为 6.5%,Harris Associates 持股为 5.9%。

 但到 2023 年 5 月,唯品会向美国 SEC 发布 20-F 文件显示,曾经是唯品会重要股东的京东则消失在主要股东行列,这也说明京东在此期间大笔减持了唯品会。

 在今年 4 月,唯品会向美国 SEC 递交 20-F 文件。文件显示,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唯品会有 102,976,663 股,唯品会创始人、CEO 沈亚及其妻子 Xiaochun Zhang 持有 18,299,191 股,拥有 17.4% 股权,共占公司投票权的 64.5%。

 回港上市为解困局?

 资深零售行业专家、江南北集团创始人高攀向 《BUG》 栏目表示,唯品会的营收下滑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外部竞争、内部模式局限和运营效率三重压力叠加的结果。

 他具体谈到,唯品会面临的已不再是传统电商的竞争,综合电商的 「常态化低价」 策略,比如淘天、京东的 「百亿补贴」 等,将以往的大促特卖变成了日常活动,直接模糊了唯品会 「品牌特卖」 的独特性。同时,还伴随着内容电商的心智与效率的掠夺,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直播电商以其强大的内容引流和冲动消费场景,成为品牌清库存的新首选,对唯品会单纯的货架式甩卖形成了降维打击。

 为应对营收下滑趋势并重新赢得资本市场的信心,唯品会正寻求战略性转变。据媒体报道,已在美上市十年的唯品会,目前正积极筹备回归港股,最快将于明年实现港股上市,以期重塑其增长叙事并突破当前估值瓶颈。

 唯品会选择回港二次上市,或许是其破解业绩困局的关键一步?

 高攀表示,在国际环境存在不确定的背景下,回港上市可以拓宽融资渠道,贴近主要市场和投资者,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同时,港股市场更接近中国本土消费者,投资者对业务模式的理解可能更深入,若公司能讲好转型故事,存在估值修复的空间。

 但他也强调,唯品会需要讲出新的 「增长故事」。「港股投资者同样关注增长潜力,如果唯品会无法向市场展示其扭转用户下滑、开拓新增长点的清晰路径,仅凭目前的业绩表现,可能难以获得理想的估值。同时,赴港上市后唯品会将面临更严格的审视,港股市场机构投资者云集,对公司治理、财务透明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求很高,唯品会需要持续证明其盈利模式的稳健性和战略执行的有效性。」

【文章来源:techweb】

文|《BUG》 栏目 闫妍

 中国特卖电商龙头唯品会近日发布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唯品会第三季度实现净营收 214 亿元,同比增长 3.4%,环比下滑 17%。净利润同比增长 16.8% 至 12 亿元人民币,环比下滑 19.5%。Non-GAAP 净利润 15 亿元,同比增长 14.6%,环比下滑 28.6%。

 值得警惕的是,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之前,其营收已连续五个季度同比下滑,同比降幅最深曾触及-9.18%,最低也为-3.60%,这一长达近一年半的持续性收缩表明,增长失速已是其面临的新常态。

 《BUG》 栏目统计发现,唯品会活跃用户数由上个季度的 4350 万人降为 4010 万人,差值达 340 万人。

 此外,据媒体报道,已在美上市十年的唯品会,目前正积极筹备回归港股,最快将于明年实现港股上市,以期重塑其增长叙事并突破当前估值瓶颈。唯品会方面高管回应称:「我们一直在密切关注资本市场变化,如果有任何进展,我们将及时向市场更新信息。」

 季度营收曾 「五连降」

 财报显示,唯品会三季度恢复了业务增长,各项核心运营指标依然面临着压力。

 财报显示,唯品会第三季度实现净营收 214 亿元,同比增长 3.4%,环比下滑 17%。净利润 12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6.8%,环比下滑 19.5%。Non-GAAP 净利润 15 亿元,同比增长 14.6%,环比下滑 28.6%。

 值得警惕的是,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之前,其营收已连续五个季度同比下滑,有长达近一年半时间的持续性收缩。

 财报显示,自 2024 年第二季度至 2025 年第二季度,唯品会每季度财报分别录得 268.75 亿元、206.76 亿元、332.24 亿元、262.69 亿元、258.06 亿元,营收同比分别录得-3.60%、-9.18%、-4.18%、-4.98%、-3.98%。

 这份成绩单与唯品会早年的辉煌形成强烈反差。2010 年营收增速高达 1061%,2012 年上市时,其营收增速曾高达 208%。

 财报显示,2025 年第三季度唯品会商品交易总额 (GMV) 同比增长 7.5%,从上年同期的 401 亿元人民币增至 431 亿元人民币。2025 年第三季度总订单数同比增长 1.5%,从上年同期的 1.639 亿单增至 1.664 亿单。

 第三季度,唯品会运营费用为 39 亿元,上年同期为 38 亿元。其中,履约费用为 19 亿元,上年同期为 17 亿元,同比增长 11.76%;营销费用为 6.672 亿元,上年同期为 6.178 亿元,同比增加 8%;技术与内容费用 4.386 亿元,上年同期为 4.542 亿元;一般及行政管理费用为 9.846 亿元,上年同期为 9.578 亿元。

 营收构成上,第三季度唯品会产品销售收入为 193.63 亿元,其他收入为 20.07 亿元。据此计算,产品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高达 90.6%,这清晰地表明其增长仍极度依赖于核心的商品交易业务。

 唯品会的其他收入主要包括产品推广及在线广告收入、来自杉杉奥特莱斯的租赁收入、向第三方商家收取的平台接入费 (公司为其提供产品销售平台)、第三方物流服务收入、贷款撮合服务收入及会员费收入。

 这也意味着,唯品会新业务探索成效不彰。在电商主业之外,无论是线下奥莱业务还是其他新方向的探索,目前尚未形成规模化的第二增长曲线,无法有效拉动整体营收。

 活跃用户数增长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唯品会的活跃用户数增长正在明显放缓。

 《BUG》 栏目统计发现,自 2024 年第一季度起,唯品会活跃用户数连续六个季度同比负增长,尤其在 2024 年第三季度同比跌幅达-6.30%,整体用户基本盘面临着持续流失的压力。

 2025 年第一季度唯品会活跃客户数为 4130 万,较上年同期的 4310 万减少 180 万客户。第二季度唯品会的活跃客户数为 4350 万,较上年同期的 4430 万减少 80 万客户。

 而 2025 年第三季度,唯品会活跃用户数为 4010 万,虽然实现了同比增长 1.3%,为近两年首次增长,但这一增长的 「含金量」 需要冷静看待。

 今年三季度,唯品会活跃用户数由上个季度的 4350 万人降为 4010 万人,用户数差值达 340 万人。此外,相较于 2023 年同期的 4250 万,其活跃用户规模实则收缩了近 240 万。且唯品会 2023 年第三季度订单数为 1.799 亿,两年之后仅剩下 1.664 亿单。

 唯品会坚守的生态位,究竟是一个可持续的利基市场,还是一个注定缓慢收缩的存量战场?

 今年二季度,高瓴旗下 HHLR 对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三家电商企业都做了大幅减持。其中,对阿里巴巴减持了约 276 万股,减持幅度为 70.58%;对京东减持了约 254 万股,减持幅度为 52.71%;对唯品会减持了约 555 万股,减持幅度高达 83.07%。

 此外,曾经是唯品会重要股东的京东,也消失在主要股东行列。

 2017 年,唯品会获腾讯、京东 8.63 亿美元联合战略投资。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唯品会股权结构显示,沈亚持股 12.9%,洪晓波持股 7.6%,腾讯持股为 9.8%,京东持股为 6.5%,Harris Associates 持股为 5.9%。

 但到 2023 年 5 月,唯品会向美国 SEC 发布 20-F 文件显示,曾经是唯品会重要股东的京东则消失在主要股东行列,这也说明京东在此期间大笔减持了唯品会。

 在今年 4 月,唯品会向美国 SEC 递交 20-F 文件。文件显示,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唯品会有 102,976,663 股,唯品会创始人、CEO 沈亚及其妻子 Xiaochun Zhang 持有 18,299,191 股,拥有 17.4% 股权,共占公司投票权的 64.5%。

 回港上市为解困局?

 资深零售行业专家、江南北集团创始人高攀向 《BUG》 栏目表示,唯品会的营收下滑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外部竞争、内部模式局限和运营效率三重压力叠加的结果。

 他具体谈到,唯品会面临的已不再是传统电商的竞争,综合电商的 「常态化低价」 策略,比如淘天、京东的 「百亿补贴」 等,将以往的大促特卖变成了日常活动,直接模糊了唯品会 「品牌特卖」 的独特性。同时,还伴随着内容电商的心智与效率的掠夺,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直播电商以其强大的内容引流和冲动消费场景,成为品牌清库存的新首选,对唯品会单纯的货架式甩卖形成了降维打击。

 为应对营收下滑趋势并重新赢得资本市场的信心,唯品会正寻求战略性转变。据媒体报道,已在美上市十年的唯品会,目前正积极筹备回归港股,最快将于明年实现港股上市,以期重塑其增长叙事并突破当前估值瓶颈。

 唯品会选择回港二次上市,或许是其破解业绩困局的关键一步?

 高攀表示,在国际环境存在不确定的背景下,回港上市可以拓宽融资渠道,贴近主要市场和投资者,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同时,港股市场更接近中国本土消费者,投资者对业务模式的理解可能更深入,若公司能讲好转型故事,存在估值修复的空间。

 但他也强调,唯品会需要讲出新的 「增长故事」。「港股投资者同样关注增长潜力,如果唯品会无法向市场展示其扭转用户下滑、开拓新增长点的清晰路径,仅凭目前的业绩表现,可能难以获得理想的估值。同时,赴港上市后唯品会将面临更严格的审视,港股市场机构投资者云集,对公司治理、财务透明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求很高,唯品会需要持续证明其盈利模式的稳健性和战略执行的有效性。」

Search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一周热门

黑色建材周度观察 20251124

2025 年 11 月 24 日

上期综合业务平台上线广西铝交易中心报价专区

2025 年 11 月 24 日

阿尔特曼内部信预警:Gemini 致 OpenAI 面临严峻考验!科创人工智能 ETF 华夏 (589010) 回调 0.86%,福昕软件逆势领涨

2025 年 11 月 24 日
成品油价或年内第十跌 加满一箱节省2.5元

成品油价或年内第十跌 加满一箱节省 2.5 元

2025 年 11 月 24 日

阿里 「千问」App 首周下载破 1000 万 刷新 AI 类应用增长纪录

2025 年 11 月 24 日
明日申购!「国产GPU第一股」来了

明日申购!「国产 GPU 第一股」 来了

2025 年 11 月 24 日
公众参与+专业背书!第十五届口碑榜投票通道正式开放

公众参与+专业背书!第十五届口碑榜投票通道正式开放

2025 年 11 月 24 日

华泰证券 A 股策略:配置上围绕中期主线 重视安全边际

2025 年 11 月 24 日

商品期权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 年 11 月 24 日

特卖生意不香了? 一个季度,340 万用户 「逃离」 唯品会

2025 年 11 月 24 日
金桂财经

2025 年 11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 10 月    

近期动态

  • 黑色建材周度观察 20251124
  • 上期综合业务平台上线广西铝交易中心报价专区
  • 阿尔特曼内部信预警:Gemini 致 OpenAI 面临严峻考验!科创人工智能 ETF 华夏 (589010) 回调 0.86%,福昕软件逆势领涨
  • 成品油价或年内第十跌 加满一箱节省 2.5 元
  • 阿里 「千问」App 首周下载破 1000 万 刷新 AI 类应用增长纪录
  • 明日申购!「国产 GPU 第一股」 来了
广告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登录& 注册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登录
  • 注册
忘记密码?
Lost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 will receive a link to create a new password via email.
body::-webkit-scrollbar { width: 7px; } body::-webkit-scrollbar-track { border-radius: 10px; background: #f0f0f0; } body::-webkit-scrollbar-thumb { border-radius: 50px; background: #dfdbdb }